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thiessen语篇元功能思想的名词照应研究

2013-09-27 09:01陈秀兰
关键词:人际语篇语义

陈秀兰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 362021)

照应问题是语言学界讨论得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不同学派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以及所遵循的规章也各异,从目前研究的范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对句法照应的研究和对语篇照应的研究。前者主要包括研究照应的结构限制、逻辑语义限制,以及功能限制[1];而后者的起步源于篇章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兴起,关注的对象从语句转向了篇章,着重研究超句结构的照应现象[2],本研究属于后者。本文依据 Halliday和Hasan的照应概念(phoricity),结合篇章语义概念,提出名词照应的概念,并以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所选文章为语料来源,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家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对英语语篇中名词照应现象的语篇元功能进行试析。

一、名词照应

在《英语中的衔接》(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Halliday和Hasan对英语中的照应作了全面的描写[3]。作为衔接手段之一的照应指的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用作另一个成分的参照点的现象。照应可分为两类:指内(endophoric)和指外(exophoric),前者说的是有关成分的参照点存在于语篇之中,后者说的是有关成分的参照点不在语篇之内而在语境之中。指内可分为两种:指前(anaphoric)和指后(cataphoric)。指前就是用一个成分反指上文中出现过的某个成分,如例(1)中it对book的反指。指后与之相反,被指代的成分不在上文而在下文中,如例(2)中this与John’s going abroad。此外,还有一种称为比较性照应(comparative reference),即一个成分与另一个成分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的关系,如例(3)中的another一词与上文中的某个成分相呼应。

(1)Mary had a book but she hadn’t read it.

(2)Listen to this:John’s going abroad.

(3)Do you want to have another cake?

必须指出的是,例(3)如果在上文言语交际中未提及cake,那么another所体现的衔接应该归入指外照应,因为它比较的对象不在语篇内,而在语境之中。

总之,照应是语篇的一大特色,它促成语篇的连贯,最常见的照应成分是代词,另外,省略的某些形式也体现照应关系,如例(4)中的第二个小句的省略部分需参照第一个小句才能理解:

(4)Philip wanted to study in America,and Caroline,too.

上文提到的大部分是语法层面的照应衔接,同时依据该书所述,还存在一种词汇层面的照应衔接关系,包含重复、同义/反义、上下义、局部和搭配(或重现)方式,受篇幅所限,这里不一一举例。然而,与单纯的词汇层面的照应衔接不同,笔者认为还存在一种语篇范围内的词汇照应,即名词照应(nominal anaphora),其照应对象,依据篇章语义的概念,①对篇章语义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理解指篇章所能传达的全部信息;狭义理解指交际主体意欲传达的思想内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某种观点、某种感受等等),即本文所描述的照应意义。不是单纯的词义,而是语篇的语义,国内持相同观点的还有齐曦[2]。

(5)Do you think studying in a different country is something that sounds very exciting?…Certainly,it is a new experience,which brings the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fascinating things and a feeling of freedom.In spite of these advantages,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challenges you will encounter.Because your view may clash with the different beliefs,…you may have difficulty adjusting to a new culture and to those parts of the culture not familiar to you.

例(5)中的advantages和challenges就是典型的名词照应现象,advantages照应的是上文中提及的在异国留学的诸多好处,challenges照应的是下文将要叙述的在异国留学面临的挑战。更具体一点,advantages被用作指前,challenges被用作指后,同时两者还存在比较性照应关系。此外,名词照应也可用于指外,如例(6):

(6)At the least,it explains the great job stability in Japan,in contrast to the great job mobility in A-merica.

如果文中仅解释了日本国民工作的稳定性,而未触及美国国民工作的流动性,那么mobility体现的就是指外照应关系。

二、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功能理论从它诞生到现在已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在不同的阶段该学派的代表人物Halliday和Hasan等人的研究结果也各有变化。在初创时期,Halliday将语篇功能界定为与概念和人际功能同样重要的一种纯理功能,并且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Halliday和Hasan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只是将主位系统、信息系统、衔接与连贯系统等语言手段确定为语篇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初,Matthiessen对语篇功能的概念及理论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1.语篇功能与概念功能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概念功能是指称性质的功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与此相反,语篇功能是非指称性的,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内部关系,是语言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构建语篇,从而达到表达意义乃至构建现实与目的的一种使动功能。

