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隐喻的认知与中医理论

2013-09-14 06:20项成东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胆气勇气恐惧

王 茂,项成东

(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文系,重庆400065;2.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天津300204)

一、引言

胆是人体的内脏器官之一。根据中国文化,胆与勇气相关。在汉语中,“胆”隐喻包含两个概念隐喻:“胆是勇气的容器”、“勇气是胆气”。这两个概念隐喻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有不同的焦点和目标域。

中国文化用“胆”来隐喻“勇气”,并构成了“勇气”的中国文化模式或文化理解。“文化模式是被预先假定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模式。它们被社会成员广泛接受,对社会行为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1]对“勇气”认识的中国文化模式决定了汉语中存在大量体现这对概念隐喻的表达。这个文化模式带有中医思想,而中医又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如道家思想)的许多观点。为了更好地反映“胆”隐喻用法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本文采用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汉语语言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

二、“胆”隐喻与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胆有两个主要功能。首先,胆储存和排泄肝分泌的胆汁。胆汁有助于胃、脾和小肠的消化。胆的另一个功能是中医特有的:在人的心理活动过程中,胆能做出判断和决定。如《皇帝内经》所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意思是说,胆是公正的器官,能做出判断和决定。汉语的“官”既可表示“器官”,又可表示“官员”。胆被定义为正直无私的官员,如同法官,能做出正确、果断的决定。既然胆是“做出决定的器官”,它就能决定人的个性是否勇敢或胆怯。[2]

中医认为,胆对稳定情绪和维持人体正常的气血运行有重要作用。胆气“壮”的人面临逆境、危险或灾难时能相对镇定,混乱、不安的情绪就能很快地恢复常态;胆气“虚”的人面临负面心理冲击时,更有可能经历情绪混乱、遭受失眠或梦魇等。所以,对负面心理冲击的抵抗力依靠胆气的相对强度。胆气“实”的人勇敢;胆气“虚”的人懦弱。因此,胆决定勇敢的程度。[3]

根据中医,肝胆作为成对的脏腑器官紧密相连。“五脏”之肝为“阴”,“六腑”之胆为“阳”。两者均为“木”。生理上,胆肝相连,胆储存和排泄肝分泌的胆汁。一个器官的疾病通常会影响另一个器官。“肝是将军,负责思考和审慎,但它要依赖胆做出判断和决定”。[4]可以这么说,肝是“策划战略的将军”,胆是“做出决定的官员”。“肝胆互补使人勇敢”。[5]

在中医中,心和胆也有特殊关系。“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皇帝内经》)。胆在心的指挥下做出公正的判断和决定。胆病会影响心的功能,例如,如果胆气上升到使心不安的程度,病人就会表现出异常的情绪。如果心气和胆气均为“虚”,病人可能会感到莫名的恐惧或忧虑。“心胆互助能增强活力和维持生命”。[6]

中医认为,胆与人的心智和个性相关。这是中医独有的观点,是隐喻系统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这个隐喻系统,心是“皇帝”或“国王”;胆是“首相”、“高级顾问”或“法官”;肝是“将军”等。这个隐喻系统被看作中医理论的基本内容,它把内脏器官的功能和关系隐喻化,并强调内脏器官系统内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隐喻反映出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哲学提倡“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等观点。“天”指“外部世界”,包括社会和文化结构。[7]例如,道家学者把人体构想为“小宇宙”。[8]“道家学者认为,要了解人体的内部世界,就必须比较人体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9]对他们来讲,“小宇宙反映大宇宙”,且“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相一致”。[10]人能通过了解自身来了解整个世界,反之亦然。因此,隐喻是连接人体和世界的桥梁。

汉语中有关“胆”的隐喻表达部分地反映出关于胆的中医理论,并体现了中国文化对胆的认识。

三、汉语“胆”隐喻的概念映射

如前文所述,中医认为胆能做出决策。胆气的状态(“强弱”或“虚实”)决定勇气的含量。中医用“气”描述胆的状态,汉语“胆”隐喻属于“容器隐喻”,即用“容器”来比喻“胆”。“容器隐喻是人们把日常生活中对容器的体验映射到其它领域而形成的隐喻”,[11]是“将本体视为一种容器,使其有边界、可量化、能进、可出”。[12]当胆气“强”或“实”时,就有大量胆气压力作用于容器。当胆气“弱”或“虚”时,则有少量胆气压力作用于容器。汉语中,胆主要与勇气相关,胆的概念隐喻是“胆是勇气的容器”、“勇气是胆气”。以容器图式为基础的这对概念隐喻涉及到下列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关系:

