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认识

2013-09-25 02:29白焱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毛泽东

白焱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家,农民问题是关系国家稳定、繁荣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当今的三农问题,我们必须去研究关于农民问题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科学分析毛泽东的农民观,对当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问题

中图分类号:D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07-0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从解决农民问题入手,从而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经过实践所证明的成功途径。毛泽东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在实践中增长了自己的农民观,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毛泽东深厚的农民情结

毛泽东从小生活在农村,他的家庭是湖南乡村一个中等阶层的农民家庭,自幼与农民有较多接触,对贫苦农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所受的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农家文化教育。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家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二是指典籍文化的核心内容,即私塾所学的内容以及自学中所吸收的知识。并且,受其家人的影响,毛泽东很怜悯弱者,常常设身处地同情和理解穷苦大众。

毛泽东的农民情结主要表现为他对农民命运的关注、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农民运动的高度重视上。一方面毛泽东竭力要用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去影响、教育和改造农民。另一方面在情感上、生活中,他都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在长期农村环境的武装斗争中,也多多少少注入了毛泽东农家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一特性,又恰好是在中国这个农民占80%的国家革命斗争中所需要的。

毛泽东在典籍文化的影响下,很喜欢读史书,而且特别关注农民起义领袖的传记。历史上的中国农民在受到压迫后,在农民起义领导人的带领下发动过无数次的反抗战争。在陈胜、吴广、张角、王仙芝、黄巢乃至李自成等的领导下,农民的反抗斗争对推动朝代的更替、历史的进步具有重大作用。毛泽东自幼喜欢读史书,便从历史中的农民反抗斗争中受到很多启发,间接认识到农民在国民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历次农民起义,毛泽东得出结论:“从秦朝的陈胜、吴广,直至太平天国,这些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农民备受压迫,而这些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有过数百次农民起义,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也是非常罕见的。”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毛泽东从我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批判且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民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农民因其普遍的散漫、消极、冷漠、彼此隔绝导致他们是一个具有先天缺陷的二重性阶级,也可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他们为维护其中间阶级的生存,是保守、不革命的。”从革命的力量上来分析,农民可以作为无产阶级的同盟军,也会对反抗斗争做出一定的贡献,但他们并不是的主力军,农民阶级始终被看作一个保守的阶级。列宁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是现代革命的动力,暴力革命应以城市为中心。列宁的暴力革命论指导着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并在十月革命等战争中取得胜利。作为共产国际的党支部,我国的无产阶级传播者、领导者也照搬苏联经验,认为以城市为中心的暴力革命论就是我们中国革命胜利的必经之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左倾”错误思想的领导下,革命屡次失败。

毛泽东在看到这一事实之后,坚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刻认识到农民的阶级意义,在学习与调查中形成关于农民问题的一系列理论,认为农民就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的革命道路。从1925年开始,毛泽东深入农民阶级与农村生活,对农民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他还组织多起农民运动,领导农民积极参与革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革命热情。并且,毛泽东在对农民问题以及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也不断深化,再实践的过程中先后发表《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这些重要观点及论断对农民问题、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革命的道路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科学的农民观。

三、毛泽东积极深入的调查实践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重视社会调查研究,并亲身躬行这些调查研究,组织农民积极参与革命,领导农民发起多次农民运动,对中国革命的顺利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

首先,毛泽东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农民阶级与农村的状况。毛泽东注重调查研究的客观性,在调查过程中努力保持调查者自身的客观辩证态度,不搞先入为主,他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常常把自身融入到群众中去,让自己成为群众中的一员,尽力取得群众的信任,使群众讲真话、实话。他指出,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分散的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工业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体系,现代工业水平低下,技术落后,且工人阶级的人数较少,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达到主导地位,在革命力量上也相对农民阶级来说更弱小。并且在当时的政治发展中,城市的反动统治力量强大,农村的反动统治力量弱小,如果团结农民阶级,从农村开始革命,会比从城市革命更容易一些。因此,毛泽东认为,在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其战斗积极性,创造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胜利的新道路。

其次,毛泽东积极组织农民运动,领导农民阶级进一步革命。在这些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许多关于农民问题的著作。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深刻认识到农民具有巨大的力量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因此,他开展了许多农民运动的伟大实践。例如,1925年,毛泽东到广州后,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湖南党组织动员大批的党员、团员和革命青年到广州去受训,政治讲习班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在北伐军中当政治干部。毛泽东同志的授课内容主要是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等。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毛泽东及时准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从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开始武装斗争。同年十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章,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分别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将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时期的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缓和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支持抗日战争。

从上可以看出,毛泽东正是在长期的调查研究和积极的革命实践中,深入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在对我国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中发掘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才形成了其正确的农民观。

四、毛泽东对农民作用的深入思考

农民在中国人口中约占80%,这使它具有特殊的性质,工人阶级的人数较少,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达到主导地位,在无数的农民运动中中国农民的确在革命中显示了无限的力量。

第一,从人口角度看,中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此,农民的向背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斗力量。占中国人口比重百分之八十的广大农民阶级,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的压迫,足以说明这是个具有无限反抗力量的庞大队伍。

第二,从生产来看,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要部分,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经济生产中心是农村,国民经济生产的主力军是农民。承担着社会的基本生产任务,却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这就是当时中国农民的处境,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基本特点。

第三,从革命力量来看,据毛泽东在湖南的调查,“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中农占百分之二十,地主和富农占百分之十。这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却占有大部分的土地,而辛勤付出劳动的农民却只是出卖苦力,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实践证明,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是无穷的,使得共产党在革命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第四,农民革命有直接改造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结构的作用。20世纪初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就必须改变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若想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必须摧毁封建经济和代表这种经济关系的封建地主阶级。而农民革命就是打倒封建地主阶级的革命力量,特别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农民革命的这种斗争更由自发转到了自觉,其整体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

五、结语

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科学态度在新时期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的农民观始终是值得借鉴和吸取的宝贵经验。在当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如何维护农民的最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王守昌.在无产阶级暴力革命道路上是毛泽东第一次高举出工农联盟大旗[J].社会科学论坛,2007,(2).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毛选》第五卷缘何未能在毛泽东生前出版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毛泽东对叶剑英的深情厚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毛泽东的生日宴会都上些什么菜
政治家的身高
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