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的分析

2013-09-06 04:28刘芳娜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区位环境污染差距

赵 丽,刘芳娜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基于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的分析

赵 丽,刘芳娜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利用2001-2010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分析研究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等因素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程度、环境污染强度、非农产业比重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但是,在不同地区这些影响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向与程度存在差异。

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同时,区域发展失衡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从省际间的角度看,地区经济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中前期呈现短暂的下挫,而后于20世纪90年代又呈现持续上升的局面[1]。到了21世纪,虽然人均GDP的Theil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但地区发展差距过大的矛盾仍困扰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于区域之间的差距,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有人将地区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归于第二产业的高产值份额和非农产业在空间上的不平衡分布[3],也有学者认为产业结构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程度是形成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4]。随着产业集聚效应的显现,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一些学者将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联系起来,认为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与产业集聚密切相关。范剑勇实证分析了1980年和2001年中国地区专业化和产业集中率的变化情况,发现中国现阶段处于“产业高集聚、地区低专业化”的状况,致使制造业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难以向中部地区转移,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扩大[5]。刘军、徐康宁运用1999-200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结论是产业集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导致了区域差距的产生[6]。此外,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认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7],高密度的产业集聚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8]。也有学者认为如果简单将生态环境恶化归咎为产业集聚未免有失偏颇,一些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是由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等原因造成的[9]。而闫逢柱等通过对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实证考察,证明短期内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但长期内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不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10]。总之,基于我国国情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由于研究个案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有较大分歧。广东省是我国地区差距显著的区域之一,也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区域之一,已有的研究证实产业集聚是广东省地区差距的重要成因之一[11]。产业集聚有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产业集聚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否会抵消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仍有待深入探讨。本文重点关注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的研究将利用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研究产业集聚、环境污染等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一、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情况的测度

(一)产业集聚程度

制造业是广东省产业集聚比较明显的行业,利用广东省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广东省的产业集聚状况。通常,产业集聚程度测度的方法有空间基尼系数法、区位熵法等,考虑到从区域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程度的需要,本文采用区位熵法计算各地的产业集聚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熵,qij为i地区j产业总产值,∑qij为全省j产业总产值之和,qi为i地区工业总产值,∑qi为全省工业总产值之和。一般而言,LQij值越大,表明j产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越高。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利用21个地级市2001-2010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各区域制造业区位熵(如表1所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选择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以及规模以上制造业总产值数据对制造业区位熵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广东省的制造业集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是制造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2001-2010年间,除个别年份外,绝大部分时间该地区的制造业区位熵都大于1,而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的制造业区位熵都在1以下,说明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集聚程度比较高,而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的制造业集聚程度则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从各个区域内部来看,不同地级市之间也存在差异,珠三角地区除个别地级市的区位熵在1以下外,大多在1以上,而粤东、粤西、北部山区则是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区位熵都在1以下。

表1 2001-2010年各区域制造业区位熵

(二)污染物排放强度

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污染物的排放量就会增加。从这个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产业集聚导致环境负外部性问题产生。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10年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比2001年增加了7亿多吨,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加了14 638亿标立米。与此同时,燃烧废气、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增多,致使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酸雨频发,环境污染严重。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地区的环境污染强度,本文选择以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等作为污染物排放量的指标,并使用极值化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得出各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如表2所示)。从中可以看出,2010年与2001年相比,四大区域的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均有所增加,其中粤东地区是污染物排放强度上升最快的区域,10年间该区域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增加了8倍之多。尽管如此,北部山区仍是污染物排放强度最高的区域,排在第二位的是粤西地区,其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一直高于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与当地产业的高碳特征密切相关。而珠三角和粤东两地比较,2001-2007年珠三角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一直高于粤东地区,2008年以后,珠三角地区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开始低于粤东地区,这主要应归功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以及环境规制的作用。当然,各区域内部地级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2010年为例,肇庆的污染物排放水平比珠三角平均水平高出3倍多,汕尾大约是粤东平均水平的2倍,阳江、韶关则分别是粤西和山区平均水平的1倍多。

表2 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

二、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模型构建

产业集聚、产业规模扩张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对区域经济增长会产生何种影响?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下面我们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探究。考虑到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较为复杂,区域经济差距的产生与产业结构的差异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为了精准反映产业集聚、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我们将产业结构(以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衡量)变量引入模型。于是,模型以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制造业区位熵、单位工业增加值污染物排放水平、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解释变量,其中人均GDP指标取对数形式。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设为:

