理性应对“机器换人”

2013-09-06 20:33郭斯兰
浙江经济 2013年8期
关键词:机器换人换人新一轮

理性应对“机器换人”

面对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处理好“机器换人”与“就业增长”之间的新一轮矛盾,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将是实现浙江经济顺利转型的重要一环

“人工智能”时代正在逼近。未雨绸缪,及时处理好“机器换人”所生发的一系列矛盾,将会令浙江的工业转型之路更为从容。

“机器换人”的最直观结果便是传统就业的缩水。今年一季度,尽管不少企业仍面临“用工荒”,但随着工业制造不断向自动化转型,浙江企业的用工需求也日趋放缓。浙江省经信委年初对浙江千余家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仍有54.6%的被调查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用工缺口,但比起去年同期的80%,已是明显缓解。另一方面,“无就业增长”趋势也已出现在建筑业、商贸业、传统制造业等多个领域。近期,杭州市工商联开展“民营企业就业状况调查”,调查中所涉及的60多家民营企业2012年比2011年产值增长的占42.86%,但在职工人数增长的企业中,职工人数的增长比例全部不及企业产值增长比例,有的还相距甚远。

以“机器换人”替代“人口红利”,已成为“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出路,更成为越来越多浙江企业的选择。然而,凡事总有其对立面。“机器换人”带来的是产业升级换代的积极效应,但由此产生的“无就业增长”却不免令人生忧。在此境况下,理应抢抓技术革新带来的转型契机的同时,为由此释放的劳动力寻求新的就业增长点,以实现下一阶段就业结构的优化。

——以中小企业带动就业。在引导大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以“机器红利”替代“人口红利”的同时,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而言,鼓励其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适时承接大型企业中释放出来的盈余劳动力,将是做好“机器换人”的重要环节。应着力帮助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符合环保和劳动保障要求的企业,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应给予特定的扶持和帮助。同时,设立就业引导基金,扶持重点企业尤其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

——以服务业带动就业增长。生产性服务业中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保险、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电脑软件和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市场服务等,以及消费性服务业中的购物、餐饮、休闲、游乐行业等,都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应重视这些行业的发展,从中开发相应的就业岗位,以成功实现制造业向服务业的就业转移。

——以创业创新促进就业。从社会角度,应建立起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社会氛围与舆论环境;从政府角度,应进一步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支撑体系,在创业指导、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融资渠道、税费减免上给予创业者针对性扶持,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劳动者走上创业创新之路。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于大爆发的前夜。浙江作为经济发展先行之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发展契机,适时向“机器时代”转型。与之相应的,面对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挤出”效应,处理好“机器换人”与“就业增长”之间的新一轮矛盾,通过新渠道、新途径实现新的就业增长与结构优化,将是实现浙江经济顺利转型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机器换人换人新一轮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国电资本:新一轮改革蓄势待发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都是“换人”惹得祸
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
马山县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