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校文库建设趋向分析*

2013-09-21 03:39张书美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4期
关键词:文库藏品名师

张书美(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

张改美(江苏省高邮市图书馆)

我国高校文库事业从1982年蹒跚学步,到2012年成绩斐然,不觉间已走过三十个春秋。其间,它既感受过学界的热情与关注,也经历过种种的冷落与打击,但它一路走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文库事业在法规保障、名校示范、会议交流等外力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到2009年,全国约有百余所高校图书馆相继建立起文库。数十年间,高校文库不仅数目大增,而且其收藏范围、品种、规模及收藏形式、特色也都卓见成效。与此同时,文库理论研究也日趋深入,成果丰硕。但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日渐丰富,高校文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文库工作者积极调整文库建设方向,在文库定位上寻求特色,模式上构筑多元,开发上走向深入,以期推动高校文库的可持续发展。

1 定位上寻求特色

如果一个高校文库的文献都极为普通、毫无特色,那么这个文库在地区信息保障体系中就会被冷落,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发展特色文献资源,突出自己的存在地位,对高校文库意义重大。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文库结合所在学校特色,准确定位,力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些文库或是凸显名师风采,或是突出优势学科,或是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不一而足。

1.1 凸显名师风采

大学的特色在于大师汇萃。每所大学无论排名如何,都有着自己或多或少的著名学者、知名人士。这些名师往往是一所大学的符号,是一所大学最为宝贵的财富。名师们成长的历程演绎着学校前进的步伐,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品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点缀着学校,使学校具有了一种神圣之美。凸显名师风采,展现文库特色,就成为那些名师辈出高校的首选,北京大学文库便是此类范例。

北京大学历史悠久,名师荟萃,学术成就辉煌。北大文库建设者们认为,“著名学者是北大的脊梁和精英,他们的学术成果是北大最宝贵的财富,代表了北大的最高学术水平,象征着北大的精神和灵魂。”北大文库建设者们在坚持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把收集、珍藏和展览名师的学术成果作为文库工作的中心,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举办著名学者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展览的基础上,建立起永久性的“北大名师专柜”,集中珍藏和展示各个名师的学术成果,介绍他们的学术思想、学术活动和学风,供人们长期学习和参观,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基地。北大文库在实体文库的基础上,还建立起“北大名师”数据库,以期通过网上虚拟展示的方式,扩大北大名人学者的宣传,同时弥补实体展示空间的不足。北大文库通过“名师文库”品牌,很好地将北京大学名师璀璨的特色体现出来。

1.2 突出优势学科

大学的特色不仅在于大师汇萃,还在于特色学科的优势,“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的建设,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并具有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特性。”这种学科优势是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特征,也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点和亮点。每一所高校无论是等次上的区别,还是类型上的差异,都一定会有自己的“龙头”学科或者“拳头”专业。这些优势学科是所在高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具有排他性和不可撼动的优势。高校文库在进行特色定位时,可将学校的优势学科体现出来。河北农大文库则是突出学校优势学科,准确定位的典范。

河北农业大学始建于1902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农业高等院校之一。建校以来,不仅培养出了大批的农业科技人才,而且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学术氛围。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一代学子结合开发太行山的实践,用心血撰写了大量学术论著。为了系统收集、保存、开发利用这些宝贵的史料,河北农大图书馆于1988开始系统收集、保存自建校以来本校教职工编写的教材、专著、译著、科普读物和会议论文集等,建成了河北农业大学文库的雏形。经过几年的筹备,到1992年90周年校庆时,河北农大文库正式成立。共收集1 204种、1 386册论著,涉及882名著者。其中果树蔬菜方面占有20%,农学方面占16%,畜牧兽医方面占15%,植保方面占10%,农机方面占10%,水利土木方面占10%,农经方面占7%,其他方面占12%。我们从河北农大文库收藏,可以明显看出河北农大的性质、特点及各科领域的科学技术水平。

1.3 彰显地域文化

有些高校在名师或学科上的特色不是很鲜明,这就给本校文库定位带来了困惑。这部分高校文库可将地域文化彰显出来,依托地域优势进行特色定位。地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特定人群,历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人类文化。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相对的稳定性、独特性和凝聚性,承载着民族的深厚底蕴和传统文化的精髓。地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它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高校文库,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校文库进行特色定位时,如果注意将地域文化彰显出来,这就使它具有了新的生长点。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地域民族文化具有地区特有的文化内涵,其文化的独特魅力将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发出奇异的光彩。

如赤峰学院位于举世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赤峰市,是辽代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厚重的人文资源优势,学院充分利用合并学校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办学经验和红山文化及北方民族文化重要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教研条件,全力打造学科品牌,提升办学水平,以“蒙古学研究中心”、“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为龙头,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独特的地域环境决定了赤峰学院师生员工的科研方向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他们系统地运用各种文献资料,创造出富有独特地域人文特征的科研成果。如1989年编写的地方乡土教材《辽海奇观——西辽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一书,在国际国内学术研究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学院自“九五”以来,先后承担多项课题,发表论文6 180篇,出版专著、教材、译著778部。赤峰学院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文献信息收藏中心,有责任和能力对这些彰显地域文化的论文、专著进行收藏、整理,建立起地域特色鲜明的本校文库。

