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病原微生物感染585例临床分析

2013-09-21 07:01罗会治
当代医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腔道前列腺炎病原

罗会治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成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且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和药物,所以该病往往迁延难愈。笔者自2008年6月-2011年12月应用ZRL-II-A型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58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情况 选取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且愿意接受腔道介入治疗的585例患者,年龄19~60岁,平均36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18个月。有尿路感染病史413例,曾在外院曾做过体外高频、微波、场效消融治疗者351例。

1.1.2 主要症状 尿频、尿急、尿不尽454例,排尿困难、尿无力、尿分叉、尿等待127例,尿后滴白126例,小腹不适或胀痛231例,会阴部胀痛152例,腰骶部酸痛117例,睾丸坠胀41例,血精19例,早泄179例,勃起功能下降202例。

1.1.3 临床检查 585例均行肛诊(DRE)检查及前列腺常规(EPS-RT)检查。DRE前列腺质地尚软或稍硬,表面光滑,有压痛,其中有119例中央沟变浅或消失,体积增大(I~II)。EPSRT:WBC10~15 个/HP(+)173 例、WBC15~30 个/HP(++)139例、WBC30~45 个/HP(+++)121 例,满视野(++++)152例。卵磷脂小体减少为25%(+)以下为186例、减少为50%(++)263例、减少为75%(+++)136例。所有患者均行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患者排空尿液后,消毒尿道外口,行前列腺按摩,使前列腺液直接滴入无菌试管送培养)及用无菌男性拭子2根分别蘸取无菌生理盐水插入尿道口内2~4cm处停留3~5s后旋转1周取出获得的柱状上皮细胞,将取样后拭子分别放入无菌管中进行衣原体检测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见表1)。

上述585例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中,葡萄球菌比例最高有228例(占39%),肠肝菌科85例(占14.5%),支原体、衣原体为159例(占27.2%),其它细菌或合并感染为113例(占19.3%)。

1.1.4 诊断标准 所选病例符合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新的分类方法的II型或III型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的患者[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10分;前列腺常规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病原微生物检测或培养阳性,前列腺局部的触诊表现为明显疼痛。

表1 各种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

1.1.5 排除标准 符合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但经病原体检测或培养末发现明显的致病微生物、患者本人不愿意做腔道介入治疗的、合并III度及以上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重度的糖尿病、尿道狭窄、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泌尿系感染、结石、结核及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出血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及其它不适合做腔道介入治疗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腔道介入治疗 患者仰卧,充分暴露会阴部,打开ZRL-II-A型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仪(北京龙中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B超可视系统检查尿道是否有异常。外阴常规消毒铺无菌单,术者戴无菌手套,尿道内灌注利多卡因凝胶5min后插入电极导管,依操作流程将导管电极固定在前列腺部尿道。向前列腺局部加压灌注20mL药液后(根据病原微生物种类及药敏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接通所需灌注药液100mL持续滴入,接通电极在电脑自动控制下精确操作进行治疗。温度调至41℃~43℃,强度50%~70%,术者并密切观察温度及强度曲线运行情况,并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随时调整治疗的温度、强度等参数,以患者感到前列腺尿道内有麻木、针刺感但能忍受为宜,1h/次,每次间隔2~3d,共3~5次,少数患者可做6次以上。

1.2.2 腔道介入治疗时的药物治疗及后续综合性治疗

1.2.2.1 在进行腔道介入治疗的同时,可根据每个患者检测或培养到的病原体结果的不同及药敏试验,分别选择二联敏感的抗生素静脉点滴7~14d,其后改为口服抗生素继续巩固治疗7~14d。

1.2.2.2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适当选用某些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药物,如用α-受体阻滞剂(哈乐)来改善前列腺炎患者的排尿症状;如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西乐葆)以减轻炎症,缓解疼痛等症状。如患者性功能欠佳者可用盐酸曲唑酮或万艾可治疗,或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配合负压吸引(VCD)、阴茎海绵体血管活性药物的注射治疗等。

1.2.2.3 后期有些患者还可根据病情适当口服中药继续调理4~12周。

1.2.2.4 针对少数经腔道介入治疗后尿道轻微不适或尿血,可进行对症处理及止血治疗。

1.2.2.5 腔道介入治疗后应嘱患者多饮水、多排尿,同时戒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1.3 疗效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3.1 观察指标

