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在阅读课堂中张扬

2013-10-09 06:16颜平鲁
考试·教研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建构课文探究

颜平鲁

【摘要】探究式学习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在阅读课堂中要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巧妙地设置问题,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关键词】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58-01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具有主动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了张扬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我对“探究式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深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下面谈谈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

1、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激发探究欲望

营造民主宽松、主体参与的阅读氛围,是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激发探究欲望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愉悦民主的阅读氛围。这样学生就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到见解,在阅读中创新。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文读准、读通是一个难点。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爱读,这就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鼓励。当学生自告奋勇地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却读得不连贯、读错字,这时我们教师应及时鼓励“你很勇敢,能把自己的朗读展示出来,让大家给你提点意见吧”这样的教学用语给学生以亲切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慰藉,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就更高,为后来的个性阅读打下了基础。

2、巧妙设疑,引导探究

疑是一切发现和探究的基础,学生质疑是他们创造灵感的催化剂。新课改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正是把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放到了重要地位,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问题,不但能对文章内容的感悟起到帮助,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思考、乐于探究和讨论问题的动机和兴趣,从而达到预期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应该从两方面入手:

1)设置的问题要有层次性。手指头有长短之分,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及认知能力也因人而异,参差不齐。因此,设置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年龄和知识特点,做到难易适度,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让学生乐于探究和讨论。如小学语文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一课时,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一张弓,让学生指出哪是“弦”,接着又画了一支箭,这样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鸟了。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够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名家设计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鲜明的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轻而易举把学生引入新课,感知了课文的大意,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2)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在语文教学中,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开放性、启发性问题,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我们可以向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从课题《再见了!亲人》我们知道,应该是亲人在依依惜别时说的一句话,这里的亲人是谁?在什么地方?谁送别谁?场面怎样?同学们是不是恨据这几个连贯的问题想象一下送别的动人场面?这样,学生自然急于知道是谁跟谁道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别,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建构模式,培养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建构新的教学模式,以强化探究意识,激发探究的兴趣为基础,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总而言之,就是把新教材当作“导火索”,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展示缤纷的心智,收获自我发现的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们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1)预习生疑,发现问题。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培养学生自学质疑能力,既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继承,也是现代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要的方法之一。预习是一个发现矛盾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达到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有所疑(发现问题)的效果。预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读课文了解大意,在生字、词、句下做记号;思考课后问题;记下发现的问题等步骤进行。

2)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探究学习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求学生会质疑,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那什么是质疑呢?质疑就是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将课文中不怎么理解的有关问题提出来,以求得解决的过程。质疑首先要教给学生方法:一是从知识的角度来质疑。如《将相和》中的“和”是什么意思?《金色的鱼钩》中的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二是从追新求异角度提出不同见解。如:“愚公为什么在90岁的时候才想起去挖挡在门前的大山?他年青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三是提出自己不懂的、奇怪的问题。如在《海上日出》一文中的“太阳……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慢慢儿”怎么会“一纵一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以鼓励的方式来肯定学生的提问,教师的启发用语要精而亲切,灵活多变。如:“你想知道什么”?“你读明白了吗”?“需要帮助吗”?“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等。

3)分组品味,相互释疑。把自己的成果让别人分享,用有价值的“难题”挑战一下别人,通过给别人释疑来展示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这是每一个同学都会“怦然心动”的。在分组活动中,局部“成果”巩固了,一些落差不大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4)全班会战,再掀高潮。在教师的点拔下,各组代表提交成果和困惑,对于成果,教师要通过让“发现者”上台演说、领读、表演等多种有效方法,让全班学生受益。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究。而对于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就应通过异组论辩,切磋或通过教师引导去深入探究。如在学习文言文《矛与盾》时,先让小组中感悟能力强的学生,即“发现者”到讲台上说出文言文的大意,并用简单的道具表演一下,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全体学生领悟了课文的大意。最后由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笑话?能举例说明一下吗?经常做这些拓展性的练习?,可以较好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的能力。

总之,探究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的美好境界。

猜你喜欢
建构课文探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端午节的来历
建构游戏玩不够
背课文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