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建设视角看三大差别的消灭

2015-11-26 20:41袁雷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建设

袁雷

摘 要: 消灭工农、城乡和脑体三大差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三大差别是旧式分工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从根本上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要消灭三大差别,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克服传统和习惯影响,进而真正实现自由人的劳动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统一,以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三大差别; 社会建设; 自由劳动; 自由人联合体

中图分类号: D08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3411/j.cnki.sxsx.2015.04.016

三大差别(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的存在和发展是重要的社会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瓶颈。从根本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是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此,消灭三大差别不仅是社会建设的题中之义,也必须在社会建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一、消灭三大差别的历史要求

三大差别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在阶级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三大差别不断扩大,产生了巨大危害,尤其是严重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

(一)三大差别产生的历史进程

在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三大差别。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指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游牧民族从其他民族中分离出来;第二次大分工是指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分工是指商业从其他产业中分离出来。这三次社会大分工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随着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逐步出现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差别;随着商业的产生和城市的兴起,逐步出现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差别;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整个社会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少部分人的特权,而绝大多数人被排斥在脑力劳动之外,形成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局面,这就逐步产生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可见,三大差别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三次社会大分工同步的,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二)三大差别产生的实质和危害

三大差别是旧式分工和阶级对立的产物,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一方面,三大差别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全面发展。以城乡差别为例,“城市和乡村的分离,立即使农村居民陷于数千年的愚昧状况,使城市居民受到各自的专门手艺的奴役。它破坏了农村居民精神发展的基础和城市居民肉体发展的基础。” [1]308显然,城乡对立割裂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不仅使广大农村人口数无法从一成不变的状态中摆脱出来,也使城市居民从事体力劳动的渠道受到了限制,限制了城乡居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城乡对立还造成了农村经济和文化落后,进而使城市和乡村都面临衰退和灭亡的危险。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城乡对立的程度日益严重。“资本主义生产使它汇集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又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能回归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 [2]579可见,城乡对立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异化,还严重损害了人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三大差别限制了社会成员自由劳动的实现。在三大差别的条件下,人们只能服从于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安排,无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和职业。例如,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迫使广大农村居民数千年来只能日复一日地从事着简单的农业劳动,被限制在土地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更是成为城市剥削农村的重要手段。资本主义大工业不仅从乡村掠夺原材料,而且从乡村直接掠夺最优秀的劳动力,进而加剧了这两大差别。同时,在资本主义条件的分工下,社会成员自由劳动的权利根本无法实现,“被机器破坏了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3]689 这样,在机械分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异化,从而将人置于严重的异化中。总之,三大差别不仅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也限制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永续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三大差别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客观上推动了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虽然城乡差别的出现加剧了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的差距,但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作用下,城乡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的程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导致的工农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脑力劳动的出现直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这种发展,最终总是归结为发挥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归结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归结为脑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4]96 在此过程中,文化科学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并带动了生产力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必须对三大差别的历史作用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不能不顾历史发展条件盲目地消灭三大差别,而要逐步扬弃三大差别。

总之,只要三大差别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社会成员真正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劳动就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将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加以解决。

二、消灭三大差别的现实选择

在实践中,三大差别的产生和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为了完全消灭阶级,不仅要推翻剥削者即地主和资本家,不仅要废除他们的所有制,而且要废除任何生产资料私有制。要消灭城乡之间、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之间的差别,这是很长时期才能实现的事业。要完成这一事业,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必须克服无数小生产残余的反抗(往往是特别顽强特别难于克服的消极反抗),必须克服与这些残余相联系的巨大的习惯势力和保守势力。” [5]145-146可见,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中,要逐步消灭三大差别,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加强专政、克服传统的原则。

(一)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三大差别是生产力发展但发展程度又不够的产物。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消灭三大差别,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力的这种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的世界历史性的而不是地域性的存在同时已经是经验的存在了)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 [3]538 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富,不仅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无法开展,现实中的社会主义也会出现停滞、反复甚至倒退。在领导俄苏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列宁指出:“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和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5]182 在列宁那个时代,电气化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可以使苏联完成从宗法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代表先进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具体而言,由于三大差别长期存在以及我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过度强调发展工业、片面追求GDP增长,导致了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之间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瓶颈。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建设进程中,不仅要坚持和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还必须坚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统一。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不断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并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并最终消灭三大差别。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

(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三大差别产生的存在和延续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密切相联。对此,列宁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着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由于这一切原因,无产阶级专政是必要的,不进行长期的、顽强的、拼命的、殊死的战争,不进行需要坚持不懈、纪律严明、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和意志统一的战争,便不能战胜资产阶级。” [6]245显然,要克服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不断缩小并最终消灭三大差别,就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这也表明消灭三大差别并非是单纯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重要的政治问题。事实上,消灭三大差别的实质就是消灭阶级。由于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都具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任其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从小农经济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更是如此。如果社会主义条件下出现了两极分化,只能表明三大差别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因此,消灭三大差别和避免两极分化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必须加强人民民主专政。这里所讲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和小生产者的自发性、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的残余势力作斗争,这是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将最广泛的民主和最严厉的专政统一起来,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让一切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唯此,才能避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出现两极分化,才能不断缩小并最终消灭三大差别。总之,只有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才能克服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