源域 目标域勇气的物质容器 胆容器中的气态能量 勇气容器的容量 勇气的含量容器的内压度 勇气的程度

根据容器图式,容器对处于容器内的物质提供保护,同时施加限制。[13]胆的“容量”决定勇气的含量。当气的内部压力(“强度”)相同时,胆的容量越大,人就越勇敢,如例(1):

1.a谢军从“空城计”开始,几盘棋都是在非常规下胜的,可谓胆大艺更高。

b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大胆提拔技术人员。

c我读小学时,就崇拜他,斗胆给他寄去仿画之马及求教信。

因为胆是勇气的容器,所以勇敢的人被认为“胆大”(如例1a)或“大胆”(如例1b)。“斗”是中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斗胆”(如例1c)的人,即“胆大如斗”的人,必定非常勇敢。又如:

2.a右派分子王德周更明目张胆地提出要我们“先立法把自己捆上”。

b生产厂商尽可以放胆增加奶油的层数与厚度,用五光十色的奶油造型招徕顾客。

“明目张胆”(如例2a)做坏事的人既无耻,又恶名昭著,这是“勇气”的贬义用法。作为“容器”,胆的容量还可以被扩充和放大。“放胆”(例2b)的字面义为“松开对胆的一切控制和束缚”。我们能够想象,没有束缚的胆比有外部压力或被束缚缩小的胆要大。例(3)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3.a她说一个人在街上走不大方便,两个人一路,可以使人胆壮。

b对自信心不足的人来说,迷信可以给他们壮胆。

例(3a-b)涉及胆的强度:胆的强度越强,人就越勇敢。作为“勇气的容器”,胆一旦被勇气充满,就如同胀大的气球,于是胆作为一个整体就越强。胆越强,内部压力越大,其容量就越大。在概念隐喻“胆是勇气的容器”中,“强度”和“容量”的意象互补。如果容量相等,强度(即内部压力)越大,人就越勇敢;如果强度相等,容量越大,人就越勇敢。

勇气的大小取决于胆的容量。如前文例句所示,“大胆”的人勇敢,“小胆”的人懦弱。请看例4:

4.a后主是个没主意又胆小的人,根本不想抵抗。

b我早知道齐军都是胆小鬼。

“胆小”的字面义是“有一个小容量的胆”。汉语把“懦夫”称为“胆小鬼”(如例4b)。

汉语也用其它词语来指称“懦弱”的人,这些词语都与胆的状态相关,例如:

5.a齐军士兵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b体小胆弱的人,屡遭欺侮。

c尽管杨子荣有些胆虚,却很兴奋,暗暗一笑。

d碰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使我胆寒。

e他刀斩萧多罗,生擒辽将李重海,使辽军望之丧胆。

f他难道就是威杨疆场、令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陈毅将军吗?

“胆怯”(例5a)指胆的症状。“胆弱”(例5b)的人懦弱。“胆虚”(例5c)使人感到恐惧。空虚的胆当然不“强”。胆越空,容量就越小,就如被放了气的气球。在汉语中,“生气”、“焦虑”与“热”相关,而“害怕”、“悲伤”与“冷”相关,[14]如例(5d),惊吓使人“胆寒”。胆越“寒”,容量就越小。强烈的恐惧使人“丧胆”(例8e)。“闻风丧胆”(例5f)表示受到很大惊吓的人,“闻风(坏消息)”就会“丧胆”。

在汉语中,“恐惧”主要影响两个内脏器官:心和胆。[15]此外,也影响“魄”。例6包含了心与胆、魂与胆结合的隐喻用法:

6.a第二封信不长,但短短的几句,却看得代英如坐针毡,悬心吊胆。

b吴清正从因蔡娟娟和吴军会面而提心吊胆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含意不明地笑笑。

c间谍、特务们一听说金明来了,都胆战心惊。

d第一个问题就叫殷家宝心胆俱裂。

e一直到夜中三点,他象飘在云里那样惊心吊胆地闭着眼睛。

f他们觉得这是一件令人亡魂丧胆的事情,简直难以想象。

在例(6a-b)中,恐惧把心和胆“悬挂在空中”。“空中”使人感觉不安全。在例(6c)中,恐惧“动摇”胆,并让心“颤抖”。在例(6d-f)中,恐惧对胆有“实质的损害”,使胆“破裂”(如例6d)或彻底“丧失”(如例6e-f)。因此,胆内的勇气也随之消失。同时,强烈的恐惧也使魂魄“消亡”(如例6f)。有趣的是,中医认为,恐惧的情绪主要影响肾,而肾是与膀胱成对的脏腑器官。同时,肾也与心和胆有密切的联系。但恐惧与肾之间的联系在汉语中几乎没有体现,几乎没有隐喻或转喻用法涉及到肾。这说明语言不是完全地、而只是部分地“反映”医学理论。

汉语中,有关“勇敢”、“胆怯”的隐喻用法也涉及到动物的胆,请看例(7):

7.a老虎的内脏一挖出来,虎胆先掉出来了,这个队长说:“这个虎胆我要,英雄虎胆”。

b他吃了熊心豹胆啦,难道不晓得高司令的厉害?

c你这小子吃了豹子胆不成,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d男子汉总该有点儿胆量嘛,总比胆小如鼠好吧?

