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2013-09-11 11:33苏宁巴雅尔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巴达蒙医面神经

苏宁巴雅尔

(锡盟镶黄旗蒙医医院,内蒙古 锡盟 02630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疾病。病变主要是以面神经水肿,髓鞘肿胀、脱失,晚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轴突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1],本病属蒙医“面萨”范畴,是临床常见的顽症、常见病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蒙医针刺疗法结合微波治疗该疾病36例,并与西药治疗36例对照分析,其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对72例患者均来源于2009年11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6例,男例,女例;年龄~57岁,平均.2土9.7岁;病程天~1月。对照组例,男例,女例;年龄~55岁,平均.7土.1岁;病程天~1月。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神经病学》[2](第五版)的诊断标准:患者额纹消失,眼裂扩大,眨眼功能消失,鼻唇沟平坦,口角歪向健侧,患者不能鼓腮,喝水时口角流水,进食时食物滞留在颊部,或舌前2/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或耳廓和外耳道出现疱疹。排除中枢性面瘫。

1.2.2 蒙医诊断标准[3]:参照《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面萨”病的诊断标准: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闭眼,提唇,鼓气障碍,漏水,流泪、流涎、口吃、失眠,症状时轻时重,舌、尿、脉相呈巴达干赫依病表现。

1.3 纳入标准

1.3.1 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1.3.2 年龄在20~60岁之间,且发病在1~30天之内。

1.3.3 全部病例均无服用激素史及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它并发症。且治疗期间未服用其它药物。

1.3.4 保证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1.4.1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可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判断,必要时行头颅CT或核磁共振以鉴别。

1.4.2 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1.4.3 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的其他病例,未按照规定计划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定者。

1.4.4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肺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和精神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治疗组:以降巴达干赫依,调节气血运行,通百脉,调节体素,对症治疗为原则;在蒙医针刺疗法的基础上,施予微波治疗。针灸:取患侧眉上穴、眉中穴、眶下穴、歪嘴穴、纠正穴、耳前穴。皮肤常规消毒,按穴位的不同情况刺入,留针20~30min,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微波:采用广州生产的CYP-Ⅲ微波综合治疗仪,患者取侧卧位,将探头放置面部患侧,功率~50W,以微热为宜,25m i n/次,1次 /d,10d为个疗程。

对照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治疗原则;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强的松20~40mg,口服,每日次,逐渐减量,疗程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每日次,疗程~2周,改用强的松维持周;甲基强的松龙mg,静脉注射,每日1次,疗程5天,改用强的松维持4周。上述3种药物选择其中之一,顽固病例多用后者。抗病毒类药物:无环鸟苷.75~1.0g,静脉注射,每日1次,疗程7~15天;或病毒唑.4g,静脉注射,每日次,疗程7~10天。扩张血管及神经营养类药物:维生素B10.1g肌肉注射,维生素B120.5mg肌肉注射均日1次;在根据情况给予烟酸、地巴唑、脑神经生长因子。

1.6 评定标准

1.6.1 观察指标:全部病例均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的额纹深浅、眼裂大小、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鼓腮漏气、食留残渣、味觉障碍、听觉过敏、流泪、眼轮匝肌反射等10项指标[4]。

1.6.2 评估方法

1.6.2.1 计分标准:上述各项指标正常为0分;轻度异常(轻微不对称)为分;中度异常(明显不对称)为分;重度异常(患侧完全丧失功能)为3分。总分满分30分[4]。

1.6.2.2 疗效判断: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第5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确定[4]。

痊愈:面部所有区域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联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睛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单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联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时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1.7 统计学处理:用SPSS.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及Ridit分析法。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计分比较: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计分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组疗效优于以激素为主的西药治疗组(见表)。

表1 两组治疗后计分比较

2.2 两组疗效判定:结果显示:治疗最多3个疗程后,36例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组中痊愈32人,显效2人,有效1人,治愈率.88%;36以激素为主的西药治疗组中痊愈人,显效人,有效人,治愈率.11%(P<0.05)。提示蒙医针刺结合微波治疗组可以较大提高临床疗效(见表)。

表2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3 讨 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本病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病初可有下颌角或耳后疼痛。现代医学一般主张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改善血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等类药物。但如果过用激素,将产生许多副作用,易使患者出现水钠潴留、免疫力下降,恢复缓慢。长期使用激素还易产生向心性肥胖、激素依赖等症,突然停用还会出现反跳现象[5]。

蒙医学该病属于“面萨”病范畴,认为该病是由于体内三根平衡失调,巴达干、赫依偏盛,导致面部气血循环受阻,白脉缺血水肿,从而出现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6]。临床上以降巴达干、赫依,调节气血运行,通百脉,调节体素,对症治疗为原则治疗该疾病。

蒙医针刺疗法是蒙古民族历史悠久、应用甚广的特色疗法之一,《四部甘露》与《四部医典》里记载着很多头面部针灸穴位治疗头面部萨病的方法。本人在几年的临床工作中,不断从蒙医经典著作记载里筛选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穴位,并结合现代物理疗法进行临床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选用眉上穴、眉中穴、眶下穴、歪嘴穴、纠正穴、耳前穴(蒙医穴位)等穴位,进行透刺、斜刺,调节巴达干赫依,促通气血循环,疏通白脉,平衡三根,激发机体自愈能力,达到疾病痊愈。同时,微波放置患侧直达病所,起到消炎止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以及水肿吸收等作用,因而有利于病变组织迅速恢复。

[1]王永生.面神经麻痹的针灸疗法及病例报告[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1(8):42-46.

[2]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35-336.

[3]蒙医药标准化编审委员会.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151-152.

[4]House JW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Laryngoscope,1983,93(8)∶1056-1069.

[5]陈贵廷,杨思树.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7.793.

[6]苏荣扎布.蒙医内科学[M].第一版.呼和浩特:民族出版社,1989.7.213.

猜你喜欢
巴达蒙医面神经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面神经畸形人工耳蜗植入围手术期处理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