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十点动起来”实施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2013-09-11 14:50谢召平
体育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指导员全民职工

谢召平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1 前言

据澳大利亚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5—24岁的人参与运动的比例最高,占到总人口的39%。35—44岁的人中,从事与运动相关工作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健身教练、体育老师等。而65岁以上的人却只占经常运动人数的18%。另外,运动者中43%的人,一年之中至少用40周的时间做运动。一半人每周平均运动3-9个小时,只有40%的人每周运动时间少于3小时[1]。我国自去年颁布实施《全民健身条例》以后,全民健身总体情况成上升趋势,全民的运动积极性更是提升,覆盖范围从城市扩大到农村,参与对象从少年到老人到青年,开展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调查报告显示:“城市白领中企业高管人群中健康透支现象严重,亚健康比例约达九成;媒体、证券、保险、销售、律师、教师等行业亚健康比例也很高;57.2%心理有平淡感,50.3%感觉疲倦,45%经常烦躁。”[3]

健身运动可增加身体中“内啡肽”的含量,内啡肽属于脑中的化学物质,可以减轻疼痛和增加愉悦感,所以健身锻炼可以帮助改善情绪和精神状态。[4]健身运动可以通过改善人的整体健康面貌从而使人更加自信。适量中强度的进行锻炼能强壮心脏,增强肺功能,使心血管系统向身体输送更多的氧气,提高身体可摄入和可利用的最大氧气量。另外,还可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含量,从而降低卒中、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等疾病的风险。有规律的锻炼,可以使结肠癌和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降低[5]。而且,健身运动使人们肌肉更强健,可以进行他们本来无法完成的一些事情。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在第二个全民健身日由济南时报发起的“十点动起来”活动,呼吁各企业单位职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促使职工的生活质量更高,身心更健康。通过深入调查济南市企业单位健身活动实际开展情况,发现“十点动起来”活动实施现状及效果,总结全民健身在企业职工中的认识及实施情况,继而研究更适合于企业单位切实可行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

2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以驻济南市企业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驻济南市企业单位的山东省农科院附属企业兽药厂(国企代表),济南市三家肯德基(外企代表),恒大地产济南区(私营代表)中共抽取150名职工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为2011年3月。

2.2 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对济南市企业及个体职工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 150份,回收问卷 150份,有效问卷 150份,有效卷中男职工82份,女职工68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

2.2.2.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全民健身与健康相关文献了解研究现状,获取有关资料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2.3.信息搜索法

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资源搜索报纸杂志等相关的最新信息。

2.2.4.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2.2.5.访谈法

对职工关于健身运动的认识以及运动期望进行访谈。

3 全民健身在企业中的实施现状

3.1 企业职工对全民健身运动的有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调查结果表明,88%的职工没听说过“十点动起来”活动,37 %的职工不知道具体全民健身日是哪天(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答对的职工是猜的)。职工对济南时报呼吁的全民健身运动的表现出的漠然,一方面归因于济南时报宣传力量小,很多职工没有订阅或浏览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充分反映了职工对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的漠不关心。不过,令我们欣慰的是100%的职工表示体育运动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运动的肯定态度。综上,虽然如今的网络,媒体,报刊信息传播如此迅达,但是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全民健身计划的舆论宣传工作十分滞后。虽然企业职工已经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全民健身的具体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

3.2 企业职工体育锻炼情况

3.2.1 职工的个人锻炼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的职工有112 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5%,有34%的职工是出于个人爱好,即多数职工运动的出发点在于体育锻炼对强身健体的重要性,部分职工是自己喜欢体育运动。调查显示,有 58%的企业职工运动时间随意,有 38%的职工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运动,只有4%的职工在早上十点和下午三点锻炼运动。其结果说明人们对锻炼的基本常识并未知道,也不清楚什么时间是最佳的运动时间,对于锻炼很随意。另外,在被调查的职工中67%的运动频率在每周运动一两次,有23%的职工不怎么运动,每次运动1-2小时的占被调查的59%,这说明大部分职工运动频率适宜,运动强度中等、过大或过小强度的占少数,但是还有一部分职工没有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我们再看职工的运动计划,只有13%的职工有自己的运动计划,可能有客观原因,比如没时间,没有场地,但是充分显示了职工还是不够重视运动健身,如果像重视每天吃饭睡觉一样,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己的计划。

表1 企业职工锻炼情况统计表 n=150

3.2.2 企业单位的组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组织体育活动或比赛的单位比较稀缺,能经常组织活动的企业单位只有4%,偶尔组织一次的单位占被调查企业的44%,由于经费或时间的原因使大部分的单位领导忽视了组织体育活动或比赛的重要性,没有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运动条件。而且从数据看出参加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及比赛的职工比例和组织活动的单位比例基本持平,说明只要单位里组织了比赛,职工就积极踊跃的参加。而且89%的职工喜欢单位里经常举行体育活动及比赛,充分说明了职工对体育活动的热情度。

