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问题探讨

2013-09-13 00:07胡慧娟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4期
关键词:稳健性财务报告公允

胡慧娟

在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建立的国家化和国际化问题,无论是政府制定机构还是会计学界一致赞同走出去的策略,积极向国际准则趋同。我们正身处于国际协调的大浪潮中,会计的国际协调符合我国的利益。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阶段(1978—1992)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从此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一些外资企业纷纷来华投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大量涌现。然而,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三段平衡式的资金平衡表,这使得外资人员很难理解和运用我国的会计核算原则。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要求,财政部积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商讨研究国际会计准则,并于1985年3月14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是我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会计制度,开辟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新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协调阶段(1992—200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在原制度基础上,于1992年8月10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企业制度》更广泛地借鉴和融纳了国际准则惯例。另外,1992年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13项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10项企业财务制度,即统称的“两则、两制”,对我国的企业会计进行了细致规定,并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会计要素、财务会计报告框架等概念,采用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废除原来的资金来源=资金占用的会计平衡公式,使我国独有的会计等式成为历史。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进一步适应了我国对外筹资的要求,对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大推动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进程。2004年下半年,财政部会计司在对国际形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特有的国情,提出了建立适应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议,认为我国会计准则应该开始由国际协调逐步转向国际趋同。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阶段(2006年至今)

2005年11月18日,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联合声明指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在涉及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公允价值的计量以及企业合并的处理方法等问题上,由于我国存在着特殊的情况,允许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着差异。2008年11月14日,欧盟正式承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等效,规定在2009年至2011年底前的会计准则转换期内,中国证券发行者在欧盟进行经济活动不再需要根据欧盟市场中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来调整财务报表。这充分表明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制定和实施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另外,2009年10月世界银行就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和有效实施情况发布的评估报告,认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是成功的,其他国家可以以此为典型对象进行效仿。为了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能够实现持续趋同,财政部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该路线图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并且持续趋同的时间安排将使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保持同步。

二、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实施现状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程度研究

刘玉廷(2007)指出,新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项目的对应关系而言,不仅整体框架保持了一致,而且大多数项目做到了相互对应,不论内容、理念、原则和方法都做到和国际趋同。具体准则、应用指南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结构相同;而颁布的解释公告所具有的作用也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中的解释公告是类似的。在具体内容上,仍然有一些差异。王建新(2007)认为,中国新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制定体系。我国将基本准则纳入准则体系,作为一项法律规范,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则将其排斥在准则体系之外且没有法律约束力;

2.行文和架构模式。我国会计会计准则的行文和架构与国际准则不同;

3.具体内容。两者的重大不同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和“关联方披露”两个准则上。另外,公允价值的运用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我国准则显著低于国际准则。

(二)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后的效果研究

刘斌、徐先知(2010)以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信息均存在盈余稳健性特征,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盈余稳健性显著降低,主要是由于公允价值的引入对盈余的稳健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的影响。因此,他们建议在执行过程中应强调稳健性和谨慎性,防止公允价值滥用与盈余操纵。

崔学刚、张宏亮(2010)却得出了相反的实证结果。他们利用1997—2007年同时发行的A股和H股的公司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A股会计报告的盈余稳健性,而且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大大促进了A股报告盈余与H股报告盈余稳健性差异的缩小,从而使A股、H股报告盈余稳健性体现出趋同趋势。

刘永泽(2011)选取2007—2009年的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金融类和非金融类两大类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与公允价值相关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联系,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财务报告信息的信息含量,并且公允价值的价值相关性未明显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因此,他们建议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全面跟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

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我国的挑战

1.国际会计准则中的事项并不完全都适合中国的经济状况。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地位处境各不相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文化、会计习惯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如果不兼顾本国具体情况,过分迁就准则的国际趋同,那全球会计准则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却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

2.我国还缺乏足够能执行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会计专业人员。我国的会计准则几经改革,需要会计人员的不断学习,并且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在要求会计人员了解国内的会计准则的同时还要熟悉国外的会计准则。另外,国外会计准则有许多方面涉及到会计师的判断力,我国虽然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有很多,但能执行与国际准则接轨的会计专业人员却比较缺乏。

3.影响上市公司利润的管理。上市公司使用了新的会计准则,会影响当期利润,公司市值可能骤然下降,从而影响股民的信心,并可能引起证券市场的波动。会计准则的改革要求公司使用新的会计政策,会影响相关的公司决策,给公司治理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面对挑战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快发展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会计准则发展的前提,只有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保证高质量准则的执行到位。目前,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公司治理机构,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进一步增强公司管理层及时、充分、如实披露财务信息的意识,促使管理层在真正提高公司质量上下功夫,而不是依赖非常交易及不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操纵利润。

2.优化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提高会计准则质量。受我国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会计规范体系。从长远角度来看,为了使我国会计准则能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完全趋同,我们应当逐步实现从会计制度向会计准则的转变,在实现转变的过程中,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做法,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会计环境,采取符合我国实情的过度措施。另外,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要密切结合会计实务,提高会计准则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完善公允价值相关体系。此次引入公允价值反应动态的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新亮点,而公允价值也是我国进一步加强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一个核心问题。

实际上,如何解决正确、公允的评估公允价值,正是困扰业界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依靠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又很容易受到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美国被公认为较早地引入公允价值概念并得到广泛应用。FASB在2006年9月发布的NO.157中公允价值定义为:报告实体所在市场的参与者之间进行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

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收入”、“无形资产”、“租赁”等项目中都被采纳,但比例依然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应继续加强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建设以及评估体系。同时,准则有效的公允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准则所应用的经济环境。

[1]张义文,朱梅.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0):90—91.

[2]王靖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质及我国的路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6):1—25.

[3]仲翔宇.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综述和评价[J].会计准则,2012(1).

猜你喜欢
稳健性财务报告公允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