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改善运动性疲劳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研究

2013-09-25 08:52李真亨谢晨于心同朱俊陈云飞杨文佳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血氨乳酸受试者

李真亨,谢晨,于心同,朱俊,陈云飞,杨文佳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 200437)

运动性疲劳是阻碍运动员发挥最佳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如何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加速其消除是运动医学研究领域 21世纪的前沿课题。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运动性疲劳逐渐得到重视[1-3],而针刺本身容易受到场地等限制,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笔者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足球运动员的运行性疲劳,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上海东华大学和同济大学足球队足球运动员共50名,研究对象基线(男性,年龄相近,身体健康,运动能力)相近。将50名运动员随机分为假贴敷组20例、贴敷组30例。两组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x±s)

1.2 治疗方法

1.2.1 贴敷组

贴敷药物为人参、黄芪、当归等,干燥、粉碎,过100目筛,与辅助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贴剂。每晚(睡前30 min)给予贴敷药物3贴,分别贴于神阙、气海、足三里穴(左右交替),每次6~8 h。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 假贴敷组

贴敷安慰剂,用面粉与辅助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贴剂。每晚用安慰贴3贴贴于相同穴位,每次6~8 h。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本试验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受试者每人分别进行两次试验,两次试验中的运动方式完全相同。试验前让受试者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然后做800 m全力跑,在记录运动成绩后,对运动后即刻心率进行测试,在运动后4 min对血乳酸、血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随后令受试者采用慢跑、慢走的方式休息,运动后15 min再次测量心率,运动后20 min对血乳酸和血氨再进行测量。45 d后两组再进行负荷测试,方法同上。

1.3 检测指标

1.3.1 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

用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cise,RPE)[4]对受试者承受的运动强度进行评价,该评分表分为7个等级20分,让受试者根据各个等级对自己在运动后的感觉即刻自行评分。每次训练结束后发主观体力感觉量表给受试者填写,受试者填写好即刻收回整理。

1.3.2 心境状态的评价

让受试者在每星期运动后即刻填写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5]对运动心情进行自我评价,这一评价方法反映了受试者在运动期间的心理状态。

1.3.3 血乳酸

采集运动后4 min和运动后20 min指尖血各40 mL,血乳酸的自动检测为即采即测。血乳酸采用日本京都1710血乳酸测定仪及Lactate Pro专用试剂条测定。

1.3.4 血氨

采集运动后4 min和运动后20 min指尖血各40 mL,血氨的自动检测为即采即测。血氨采用日本京都PocketChem BA血氨测定仪及Ammonia Test Kit Ⅱ专用试剂条测定。

1.3.5 运动成绩

记录受试者800 m全力跑的成绩。

1.3.6 心率

采集运动后即刻心率和运动后15 min心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有计量资料经正态性和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t检验条件,进行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比较

从图1看出,治疗前两组RPE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假贴敷组RPE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RPE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贴敷组与假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穴位贴敷疗法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降低RPE值。

2.2 两组心境状态量表(POMS)比较

从图2看出,治疗前两组POMS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假贴敷组POMS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POMS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贴敷组与假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穴位贴敷疗法可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POMS分值。

图1 两组主观体力感觉(RPE)比较

图2 两组心境状态量表(POMS)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乳酸比较

从表2看出,治疗前,运动后4 min及运动后20 min两组血乳酸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贴敷组运动后4 min与假贴敷组相比血乳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贴敷组运动后20 min与假贴敷组相比血乳酸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贴敷组治疗后受试者耐缺氧能力提高,疲劳恢复速度也明显提高。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乳酸比较 (x±s,mmol/L)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比较

从表3看出,治疗前,两组运动后4 min及运动后20 min血氨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贴敷组运动后4 min与假贴敷组相比血氨浓度显著升高(P<0.05),贴敷组运动后20 min血氨浓度与假贴敷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说明穴位贴敷有助于嘌呤核苷酸循环能力提高,且有助于体内氨的消除。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氨比较 (x ±s,mmol/L)

2.5 两组治疗前后800 m成绩比较

从表4看出,治疗前两组800 m成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800 m成绩显著提高(P<0.01),假贴敷组治疗前后800 m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贴敷组治疗后800 m成绩与假贴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穴位贴敷可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

表4 两组治疗前后800 m成绩比较 (x±s,s)

3 讨论

1982年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术会议上,运动性疲劳被定义为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4]。Simomon(1935)提出,在疲劳时包括如下 4个基本过程,代谢废物堆积产生疲劳(堆积假说);活动所需物质耗竭(耗竭假说);代谢物生理化学状态改变;调节和协调能力失衡。这是最早提出的对疲劳的解释[5]。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主要有外周疲劳-肌肉疲劳链;收缩和电传导疲劳间关系突变理论;运动类型与疲劳;运动疲劳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和代谢调节网络[6]。