2.语篇波 (the textual wave)是语篇的组织及拓展方式。信息与表达形式之间的周期性波状推进方式对于语篇构建和理解的辅助作用是明显的,可以看做是语篇功能作用于语言的方式之一。

3.从语言哲学的层面来看,语篇功能是非本源性的或派生性的。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语篇功能不是客观现实自身固有的属性,而是语言系统构建的符号现实所具备的属性,而这种符号现实主要通过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而得以构建。

4.语篇内在结构具有动态性。语篇是通过主位推进、连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的互动关系、声调的突显与非突显、信息的焦点与非焦点相互作用,动态向前推动和发展的。Matthiessen将语篇的结构生动地比喻为语篇历程,并指出语篇层面之间呈现为阶梯状的等级关系或相互依赖的关系[4]。

Matthiessen对于语篇元功能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他继承了Halliday早年提出的语篇元功能思想,从语言哲学的高度论证了语篇功能的非本源性,突显了这一概念的元理论意义,为语篇分析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他提出了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语篇产生过程的观点,该观点是对Halliday理论的修正,得到了Halliday 的认可[5]。

三、英语名词照应的语篇元功能

英语名词照应是照应机制的一种,它既有一般照应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独特性,依据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其语篇元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名词照应具有非指称性语篇构建功能

非指称性语篇构建功能是相对于指称性概念功能提出的。人们在描写名词结构时,倾向于只描写其词汇语法特征,即只注重其概念意义,忽略其在概念意义基础上还有其他实际意义。名词照应在语篇中的实际功能是非常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对照应实体概念的概括。在实际应用中,名词经常用来执行非指称性功能,如引入新实体,传递新信息,或表达特定的修辞效果,从而实现对语篇信息组织、拓展和优化功能[6]。

传统的照应语研究大部分是用来指前,以“向左”为基本研究取向,研究回指语与先行项之间的语义关联。然而,篇章发展通常是“向右”展开的,我们不应忽视篇章话语向右展开中名词照应的语篇发展与构建功能。往往一个照应语语言形式的确立,表明注意的焦点已由照应对象转移到照应语的语用内涵上,随着表达意义的转移,新的语言形式为篇章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如例(5)中的名词回指advantages即是对上文在异国留学的好处的概括,表明作者承认这些优势的客观实在性,但作者的本意并非在此,而是仅以此为引子,引出下文将要重点讨论的在异国留学存在的挑战,并用名词下指challenges很好地实现了语篇的递进发展。类似的例子还有例(7)中的stability和happiness:

(7)It’s a relief to know that life eventually gave Charlie Chaplin the stability and happiness it had earlier denied him.In Oona O’Neill Chaplin,he found a partner…

在英语行文中,名词照应出现的频率较高,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英语是一种忌讳重复的语言,常用另一种方式来照应文中出现的内容;另一方面可能是名词照应具有较强的语篇衔接和照应功能,名词照应的内容可以覆盖一个或几个小句,一个或几个段落,甚至全文。这种将小句、段落,甚至是全文浓缩成一个名词或名词词组,其简洁经济的特点显而易见。如:

(8)Just as my father’s death had changed Jimmy’s world overnight,September 11thchanged our lives;the world we’d known was gone.But,as we sang for Jimmy and held each other tight afterward…The simplicity with which Jimmy had reconciled everything for us should not have been surprising.There had never been any limitations to what Jimmy’s love could accomplish.

例(8)通过simplicity高度概括了智障的Jimmy是如何用各种简单的方式表达他对妹妹多年照顾的感激及对周围人的鼓舞,而这恰恰是全篇的主题。篇章主题的概念最早是由许余龙提出的,通俗地讲,篇章主题即篇章所讨论的中心人物或事件[7]。从篇章主题这个角度入手,衔接和连贯研究中的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尤其是为没有明显照应对象的名词照应语提供照应对象,从而实现文章的整体性、一致性和衔接性。

(二)名词照应促进语篇深层次和多元层面的连贯

语篇连贯涉及语义、语域、文化、语用等诸多因素,名词照应体现语篇的逻辑推理性,能照应到小句、段落甚至篇章的主题,帮助实现语篇的深层次连贯。如例(9):

(9)I have opted to live a life of complete honesty.So instead,I go out and drum up some business and draw cartoons.I even tell welfare how much I make!Oh,I’m tempted to get paid under the table.But even if I yielded to that temptation,big magazines are not going to get involved in some sticky situation.They keep my records,and that information goes right into the government’s computer.Very high-profile.

