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当代陶瓷艺术大师——洞悉当代陶瓷艺术与陶瓷设计理念

2013-09-28 06:55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8期
关键词:刻划青花科学化

(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 江西景德镇 333000 )

引言: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科学家赫胥黎在论《科学与艺术》中说:“我就不能理解,任何一个具有人类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想象科学的成长会以各种方式威胁艺术的发展。如果我的理解完全不错的话,那么科学和艺术就是自然这个奖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感情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则以思想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永恒秩序。当人们不再爱,也不再恨;当苦难不再引起同情,伟大的业绩不再激动人心;……到那时科学也许真的会独占整个世界。但是,这倒不是因为科学这个怪物吞没了艺术,而是因为人们已经丧失了古代和现代的品质的一半。”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到当今社会多元艺术文化的交融,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日益密切,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趋势势不可挡。正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福楼拜预见到的那样:“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在山顶重逢。”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人文主义思想就得到广泛地传播,艺术自由与独特个性给人文主义带来了强大的活力。文艺复兴推动了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的脚步。文艺复兴时期把艺术不仅仅看成是单一的艺术,而是涵盖了人文、社会、宗教等艺术的广义艺术,赋予了艺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内涵,造就了这个时期许多伟大的综合型的艺术科学大师。时至今天,无论是从张艺谋担任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还是到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一电影一举拿下奥斯卡金奖,担任了2012年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艺术总监导演的丹尼·博伊尔证明了艺术和科学完美的融合以及艺术科学化与科学艺术化正促进人类活动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给当代艺术大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站在当代艺术与设计前沿的中国陶瓷设计大师何炳钦先生用自己的艺术历程与艺术作品诠释了当代艺术日益科学化的现状与必要性。王国维提出了古之凡成大事者必经过的三个境界,从古至今在艺术上造诣甚高的艺术大师也无不如此。何炳钦大师的艺术历程也在这三种境界中逐渐的完善自己的艺术主张与艺术理念,他用自己的艺术历程诠释了艺术日益科学化与生活化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传承古典艺术气息,弘扬民族陶瓷文化。何炳钦先生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他自幼喜爱艺术,少年时期在水彩方面造诣颇高,后又师从著名艺术家胡献雅、施于人、丁千、黄美尧、吴天保等老师进行陶瓷艺术学习。他不仅传承了青花、釉里红和颜色釉等的传统技法而且接受了现代造型设计的理念,在实地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他师法于自然运用含蓄的艺术处理理念使艺术达到了一种道法自然的艺术状态。他的水彩画意境深远,其意境与趣味远非一般文人画所能达到的境界,以无我之境含蓄的用自然来表达自我理解。他在学生时代就以水彩风景画的写生来练习对自然的感悟力和色彩的把控力,因此他的作品师法于自然,大美而无言。他将中国陶瓷美学的创作法则和西方现代陶瓷艺术的表现技艺融于一身,在学院传统教育中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熏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学海无涯,他汲取百家之大成于一身,融东西方艺术理念此为第一个境界。

图表1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开拓创新,独辟蹊径,科学与艺术硕果累累。何炳钦先生在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陶瓷设计等方面的艺术造诣甚高,在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投身于日用陶瓷设计的教学为以后自己在陶瓷设计上取得辉煌的业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陶瓷刻划花装饰是利用传统陶瓷技法来传达当代艺术设计思维,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科学化融合的成功突破,刻划花成为他陶瓷设计表达中独特的语言方式。他注重刻划花卉的内在精神风貌与造型和装饰设计的结合,其刻划花装饰将高温颜色秞糅合于刻划花装饰之中丰富其表现力,突破了传统刻花装饰色彩单调的格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何炳钦先生在现代青花与民间青花创作方向上的研究成就了他在现代写意青花上的独特艺术语言形式,其表现形式上不但追求民间青花的飘逸洒脱,而且吸取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墨韵八色的艺术效果。其作品风格淡雅高洁,宁静致远,用笔书气脉灵动,笔法浑厚,潇洒自由,行云流水间散发出一股文人气质使画面显得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表2