(三)克服传统和习惯影响

在三大差别的长期影响下,小农经济和小商品生产的心理和习惯是根深蒂固的,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具有长期专制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更是如此。因此,社会建设必须努力消除消极传统,与过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并积极培养共产主义的风气和风尚。在这个过程中,“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7]52 这种消除和决裂不是人为地割断历史,对历史尤其是民族优良传统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而要用共产主义的新传统和习惯来取代旧传统和习惯。因为整个旧社会的运作是建立在千百年来的经验和习惯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社会主义要在新的基础上开展建设,就必须对旧世界遗留给我们的传统和习惯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改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一步一步来。此外,只有在消除旧传统和旧习惯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的传统和习惯;只有在开展共产主义劳动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消灭旧习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传统和习惯。列宁指出,共产主义劳动是一个为社会进行的无报酬的劳动,是自愿的劳动,是不指望报酬、不讲报酬条件的劳动,是按照为公共利益劳动的自觉要求来进行的劳动。因此,在社会建设的进程中,一方面,只有推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共产主义劳动,才能逐渐克服旧传统和旧习惯的影响,进而建立共产主义传统和习惯,并且逐渐消灭三大差别;另一方面,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统一,才能不断提高全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合格的劳动者、建设者和参与者,才能从根本上不断缩小和消灭三大差别。

总之,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克服传统习惯影响是一个融经济、政治、文化手段为一体而运用于社会建设的过程,有利于不断缩小并最终消灭三大差别。

三、消灭三大差别的未来图景

消灭三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消灭三大差别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由劳动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统一,才能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一)真正自由劳动的实现

自由劳动是与被动劳动和异化劳动直接对立的一种劳动形式,是指人们摆脱了被动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统治和奴役,实现自由自觉劳动的一种状态和过程。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的过程就是人类创造自身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们不断实现自由劳动的过程。然而,在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条件下,人们不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劳动不仅统治和奴役广大工人的身体,还奴役和摧残他们的精神。一方面,异化劳动无偿地占有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和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造成资本家财富积累的同时,也导致了工人阶级贫困的积累,使工人没有时间和金钱去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另一方面,异化劳动严重摧残了工人的身体和心智,使工人没有闲情逸致去从事自由自觉的活动。在此情形下,劳动成为工人本质之外的东西,工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159可见,工人的这种劳动是强制劳动和异化劳动,不是自由劳动。这里,要实现自由劳动,就必须消灭三大差别。同时,只有在自由劳动的基础上,才能消灭三大差别。因为,消灭三大差别与实现自由劳动是互为基础和前提的。在消灭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即在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将产生这样一个生产组织:这个组织将建立在生产者自由的联合劳动的基础之上;这个组织将使劳动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第一需要,进而消除了那些将自己的劳动推到别人的身上、靠剥削人压迫人来生活的现象;这个组织将通过生产劳动促进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1]311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劳动。它是十分愉悦的,也是非常严肃和紧张的。总之,只有消灭被动劳动和异化劳动,消灭三大差别,才能实现自由劳动。

(二)真正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

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也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建立在自由劳动实现的基础之上,是指在生产者自愿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的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和生活的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与虚假的共同体直接对立。在阶级社会,由各个人联合而成的共同体、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工具,因而对于被统治阶级而言,是完全虚幻的共同体和桎梏。换言之,只要剥削阶级和私有制继续存在,国家就是一个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虚幻的共同体,而不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为了实现自身目的,统治阶级都会把自己阶级的特殊利益说成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并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使之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其实质仍然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阶级利益。因此,只有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才能打碎国家这个虚幻的共同体,建立真正的共同体。而只有在消灭三大差别、实现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真正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些都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实践,在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巴黎公社对此进行了伟大的尝试。“公社是想要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制。它是想要剥夺剥夺者。它是想要把现在主要用做奴役和剥削劳动的手段的生产资料,即土地和资本完全变成自由的和联合的劳动的工具,从而使个人所有制成为现实。” [8]158显然,消灭剥削阶级和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在自由的、联合的、劳动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基础。总之,只有在自由劳动的基础上,劳动者摆脱了被动劳动和异化劳动的奴役,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由归资本家所有到归自由人联合体所有,劳动力和劳动自由归劳动者所有,才能建立真正自由人的联合体。

(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最终实现

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无论是实现自由劳动,还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其指向都是要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7]53 自由劳动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自由人联合体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载体和途径。只有在自由劳动和自由人联合体统一的基础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三大差别导致了广大工人身体和心智方面的片面和畸形发展,限制了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劳动的实现。因此,消灭三大差别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消灭三大差别,人们才能摆脱旧式分工和私有制的统治,摆脱它们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为全面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条件;只有摆脱被动劳动和异化劳动、实现自由劳动,劳动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时,劳动才不再是统治人奴役人的工具,而成为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重要手段,成为人们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础。“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3]571可见,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每个人在这个共同体中可实现自由发展,并成为一切人发展的条件。概言之,只有消灭三大差别、实现自由劳动、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使每个人“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3]537 即真正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总之,消灭三大差别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将消灭三大差别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的始终,进而逐步实现自由劳动和自由人联合体的、统一的共产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专题文集: 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任山庆;校对:党 婷]

猜你喜欢
社会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背景下的循环经济发展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网络社会风险规律及其因应策略
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中国化的实践与发展
杜甫的生态观对现代生态社会建设的启发
论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中共苏区社会建设与
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思考
人的需要视角下的民生问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