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床上移动介护技术与我国单人翻身技术的应用比较

2013-09-11 01:13易国萍宋海妍梁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6期
关键词:单人护理学主观

易国萍 宋海妍 梁芳

日本床上移动介护技术与我国单人翻身技术的应用比较

易国萍 宋海妍 梁芳

目的 比较2种不同的单人协助翻身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附属医院老年病房80例不能自主翻身需定时翻身的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40例和改良组40例, 二组患者翻身均由同一组护士完成。传统组采用新编基础护理学全国统一教材中的一人帮助患者翻身术, 改良组采用日本床上移动介护技术进行翻身, 比较两组患者和护士的主观感受、患者皮肤擦伤、患者的配合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患者的配合度及护士的主观感受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组患者翻身所达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但改良组护理人员更能恰当地使用人体力学原理, 减少疲劳感。

床上移动介护技术;单人翻身技术;比较

介护学是人类科学领域中, 以对人、对社会现象、对自然为主题的一门学科。“介护”一词最早出现于1963年的日本老年人福利法中, 作为概念词用以阐述特别养老院的功能[1]。介护是以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为基础, 为独立生活有困难者提供帮助。介护的服务对象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人群,包括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的老年人、儿童和残障者。工作内容以照顾被介护者的日常生活并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为主[1]。介护技术包含饮食介护、排泄介护、沐浴介护、更衣介护等。作者于2010年9月6日赴日本冈山学习了日本介护技术,回国后在本科开展了新技术运用, 现就日本移动介护技术与本科采用的传统单人翻身技术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2011年11月, 在本院附属医院老年科随机分为传统组40例和改良组40例。二组患者均为男性, 为衰退、木僵、脑血管后遗症偏瘫、骨折卧床等患者, 传统组中年龄范围(61~78岁);改良组中年龄范围(62~80岁)。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疾病的种类差异均无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组采用新编基础护理学全国统一教材中的一人帮助患者翻身术 第一步先将患者肩部、臀部移向护士侧床缘;第二步护士将患者近侧肩部稍托起, 一手伸入肩部, 并用手臂扶托颈项部;另一手移至对侧肩背部, 用合力抬起患者上身移至近侧;第三步一手托肩, 一手扶膝, 轻轻将患者转向对侧, 使患者背向护士;第四步按侧位要求, 在患者背部、胸前及两膝间垫上软枕[2]。

1.2.2 改良组采用日本床上移动介护技术进行翻身 第一步护士先向患者沟通解释告诉患者如何配合, 护士站到患者的床旁将其双腿屈曲, 以减少身体面积(偏瘫患者指导患者用健侧脚勾住将患侧脚使脚跟靠近臀部, 并用健侧脚踩在患侧脚背上);第二步护士嘱患者双手相抱, 面向护士(偏瘫患者嘱其健侧手抱患侧手);第4步护士将一手和手臂分别放在患者屈曲的的大腿外侧及膝关节处, 另一手放在患者的肩胛部, 同时轻用力为其翻身;第3步护士将患者的双腿伸直,护士站到患者另一侧分开双脚与肩平行, 膝盖挨着床沿将双手伸入患者的腰、臀部, 拉向自己;第五步护士将患者的双脚放置成奔跑状(偏瘫患者健肢在下, 患肢在上), 分别在患者的双脚、踝、胸前、背部置枕头。

1.2.3 评价方法 记录二组患者在翻身时的主观感受、护士的主观感受、翻身时皮肤擦伤、翻身时的配合性等指标,患者的主观感受以舒适、安全、焦虑、疼痛、恐惧、配合性作为评价方法, 护士的主观感受以轻松、费力来作为评价方法。

1.2.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使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翻身时的舒适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翻身时护士的主观感受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翻身时的患者的主观感受

表2 两组患者翻身时护士的主观感受比较

2.3 两组患者翻身时, 通过采用传统组与改良组的二组患者翻身时的皮肤擦伤的比较, 二组均没有发生皮肤擦伤,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翻身时, 对照组因为操作前解释沟通较简单且不需过多配合, 故在翻身时配合度欠佳, 护士为其翻身时比较费力;改良组患者在翻身前给予了详细的解释和交待翻身中的配合, 故减少患者焦虑感和恐惧感, 患者参与翻身过程, 故整个过程中配合程度高。

3 讨论

3.1 日本移动介护技术中注重考虑身体状况、对帮助被介护者所采取的动作进行说明、促进正常的运动、提供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及介护量、身体功能的活用原则。改良组翻身中注重患者力所能及的参与, 使患者在翻身过程中, 帮助恢复残存功能, 防止废用性功能减退。通过在翻身前的说明沟通,患者在翻身时减少焦虑感和恐惧感, 增加对工作人员的信任感, 在指导下配合度增强。

3.2 人体力学的正确的运用, 一方面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受损(如腰肌劳损), 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改良组在协助患者翻身时, 护士能恰当地运用人体力学, 如良协助患者翻身时, 护士应两脚前后适当分开, 采取下蹲姿势,降低自身的重心, 增加稳定系数;让患者尽量靠近护士, 使重力线通过支撑面以保持平衡;多用拉力, 尽量减少推的动作, 拉比推要省力, 因为拉有一分向上的分力, 能降低利用者对床的压力, 从而减少了摩擦力。

3.3 日本介护技术, 强调患者的配合, 改良组在翻身前会评估患者病情、治疗需求、体重、肢体活动情况, 能否翻身、配合情况及应采用何种翻身方法, 翻身前通过指导说明, 尽可能让患者参与, 增加了患者的配合性, 也一部分减轻了护士的用力, 鼓励患者尽量自主活动, 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能力, 配合患者的文化需求, 调动患者的参与意识,使患者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和护理,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护[3]。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和谐护患关系。

[1] 熊仿杰,袁惠章.老年介护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13.

[2]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47.

[3]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65.

336000 江西省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单人护理学主观
韩国“单人洗浴店”生意火爆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与外隔绝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对立与存在
郭川: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