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锦产品传承与开发

2013-09-17 02:44何敏苏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江苏苏州215228
江苏丝绸 2013年2期
关键词:宋锦丝绸纹样

何敏苏 (吴江市鼎盛丝绸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228)

宋锦,系指宋代发展起来的以桑蚕丝为原料经线和纬线同时显花的具有宋代艺术风格的织锦,与蜀锦、云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因主要产地在苏州故以后谈到宋锦都称为“苏州宋锦”,它以其精湛的制作技艺,以其纤巧秀美、色彩古朴典雅的独特纹样而独成一派。因为面料经纬密度合理,组织结构独特,经纬线原料设计巧妙,再配上隽秀的花纹等组织和纹样设计,使面料呈现出厚薄适中,手感既柔又挺,光泽朴实又耐看,质地密而坚固,花样层次分明有立体感闪光感的特点。正因为有这么多优点,从宋代起就广泛用于衣着锦、装饰锦、装裱锦和观赏锦,而且都为最高阶层人享用,这在众多丝绸产品中也是鲜见的。近千年来留下了不朽作品,具有历史、科学、艺术和应用价值,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 宋锦面料结构和花纹特征注定为小众奢侈品

宋锦的种类按课本来说可分重锦、细锦、匣锦、小锦,但其实真正归纳起来应该就是:

(1)组织上是经三枚斜纹和纬三枚斜纹,即经三枚斜纹面纹作地,纬三枚斜纹显花的多重纬组织(纬向到底选用几重纬可取决于织物的风格特点和花纹色彩的繁简);

(2)经纬原料配置上:经线使用甲乙两组原料按比例相间排列,形成一组经线为地经,用于起地纹和花纹的轮廓,另一组经线为面经用做接结经。该产品独具匠心的是将地经设计成桑蚕丝熟丝股线,面经为桑蚕丝单丝生丝,纬线的选择可按照产品的风格和纹样的组合来配置;

(3)经纬密度配置合理,使绸面织纹细腻,适应各种纹样诠释。

图1 地组织结构图

图2 花组织结构图

就是这样一个规格设计,使面料手感上在不但柔软并且有张力感,光泽上有雅致的闪光感,花样上有丰富的层次感,而且还为花样设计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为品种设计者留下太多可以作为的舞台。就是这样一个完美配合造就了近千年的经典。

然事物总是一分为二,漂亮的产品,完美的设计,之前的生产条件,却限制了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为了经线能采用两种不同原料的组合并且使用两种不同的组织结构织造,更为了能用足纹针

图3 手工宋锦机(苏州丝绸博物馆馆藏)

图6 定胜四方四答晕锦、龟背纹四答晕锦(东吴厂生产)

宋锦的纹样设计师充分领悟了组织设计、规格设计的思想,一开始就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在图案上采用了满地规矩几何网架构造填上各种绘画艺术中的龟背、四达晕、六达晕、八达晕、球路纹等等,配上各种寓意题材,结合低调奢华的颜色搭配,将宋锦的文化艺术感推向了普通丝绸产品达不到的境界。这又添加了纹样设计师和意匠人员的难度,注定了她小众奢侈品的属性。数以拓展其花幅,聪明的丝绸先辈们采用了综框加提花龙头的混合装造和双经轴送经系统的技术来满足正常生产。但这无疑给工业化大生产制造了瓶颈,以至于当原来的手工织机进步到电力织机时,苏州只有东吴丝织厂和织锦厂能够生产。还因为翻改产品困难,限制了大规模生产,而不能像其他锦缎类,例如著名的织锦缎产品可以通用一种装造做无数相关产品,因而就注定了该产品的小众份额。

图4 宋锦铁木织机

图5 圆福纹八答晕锦(东吴丝织厂厂史封面)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服饰变化、商品的包装方式的变化以及欣赏水平的变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丝绸行业在苏州越来越萎缩,加上宋锦生产难度大、用工高、产量低、成本高、销售范围窄等等因素,这么多年来只能躺在博物馆里,到现在更是濒临技绝人亡的地步。

