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管理思想探究

2013-09-25 02:29公伟庆孟祥军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孔子探究

公伟庆 孟祥军

摘 要:孔子一生治学,在私学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他在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思想,在现今社会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孔子;教育管理;探究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256-02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他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 在私学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管理思想和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管理方面的经验,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国内外有着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一、教学管理思想

1.教学过程管理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学、思、行相结合的思想。“学而知之”是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思想,他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最有效的途径,[1]学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孔子同时主张在学习的基础上要勤于思考,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思”并举,同时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以致用”是指学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学、思、行是孔子探究的教学管理过程,对当今的教育理论、实践具有深远的理想。

2.课程设置管理

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解释的是每个人的习性存在很大差异,孔子在办学的过程中对于课程设置主要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他的教学内容包括政治、思想、道德、伦理、音乐、哲学、历史等课程。孔子在课程的设置中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2]“文”指文化知识,“行”指品行,“忠”指忠心,“信”指诚信,才智教育与道德教育是融为一体的。这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十分成功的充分体现了孔子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智力教育方面,孔子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作为教学用书,这些课程的设置对于当时不同的人民影响很大,孔子特别重视礼、乐的熏陶,他认为只有通过学习礼,才能够成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孔子在《论语·季氏》说:“不学礼,无以立。”强调只有学好了“礼”,才能有所“立”。在《论语·学而》中又说:“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3]孔子认为凡事要想做得好,就必须用礼来约束,要想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就必须对学生、对人民进行礼乐管理,所以在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将六经设置到课程当中。

3.教学组织管理

孔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和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

一是分层教学。他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生来就知道的是最上等的;通过学习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遇到困难才学习的又次一等的;遇到困难仍然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同时孔子善于了解自己的学生,孔子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对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能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孔子很注意对学生的观察了解,主张在了解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可以使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施展各自的才能。他曾对学生进行过以下分类:“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 宰我、子贡; 政事: 冉由、季路; 文学: 子游、子夏。”[4]

二是个别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在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孔子经常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与学生进行交谈。《论语》中记载了许多有关孔子与学生交流学习的典故,如子路和冉有问同一个问题:“闻斯行诸?”孔子则针对他们不同个人情况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公西华说:“赤也惑, 敢问”户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三是集体教学。 杏坛讲学(杏坛位于今山东曲阜)可以说是集体讲学的萌芽,在《庄子·渔父篇》中记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 孔子弦歌”很好地反映了孔子集体教学的形式。

四是游历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具有代表性,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在经受挫折时仍然能够讲学,在断绝粮食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带领自己的学生周游列国时,对他们既传授政治知识又进行教育活动。

二、学生管理思想

1.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是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各种受教育的人成为具有真才实学、高尚品德和有修养的人。孔子既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更重视德育教育,文化知识的学习要服从于道德教育,在《诗经》中也提到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道德教育主要有礼、仁、义、孝、悌、忠、恕、信、智、中庸等。除了文化知识外,行、忠、信则是指智育方面的内容,同时孔子对学生的德育管理提出了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自我反省,他认为提高自我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反省可以使得个体内在的自我心性修养得到提升,只有学习才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以既定的道德规范检验自己的言行,才能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5]。孔子的学生曾子就是自觉地检查自己对人、对朋友是否忠实、守信。通过孔子提出的自省要求,我们要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的境界,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今天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意识强,较少顾及别人的感受,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要从严省察自己,吸取经验教训,可以避免重犯错误。所以孔子在学生管理之到的管理中提到的自省的方式,对现在的学生管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学习管理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孔子提出要培养学生好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首先强调学生应以学为乐、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好学、乐学,对学习有兴趣。其次孔子要求学生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颜回在孔子的教导下做到了“以能问于不能, 以多问于寡; 有若无, 实若虚。”最后孔子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在学习中要多向他人学习,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名言。

3.生源管理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指招生的对象不分民族、不分庶鄙贵贱、华夏夷狄、贤良顽鄙、智敏愚鲁等, 凡是来求学者、一视同仁。从现今的统计和有关记载来看孔子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从家庭经济状况来看, 除几位学生出身贵族外其余多为平民, 皆出身贫贱,他遵从“八不原则”一是不分贵贱;二是不分贫富;三是不分愚智;四是不分勤惰;五是不分恩怨;六是不分老少;七是不分国籍;八是不分美丑[6]。对于现在我们的高校自主招生、扩大高等教育农村生源和人才来源、全体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有教无类”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说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正能量。

三、教师管理思想

孔子被后世称为“万世师表”,他把全部的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敏而好学,创办了私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重视道德修养。他回答子贡的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他也曾在学生面前评价自己说:“若圣与仁,则吾其敢。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也。”[7]

1.师爱生

孔子把他的爱都给了学生, 他说:“爱之, 能勿劳乎? 忠焉, 能勿悔乎?”。孔子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学生生病他亲自去探视; 颜回病逝, 他痛心疾首“噫!无丧予!无丧予!”孔子对学生的热爱, 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与尊敬。学生对他心悦诚服, 视之如日月, 敬之如父母。

2.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孔子认为“躬宣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基于此孔子特别强调教育者要“正心修身”,孔子本人正是以身作则的表率。作为传播知识的使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实际行动中更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才能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学习过程产生正能量,潜移默化中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8]这对于现今存在的一些教师不作为、失职渎职等方面有着鞭策引导的作用。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的具体表现,教师要履行自己的职责, 在重视自己的学科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掌握广博的文化知识、高尚的品德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要以教为业、以教为乐,要树立“诲人不倦”的精神,孔子在从事教育活动中,部分学生品德很差,基础差,屡犯错误,但是他也不嫌弃,总是耐心诱导,鼓励其成为有用的人。他自己就是废寝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教育管理思想是丰富的,可以说是古代教育管理的鼻祖。他的这些教育管理思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当然,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我们应当正确、全面地评价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 批判地继承这份珍贵的教育遗产,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清.《论语》的现代指导意义[J].文教资料,2009,(32).

[2]汝秀梅.孔子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5).

[3]孙彩丽,陈艳红.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简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9).

[4]栾炳山.浅析孔子的教育管理思想[J].教育探索,1997,(4).

[5]唐爱民.孔子的做人教育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学术论坛,2001,(2).

[6]韩延明,李如密.孔子教育管理思想探微[J].孔子研究,1988,(4).

[7]陈敏.孔子教育管理思想的时代价值[J].管理观察,2008,(12).

[8]赵玉慧.孔子教学思想探析[J].教育思想研究,2002,(3).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孔子探究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