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生物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技术室内评价

2013-09-22 07:18张月先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烷基苯驱油油水

张月先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511)

0 引言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在三次采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强碱三元体系存在着药剂用量大、注入成本高;注采系统结垢严重、采出液处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工业化推广后,药剂注入量大大增加,表面活性剂和液碱出现供应紧张现象,直接影响现场的顺利注入。需探索和建立低成本的三元复合驱应用技术,为油田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指有严格的亲水和疏水基团,由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1]。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表面活性剂一样具有驱油能力,且水溶性好,乳化原油能力强[2]。它可以部分取代化学表面活性剂,降低三元复合驱成本,同时弥补主剂用量不足问题。该项技术在油田应用潜力巨大[3]。脂肽由脂肪酸和肽组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了进一步拓宽三元复合体系油水界面活性范围,实现达到相同驱油效果,降低强碱和烷基苯表面活性剂用量的目的,开展了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与烷基苯三元体系复配技术研究。通过对生物复合体系复配浓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稳定性、抗吸附性及物理模拟驱油性能进行系统评价,优选了注入方案。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脂肽类生物表活剂,由油田水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获得。为淡黄色液体,略带有酸性气味,样品由上海华理生物能源公司提供。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简称烷基苯表活剂,由大庆油田化工集团生产,其有效含量为50%左右。

聚合物为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的2500万超高分子聚合物,强碱使用NaOH(分析纯),实验用油为井口及联合站脱水原油,体系配制用水为油田深度处理污水。

1.2 实验仪器

美国彪维公司生产TX-500C型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汇成科技生产HY-150型恒温振荡仪; BINDER公司生产BD-53型恒温箱;江苏海安石油仪器厂生产的室内岩心驱油装置。

1.3 实验方法

1.3.1 强碱条件下不同浓度生物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变化

固定烷基苯表活剂有效浓度0.05%及0.15%,聚合物1400mg/L,检测在不同NaOH浓度下,加入不同浓度生物表活剂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变化,确定生物复合体系最佳复配比例。将优选出的生物复合体系在45℃恒温条件下,放置不同时间后进行界面张力检测,观察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变化。

1.3.2 生物复合体系乳化性能

对优选出的复合体系,按照2∶1的比例将复合体系与脱水原油放入50mL比色管中,在45℃恒温条件下充分振荡、静置1h后,观察放置不同时间的析水量,确定各复合体系的乳化性能。

1.3.3 生物表活剂复合体系抗吸附性能

优选出的复合体系进行界面张力测定后,按照1∶9的固液比,将油砂和配制好的复合体系加入具塞锥形瓶中,45℃恒温振荡24h后,取上层清液测定界面张力,如果能达到超低界面张力,将剩余的上层清液中加入新油砂,再次按油砂:复合体系=1∶9恒温振荡吸附24h,测定上层清液界面张力,反复实验,直到复合体系上层清液界面张力大于1.0×10-2mN/m要求为止。

1.3.4 生物复合体系驱油性能评价

采用水测渗透率400μm2左右、岩心尺寸为4.5×4.5×30cm人造均质岩心、脱水原油及现场深度处理污水,开展室内物理模拟驱油实验。

实验流程:人造均质岩心抽真空6h以上,饱和水;45℃下饱和油,放置48h;水驱至采出端含水98%以上,按照方案分别注入不同化学剂段塞,后续水驱至出口含水98%以上。

2 实验结果及分析

2.1 生物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性能评价

研究不同化学剂浓度对生物复合体系性能的影响,以有效降低油藏油水界面张力为目标,分析确定各组分最佳浓度范围,探索生物复合体系配方。

2.1.1 强碱条件下生物表活剂与烷基苯表活剂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检测不同NaOH浓度时,烷基苯三元体系中加入生物表活剂后,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变化,绘制界面活性图。

生物表活剂浓度(%) 生物表活剂浓度(%)

图1 0.05%烷基苯时不同NaOH浓度生物复合体系界面活性图图2 0.15%烷基苯时不同NaOH浓度生物复合体系界面活性图

由图1及图2可以看出,当NaOH浓度在0.6%~1.2%时,三元体系中加入4%~10%生物表活剂,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超低范围要求(<1.0×10[-2]mN/m)。由此确定了生物表活剂在复合体系中的最佳浓度范围。

2.1.2 低NaOH浓度条件下加入生物表活剂可拓宽界面活性范围

依据强碱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活性图范围,配制NaOH浓度为0.4%~1.0%,烷基苯表活剂有效浓度为0.05%~0.2%的三元体系,加入5%生物表活剂,检测体系界面张力变化,确定生物表活剂在复合体系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对比相同碱和烷基苯表活剂条件下,不含生物表活剂的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变化。