2. 工艺技术的现代化突破成全产业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大量的有梭织机和纸质纹版提花系统淘汰,先进科学的剑杆织机和数码纹制系统广泛用于丝织生产,便丝绸业的生产迈进新的里程。

宋锦这个集历史、文化、民族、艺术标签为一体的丝绸产品近30年来一直藏于博物馆或少量用于裱装材料,而这种丝绸技艺由于织机的限制,织造的繁复,关键还在于认知该品种设计生产的人也不多,因而创新不够,到了技绝人亡,濒临失传的地步,实属憾事。2012年春天,宋锦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女士向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呼吁关于丝绸关于宋锦的振兴,随后苏州丝绸迎来了振兴的契机。

图7 史上首台剑杆宋锦织机

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敏锐地感到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一民族瑰宝传承和发扬光大。联手宋锦传承单位苏州丝绸博物馆反复研究宋锦的结构以及其用途,查阅了东吴丝织厂的技术档案,在整合现代提花剑杆织机和电脑纹织系统优势的前提下,尊重传统又不迷信传统,局限性又不唯一性,适用性又广泛性,小众化但可以产业化地,投资改造设备、装造、设计工艺技术。就这样,一台集多项知识产权(已授权发明专利2个,新型实用专利6个)于一身宋锦剑杆织机诞生了,织出了与历史上的宋锦一样原汁原味的产品。 现代技艺(剑杆织机、剑杆双经轴、剑杆多选纬装置、剑杆多纹针系统、电脑数码纹制系统等)配上人工设计修饰,现代化丝织工艺技术(织造染丝后整理)等综合运用,一下子颠覆了历史上所有对宋锦产品的限制。无论是产量和质量,门幅和花幅,都能融入现在新原料,新工艺,新的后整理进行全新的面料的开发,给最终产品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在千年的宋锦历史上都是划时代的突破,非遗产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活态保护”并发扬光大。

图8 历史图案:汉玉龙纹 环球龙纹 金钱如意 八角回龙 菱角小龙 菱纹定胜 (均为苏州织锦厂生产)

3. 产品和创意产品的开发担当起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按本文第一段阐述,宋锦合理的结构,原料的多选择性和纹样的适应性注定面料的多样化。

3.1 老纹样产品的创新开发:

从保护传承的角度上我们在规格上恢复了全真丝、真丝和人丝交织的产品,花样恢复了龟背纹四答晕、定胜四方四答晕、圆福纹八达晕、汉玉龙纹、环球龙纹、金钱如意、灵鹫球路纹等历史上经典花型,织就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宋锦,在这些浓缩了千百年文化积淀的纹样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传说故事,花纹是那样精致和一丝不苟,从中可以领悟丝绸面料不仅仅是面料更是文化知识智慧的体现,也可以发现剑杆织机和数码纹制系统的运用对质量、对产量、花色比有梭织机生产有根本性的突破,特别是在“活色技艺”的运用和过渡色和间色的运用上。但现代的我们如果只是复制过去也是没有出路的,毕竟随着时代的进步审美情趣也发生了转移。真正意义上的传承是将精髓发扬,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人的喜好,综合我们智能化手段进行了原花纹上的创意开发,在原料的选择(粗细搭配、不同的纤维),颜色的搭配(不再局限于以前较沉闷的色调),花纹的大小等方面一一进行尝试开发,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的放矢地运用好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图9 鼎盛创意开发

