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与改善民生

2013-09-25 02:29牛敏静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必要措施社会管理

牛敏静

摘 要:在社会发展的双重转轨时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提出加强社会建设思想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即,理论需求: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现代化建设需求;在逐渐改善民生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建设。这种特殊的国情需要我们加强社会建设、改变管理方式、改善民生,具体来说有以下五个措施:教育是前提;就业是主要途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基础;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目的。

关键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必要措施;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11-02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一、社会建设的内涵

“社会建设”一词最早出现于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在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时,强调要“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社会建设是指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功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纵观西方社会学理论,关于对“社会”与“社会建设”的思考也贯穿始终,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是每一个社会学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或坚持社会唯名论,或坚持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唯实论的主要有涂尔干、齐美尔等。他们认为: 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虽然是由单个人组成,但是自从人与人组成一个集体后,社会所产生的现象都是由于集体的行为和活动所产生的,而不能再还原为个体的生理或心理现象。而马克斯·韦伯虽然主张社会唯名论,强调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但是,在他的社会政治学的思想中,表达了对社会管理的强烈关注。他总结性地把社会管理模式分为三种形态,即,传统型统治、魅力型统治、法理型统治。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来自于习俗、惯例、经验、祖训等等。由传统权威支配的社会组织,统治者依照传统形成的组织规则来治理臣民,芸芸众生对长官的服从来自于传统赋予长官的固有尊严。魅力型统治是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的基础上,来自于对领袖个人魅力的崇拜。所谓魅力,即一个领袖人物的超越凡俗的品质,它可以是不同凡响的气质、人品、性格、学识、智慧和能力,也可以是凡人不能理解的神授魔力。法理型统治是建立在相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则的合法性基础之上。是以规则为统治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只有根据法定规则所发布的命令才具有权威,人们普遍遵守规则、信守规则,规则代表了一种大家都遵守的普遍秩序,这些思想都是留给我们的财富,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党的文献中,社会建设的核心机制是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加强对社会建设的必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社会问题多发、群体性事件突发,社会矛盾相对集中,这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注重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建设的投入所造成的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建设一条腿短的局面。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重视社会建设。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并提出社会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社会建设的重要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需求:科学发展观需要科学的管理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建设的地位,提出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现代化建设需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社会建设

在旗帜目标上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建设的色彩,在特色道路上突出社会指向,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目标指向;将“社会体制”写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新表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中的“八个必须坚持”有三个坚持都涉及社会建设中的内容,比如“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

3.实践中需求:在逐渐改善民生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中增加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以及“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深化重点领域的改革中,增加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在这些新论述中,我们都可以看出社会建设方面的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显加重。

三、加强社会建设的具体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不仅把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在改善民生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具体部署工作,主要体现在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和医疗五个方面。

1.教育是前提

教育是民生之基。首先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再次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既包括城乡之间也包括地区之间的教育公平。最后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就业是主要途径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高质量的就业要着力解决好收入、社会保障、工作条件、高质量的就业等,继续实行就业优先等多项措施。首先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其次要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三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实行失业保险基金支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培训补贴和就业补贴等政策,鼓励企业稳定就业岗位、吸纳失业人员就业,构建稳定就业的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再次要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基础

分配是民生之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这是解决好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一个基础性环节,核心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

首先要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其次要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这就要求我们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再次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确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的又一政策亮点,对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保障

社保是民生之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这一重要方针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国情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科学判断,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全覆盖,就是要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城乡所有居民,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保基本,就是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保障基本的生活需求;多层次,就是要以社会救助为保底层、社会保险为主体层,积极构建以企业、职业年金等补充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为补充层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就是要立足制度的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长期稳定运行。

首先要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其次要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再次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5.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目的

医疗是民生之需。一方面要巩固基本药物制度,以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推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推广适宜医药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安全低价有效的药品,重视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规范药品生产流通,降低药品虚高价格,保证群众基本用药。

另一方面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重点是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我国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承担服务量占全国医院总服务量的90%以上,但由于体制机制不合理以及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模式导致公益性淡化和医疗费用增幅过大,人民群众对看病贵问题反映强烈。今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综合改革。

参考文献:

[1]万军.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1.

[2]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4]陆学艺.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J].理论前沿,2008,(11).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必要措施社会管理
新时代视角下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网络交易平台的专利侵权责任研究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从社会建设视角看三大差别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