对比图3、图4可以看出, NaOH浓度低于0.6%范围内,烷基苯三元体系达不到超低界面张力要求。相同碱和烷基苯表活剂浓度条件下,加入5%的生物表活剂后,复合体系可进一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使界面活性范围变宽。

图3烷基苯三元体系界面活性图图4加入5%生物表活剂复合体系界面活性图

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进一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主要原因一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平均分子量在1000左右,与原油的重组分接近,在体系中对原油的重组分有较好的亲和性,可起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4];二是脂肽的亲水性体现在亲水氨基酸的羧基上,在碱性条件下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烷基苯表活剂之间产生协同作用,脂肽分子与烷基苯表活剂分子在表面或界面上分子排列互相补充,增大了单位表/界面积上的活性基团密度,进而提高了表/界面活性。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剂,对复合体系进一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具有数倍提高。

根据生物复合体系界面活性范围,初步选定生物复合体系主要配方为:

1)1400mg/L聚合物+0.8%NaOH+0.15%烷基苯+10%生物表活剂

2)1400mg/L聚合物+0.8%NaOH +0.15%烷基苯+5%生物表活剂

开展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乳化、吸附等性能评价。生物复合体系配方与常规烷基苯三元体系配方(1800mg/L聚合物+1.2%NaOH +0.3%烷基苯表活剂)相比,烷基苯表活剂浓度降低50%,强碱浓度降低30%以上。

2.1.3 生物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检测

烷基苯三元体系与生物复合体系放置不同时间的界面张力变化,实验结果见图5中曲线。生物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好于烷基苯三元体系。烷基苯三元体系放置60天时达不到超低界面张力要求。而生物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放置90天,仍可以达到超低界面张力,且数值低于初期界面张力,仅为1×10-3mN/m。

图5 生物复合体系与烷基苯三元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曲线

2.2 生物表活剂复合体系乳化性能

不同浓度复合体系油水乳化液析水率数据表明,在较低的碱和烷基苯表活剂浓度条件下,生物复合体系乳化能力优于单独烷基苯三元体系,但放置24小时后,油水完全分离,说明形成的乳化液较易破乳,有利于采出液油水分离处理。

表1 生物复合体系与烷基苯三元体系乳化性能对比

2.3 生物表活剂复合体系抗吸附性能

测定多次吸附后,生物复合体系与烷基苯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见曲线。检测数据表明,三元体系中加入生物表活剂后,抗吸附性能增强,吸附六次以上,仍可达到超低界面张力要求。

图6 生物复合体系与烷基苯三元体系抗吸附性能对比曲线

2.4 生物复合体系岩心驱油效果评价

应用联合站脱水原油、现场污水,人造均质岩心,参考优选后的生物复合体系配方,开展室内岩心驱油实验。

注入方案:岩心饱和油后水驱至含水98%以上,注入聚合物前置段塞0.075PV(40 mPa.s),再分别注入复合体系主段塞0.35PV,注入三元副段塞0.1PV和聚合物保护段塞0.2PV(30mPa.s),后续水驱至含水98%以上。主段塞体系配方为1400mg/L聚合物 +0.8%NaOH+0.1%烷基苯表活剂+5%生物表活剂。

岩心驱油实验表明,生物复合体系可在水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个百分点以上,具有较好的驱油效果,与常规三元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相当。

3 结语

烷基苯三元体系中加入4%~10%的脂肽类生物表活剂,可进一步拓宽油水界面活性范围。生物复合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较好,乳化及抗吸附能力均优于烷基苯三元体系。优选后的生物复合体系配方,降低烷基苯表活剂用量50%,降低强碱用量30%以上。可在水驱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2个百分点以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伍晓林,陈坚,伦世仪.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J].生物学杂质,2000,17(6):25-28.

[2] 石梅,孙凤荣,侯兆伟,等.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的应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0,23(1):176-179.

[3] 王颖.生物技术与化学驱结合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J].生物技术,2009,19(3):80-84.

[4] 张鹏龙,于厚鑫,张景超,等.生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5,13(6):16-19.

猜你喜欢
烷基苯驱油油水
驱油用烷基苯的组成分析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油水两相流超声波衰减测试方法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误区:维生素K需补充,但要远离“油水”
微反应器中十二烷基苯液相SO3磺化过程
油水(双语加油站●跟我学)
线形及星形聚合物驱油性能
直链烷基苯的未来
烷基苯联合装置热油系统改造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