3.2 新的生活方式创导新规格新纹样开发

历史上由于受机械设备的限制,宋锦的门幅大多是72cm、90cm、1l4cm,因此大多用于装裱锦,少量用于服饰锦,即使用于装饰、家居锦也只能做成小件产品如垫类、床旗、桌旗等。要做成床品套件或墙布、窗帘等也只能釆用拼接的办法,且花型幅度的限制(最大不超过19cm)也使得所做大件过于呆板,艺术美感不足。因此平挺、厚薄适中、耐磨、不易起毛、舒适、易于打理的宋锦面料的使用范围被大大束缚,高高地锁定在裱装世界的顶端。然而现代无梭织机的宽幅(3.0米)和大花回(达0.6米至至更大)的设备优势,使得鼎盛能够和钱小萍女士合作再创造“北宋灵鹫球路纹”系列产品。充分运用数码电脑技术,花回的幅度有60cm(用于大幅度的窗帘、墙布)、30cm(用于床品套件)、20cm(用于服饰等)不等,这种灵活快速地变化生产完全颠覆了传统生产。设备上的保障,为设计师展开了广阔的创作空间,“百子同庆”、“缠枝莲花”、“鹤舞祥云”、“如意纹”等大花回的宋锦床品应运而生,用于丝绸艺术背景墙、豪华窗帘的宋锦面料呼之欲出。用全新理念诠释新的现代丝绸作品其实是一种继承和发扬濒临消失的非物质遗产的最好方法。

图10 北宋灵鹫球路纹窗帘

图11 缠枝莲花纹床品

3.3 艺术品的规格设计和纹样设计

宋锦的艺术作品流传至今较丝绸织锦少之又少,究其原因,织机幅度太窄,花幅过小,纹版张数限制大,多色彩表现产量低,操作麻烦,纹制工作时间长,纸制纹版过多占地量多,种种原因限制,使得即使在宋锦鼎盛时期博大精深的中华书法、字、画等文化作品难以用丝绸宋锦来表达,实为一件憾事。但宋锦的艺术品绝对可以称得上为锦绣之冠,从乾隆时期苏州织造局织造《西方极乐世界图轴》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欣赏到。

图12 西方极乐世界图轴

宋锦和数码织锦最主要的区别是:面料上看宋锦有闪光和折射光感,花型上层次清晰勾边细膩富有立体浮雕感,像缂丝绣品。而数码织锦就像印刷品,花型模糊。宋锦的艺术品设计者一定要具备三方面的驾驭能力,即丝织品的规格设计能力、艺术品欣赏能力和精准的意匠表现能力。例鼎盛丝绸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的《姑苏民居图》系由《屋落瑞雪》、《粉墙黛瓦》、《小桥人家》、《姑苏民居》四幅反映苏州建筑特色和苏州味道的原创摄影作品组合,设计开发者用宋锦的经纬密度,不同纤度的原料组合、组织结构等织物原理,在多次仔细分析原作基础上大胆构思推敲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生产方案,以达到此产品不单是丝绸制品更是文艺作品的效果。在外观设计上充分运用首台剑杆宋锦机的优势,尺寸定为30cm×33cm,内园直径26cm×26cm,借鉴常用于高档工艺品缂丝、刺绣的装裱技艺,将宋锦经典纹样“龟背纹四答晕锦”铺设在圆形外,使传统宋锦和现代宋锦融为一体。在内部结构上,为鲜明地表达原作的意境,选用白、黑、浅灰做常梭,嫩黄、妃红、朱红做抛梭点缀。在意匠处理上,釆用数码技术和人工修饰相结合,精致地勾勒岀了苏州的城市味道。作品画面虚实相间,色调淡雅,层次分明,富有浮雕感,彰显苏州、宋锦均有的低调奢华感。通过现代技艺的合理运用和探索,相信以宋锦为载体的艺术作品一定会层岀不穷。

图13 宋锦《姑苏民居》图系列

4.商品设计和商业化开发再创鼎盛时代

所谓创新,不仅仅面料、花型、色彩的创新,更是一个消费观念的更新。文化引领,科研创新离不开市场导向和消费推动。在理解传统,了解宋锦的全部含义后充分运用公司内现有资源再创造资源将宋锦全范围进行商品开发。实现传统产品华丽转身,千年经典奏响最炫民族风。