拥有虎胆或豹胆的人就如虎或豹那样勇敢(如例7a-b)。“吃了豹子胆”(如例7c)的人会如豹那样勇敢。与此相反,中国文化认为鼠胆小,所以小如鼠胆的人非常懦弱。

如前文所示,中医认为肝胆是成对的脏腑器官。“肝是负责保护身体的将军”;[16]胆帮助肝做出判断和决定,是肝的“高级顾问”。肝胆在生物和生理上都相互密切联系。中医把这种密切关系概念化,汉语对此也有体现,

例如:

8.a孩子的母亲肝胆欲裂,守在病床前绝望地哭着。

b老夫人对他失去信心,伤心已极,肝胆俱裂,已见好转的病情,已骤然加重。

c这一番摧肝裂胆的呼唤,终于撼动了若鸿。

d贺龙和周逸群一见如故,并成为肝胆相照、长期甘苦与共、生死之交的挚友。

e历经数十载的风风雨雨,童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披肝沥胆,尽忠尽义。

f如今闯王中计,咱们只有舍死回营报信,才算有忠肝义胆。

这里,“肝胆”按固定顺序排列:肝在前,胆在后。这是因为肝为主,胆为辅。在例8的大部分例子中,肝胆代表诚实、奉献、忠诚、勇敢等美德,喻为亲密友情。

除了肝,心常与胆隐喻搭配。心是人体、心理和精神的主宰。[17]“心控制一切心理活动和心智活动。胆具备正直、无私、公正和果断的优良品质,并负责一些特殊功能,如做出判断和决定”。[18]胆主要决定勇气。例(6a-e)表示,当强烈的恐惧“震动”心,“动摇”或“损坏”胆时,人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如例(9):

9.a枪声如连珠,弹坠如雨,令人心胆皆碎。

b茶几后的墙壁上,悬着他的琴心剑胆。

c战斗中,多么英勇,多么坚强,真是赤胆忠心,视死如归呵!

d两人倾心吐胆,对讲甚多。

例(9a)中的心和胆隐喻“决心和勇气”。例(9b)的“琴”泛指乐器,如弦乐器。“琴”和“剑”分别修饰“心”和“胆”,构成隐喻中的转喻。具有“琴心剑胆”的人有“音乐家的气魂和侠士的勇气”。“赤胆忠心”(例9c)的人最可靠。“倾心吐胆”(例9d)能使别人看见自己的心和胆,以及心和胆的容量,从而理解自己。

四、结语

汉语“胆”的隐喻用法反映出人们对“胆”的隐喻观。这种隐喻观可以在中医中得到佐证,其中包含两个概念隐喻:“胆是勇气的容器”、“勇气是胆气”。胆是容器,胆的“容量”决定勇气的含量。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对概念隐喻只是涉及中医理论的一个方面,即胆决定勇气的程度。因此,只是部分地、而不是完全地反映中医理论。中医没有提到胆的容量和勇气的大小之间有任何直接的联系,只是提到胆气的相对“强度”决定内部压力的强度,并影响人对某些负面心理冲击的抵抗力。从这点看,语言与文化之间只是部分映现关系。

[1]Quinn,N.& Holland,D.Culture and cognition[A].In D.Holland& N.Quinn(Eds.).Cultural Models in Language and Thought[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

[2][3][4][5][6][18]王琦.中医脏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50-759.

[7][8]Zhang,Y.H.& Rose,K.A Brief History of Qi[M].Brookline,MA:Paradigm Publications,2001.4-86.

[9][10][16][17]Chia,M.T.& Chia,M.N.Chi Nei Tsang:Internal Organ Chi Massage[M].Huntington,NY:Healing Tao Books,1990.14-48.

[11]向二兰.“脸”的隐喻意义探源[J].外语学刊,(3):28-31.

[1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410.

[13]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51.

[14][15]Yu,N.Body and emotion:Body parts in Chinese expression of emotion[Special issue][A].In N.Enfield.& A.Wierzbicka.(Eds.).The body in description of emotion:Cross-linguistic studies.Pragmatics and Cognition,2002(10):333-358.

猜你喜欢
胆气勇气恐惧
寻找勇气
明志
勇气何来?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恐惧更奇怪
恐惧
恐惧的对立面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
前行的勇气
“勇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