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深度校企合作运作方式的分析

2013-09-26 06:03陈学文
电子测试 2013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校企

陈学文

(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辽宁大连,116000)

职业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地方,其最终目的是不断地向企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这一做法提高到制度层面,这在我国还是首次。从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及其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看,建立这一制度具有迫切性。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技术人才荒”,“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荒”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若不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势必拖累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加强和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国家具有战略意义。

衡量一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种教育制度下,学校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即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教学活动在企业与学校交替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经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我们进行了几方面的工作探索:

1 学校助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面向社会,服务企业,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功能

1.1 成立计算机专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学校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具体实际,确立了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资质,为岗前的或企业的员工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指导下,成立了“网络编辑、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在大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成立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培训基地,“计算机维修工”中级培训基地。近些年,培训了大批社会待业人员和在岗职工,有效地发挥了培训基地的作用。

1.2 成立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中、高级职业技能认证考站考点

企业专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将来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有好多个行业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这个规范。我们对学员培训后,并为他们解决取证的事宜,对于学员来说,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在我们学校已经成立多个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中、高级职业技能认证考站考点。其中有:

(1)“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轻工行业特有工种国家级鉴定站;

(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电子商务、网络编辑”考站考点;

一月一晃就过去了,我建立了七八家新业务关系。我发现这段时间订单挺多,客户没以前那么难找了。我没有意识到这是回光反照现象,是萧条前的繁荣,是金融危机的前夜。深圳是个信息快达的城市,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虽然金融风暴还没有正式刮来,但包括大发厂在内的许多抛光厂像一只闻到腥味的猫,纷纷开始谋求新的出路了。暂时受了同行冷落的抛光市场不合时宜地出现了繁荣假象。等我后来发现自己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计算机高新技术OSTA技能考点;

(4)国家教育部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

充分发挥考站考点的作用,通过与企业多方合作,按照国家职业标准,进行各专业工种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使受培训人员考核合格后,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近几年来为大连及东北地区企业培养的三千余名中、高级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中有90%以上的学员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技能人才,受到了学员和企业的欢迎。

1.3 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合作

在培训基地培训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实力,提高信息产品质量和效益。

2 企业助学校

1)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做中学”的理想场所,学生通过到企业的反复实践,加深了对计算机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师到了企业,接触到了计算机专业飞速发展的技术和业务领域,既开拓了视野,又在“做中教”的教学模式上,得到了完美的提升。

4)企业文化,也是通过校企合作,值得学校借鉴和学习的极好机会,通过学习企业文化,让学生及早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提高心理素质,提高主人翁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校企携手,共筑深度校企合作新平台

3.1 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首先探索合作的方式方法,在合作方式上,探索“订单式”、“顶岗实习”、“企业孵化基地”等不同方式的合作,在合作方法上,探索如何与企业共同组织教育教学,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共同参与专业课程改革,共同探索构建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性教学。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使计算机专业教学更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我们从招生入手,和企业一起考核录取新生,实行招生与招工相结合。还与企业一起制定了学生三年实训方案,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要领具体翔实。学生前两年在校进行教学实习,两年内的教学实习中,还要及早接触企业文化、企业的业务,对企业有了逐步的认识,第三学年到企业直接顶岗。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和编写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企业认可,学生也容易接受。并与企业分工承担教学任务。文化课和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教学主要由学校负责,校内学生实习训练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校外学生实习训练主要由企业负责。学校与企业定期召集双方的人员,一起研究教学、实习工作,协调和解决有关问题。

3.4 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的质量评价,学校培养人才的去向就是企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企业是否满意,需要引入企业评价体系,真正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

4 落实深度校企合作方式的实施办法

4.1 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并由一名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4.2 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4.3 通过这项深度校企合作,使我们在计算机专业建设上,更进一步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结合市场和企业需求,不断更新专业的设置,经过市场调查和企业调研,我们计划明年新增设《计算机与外设检测维修》这个专业,为企业共同培养企业需求的合格的技能人才。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首先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4.4 探索和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来校传经送宝。

4.5 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体系。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做到:课程结构模块化(实际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综合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的综合)、课程实施一体化(“做中教、做中学”)、课程评价多元化(企业及社会的评价),本学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计划编写三本结合企业实践的计算机专业校本教材,供学生课堂使用。具体项目内容为:古汉字翻译录入、企业Adobe Photoshop软件的使用、企业Adobe Illustrator软件的使用。

4.6 以勤工俭学方式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利用我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引进企业合作,达到双赢。

校企合作的实践经历让我们感受到:校企双方都期待着有成效的合作。企业要发展,需要学校输送合格技能人才;学校发展也需要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用结合的人才。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产生规模效应;只有校企合作,才能走上技能人才培养的快车道;只有校企合作,才能保证培养质量。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满意、学校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

深度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一个重大的科研课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更富有很大的开发实施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启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对计算机专业进行剖析和实施,做细工作,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最后达到以点带面,此项举措,必将推动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 Gayle Jasso.Finding Corporate Resources.Maximizing School/Business Partnerships[M].California:Corwin Press.1996.

[2] 刘晓霞.高等教育的模式与发展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P11-12

[3] 金卫东.高职院校产学合作研究.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P32-34

[4] 卜建荣,骆文炎.高职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机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7,P27-29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校企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计算机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