这段话中主要的名词照应有honesty,temptation,situation,high-profile,它们之间的具体关系可以由图1表示。

图1 照应关系

简单地表述就是:虽然作者有时会面对私下领钱的诱惑,他依旧选择过一种完全诚实的生活,汇报自己的实际收入。即便假设他没有抵御住这种诱惑,他所投稿的杂志社也会毫不留情地向政府汇报他的实际收入,以免让自己身陷麻烦。这里,作者通过名词照应构建的前指和后指关系,从深层次说明自己根本没有作弊的机会。进一步分析该语篇,我们发现该篇在语用上也很连贯,由于这是一篇讽刺性文章,作者用very high profile这一正语反说的方式表达对杂志社明哲保身态度的鄙视。类似的名词反语性用法还有例(10)中的victory:

(10)Surly one such victory in my family,for the prosperous leaders who own the tobacco companies,is surly enough.

(三)名词照应体现语篇内部结构的动态性

语篇内部结构的动态性反映了语篇内部信息的组织方式,通过主位与述位之间的转换与推进、语篇“信息波”或“信息流”的构建、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语言手段的选择等推进语篇结构的拓展。在语篇中,语句的主位是该语句信息的起点,它所包含的信息既可能成为下句的述位,也可能还是下句的主位,这种主位与述位之间的转换与过渡关系,清楚地表面语篇内部结构的动态性。主位推进是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理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我国学者已对此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讨论[5]。然而,由于名词照应的照应对象往往跨越句的范畴,因此本文将不在此赘述主位推进模式,而主要从名词照应的发生机制出发,讨论其参与构建“信息流”与结合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的特性推动语篇语义动态向前拓展的功能。

(11)This boost in reaction time after exercise training may occur because declines associated with getting old could actually stem from declines in physical condition.Some scientists speculate the reduction in mental function often attributed to getting old may really be a penalty of neglecting to stay physically active,in addition to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medicine and poor diet.

本例中,boost,declines,reduction 在照应文章内容的同时,在语义上构成了对比的或递进的信息流,明确表明脑功能的下降实际上可能是不注意保持体育运动带来的后果,针对这一后果的不良影响,作者选用表明否定态度的penalty来照应前文。

如上例,绝大多数句子在表达概念功能的同时,也表达人际功能,借助在意义潜势中选择某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名词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已成了恰当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更多例子见:

(12)Apparently the main point of his nobility was that he had neither wife nor servants,used his own axe to chop his own wood,and washed his own cups and saucers.

(13)In place of government inactivity,a number of local organizations have emerged.

(14)Nor can we let political inefficiency stop us from our task,this is an undeclared war that everyone must sign up for in order for us to win.

划线部分的单词在照应前文内容的同时都具有特定的人际语义内涵,例(12)中的nobility表明作者对梭罗选择自尊自重的独居生活方式的钦佩,例(13)中的inactivity和例(14)中的inefficiency传递出作者对政府无能无效的办事风格的贬贵。

四、结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从语言哲学的高度论证了语篇功能的非本源性,该理论对探讨语篇构建背后更深层的元理论意义即语篇反映语言、人与现实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基于语篇语义范围的名词照应概念的提出则为语篇元功能的研究开启了一扇新门。本文以Matthiessen的语篇元功能思想为理论依据,通过举例分析,总结出名词照应具有的语篇元功能如下:(1)非指称性语篇构建功能;(2)促进语篇深层次和多元层面连贯的功能;(3)体现语篇内部结构动态性功能。了解名词照应的这些语篇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语篇的语义生成过程,从而在篇章理解中正确解码,掌握语篇所要传递的信息。

[1] 徐烈炯.语义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232-253.

[2] 齐曦.英语名词回指及其语篇功能研究[J].外语教学,2004(5):48-51.

[3] 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4] Matthiessen C.Interpreting the textualmetafunction[C]//Davies M,Ravelli L.Advance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Recent Theory and Practice.London and New York:Pinter Publishers,1992:37 -81.

[5] 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再思考[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56-59.

[6] 周国光,范崇峰.汉语词汇语义系统研究方法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59.

[7] 许余龙.篇章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6-48.

猜你喜欢
人际语篇语义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言与语义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由人际代词与非人际代词的对立看语体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