2 模式上构筑多元

高校文库建设的宗旨是“保存学术文献,展示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在网络快速发展时代,高校文库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重视纸本的、物理型的实体文库建设外,更要注意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数字化、虚拟化建设。这种基于实体文库和虚拟文库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彰显文库价值,还能提高文库的利用率。

2.1 实体文库不可替代

高校教职工在其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所有学术文化成果,都是高校非常宝贵的财富。因为这不仅反映出高校的学术特点和水平,也代表了一个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特色。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这也是最异于其他馆的特色资源,是特色中的特色。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有义务和责任保存和延续这一劳动成果。”高校文库就是肩负这样的使命应运而生的。

在传统图书馆,文库均以实物展示的形态存在,即将收集到的具体实物存放于展室,按照一定规则分类排架,供读者参观或研究之用。这种形态的文库统称为“实体文库”,它在作为大学生教育基地和展示宣传本校的学术成果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实体文库的学术价值受到冲击,局限性也暴露无遗;但是它始终不可被替代,将与虚拟文库互补共存。实体文库的不可替代性,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读者长期保持着对图书馆纸本资源的使用习惯,他们对纸本文献的需求一时还难以改变;二是实体文库在历史传承实证中效果明显,直观性强,教育性好。

当然,我们对实体文库在网络环境下的生存与发展应有危机意识。文库工作者一方面要集思广益,尽力丰富实体馆藏;另一方面对实体文库价值要扬长避短,除继续发挥其学术价值外,还应把结合本校人文特质和主流文化需求作为开发点,挖掘文库潜在人文价值。充分发挥实物文库在本校校园文化,大学精神传承方面的载体及平台作用。总之,丰富实体馆藏,显示文库价值的多样性是推动实物文库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其与虚拟文库共存的前提。

2.2 虚拟文库有益补充

实体文库在作为教育基地和展示宣传本校成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资源在有效利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文库形态,发展虚拟文库成为高校文库发展的必然。加强虚拟文库建设有几大益处: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实体文库收藏的不足,满足多人同时在线使用;二是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比如其提供的检索功能,能够实现对本校学术文献的全面揭示,让读者在成千上万种图书中迅速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节省读者宝贵时间;三是使原始资料得到了有效保护,扩大了本校学术文献的宣传力度,对本校的教学科研发挥出更大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绝大多数虚拟文库还处在对实体文库进行简单的介绍以及收藏目录展示阶段,只有少数高校虚拟文库已经在做全文数据,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的“教师文库”。高校文库工作者在从事虚拟文库建设时,应注意结合本校实地展览形式,发挥网络扩展性、延续性,拓展“文库”功能,收集资料要突出“完整”、保证“重点”,即整合各种需求,将单一功能拓展为满足多种需求的多功能检索系统。同时增加宣传途径和力度,扩大科研影响,提高文库使用率,使文库的作用和功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挥和体现。

由于机构典藏(Institutional Repository,简称IR)在收录范围上与虚拟文库有着重复之处,所以与机构典藏合并就成为虚拟文库的发展方向。机构典藏也叫机构库,是收集、存放由某个或多个机构专家、教授、学生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数据库。IR无论是现成的国外经验,还是软件功能都可为原有的虚拟文库带来更广阔的运作平台。整合两库资源,虚拟文库逐步向IR转型是发展的必然,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IR强大的网络辐射效果可扩大文库的宣传范围,增加宣传方式和途径,从而提高文库的影响力。

虚拟文库虽然有良好的发展趋势及强大的影响力,但在直观性与感染性上都比实体文库逊色。所以,虚拟文库暂时还不可能替代实体文库,它只能作为实体文库的有益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3 开发上走向深入

高校文库建立之后,如何开发文库价值是文库能否彰显特色的关键,也是文库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前我国高校文库重“藏”轻“用”现象严重,对藏品的开发少之又少。这种现状不利于形成文化品牌,实现信息增值,对文库的可持续发展也将造成滞后影响。基于此,文库工作者需通过组建专业开发团队、加强藏品及相关人物研究、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对文库藏品进行专题分类加工,以期将高校文库价值开发推向深入。

3.1 组建专业开发团队

如果说高校文库是个大金矿,那么专业性的开发团队则是打开金矿的钥匙。一支高效的开发团队应由决策者和实践者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者是开发的灵魂。他们对文库价值的定位与预见决定着文库开发的主导方向,也决定着文库开发人力、财力的投入程度,制约着文库开发的可持续性。此外,实践者是开发的关键。他们的专业素质及职业责任感决定着文库开发的深度与广度。