1.3.1.1 症状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评分[2]。疗效评估依据疗程结束后NIH-CPSI评分下降程度判断。

1.3.1.2 化验检查 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及细菌与其它病原微生物的培养与检测。

1.3.2 疗效判定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对各项指标进行疗效评价分析。临床疗效分4级:(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NIH-CPSI降低90%以上,EPS-WBC<10个/HP,细菌培养及其它致病微生物转为阴性;(2)显效:症状明显减轻,NIH-CPSI降低50%~89%,EPS-WBC<15个/HP或较前减少50%~89%,细菌培养及其它致病微生物转为阴性或阳性;(3)有效:症状减轻,NIH-CPSI降低25%~49%,EPS-WBC减少在25%~49%,细菌培养及其它致病微生物转为阳性或阴性;(4)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NIH-CPSI减少25%以下,EPS-WBC减少在25%以下,细菌培养及其它致病微生物仍为阳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P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采用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12周疗效观察 治愈472例(占80.7%),显效38例(占 6.5%),有效 53例(占 9.1%),无效 22例(占 3.7%),总有效率96.3%。

2.2 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变化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比较,各项指标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s)

注:治疗后4、8、12周与治疗前相比较aP<0.01

?

3 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争议最大的依然是致病微生物感染方面的问题。以往一直认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90%以上,但随着对病原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病原体感染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3-5]。一般来说许多病原体可以感染前列腺,诱发前列腺炎,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寄生虫以及病毒,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6]。研究表明,前列腺炎患者的局部原核生物DNA的存在率可以高达77%,间接地提供了前列腺局部细菌感染的证据[7]。另外其它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有前列腺内尿液返流、膀胱功能异常、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反应、激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遗传等[8]。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起慢性前列腺炎重要的因素,故首先对慢性前列腺患者要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或培养及药敏试验(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医生可能只检查EPS-R或VB3,可能会漏诊II型或IIIA型前列腺炎,或无法分型,这样势必影响治疗效果),这样再根据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有针对性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但由于以下多种原因单纯运用抗生素治疗伴有病原体感染的前列腺炎时,部分患者还是难以治愈。原因如下:(1)前列腺的最外层是由结缔组织、纤维层及肌层所组成的致密被膜,形成前列腺表面的屏障,这就是“著名的”影响药物吸收的结构基础,从而使多种抗生素药物分子难以穿透包膜进入腺体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临床疗效[9-10];(2)慢性前列腺炎可导致腺体内的血管闭塞、腺体实质的纤维化与瘢痕形成、腺体萎缩变硬,使得药物治疗很难在前列腺内达到有效的浓度[11];(3)前列腺腺管腔走行弯曲、路径较长且开口径较小,前列腺外周区腺管可以呈直角或甚至斜行进入后尿道使得排泌前列腺液比较困难,炎性物质潴留,排泄不畅[11],从而使抗生素不能充分渗透到前列腺导管、腺泡及分泌液中,药物向前列腺导管中扩散不佳,或无法清除腺体深处由感染诱发而改变的微环境中的细菌[12];(4)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性病患者滥用且不规范使用B-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及其他某些抗菌药物的情况下,使感染的细菌丧失了细胞壁以及其亲代细菌型所具有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而变异为细菌L型,细菌L型以慢性炎症为主要损害,可以反复发作或加重“无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前列腺炎,这也是慢性前列腺炎难以治愈的原因之一[13]。细菌L型且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赖药,使该类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更难于治疗。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导致慢性前列腺炎单纯药物治疗难以治愈,因此,配合物理治疗,设法使敏感药物在前列腺内达到较高的治疗浓度来提高治疗效果,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前些年,国内主要是配合运用微波、体外高频(体外短波)热疗、射频、前列腺导融等仪器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4-18],其中微波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它能穿透前列腺组织3~5cm,产生一定的热效应,振动效应,增强了前列腺的血液循环,促进新孩代谢,提高局部的免疫力,加速了炎症的吸收与消退;体外高频(短波)是一种高频电流,通过体外照射也能穿透前列腺组织,达到杀灭病原体的作用,而且对消除前列腺炎症性质的充血、水肿效果良好;射频也一种特殊电磁波,其作用机制与微波相仿,主要还是利用进入人体后所产生的热效应,透入前列腺组织中,达到扩张血管、增快血流、促进吸收等效果,有助于前列腺炎症的消炎与消肿[19];前列腺导融术是一种电化学(电解)治疗方法,主要通过电化学(电解)反应,液化前列腺腺管开口,使闭塞和狭窄的前列腺腺管开口的局部组织液化脱落而通畅,有利于前列腺液的排出和引流,有利于药物进入到前列腺,同时缓解了后尿道的痉挛和高压状态,从而提高了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该疗法有轻微创伤,从而影响到该疗法的广泛开展[20]。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疗机构开始采用ZRL-II-A型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21-24]。笔者采用ZRL-II-A型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ZRL-II-A型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综合了生物闭合电路原理,离子交换效应,微波、短波的高频电磁场热效应,使前列腺的血液、淋巴循环加快,局部血屏障被打开,再配合局部加压灌注药物,使高浓度的“药物离子”可以直接进入腺体组织,从而能充分直接杀灭细菌及致病微生物,并不断冲洗病理产物并排出体外,达到彻底消炎的目的。该仪器集中了微波、短波、射频、电化学介入等仪器优点,同时克服了各个仪器的各自单一治疗的不足(效果不佳或副作用太大等缺点),达到了上述各种仪器的综合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配合腔道介入治疗后,使单纯用药物治疗CP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减少了长期使用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使前列腺炎的治疗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笔者通过对585例慢性前列腺炎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患者,经过治疗前与治疗后4、8、12周的比较NIH-CPS积分变化明显减少(P<0.01);其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为:治愈472例(占 80.7%),显效 38例(占 6.5%),有效 53例(占 9.1%),无效22例(占3.7%),总有效率96.3%。说明该综合疗法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综上所述,腔道介入治疗具有智能控制、靶向性高,治疗电机被硅胶包裹,与尿道黏膜无直接接触,不与组织粘连,安全性高,无损伤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前列腺炎较为理想的治疗仪器。

