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66例临床分析

2013-10-16 10:1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1期
关键词:胆碱能激动剂阻塞性

张 智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中医院,江西 吉安 343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是指以慢性不可逆性的气流阻塞为疾病特征的肺功能进行性减退综合征。目前对COPD的治疗仍停留在病情控制与缓解状态,未有彻底治愈的方法。迄今大量的研究证实[2],中性粒细胞异常炎症反应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对这种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支气管舒张剂在COPD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疗效。本文就132例COPD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COPD患者132例,均经影像、临床及肺功能 (Ⅱ-Ⅲ级)检查证实,符合诊断标准[3]。排除肝、甲状腺、肾功能受损、高血压、肿瘤、感染性疾病、心肌梗死及药物禁忌症者。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6例。实验组:男39例,女27例;年龄38~85岁,平均 (63.1±5.8)岁;病程1~32年,平均 (13.5±4.7)年。对照组:男37例,女29例;年龄39~86岁,平均 (62.87±6.1)岁;病程1~30年,平均 (12.4±5.0)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异丙托溴铵 (商品名:可必特,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259)42μg和沙丁胺醇 (商品名:万托林,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01)200 μg联合压缩雾化吸入,每次10~15min,2次/d,连用7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3-4]1个疗程后,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6min步行实验 (6MWT)测定结果;采用日本GG37AS-507型肺功能检测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FVE1)、FEV1占用力肺活量 (FVC)比值 (FVE1/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 (FEV1%)。并记录急性发作人数,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观察组6MWT测定结果随着疗程推进趋稳定且改善,对照组6MWT测定结果随疗程推进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m,±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m,±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207.9±22.8 240.5±19.5组别 N*66 207.3±23.1 215.1±15.3对照组

2.2 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P<0.05。

FVE1 FVE1/FVC FEV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1.2±0.2 1.4±0.7* 52.3±5.2 69.7±4.8* 50.9±4.4 66.5±4.6组别 N*对照组 66 1.2±0.2 1.2±0.3 53.1±5.0 58.0±4.6 51.2±4.3 54.8±3.9

2.3 急性发作人数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急性发作17例 (25.8%),对照组46例 (69.7%),两组比较,χ2=7.56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有4例 (6.1%)出现轻微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3例 (4.5%)出现紧张、失眠、手脚发抖等神经系统症状,停药后消失。

3 讨论

COPD的长期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也给患者及其家庭与社会造成了较大负担。有研究指出[5-6],中性粒细胞异常炎症反应是导致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坚持支气管舒张剂 (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等)吸入治疗能使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降低其副作用,并对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均具有较好抑制作用,从而促进患者肺功能改善,减少气道高反应。

近年尝试在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2受体激动剂 (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和抗胆碱能药物 (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结合研究结果,治疗后实验组6MWT及肺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 (P<0.05)。说明该方案治疗的相对有效性。治疗期间,实验组急性发作率 (25.8%)低于对照组(69.7%),P<0.05,且未增加患者严重副反应率。说明该方案治疗相对安全性,并与文献报道相符。

但该方案治疗的副作用仍较高,实验中有4例表现为恶心、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3例表现紧张、失眠、手脚发抖等神经系统症状。如何降低药物副反应仍是亟需探讨与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综上所述,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向左娟,孙宏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1):47-56.

[2]王双武,王文豹,张燕,等.沙丁胺醇联合异丙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3,08(03):416.

[3]薛玉强,朱叙德.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COPD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4(31):502-503.

[4]陈开宇,江丽萍,陈盛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2,30(6):408-411.

[5]苑东明.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6):69-70.

[6]Wang J,Nie B,Xiong W,Effect of long-acting beta-agonists on the frequency of COPD exacerbation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2012,37(2):204 -211.

猜你喜欢
胆碱能激动剂阻塞性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饲料中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前处理方式改进研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糖皮质激素与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有种降糖药每周只需打一针
基于TRPV1和P2X3交互作用的大鼠外周痛感觉调控机制
益智醒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认知能力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