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疗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研究

2013-09-12 01:16刘付聪温韶吴新敏黎湛江陈根基吴碧卉孙贞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发作

刘付聪 温韶 吴新敏 黎湛江 陈根基 吴碧卉 孙贞玉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心身疾病。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1]。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严重的可延续几天至几周。长期反复发作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支气管哮喘的原因有外源性过敏原因素、呼吸道感染和心理因素。虽然单独心理因素不能引发病,但由于心理因素激起强烈情绪可改变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影响机体的免疫机制,当接触到过敏原和呼吸道感染相互作用时,则可引起支气管哮喘。相关研究报道,在不良的心理因素中,当哮喘一旦发生后,情绪更加波动,形成恶性循环,造成疾病长期不愈的后果[2]。实验研究证明生物、理化因素或紧张的情绪可刺激迷走神经,加速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使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平衡失调,引起哮喘发作。支气哮哮喘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由于情绪因素也对支气管哮喘起一定的作用。因此,心理治疗如松弛疗法,常能取得一定效果[3]。松弛疗法是指在医生指导下,患者通过各种固定程式作反复训练,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及全身肌肉处于完全松弛、宁静状态的一类重要行为治疗方法[4]。影响哮喘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哮喘发作程度及用药量、肺功能、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等。哮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施松弛疗法前后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变化的研究还比较少。我院在治疗该疾病的非急性发作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松弛疗法,效果较常规治疗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就诊我院患者50例,年龄介于14~69岁,男19例,女31例,病情稳定,无严重合并症、精神疾病及药物依赖,有完整的汉语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小学以上文化,同意接受调查的患者为初选研究对象,均符合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3年制订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5])。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年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胸片、血常规、血气分析)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①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相关的人口学资料、家庭经济状况、住院环境、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总病程、患病后情感体验等15项。②心理指标评定: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BREF)对两组病例进行评定,分别于入组后及每四周进行一次评定。由经过一致性检验培训的测评员进行评定。③由经过培训的治疗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松驰疗法训练,每周一次,每次半小时采用固定的治疗室,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操作流程。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方法,对两组患者在症状、活动受限、心理状况等各方面进行比较,对其总临控率及显效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总临控22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临控率88.0%(22/25),显效率56.0%,对照组总临控15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临控率60.0%(15/25),显效率40.0%。

表1 两组治疗对比

3 讨论

哮喘导致心理障碍影响生存质量,哮喘发作时对患者的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研究表明:哮喘患者性格多偏内向,较敏感,存在一定的情绪障碍,以躯体化/强迫/焦虑为显著,但没有统一的人格类型[6]。经松弛疗法进行干预的患者身体/心理/精神重新恢复平衡和协调,帮助个体以更健康的方式对待生活的挑战。由于长期的放松训练可使心、身松弛,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令机体耗氧和耗能均减少,血、尿儿茶酚胺含量降低,使呼吸平稳、缓慢,心率变慢,血压适度降低,四肢末梢血管扩张。故可对具有焦虑情绪的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具有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理社会因素与过敏性抗原的联合作用是引发哮喘发作的重要原因,其中,精神刺激是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环节[7]。因此,对哮喘患者的放松治疗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是为适应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下产生的评估哮喘患者健康状况的一种指标。本研究亦表明,干预组在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刺激原的反应及对自身健康的关心5个方面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采取松弛疗法,能够缓解哮喘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对稳定患者的心态,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改善临床症状和提高生存质量有益。

[1] 孙宏伟,童莉,尹风铃,等.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3):190-191.

[2] 尹文刚,林文娟.心理应激与相关心理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14-2515.

[3] 姚克兢,孙宏伟,杨智辉,等.哮喘患者团体辅导实践与体会.医学与社会,2008,21(04):28-31.

[4] 黄贾生,王桓辉,陈楦.心理干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河北医学,2010,16(6):712-714.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1):817-822.

[6] 李凡,蔡映云,王蓓玲.成人哮喘生命质量评分表制定与初步应用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5,4(4):193-195.

[7] 孔晓梅,宋丽萍,张焕萍,等.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12):1118-1120.

猜你喜欢
支气管哮喘发作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