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下双头单体女婴的营养状况观察*

2013-09-15 08:02张雨平赵聪敏王成举郑妍妍
中国药业 2013年23期
关键词:经口婴儿体重

蒙 萌,张雨平,赵聪敏,王成举,郑妍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重庆 400038)

连体婴儿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发病率较低,但婴儿死亡率较高[1]。产前诊断并及时终止妊娠是优生优育的最佳选择。目前产前超声诊断的普及及基层妇幼保健水平的提高,临床上连体婴儿的病例已十分少见。对于已出生的连体婴儿,连体分离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该手术风险大,成功率较低。连体婴儿必须在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行姑息手术矫治器官畸形尚存可能性。然而,连体婴儿是共用一个身体或共用数个器官,难免有多系统发育不良,婴儿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营养支持不足是影响婴儿生命体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连体婴儿,营养支持不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都属于举重若轻的环节。良好的营养支持是为分离手术创造条件、保证婴儿生命质量的关键。因此,选用何种营养方式予以婴儿营养支持,以保证其获得最佳的营养状况是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相关研究表明[2],静脉营养能够为婴儿提供良好的营养保证,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对各类营养要素的需要。同时,亦有研究者提出[3],全肠道内营养方式是有效喂养婴儿的方式,能够给婴儿提供足够的热卡总量。为寻找最适合连体婴儿喂养的方式,保证婴儿生命质量,笔者以1例双头单体女婴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喂养方式下婴儿的营养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10 日我院收治的1例连体双胎,为双头单体女婴,年龄5 d;孕39周剖宫产出生;出生体重为4.050 kg;有2个头,2个颈部,1个躯干,2只手臂,2条腿。母亲年龄为25周岁,孕期未接触放射性、有毒性物质,产前常规孕检超声检查1次(非多普勒超声),未发现异常。临产前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示联体双胎。于当晚行剖宫产娩出,出生后Apgar评分不详。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5 d后转入我院。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并经专家反复会诊讨论后,确定无明显分离指征[4]。婴儿家属已签署伦理学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住院期间,双头单体女婴喂养方式有不同阶段:

经口+静脉营养(口服+静脉):入院后(5月10日至5月17日),首先采用部分静脉营养喂养(经口喂养+静脉营养),持续7 d。其中,早产儿配方奶口服,静脉营养物为0.5~1.0mL的2.5% ~5%葡萄糖水。

全肠道内(经口):之后(5月18日至6月5日),因使用无创呼吸机使呼吸情况得到改善,改用全肠道内喂养,根据喂养耐受情况调整经口喂养量,持续18 d。喂养食物为配方奶。

全肠道内(持续鼻饲):期间(6月6日至6月17日),随着婴儿肺部感染的恶化,引起了频繁的咳嗽和呛奶,改为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喂养方式调整为持续鼻饲,持续12d。喂养食物为配方奶。

全静脉营养:之后(6月18日至7月5日),婴儿出现出血性肠炎症状,大便临检提示感染可能性大,故将喂养方式改换为全静脉营养,该阶段持续17 d。喂养药物为全静脉营养液(主要成分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等基本营养要素)。

经鼻+静脉营养[间断鼻饲注入(IBG)+静脉]:后期(7月6日至10月3日),腹胀及其他肠炎症状逐渐好转,肠道积气改善后,婴儿的喂养方式又调整为部分静脉营养(间断鼻饲注入+静脉营养)。喂养食物为配方奶。

1.3 观察指标

于连体婴儿分别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的第1天和最后1天,对其体重进行监测并统计;于第1天至最后1天,对连体婴儿的静息能量消耗量、热卡总量进行监测并统计;计算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婴儿体重变化量、静息能量消耗量、热卡总量。其中,应用Schofield预测公式[5]估算静息能量消耗(REE)的估算,BMR=54×W(BMR为预计值,W为婴儿的体重)。于连体婴儿分别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的第1天开始,观察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婴儿的不耐受率。婴儿的不耐受情况评价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试[6-7],该测试结果能显示受检者是否对某种食物不耐受以及不耐受程度。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婴儿各项指标变化见表1。可见,在体重变化量上,全肠道内(持续鼻饲)营养方式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量最高(P<0.05);在静息能量消耗上,部分静脉(经口+静脉)营养方式消耗量最低(P<0.05);在热卡总量供给上,全肠道内(经口)供给热量最多(P <0.05)。

3 讨论

本例连体婴儿属于特殊类型中的双头双臂单体类型,据文献记载,该类型婴儿最长存活时间为生后11 d,而本院收治的此例婴儿共存活152 d。该例连体婴儿存活至今的众多因素中,强大的高级生命支持非常重要,根据病情而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模式也属其一。目前,连体婴儿营养支持的方式[8]有多种,选用何种营养方式予以营养支持是关键。本研究中,该连体婴儿不同阶段共采用了5种营养方式,由结果可见,在体重变化量上,全肠道内(持续鼻饲)营养方式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量最高;在静息能量消耗上,部分静脉(经口+静脉)营养方式消耗量最低;在热卡总量供给上,全肠道内(经口)供给热量最多。同时,在全部喂养方式中,最易产生喂养不耐受的为全肠道内喂养方式为20.5%,而全肠道内(持续鼻饲)的喂养不耐受率最低为5.7%。考虑消耗能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虽全肠道内(经口)提供的有效热卡最多,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较多,但全肠道内(经口)造成喂养不耐受机率最大[9],且喂养时因吞咽障碍造成的呛咳易加重肺部感染。全肠道内(持续鼻饲)喂养时增加胃肠道感染风险。全静脉营养时剥夺吸吮-吞咽反射,使得肠道蠕动减少造成肠胀气[10],且全静脉营养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造成的胃肠道菌群的破坏和黏膜损害。因此,综合各种因素考虑,较为安全的喂养方式为部分静脉营养(IBG+静脉)。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静脉营养会对肝脏造成伤害,在该例患儿的喂养后期,导致了难以逆转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害,从而引起了患儿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成为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这种特殊病情需要坚持长期肠道外喂养的病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肝措施,谨慎使用抗生素,维持胃肠道菌群平衡才能使该方法更安全,这也是在今后的治疗中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表1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下婴儿各项指标变化

[1]张英华.婴儿期婴儿喂养行为特点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6(5):112-114.

[2]岳 莉.兰州市婴儿出生与喂养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3,7(7):231-233.

[3]王 健,周学军,付玉东,等.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代谢指标影响[J].北京医学,2011,5(5):67-68.

[4]聂含竹,李文平,田利平.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4):423 -425.

[5]梁友芳,黄春英.531例婴幼儿进食行为调查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8(5):156 -157.

[6]周雪琴,李淦玲,陈 敏,等.婴儿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评价[J].实用医技杂志,2007,8(13):34 -36.

[7]宋涟漪,朱 静,王碧琛.不同喂养方式的42天婴儿体格发育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9,6(1):124 -126.

[8]张秀华.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医疗前沿,2007,8(10):231 - 233.

[9]田铭霞,陈 美,林珍美,等.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1,12(4):1 323 -1 324.

[10]戴丽娜.婴幼儿辅食添加与喂养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8(2):145-146.

猜你喜欢
经口婴儿体重
艺术家婴儿推车
经口内镜联合颈外超声穿刺注水定位成功取出颈深部异物1例
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中的应用
给鲸测体重,总共分几步
UE视频喉镜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经口清醒气管插管的效果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称体重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