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聚己内酯降解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2013-09-22 07:18林秀梅刘东波夏红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装液产酶乳化液

陈 珊,林秀梅,李 凡,刘东波,夏红梅

(东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0 引言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塑料以其质轻、价廉、易加工成型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青睐,与钢铁、木材、水泥并列成为材料领域的四大支柱,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传统塑料固有的不可降解性使其在环境中大量堆积,已经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巨大的威胁[1]。近年来,为了解决环境危机问题,可生物降解材料及相关研究受到了关注,聚羟基丁酸酯(PHB)、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琥珀酸丁酸酯(PBS)等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可生物降解材料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包装、农业、医药及其它领域。PCL由ε-己内酯在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苯基锡)做催化剂,二羟基或三羟基做引发剂条件下开环聚合而成,属于聚合型聚酯。它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溶剂溶解性,以及高结晶性和低熔点性,这些优良的性质使PCL可以成为传统塑料的有效替代物;另外该聚合物安全无毒,在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型塑料、生态纤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

据报道,PCL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完全分解成CO2和H2O,在自然条件下,该材料一年可降解约95%[3]。研究发现一些降解脂肪或角质的微生物对PCL具有降解作用[4],也证明了这种作用是由微生物分泌的PCL解聚酶引起的,但具体的降解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从土壤中筛选出的一株可降解PCL的真菌DSYD05,并对该菌株进行了菌种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PCL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奠定了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菌株的筛选。采集多地活性污泥,打散后的上清液进行梯度稀释,涂布于以PCL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28℃恒温培养,选取菌落周围有明显透明圈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培养基(W/V)。察氏培养基:NaNO3,0.3%;KH2PO4,0.1%;MgSO4·7H2O,0.05%;KCl,0.05%;FeSO4,0.001%;蔗糖,3%;琼脂,1%;自然pH。PCL乳化培养基:PCL,0.1%;Na2HPO4·12H2O,1.194%;KH2PO4,0.554%;NH4Cl,0.1%;MgSO4·7H2O,0.05%;CaCl2·2H2O,0.0005%;pH为6.8。

3)PCL乳化液的制备。将0.1g PCL颗粒溶于10mL氯仿中,加入0.04g Plysurf A210G乳化液搅拌均匀后与100mL培养基或缓冲液混合,超声破碎约10min,将所得悬浮液75℃处理90min去除氯仿,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4)粗酶液的制备。将孢子悬液接入PCL乳化培养基中,一定条件下培养,将发酵液于4℃,12,000rpm离心20min,所获得上清液为粗酶液。

5)酶活力的测定。用磷酸缓冲液(pH 6.0)制备PCL乳化液作为酶活力检测的底物。取3mLPCL乳化液置于40℃的恒温水浴锅中预热10min后,加入1mL粗酶液,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650nm处光吸收值(降低值),以灭活的粗酶液作空白对照。一个酶活单位定义为:每分钟引起光吸收值降低 0.001(A650nm)单位所需的酶量[5]。

6)菌株的形态学鉴定。通过插片培养法、点植培养法观察菌落形态,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及是否有横隔、类型、颜色、形状、孢子大小等,对照《真菌鉴定手册》[6]进行初步判断。

7)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进化分析。以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ITS序列扩增及分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参考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7]。所用扩增引物为正向引物ITS1: 5’-TCCGTAGGTGAACCTGCGG-3’,反向引物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4min,94℃变性30s,55℃退火30s,72℃延伸1min,30个循环,72℃终延伸10min。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连接至PMD18-T载体送上海生工公司测序。将测得的基因序列进行NCBI Blast分析,并采用MEGA4.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

8)发酵温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将孢子悬液接入到PCL乳化液培养基中,分别置于20℃、25℃、28℃、37℃和42℃摇床中培养。间隔24h取样,测定粗酶液的PCL降解活力,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对菌株产PCL解聚酶的影响。