运动性疲劳的评定有主观指标、观察评定、生理指标评定、生化指标评定[7]。本试验采用主观指标、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3种方式进行疲劳的评定。主观指标采用比较常用的RPE等级与POMS量表,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RPE与心率、耗氧量、乳酸、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RPE等级是目前欧美国家研究较多,并用于评价运动强度和进行医学监督的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心理的,反映的却是生理功能的变化,可应用个体主观体力感觉量表定量监测运动强度。该种方法多在竞技性运动员中应用[8]。POMS量表是用来测量心理抑郁的量表,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9]。POMS各量表同质性信度高[10-11]。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治疗运动员运动性疲劳,能够有效改善运动员主观疲劳感觉和心境状态。

一般认为 800 m跑是一项长时间高速度的项目,其无氧供能高达84%[12],800 m跑比赛前后的血氨、血乳酸水平进行运动现场实地检测,结果发现,800 m跑后受试者血氨及血乳酸均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13]。本研究采用穴位贴敷后能够降低运动员800 m全速跑后血氨及血乳酸的水平,能够促进机体对其的消除,能够缓解运动性疲劳,并提高运动成绩。

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我疗法,即运动员自己可以进行的恢复方法,按照恢复方法所需器械情况,自我疗法又可分为徒手疗法和器械疗法,徒手疗法包括整理活动、充足睡眠、娱乐休息、心理疗法,器械疗法包括水浴疗法和按摩疗法;另一类方法是相对于自我疗法,称之为他人疗法,即运动员需要在专业人员的帮助或指导下才可进行疲劳恢复的方法,他人疗法主要包括营养疗法、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按摩疗法、心理疗法[14]。

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常、津液不足,痰湿瘀血[15]。神阙穴为任脉穴,是穴位贴敷的常用穴,主治虚脱等证;气海是肓之原穴,主治气虚诸证;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合治内腑,能够调节脾胃,治疗诸虚,也是常用的保健要穴。3穴均治疗虚劳诸疾,能够调节脏腑气血虚弱。而药物人参、黄芪补气,当归补血,药物合用具有调补气血之功。药物与穴位共同作用,共奏调补脏腑气血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的指标测定为主观和客观指标并用。而在训练中通过心理指标监控运动员疲劳只能作为生化指标监控的辅助方法。结合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进行监控和评定,会更加准确和全面。监控疲劳的心理学指标和生化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现在大量学者也在重视这个问题,在对运动性疲劳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视二者的结合,如江大雷[16]将氧耐力运动中全程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取足三里、关元、三阴交穴。结果表明TEAS组心率、RPE、血乳酸降低程度均大于对照组,运动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说明使用TEAS能降低运动时血乳酸水平,增强提高有氧耐力,延缓运动性疲劳出现。李靖等[17]运用低频电针或音乐电针刺激足三里穴 15 min,结果表明两种疗法均有显著降低心率及RPE的作用。低频电针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并且尿蛋白呈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因此,相关性的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

[1] Zhu Z.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of middle-long distance runner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5):287-291.

[2] Sun DL, Zhang Y, Chen DL, et al. Effect of moxibustion therapy plus cupping on exercise-induced fatigue in athlete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5):281-286.

[3] Bing XH, Yang WJ, Chen YF. Effect of point sticking therapy on biochemical markers and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in athletes with exercise-induced fatigue[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2,10(5):271-276.

[4] 冯炜权.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3,12(3):161-164.

[5] Simonson E, Keys A. Physiology of Work Capacity and Fatigue [M].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1971:5-105.

[6] 冯炜权.对运动疲劳机理的再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433-437,443.

[7] 杨运华,龙明莲.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手段的研究综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1,29(6):90-93.

[8] 刘虹霞,杨洁.大强度训练阶段 RPE在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J].少年体育训练,2008,(3):76.

[9] McNair DM, Lorr M, Droppleman LF. Edits manual for the profile of mood states[M]. San Diego, CA: Educational and Industrial Testing Service, 1992.

[10] 何仲凯,钱铭怡,杨寅,等.运动态度和锻炼坚持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7,27(6):39-44.

[11] 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J].心理学报,2000,32(1):110-114.

[12] 贾昌志.800米跑的项目特征及有效训练途径探索[J].浙江体育科学,2003,25(6):52-54.

[13] 郑陆,潘力平,隋波,等.800米跑比赛前后血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43-45.

[14] 王秋辰.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分类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8):123-124.

[15] 葛廷云,刘丽萍.中医针灸在防治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3):85-88.

[16] 江大雷.运动中全程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有氧耐力的影响[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3):54-56.

[17] 李靖,王旭东,潘利萍.低频电针及音乐电针对有氧耐力性运动疲劳的康复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8):581-584.

猜你喜欢
血氨乳酸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apri与血氨联合对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评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高胆红素对干、湿化学法测定血氨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
血氨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