如果说他的水彩、陶瓷刻划花装饰、青花是使传统艺术达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地,那么他设计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的一种独辟蹊径的完美融合。他力图用设计推动陶瓷产业化科学化发展,将自己的刻划花装饰手法、青花装饰手法和造型设计等科学的运用到环境陶瓷设计当中推动了“景德镇特色瓷都”的建设为景德镇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一个永恒的瓷都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景德镇整个陶瓷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他将自己的艺术语言转化为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在日用陶瓷设计(酒具设计、咖啡具设计、茶具设计等等)和环境陶瓷设计(灯柱设计、环境陶艺、城市环境陶瓷等等)上推动了我国陶瓷产业化发展、陶瓷艺术文化产业化发展以及陶瓷艺术文化民族化发展的进程。他同时推动了我国民族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在继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的“美育救国”的思想基础上在当今和谐的社会提倡“美育兴国”的道路以设计带动陶瓷产业化发展。何炳钦先生的学院派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在推动陶瓷文化民族化发展和引领陶瓷产业化发展上所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何炳钦先生沿着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道路显得格外的任重而道远此为第二个境界。

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厚德载物育满天下,引领陶瓷行业与陶瓷艺术健康发展。纵观何炳钦先生的艺术历程,历经数十载的执著探索过程,在现代陶艺、刻划花装饰、青花釉里红装饰、现代日用陶瓷设计、环境陶瓷设计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和“美育兴国”的艺术理念。如果说何炳钦先生在传统艺术上的创新是在引领着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健康发展的话,那么他在设计上的成就和理念以及陶瓷教育上的理念将是推动整个陶瓷科学、陶瓷文化和陶瓷艺术民族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促进剂。他不但肯定了生活是艺术与设计创作源泉的艺术观点,更加提倡用艺术与设计的融合和科学化来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他利用科学的手段将艺术科学化,科学艺术化使自己的艺术理念通过自己的作品推及到人们生活中,城市建设中以及民族陶瓷文化中,去服务人民、社会与国家。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炳钦先生在艺术教育中遵循着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依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创作与艺术设计方面的能力,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专长的同等重要性。他经常为学生亲自在课堂上做示范,将自己的心得和艺术理念教给学生,可谓是“师之笔意,诲以心韵”!正如吴冠中的法国老师苏弗尔皮说:“艺术有两路,大路艺术撼人,小路艺术娱人。”我想何炳钦老师的艺术理念强调前者,指引着学生们慢慢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界的一支新的力量。

何为艺术?不为言语!何为大师?不为言语!然而艺术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的宗旨不容置疑,艺术与科学的交融使艺术日益科学化,生活化,服务到整个人类的生活当中。在整个多元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借鉴与启迪推动了人类文明脚步。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和艺术与科学不断的交融使艺术形式多样化、理性化和科学化是是这个时代艺术文明前进的标志。艺术源于生活并提炼了人们生活中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意识展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美好愿望,反过来更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与文化需求。因此,当代艺术大师的责任与使命不仅仅是表达自己的个人内心的情感,更应该使之转化为一种社会的意识形态与一种民族的精神力量来服务社会这就需要艺术科学化。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的:“个人的坎坷与成果,系于祖国的命运。‘探索’割不断民族的传统;‘叛逆’是生存的挣扎,传统的发扬。‘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草,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奶也应属于民族和人民……。”

1.《伟大科学家赫胥黎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出版参考》1996年第10期 作者:雨平

2.《人间词话》作者:王国维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见:《庄子集解·外篇·知北游》,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86页。

4.《师说》作者:韩愈

5.《玉菡吟夏:何炳钦的艺术之路》 《文艺争鸣》2011年第02期 作者:张甘霖;

6.《吴冠中速写意境》 黑马 何燕屏 选编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刻划青花科学化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论陶瓷刻划花艺术类别与特征
青花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抓住人物性格,塑造潮剧女丑
水墨青花
光栅刻划机刻划系统光机电集成优化方法研究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突出“三个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