9)PCL含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配制PCL含量分别为0.05%、0.1%、0.15%、0.2%和0.25%的乳化培养基,接种后在测得的最适发酵温度下培养。间隔24h取样,测定粗酶液的PCL降解活力,研究不同PCL含量对菌株产PCL解聚酶的影响。

10)培养基初始pH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制备最适含碳量的PCL乳化培养基,初始pH值分别调至5、6、7、8和9,接种后在测得的最适发酵温度下培养。间隔24h取样,测定粗酶液的PCL降解活力,研究培养基不同初始pH对菌株产PCL解聚酶的影响。

11)装液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将PCL乳化液培养基分别按装液量为25、50、75、100和125mL分装至250mL的三角瓶中,接种后置于最适发酵温度下培养。间隔24h取样,测定粗酶液的PCL降解活力,研究不同通气量对菌株产PCL解聚酶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菌种的筛选

采用透明圈法从多个土样中成功筛选到5株可降解PCL的真菌,对这5株真菌进行液体培养后,依次测定了各菌株降解PCL的能力,其中菌株DSYD05具有最高的PCL降解能力,因此选择该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2 菌种的鉴定

2.2.1 形态学鉴定

菌株DSYD05在28℃培养3d后,菌落直径约为36mm,气生菌丝为絮状,紧贴培养基生长,菌落生长致密,表面平坦,边缘光滑整齐,具有霉味。菌落最外缘为白色,向中心依次呈绿色、墨绿色、灰绿色,灰绿色为分生孢子(图1)。背面颜色由外向内从白色逐渐变成暗黄色(图2)。

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气生菌丝呈绒状,显白色,一般较长,具有横隔,壁光滑(图3)。分生孢子梗为帚状枝,对称或不对称分支。瓶梗为柱形细胞。分生孢子多,呈灰绿色,椭圆形,壁光滑,分生孢子链纠缠在一起,分生孢子数一至多个不等(图4)。

图1 菌落正面生长状况 图2 菌落背面生长状况

图3 菌株DSYD05菌丝体形态 图4 菌株DSYD05的帚状枝结构

根据菌株的菌落特征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参照《真菌鉴定手册》,认为该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真菌纲Hyphomycetes,丝孢菌目Hyphomycetales,丛梗孢科Moniliaceae,青霉属Penicillium。

2.2.2 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形态学观察的同时对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菌株的ITS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同源序列比对。比对结果与青霉属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的序列一致度为100﹪。将相关序列通过Clustal X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之后,利用软件MEGA4.0绘制系统发育树(图5)。菌株DSYD05在系统树中与Penicilliumoxalicum属于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该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sp.的草酸青霉Penicilliumoxalicum。

2.3 Penicillium oxalicum DSYD05降解特性的研究

2.3.1 发酵温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孢子悬液接种到PCL乳化液培养基中,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震荡培养,绘制Penicillium oxalicum DSYD05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的产酶曲线,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在不同温度下培养,菌株的产酶曲线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于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状态不同,因此其达到产酶高峰的时间也不相同, 28℃时菌株产酶酶活力达到最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不利于菌株的生长及产酶,到达产酶高峰时间有所延长,酶活力开始下降。因此,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菌株产PCL解聚酶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8℃。

图5 DSYD05菌株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

图6不同培养温度下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的产酶曲线

2.3.2 PCL含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将孢子悬液分别接种到PCL含量(w/v)分别为0.05%、0.1%、0.15%、0.2%和0.25%的乳化液培养基中,28℃下震荡培养,绘制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在不同PCL含量条件下的产酶曲线(图7)。由图可知,在各PCL含量下菌株产酶

示Lh学产酶 高峰均出现在第5天,培养基中PCL含量为0.2%时,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产PCL解聚酶的量最大,低于或高于该浓度,粗酶液的PCL解聚酶活力均出现下降。因此,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菌株产PCL解聚酶的最适培养基碳源含量为0.2%。