表2 企业单位组织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 n=150

3.3 运动场地制约情况

据调查,企业单位中体育活动场地很缺乏,有87%的职工认为运动场地是制约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原因。很多职工选择到附近学校或者公园广场锻炼,有的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与家务就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根本无法抽出身来参与体育运动。而且济南市公共场馆建设速度极为缓慢,数量严重不足,人均占有场地量仍然甚微。因为体育场馆和设施是全民健身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4 企业职工体育运动消费情况

调查统计显示:在体育方面年消费50元以下的职工占86%,而且其中有83%的职工是只消费在运动服装上,很少有人花钱去健身或买体育器材。在这个高呼健康的时代,虽然“花钱买健康”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健康第一”深入人心,但是由于客观原因,如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严重,城市生活水平高于农村等因素,很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还是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工作方面去,为生活而奔波,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也就更谈不上体育结构的消费水平了。

3.5 企业职工对体育指导的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50人中有53%的职工由于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制约了他们的体育锻炼,目前我国所具有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微乎其微[8],而且很多持有证书的社会指导员也无用武之地。国家计划的每个社区配备一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目标,只有很少地区落实。企业单位内更是没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另外,100%被调查的职工觉得单位有必要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人都认识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重要性,只等着下一步的落实。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综上所述,济南市的企业职工已经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但是职工对有关全民健身运动的知识淡薄,一部分职工忙于事业忽略了健康,没有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来;企业领导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而且重视的概率偏低;各企业单位划拨的组织体育活动经费太少或更本没有,场地数量短缺、设施器械缺乏、开发利用不足;职工的体育活动消费水平滞后,对于健身投资过少;企业单位内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缺乏。

4.2 建议

4.2.1.加强宣传工作,呼吁职工“动起来”

大力加强宣传力度,使职工对“全民健身工程”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全面理解全民健身工程的伟大意义。充分利用海报,网络,报刊,讲座、书籍等媒体进一步扩大宣传工作,强化职工健身意识,提高居民对健身的认识水平。

4.2.2.企业要有职工健身年度计划,领导逐级抓落实

针对单位组织活动太少,我们可以对企业领导进行培训学习,让领导加入全民健身的队伍,激发他们对运动的热情。使领导经常组织体育比赛及活动,从而调动职工运动的积极性。企业领导拿出职工健身年度计划,下级部门积极响应,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员工,从而使所有员工得到锻炼的机会。

4.2.3.企业划拨健身经费,构建场地设施

企业在每年伊始,领导必须划拨部分经费在体育健身上,以保证企业活动的丰富多彩。另外,企业可以与公共运动场地签约,或参与某些俱乐部,搞好长期联盟,为职工营造良好的健身环境和充足的器械设施。

4.2.4.增加职工收入,促进体育消费水平

第一,增加职工收入,并且调整收入结构,缩小城乡二元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消费需求的增长。第二,调整体育产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依照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独具特色的体育项目,让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的职工共享体育产业发展的成果。第三,众多体育场馆加速向经营型转变,合理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资源,实行企业化治理,逐步做到有偿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打破传统封闭的自我服务体制,深入提高体育设施的使用率。

4.2.5.配备健身指导员,营造健身“活动气氛”

每个单位配备一个健身指导员,重视健身在企业中的地位,充分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活跃运动氛围。根据企业职工的年龄差异,体质差异,兴趣差异,身体素质差异,应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既能增强大家的体质,又能提高职工锻炼兴趣。我们需要一个经过专门的、特殊的培训人员充分运用专业的知识,合理地将“自由锻炼者”有秩序地组织起来进行锻炼,予以指导,达到社会体育的普及和群体锻炼效应,使健身运动成为人们生活之必需[9]。从而增加健身的合理性。

4.2.6.选择适宜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锻炼

通过运动获得健康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为宜。像有氧操,慢跑,登山等都是很好的娱乐身心的运动。运动强度控制在每次锻炼时保持心率 100-120%次/分,占锻炼时间2/3左右最佳[10]。但是对于每个阶层的职工,要因时因地而宜,采取相应适宜的负荷强度,最终达到健身的目的。例如:20多岁的男职工可以做一些户外运动如打篮球或网球,以锻炼肌肉;女职工可以跳绳或练习踏板操,以防将来骨质疏松。30多岁的男职工不要做剧烈运动,以防止拉伤;女职工可以选择室外慢跑或跑步机来对抗岁月的侵蚀。40多岁的男职工最好选择低强度的运动,如慢跑和登山,能很好地强壮关节和心肺;女职工可以进行稍大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和发胖,可以进行中型的力量器械练习。50岁以上的男职工选择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游泳和骑自行车,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的风险;女职工可以增加瑜伽来减轻更年期症状,建议一周做3次运动,每次30分钟。

[1]黄聚云.制约我国社会体育和谐发展的若干人口问题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1).

[2]董新光.全民健身大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3.1

[3]同英,王智平.对不同年龄人群未参加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4]肖莲花,金育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7).

[5]李显国,刘涛,赵先卿.构建和谐社会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3).

[6]黄国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探析[J].林区教学,2007(6).

[7]雷厉.体育场馆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综述)[J].山东体育科技, 2000(4).

[8]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

[9]郭琴.和谐社会与休闲体育之关系[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1).

[10]胡晓风.大体育观[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指导员全民职工
全民·爱·阅读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职工摄影(2)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盼头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