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

2013-09-25 02:29崔秀娟
学理论·中 2013年8期
关键词:统计职业能力高职

崔秀娟

摘 要:社会各阶层对高职学生质量非常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北京市属文科高职示范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统计实务》课程为例,阐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过程。

关键词:职业能力;高职;统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305-03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来源。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质量给予了大量关注,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出能够胜任职业岗位、具备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教育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应“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训练”。可见,培养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首要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仅强调培养从事某个特定岗位的职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者还应具备一种普遍的、可迁移的、可持续的、对自身未来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职业能力,使劳动者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仍然普遍强调就业导向,重视训练学生的具体劳动技能,轻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毕业生的追踪调查中发现,高职生就业后存在着职业定位模糊、自我认知过于主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无法适应客观环境、表达和理解能力较差、缺乏创新能力、不能持续的进行自我教育等问题。究其原因,这些现象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

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在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同时,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改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职业能力的内涵解析

对于职业能力概念的界定,至今仍缺乏统一的认识。邓泽民等人(2002)将职业能力的概念表述为“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1]。吴晓义(2006)认为,职业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本领,是成功地进行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整合,其中包括特定职业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2]。严雪怡(2007)将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职业能力,狭义的职业能力指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能力,广义的职业能力指某类职业群的共同基础能力[3]。吴春苗(2010)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职业活动所必需的并影响职业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4]。

德国学者对于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非常独特,并最终形成了基于动态的职业发展观的德国职业能力理论(徐国庆等,2006)[5],该理论从纵横两个维度对职业能力的结构加以界定,在纵向的性质层面可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横向的内容层面则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即从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是指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 即与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无直接联系,或者说超出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强调的是, 当职业发生变更, 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 劳动者所具备的这一能力依然存在它对劳动者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及与其相应的知识, 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 是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掌握新方法的重要手段;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 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 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职业能力的内涵体现在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等方面,突出强调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和深层性。因此,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应将职业能力开发理念贯穿到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当中,在整个教学过程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更具有持续性,能够更好的适应千变万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计课程教学改革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属文科类高职示范校,《统计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本文的研究过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职业能力需求分析入手,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实现了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是在充分社会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确定具体职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内容。只有通过准确而有效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才能使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解决教学与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深入的社会调研,充分考察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基本明确了本专业对应岗位(群)的职业活动实际状况,具体包括典型工作任务、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相关素质要求等方面。结合调研的成果,重新设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统计实务》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核算指标,培养学生数据调查、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兼顾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二)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关键在于课程内容的设计以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能力项目的训练目标。具体到《统计实务》这门课程,就是以统计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模拟实际的统计工作流程,把独立、分散的知识点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感受到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真切的感受。设计切合实际的能力项目可以将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及职业素质等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达到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理论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统计实务》这门课程按照统计工作流程可以分为数据搜集、数据整理与显示、数据分析以及统计结论等四个环节,数据分析包括静态指标分析、动态指标分析、指数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内容。能力项目设计如表1所示。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统计实务》课程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体包括。

充分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大量采用来源于实际的教学案例,把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实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讨论、训练与练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主动思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项目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教师确定选题范围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确定题目、制订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撰写分析报告,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以采取学生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创新、探索能力。

编写适合的实训手册,教师按照职业能力开发的教学培养目标要求,再结合自身实训教学条件,按照统计工作过程,设计各个实训项目。并及时修订实训材料,增加引用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信息资料,及社会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以确保新材料内容的及时性、实践性和广泛性,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使用机器工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以能力为主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方式

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对《统计实务》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进行了改革,在过去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基础上,增加了小组项目考核模式,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避免学生变成传统的“考试型人才”。具体考核指标的分配比例见表2。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统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将“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夯实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综观整个教学过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具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实操的环节真题真做;邀请相关工作岗位的企业人员参与任务指导与评价;进一步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与时俱进,充分贴近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统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2]吴晓义.“情境—达标”式职业能力开发模式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严雪怡.教育分类、能力本位与广义的职业能力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7):11-13.

[4]吴春苗.论大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及其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22): 58-60.

[5]徐国庆,雷正光.德国职业教育能力开发的教育理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58-61.

猜你喜欢
统计职业能力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