其中,Yit为i市t时间的人均GDP的自然对数值,Xit为各地级市各年度的制造业区位熵、单位工业增加值的污染物排放水平、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α为常数项,βi为变量系数,μit为残差。

为了建立有效的面板数据模型,我们首先通过Hausman检验确定模型存在固定效应,然后通过F检验确定建立变系数模型更加有效。因此,本文最终采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二)回归结果分析

在模型估计中,本文采用同时对截面单元异方差性和同期相关性进行修正的广义最小二乘法,选择跨截面残差的协方差作为权数,估计软件为Eviews6.0,得到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回归方程调整的 R2达到 0.99,F 为 244.87,Durbin-Watson检验的DW值为1.89,模型拟合较好,除了佛山和茂名的区位熵系数、梅州的污染物排放强度系数外,其他地区的各个变量系数均能通过t检验。回归结果呈现以下特点:首先,区位熵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19个显著的区位熵估计值中,有8个为负值,即整个考察期内区位熵对这些地区人均GDP的影响是负向的,说明产业集聚还没有发挥其集聚效应;其次,20个显著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估计值中仅有6个为负值,也就是说大多数地区环境污染因素对人均GDP的影响与通常的预期相反,这可能与环境污染影响的滞后性有关;第三,非农产业比重,除茂名外,其他地区都对人均GDP有正向影响,但在不同地区其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异,深圳、珠海、广州等地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系数极大。三个解释变量比较,除肇庆外,其他地区都表现为非农产业比重的影响程度大于区位熵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说明产业结构因素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表3 变系数模型的估计结果

三、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产业结构给区域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的分析,本文得到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

首先,理论上讲,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具有正向影响,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但是,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部分地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或是表现出统计上的不显著,说明这些地区尚未形成各种生产要素集聚、协调发展的格局,产业集聚还没有完全发挥集聚效应。事实上,产业集聚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政府部门出于经济增长的考量而人为规划形成的产业集聚往往不符合发展规律,企业数量虽然增多了,但企业间互有联系的合作关系并不存在,产业集聚优势没有形成。因此,对于产业集聚发展,政府应该着眼于创造有利于企业合作与分工发展的环境,加强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技术支持服务、法律服务、市场营销服务、教育培训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促进企业“自发”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产业网络,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从而保障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环境污染是一个带有明显滞后影响的因素,一些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在短期内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如果忽视环境影响效应的行为继续存在,那么,污染物排放强度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负向影响势必全面显现。在全球低碳经济背景下,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张、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多,低端高碳产业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环境问题成为各地发展必须攻克的一大难题。从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的视野上看,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促进低碳产业集聚,应是各地区避免环境负外部效应的必由之路。当然,环境问题的解决还必须以环境规制作为保障。

第三,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解释力,表现为非农产业占的比重越大,越能提高人均GDP水平。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现阶段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是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地区应抓住机遇,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另一方面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1]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11-16.

[2]马颖忆,陆玉麒.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特区经济,2011(5):273-275.

[3]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7):37-44.

[4]张义彩,闫荣国.产业结构工业化程度与地区差距的实证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9-23.

[5]范剑勇.市场一体化、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趋势——兼谈对地区差距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4(6):39-51.

[6]刘军,徐康宁.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7):91-102.

[7]李伟娜.产业集聚、环境污染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3):47-48.

[8]冯薇.产业集聚与循环经济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4):166-172.

[9]王崇锋,张吉鹏.制造业产业集聚对生态城市建设影响的定量研究——基于CR4指数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4):140-144.

[10]闫逢柱,苏李,乔娟.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考察——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1(1):79-83.

[11]李胜会,冯邦彦.地区差距、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理论及来自广东省的证据[J].南方经济,2008(2):3-18.

Th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Base on the Data of 21 Prefectare-leve Cities of Guangdong

ZHAO Li,LIU Fang-na
(Politics and Public Affaires Management College,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Using the data of 2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of 2001-2010,it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The results showed industry cluster degree,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tensity and proportion of blame farming industry influences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f the impact of these factor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direction and degre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environmental pollution;industrial structure urbanization

F127

1007-5348(2013)01-0081-05

2012-10-28

赵丽(1963-),女,内蒙古通辽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研究。

(责任编辑:陈景增)

猜你喜欢
区位环境污染差距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地理区位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