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历史主义方法论研究

2013-09-25 02:29金崇碧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方法论

金崇碧

摘 要:马克思哲学是历史哲学的传统,其哲学方法论是历史主义方法论,体现在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方法、历史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方法。了解马克思哲学的历史主义方法论,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历史主义;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40-02

马克思以“历史”剖析前人的思想理论,用“历史”建构和叙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历史主义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马克思历史概念中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就是逻辑与历史(现实)、抽象与具体的关系问题。一般是逻辑的、抽象的存在,个别是现实的、具体的存在。是一般产生个别,还是个别产生一般?也就是说是逻辑的、抽象的东西生成出现实的、具体的东西,还是相反?对于这个问题不同解答,既表现为对思维与存在关系不同的回答,同时又表现为哲学方法论的不同。如何解答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区别哲学家一个重要的标志,不同的哲学思维决定了他在理解、解决所有现象、现实问题时,会有形成不同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概括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这一节中,详细地论述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揭示了不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社会历史的研究,而且哲学理论的创立,都要遵循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他指出,科学的正确的研究方法应该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即从逻辑的、抽象的东西到现实的具体的东西的方法。马克思指出“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1]17,但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叙述方法就是正确的,相反这样的叙述方法是错误的,因为“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1]18。这是个简单、空洞、贫乏的起点,研究的方法可以从这个起点开始,但叙述的方法却不能从这个起点开始,因为通过这个起点是不可能对复杂、高级事物意识形态做出正确的判断、认识的。他批判了17世纪经济学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指出他们从个别走到了一般,但也仅仅是走到了抽象,把一般的抽象当作是真理,但实际上他们只是从个别的具体现实的各个方面和多种属性抽象出个体的本质方面,并没有从个体本质的方面的关系中,再现具体的事物,这种抽象简单的、不完全的。因此,这种从现实的、具体的到抽象的、一般的方法不可能从总体上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整体性。然而,思辨哲学却走了相反的道路,他们从一般到个体,即从逻辑的、抽象的到现实的、个体的方法。但抛弃了“第一条道路”,即从“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1]18,直接从“第二条道路”,从一般中造就出个别,即从逻辑、抽象的造就出现实的、具体的个体。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和《哲学的贫困》中批判黑格尔、青年黑格尔和蒲鲁东时,就揭示了他们通过一般抽象出来的本质、实体“了解为主体,了解为内部的过程,了解为绝对的人格。”[2]75这种抛弃“第一条道路”的“第二条道路”的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表现为把范畴“充作产物、关系或运动”[2]246,在经济学中表现为把现实的社会关系、历史运动归结为逻辑范畴。马克思批判了思辨哲学这种一般到个别的方法,把“第一条道路”与“第二条道路”结合起来,扬弃了17世纪经济学的方法和黑格尔的一般到个别的辩证逻辑方法,获得了科学的正确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

马克思这一历史主义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哲学理论要立足于现实、历史,哲学只有从现存的世界开始,才能获得一般,才能构建自己的逻辑体系。马克思所说的个别到一般,也不是走向逻辑的一般,而是走向人的感性世界,发现现存事物本质的、规律的联系,发现事物的同与不同。第二,哲学理论开始于一般,即开始于抽象、逻辑的存在,对于抽象的、逻辑的东西也要从实践中产生的历史环境、历史条件中找到它们存在的现实内容和历史发展。抽象、逻辑的东西如果没有现实的内容和历史发展,同样也是空洞、贫乏的,“这种方法是得不到内容特别丰富的规定的。”[2]106