[1]郭应禄,李宏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分类法[M].2版.前列腺炎.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1-64.

[2]郭应禄,李宏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前列腺炎[M].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32-135.

[3]Lobel B,Rodriguez A.Chronic prostatitis:what we know,what we do not know,and what we shoud do[J].World J Urol,2003,21(2):57-63.

[4]Hochreiter WW,Duncan JL,Schaeffer AJ.Evaluation of the bacterial flora of the prostate using a 16S rRNA gene bas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J Urol,2000,163(1):127-130.

[5]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4-88.

[6]李宏军,丘勇超,等.征服前列腺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2.

[7]李宏军,丘勇超,等.征服前列腺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0.

[8]鲁军.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进展及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9,23(6):1.

[9]姚德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4-5.

[10]李宏军,丘勇超,等.征服前列腺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4.

[11]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308.

[12]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47-248.

[13]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6-87.

[14]龙向阳,周海蓝,彭荣章.抗生素与微波热疗仪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86 例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医学,2004,6(6):79-80.

[15]王宁.体外高频热疗联合药物治疗227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08,15(12):145-146.

[16]龚国山,邵绵泉,章雄.高频热疗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III型前列腺炎 90 例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1):23-24.

[17]李慎谦,董绍翠,马卫海.射频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体会[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11(5):305.

[18]吴迅.经尿道电解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法介绍[J].中国性科学杂志 2009,18(2):26-27.

[19]姚德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86-88.

[20]郭应禄,李宏军.前列腺炎[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90-291.

[21]潘小清,何燕芳,王坚,等.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451-3455.

[22]谢先明,古勇.腔道介入药物灌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80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杂志,2011,33(6):783-784.

[23]农礼铭.240例慢性前列腺炎的腔道介入治疗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1,8(31):132-133.

[24]晁华,马昆宏,刘娜,等.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826例效果观察[J].中国性科学杂志,2012,21(4):20-22.

猜你喜欢
腔道前列腺炎病原
负压创面治疗在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