文库开发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工作,要求开发者的知识构成合理且广泛。一支优秀的开发团队至少应包括网页制作人员、熟知本校历史沿革的人员、有较好文字组织提炼能力的写作人员、了解大学生潮流动向的导读策划人员等四种。在组建开发团队时,可优先吸收学科馆员参与。学科馆员是图书馆选拔的一批既熟悉本馆文献信息资源、具备较强的信息咨询和检索能力,又熟悉某学科专业知识,具备良好沟通能力的图书馆专业人员。学科馆员参与文库价值开发定会事半功倍。在开发团队中,为明确责任,可分派不同人担任不同项目经理,其他成员配合,使团队里人尽其能,视开发工作为己任,从而使开发工作从“他们的工作”变成“我们的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

3.2 加强藏品及相关人物研究

组建专业开发团队是文库价值开发的第一步,第二步就需加强对藏品及相关人物的研究。如果不对藏品及其背后的人与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就不能正确地凝练价值主题,正确取舍彰显价值的材料,以及正确选择开发的合适路径。每个藏品都各有特色,每个人物都各有特点,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研究功底,就很难对藏品进行针对性的开发。相反,如果文库工作者对著名学者及其代表著作深入研究后,文库开发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就能得到增强。

北大文库作为全国高校文库建设的典范,成绩斐然,它的“名师专柜”更是独领风骚,文库价值得到极致发挥。北大文库之所以成功,一方面与它百年名校、文化底蕴深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它拥有一支善于研究的建设团队密切相连。以周家珍先生为代表的北大文库建设者,一直十分重视结合文库工作开展研究,多年来他们把研究北大著名学者作为自己在学术上的主攻方向。他们的研究大大促进了北大文库的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但在国内文库界,注意对本校著名人物及其著作进行研究的还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文库在这方面的工作还是空白一片。相关研究的欠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文库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实现。

3.3 进行专题分类加工

文库作为图书馆的特藏,其独特性取决于校园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对资源的剖析,确认最具潜力的资源类型加以有序的整合,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真正形成以个性为特征,以特色资源为构件的文库系统。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高新技术对这些特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以视频光盘、音频光盘、网络等形式为载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高校的管理水平、科研水平以及高校的发展变迁。

高校图书馆根据藏品特色及对用户或读者提出的需求进行专题分析,按照需求通过文库数据库进行藏品查找、整理、汇总分析,针对主专题确定各个分专题进行挖掘和开发。文库开发的分专题可在著名学者、获奖著作、国家项目、校刊荟萃、学位论文等主专题下展开。在开发过程中,加工开发小组成员应明确分工、分别进行藏品的初加工和精加工,最后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出相关专题产品,满足用户或读者需求。藏品深加工过程也是一个熟悉文库藏品的过程,更是积累文库藏品深度挖掘、深度开发经验的过程。通过多个项目的完成可以增强文库深加工服务的能力,同时也会积累一定资金以改善深加工条件,加强宣传,打造品牌,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4 结语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大战愈演愈烈的形势,近年来国内高校文库建设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一方面在文库定位上注意寻求特色,或是凸显名师风采,或是突出优势学科,或是彰显地域文化,各文库特色不一而足;另一方面注意构筑文库的多元模式。不仅重视纸本的、物理型的实体文库建设,而且特别注意加强网络环境下文库的数字化、虚拟化建设。这种基于实体文库和虚拟文库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彰显文库价值,还能提高文库的利用频率。此外,为形成文化品牌,实现信息增值,推动文库的可持续发展,文库工作者特别注重对文库的深入开发。组建专业开发团队、加强藏品及相关人物研究、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对文库藏品进行专题分类加工,都是对文库进行深入开发的重要手段。

1周家珍.高校文库建设之路的探索——北京大学文库15年历程的回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3):25~29

2 储召生.办学特色:大学的必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3-07-27.

3 付孝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视角下特色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20~21

4董巧连,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复合型文库建设的思考——以河北农业大学教职工著作文库建设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3):384~386

5 张惠菊,孙桂英.谈高校文库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1996(3):56~57

6李骞.传承地域文化 助推名城建设——庄河市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图书馆学刊,2011(6):13~14

7白钰.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之升华——夜郎故土上的省级图书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1):206~208

8 陈丽娟.民族地区高校文库建设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6):161~163

9于晗.复合型高校文库初探——建立北京林业大学文库的实践和启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4(3):68~69

10 罗莹.高校文库与高校机构知识库之比较及发展策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7):120~123

11 高洁,等.高校文库建设现状调查计量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4):582

12 杨莉.高校虚拟文库的发展趋势研究及对我馆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12(3):52~54

13 罗莹.高校文库开发特色定位与科学管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4):92~93

14 阮海红.论高校文库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1):79~80

15 王福.探索高校文库深加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图书情报工作网刊,2012(4):18~23

猜你喜欢
文库藏品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读书利器“文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