4.1 观念上的突破

丝绸行业的人都知道中国历史离不开丝绸,璀璨的丝绸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国产真丝绸产品虽然很丰富,但出彩的不多,消费者往往还是推崇国际品牌如爱马仕、LV等。尽管现在很多一线品牌的服、饰等大部分在本土加工,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创一个品牌来实现企业的升级和打造属于中国的民族品牌呢?奢侈品是一种高档的消费行为,是一种个人品味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是一种融入各种文化语言,叠加各种制作技艺的物品,而这样的产品非真丝绸(历史积淀)莫属,如果再添进宋锦(文化传承)更是锦上添花。为此,自主民族“上久楷”品牌锁定高端消费群,在各个可以作为的领域探索,走向征程。

图14 宋锦箱包

图15 宋锦领带

图16 宋锦时尚服饰

4.2 设计上的突破

质地柔软坚固,图案精美绝伦,耐磨且可以反复洗涤,适用面广,这些都是宋锦的优点。现代织造技术已经使产品进入产业化生产,现代后整理包括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已非常成熟,现在跨界合作已不再是难事。将消费者定位于30岁以上有消费能力,有文化艺术爱好的人。商品开发涉及箱包、家纺、家居、睡衣,时装、旗袍、领带、皮带、以及家庭装饰、工程装饰、汽车内饰和欣赏作品等等。有了这些前提,优秀的设计是关键。我们聘请国际国内顶尖的设计师为这些商品量身定做,引进设计理念汇聚各种手段,将世界的、中国的时尚和传统紧紧结合起来,将实用品、纺织品紧紧结合起来,将皮革、真丝;相拼、复合;提花、平素等等紧紧结合起来,以达到既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既是时尚的又是精致的,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的目标。

图17 宋锦床品《百子同庆》

4.3 生产上突破

最终产品的生产不同于原丝绸半成品的生产,这里除了观念上的转变更要落实到行动上。做好每一件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就在于每一个环节都要非常讲究和到位,这使得熟悉了丝绸生产的工人们和管理者有了更高的挑战。每一件宋锦产品面料配色不同,花型不同,后整理方式不同;每一款终端产品的主料和配料不同;每一款做工方法不同等都要求生产者认认真真执行好精工细作。每一种商品的洗涤要求,使用方法,保养方法等都不一样,也都要全面的为消费者考虑好。这些都使得产业链的每一个节点的要求不同,催生管理体系的完善和管理制度的保障。要使得品牌有强大的生命力,过硬的质量是关键。这条路太宽太长需要不断顽强地探索下去。

4.4 营销上突破

美丽的宋锦要在新时代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开拓市场,增强消费,否则即使产品再好也永远是博物馆的收藏品和陈列品。我们不单只做一个实用品,还深深挖掘它的文化渊源,从产品到包装到宣传,赋予产品灵魂,把制造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不仅是销售产品更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推广。

2012年在振兴中国丝绸、苏州丝绸的大好形势下,以及各级政府的关心下,媒体的关注下,通过展销会、推广会,展示会,互联网线上推销,吴江、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销售网点推广,跨界、跨行业联动,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让国家瑰宝——非遗产品宋锦走进千家万户,“上久楷”品牌深入人心。

图18 宋锦旗袍《缠枝莲花纹》

5. 结束语

宋锦产品完整产业链探索仅是刚刚起步,任重道远。但宋锦赋予了我们这么多宝藏,作为后辈的我们有理由有责任去传承并发扬光大。将“传统丝绸和现代生产结合”、“科研化和市场化结合”、“制造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丝绸产业就会是时尚产业,环保产业,文化产业,就会是一个年轻的产业。

[1]苏州东吴丝织厂厂史.

[2]钱小萍.中国宋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3]钱小萍.丝绸织染[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宋锦丝绸纹样
非遗宋锦的传承和创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遥望“丝绸路”
藏族传统纹样中几何纹样的类型及其文化解读
路上丝绸
袁飞纹样设计
丝绸情调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宋锦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装饰艺术类宋锦产品的创意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