2.3.3 发酵初始pH值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制备PCL含量为0.2%的乳化培养基,调整培养基初始pH分别为5、6、7、8和9,接入孢子悬液后于28℃下震荡培养,绘制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在不同初始发酵pH条件下的产酶曲线(图8)。由图可知,初始发酵pH对菌株产酶影响明显,在5-7范围内,随着初始pH的升高,PCL解聚酶活力增强,pH为7时,DSYD05产PCL解聚酶活力达到最大,随着pH的继续增大,产酶高峰出现滞后,酶活力降低,可能是由于菌株要适应不良环境而导致生长相对缓慢。在以往报道中,真菌的最适生长和产酶pH一般为中性偏酸,但在本实验中培养基初始pH为中性时,菌株DSYD05产酶最好,同时在初始发酵pH为偏碱性时菌种仍然具有较好的产酶能力,这可能是因为PCL在降解的过程中会生成酸性的中间产物,造成培养基pH的降低,因此初始的发酵pH稍高更适合菌株的后续生长和产酶。由此实验结果可以得出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菌株产PCL解聚酶的最适发酵初始pH为7。

2.3.4 不同装液量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制备PCL含量为0.2%的乳化培养基,调整培养基初始pH为7,分别按装液量为25、50、75、100、125mL分装至250mL的三角瓶中,接入孢子悬液后于28℃下震荡培养,绘制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在不同装液量条件下的产酶曲线,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当装液量为25mL时,摇瓶的通气量最好,适宜菌体的生长,使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的产酶高峰出现较早(第4d),但此时的酶活力并不是最高,可能与营养物质有限限制了菌体的生长和产酶有关。随着装液量的增加,菌株到达产酶高峰时间有所延长,当装液量为50mL时,菌株产酶酶活力达到最高,继续增加装液量时,发酵体系中的溶氧量也随之下降,不利于菌株的生长,酶活力也呈下降趋。因此,PenicilliumoxalicumDSYD05产PCL解聚酶的最适装液量为50mL。

3 结语

本文采用唯一碳源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了一株对PCL具有降解活性的真菌,根据菌株的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采用摇床液体培养的方法,对Penicillium oxalicum DSYD05产PCL解聚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28℃、PCL含量0.2%、培养基初始pH值为7、装液量50mL,培养5d时Penicillium oxalicum DSYD05产PCL解聚酶量可达到最高值。在各条件中,培养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值对菌株的产酶量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菌株对PCL的微生物降解机制,下一步工作将该对菌株产生的PCL解聚酶进行分离纯化和催化特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Y.Tokiwa, B.P. Calabia, C.U. Ugwu et al. Biodegradability of Plastics[J]. Int. J. Mol. Sci. 2009(10):3722-3742.

[2] 刘立建. 聚己内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C].上海:第二届中国国际生物降解塑料应用研讨会,2010.

[3] 江涛,吴丽霞.包装材料的发展及生态化研究[J].中国包装,2004(5):53-55.

[4] V.K. Khatiwala, N Shekhar, S Aggarwal et al. Biodegradation of Poly(e-caprolactone) (PCL) Film by Alcaligenes faecalis[J]. J Polym Environ,2008,16:61-67.

[5] 陈珊,郭子琦,李凡等.P(3-co-4)HB解聚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3l(6):96-100.

[6] 魏景超. 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9.

[7] F.M.奥斯伯,R.布伦特,R.E.金斯顿,等.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装液产酶乳化液
单机架可逆轧机乳化液斑缺陷控制措施
添加矿质元素对灵芝菌株G8液体培养产漆酶的影响*
1550酸洗-冷连轧机组乳化液系统降耗技术改进
裂殖壶藻发酵过程中脂肪酸合成代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富含VC菇娘果米醋的研究
土大黄内生真菌L10的培养条件优化
混凝-热活化过硫酸盐氧化预处理乳化液废水
纤维素酶发酵产酶条件优化探讨
一株降解β-胡萝卜素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优化
南大西洋热液区沉积物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分析和产酶活性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