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效果探讨

2013-09-07 09:05蒙文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6期
关键词:筋膜患肢医师

蒙文艳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辽宁沈阳 110041

下肢闭合性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是伤后2周以内,因下肢是双骨支撑结构,所以术后需要严格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其一旦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程序,而且将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1],会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导致患者肢体坏死和坏疽而截肢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主要从护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观察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其中观察组:男 20 例,女 8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34.2±5.8)岁;对照组:男 21 例,女 7 例,年龄 19~56 岁,平均(35.3±6.0)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实施静脉脱水、消炎、消肿等处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对于早期发现主要依靠患者与医师进行沟通;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的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2.1 疼痛观察 对于下肢骨折后患者出现严重的持续性疼痛,并伴有局部显著肿胀时,要提高警惕,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此时患者疼痛原因可能是因为肿胀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神经的坏死,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暴发性的疼痛,且使用一般的中等强度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处理仍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在排除其他原因后即可通知医师进行处理,护理上针对患者出现的疼痛,应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从言语和行动上给予患者安慰,并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疼痛的性质,配合医师进行镇静、镇痛处理,还可以嘱咐患者通过看电视、听音乐、读报纸等途径分散注意力,达到适当降低疼痛程度的目的。

1.2.2 肿胀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表现上最明显的就是出现患肢张力的增高,甚至发亮渗液,此时护理上主要是在做好疼痛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患肢的观察,并记录肿胀发生的时间及变化情况,为医师治疗提供动态的评估,必要时通过测量患肢的周径,以更直观地记录肿胀发生发展的情况,在进行术前准备时可将患肢适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水肿,还应该避免进行热敷和行红外线照射。由于骨筋膜室内组织血运障碍,若再增加局部温度,就会使局部组织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速组织坏死,局部软组织按摩不能使骨筋膜室内压力下降,反而加重组织损伤,使骨筋膜室内压力更高[2]。

1.2.3感觉功能观察 在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后绝大多数患肢会出现感觉功能的异常,而且一旦出现感觉功能异常则预示着疾病进展较快,是发展至中晚期的诊断指标之一,所以护理上首先要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避免寒冷刺激导致的血管痉挛,切忌使用冰敷等处理,因为患者肿胀的皮肤极为薄弱,很易出现冻伤,而且低温也不利于血液循环的改善,不能因为下肢血液供给减少,而通过热敷的形式促进血液循环。保暖措施只使用柔软、舒适的毛巾或棉毯将患肢进行妥善的包裹,通过减少传导散热的方式升高局部温度[3]。

1.2.4 下肢颜色及动脉搏动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有动脉循环受限的症状,此时皮肤颜色苍白,如果静脉回流受阻时,皮肤则呈现青紫色,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皮肤可呈苍白、紫红、大理石花纹等异常现象,此时立即行切开减压术,必要时行截肢术,以抢救生命[4]。出现较为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首先观察患肢的远端表现,如甲床苍白、青紫甚至花白,趾端皮肤湿冷,轻触趾端即可出现痛觉过敏的表现,足背动脉不能触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不能触及。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的预后。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s)

表1 两组患者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n)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min)总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28 28 125.6±29.6 480.6±49.3 54.318 0.000 15.6±1.5 28.7±3.9 31.023 0.000

2.2 两组患者预后的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为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9%,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3.462,P=0.000);对照组出现截肢和死亡等严重预后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3,P=0.019)。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的比较(n)

3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部位骨筋膜室压力增加致室内肌和神经缺血水肿、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5]。骨筋膜室壁坚韧无弹性,当内容物体积增大或室的容积减少,使室内压力增加,循环受阻,造成室内肌肉、神经缺血、缺氧,如不及时处理将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其有5个主要症状及体征,即颜色苍白、感觉异常、无脉搏、瘫痪以及拉伸骨筋膜室时产生的疼痛[6]。本研究护理观察组主要针对骨筋膜室综合征临床5大类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而对照组则仅实施常规的心理护理、生命体征观察等,对于早期发现主要靠患者与医师进行沟通,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疼痛至引起医师注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出现截肢和死亡等严重预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所以笔者认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在于认真观察、仔细排除以及积极认真的护理。

[1]陈晓红,昊家菊,李德兰.冰敷预防急性闭合性小腿骨折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11,26(14):41-42.

[2]李海燕,戴静,朱建英,等.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20):56-58.

[3]葛慧飞.急性下肢缺血动脉再通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30-31.

[4]颜娟芬.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13例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2,11(1):30-31.

[5]童红雨,张永凤.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139.

[6]王文平,李丹.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海南医学,2010,21(18):129-130.

猜你喜欢
筋膜患肢医师
中国医师节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韩医师的中医缘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