二、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概括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这一节中,马克思以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作为现存的主体,通过经济范畴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深入了解历史过程的本质,从而揭示生产关系的历史性生成。在这里,马克思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应该遵循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历史主义方法。也就是说,在叙述资产阶级社会时,“把经济范畴按它们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先后次序来安排是不行的,错误的。它们的次序倒是由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的,这种关系同看来是它们的合乎自然的次序或者同符合历史发展次序的东西恰好相反。问题不在于各种经济关系在不同社会形式的相继更替的序列中在历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更不在于它们在‘观念上的次序。而在于它们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的结构。”[1]25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每个经济范畴只是资产阶级社会的个别侧面,所以只有通过揭示各个范畴的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相互关系,才能了解资产阶级的经济结构。而现存的经济范畴是历史性的,也就是说它们在资产阶级社会出现是就已经存在,那么从哪个经济范畴开始叙述资产阶级社会呢?按顺序那就是地租,但马克思指出了这样错误。他认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支配着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他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着它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1]24所以,马克思分析了地租和资本在资产阶级的关系后,认为“不懂资本便不能懂地租。不懂地租却完全可以懂资本。”[9]因此,叙述资产阶级社会,是从资本开始,而不是地租。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社会通过范畴构成的共时性的结构展示了它的面貌、本质,但这些范畴又是历史性的,只有在历史过程中才能了解它们。所以把对范畴的历史性生成的研究与共时性的结构相结合起来,是揭示资产阶级社会历史过程本质的历史主义方法。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社会是历史上最发达的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因此,那些表现它的各种关系的范畴以及对于它的结构的理解,同时也能使我们透视一切已经覆灭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1]23资产阶级社会作为高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既是我们了解比它低级的社会形式的结构和生产关系的结果,又是孕育表现更高社会关系的范畴的起点。

历史与结构相统一的方法,是以资产阶级社会为研究对象的,但它同样适用于认识高级的社会制度,如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

三、历史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方法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2]118-119人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在这里并没有回答,但纵观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就可以发现,人的目的从整体趋势和理想上说就是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就是人的价值追求和实现的实践过程。历史与人的价值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统一的,并在共产主义达到高度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的自由特性规定人的终极价值的学说”[3]。

历史与人的价值在现实与理想、应有与实有的相互作用中生成、发展,人的价值是在历史发展得以体现和实现,历史在人的价值实现中发展。我们知道,需要是活动(实践)的动因。尽管从理论上说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人为了生存,满足人最基本人的生理、生活需要而开始的,但在现实中,人在这基础上形成的更多的需要是与此同时产生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意识尤其是不断发展的自我意识,使得人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需要,产生无数的新的需要,需要的类型、层次不断地增多和加深。马克思把创造出来的需要看作是文化的需要。相对自然,文化表现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改造自然,使自然界不断转变为“人化自然”的活动;相对社会,文化表现为人对人类社会历史本质及规律的认识,对改造和发展人类社会制度、社会组织形式等活动,使社会更有适合人的生存和发展;相对人自身,文化表现为人不断地认识自己,并不断地否定和大破自身原有的状态,使自身更接近真善美的统一。正是文化的需要,使得人在生产实践中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这种文化的需要,将人对自然、社会、人自身的理想注入到生产实践过程,就是人的价值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所以人的价值是有历史性的,是在历史中生成、发展的。人不断产生的文化的需要就是人对应有的追求,是人的理想。但人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满足文化需要的生产,每一代的活动都要在以前各代所留下来的生产力、材料、资金、社会关系、精神等的基础上,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历史环境下活动,“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4]这是现实、实有。现实、实有一方面规定、制约了人的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却又为人的价值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也看到,现实、实有实际上也是人的价值的体现,人的价值追求通过实践客观化为这些现实、实有。

历史与人的价值相统一的历史主义方法,表明了历史总是体现着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贯穿历史,历史也是在人的价值不断实现中得到发展。也正是如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致力于揭示关于人的全面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这一方法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关系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3]何萍.马克思的实践—价值解说[J].学术月刊,2003,(5).

[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方法论
接诉即办改革的方法论价值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本科法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实施探析
用社会矛盾的方法论分析中国存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
数学方法论在数学学习中的运用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