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啄刺法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2013-10-16 09:43邓星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疗程

邓星佑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 Spondylosis Radiculopathy,CSR)是因颈椎退行性变导致脊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的以颈肩肢疼痛、麻木为突出表现证的病症,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属于祖国医学中“痹证”的范畴。针灸等非药物治疗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雀啄刺法能够有效的松解颈部相关组织对脊神经根的压迫,理论上说能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为明确上述治疗手段的疗效,本研究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别采用雀啄刺法和普通针刺法针灸治疗并观察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以求找到一种合适的针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 临床资料

1.1 ①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2]。纳入标准: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病情程度属中、重度,年龄在28~70岁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起者,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其他原因无法配合者。②病情分级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症状评分量表进行分级,分轻、中、重3度。

1.2 一般资料 全部试验病例来源于我院门诊与住院病人,按试验设计纳入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雀啄刺法)和对照组 (普通针刺法),每组各30例。研究中脱落2例(占总数的3.33%),符合疗效分析者57例 (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意向性显示脱落不影响结果。两组基线资料 (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基线资料比较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雀啄刺法,取“颈三针”,即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辅以后溪、颈夹脊穴,患侧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主要操作方法:取穴得气后,右手持针,用无名指紧贴在穴位一旁,以腕关节上下快速运动,带动刺手拇、食、中指,达到在穴位上下小幅度地提插,幅度值1~2mm,提插频率在180~220次/分。每5分钟行雀啄刺法1次,行针时患者感酸胀,术者感到针下沉紧而重,同时令患者活动颈项3~5分钟[4]。留针30min,10次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普通针刺疗法。取穴位同上,均采用常规针法,每日1次,每次针30min,10次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标准)》[2]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结合临床而定。治愈:疼痛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恢复正常,能参加劳动和工作;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明显好转,可参加劳动和工作,但劳累后头颈部仍感轻度不适;好转:疼痛缓解,感觉、反射、肌力等体征有所恢复,只能参加一般劳动和工作;无效: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经两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从表2中可见,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4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属中医学“痹病”范畴,主要由素体虚弱、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精亏不能濡养筋骨,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所致。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营卫三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指出寒邪侵袭是本病的一个致病因素。神经根型颈椎病典型症状为上肢放射痛,多属“行痹”、“痛痹”范畴[5]。现代西方医学则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颈部韧带肥厚钙化等疾病导致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到脊神经根所致的。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两大类。在非手术疗法中,常用的西医药物有神经营养剂、镇痛剂、脱水剂、血管扩张剂等;非药物治疗有牵引、理疗、体育疗法等,是公认的有效方法[6]。针灸治疗是值得肯定的、经过多方临床验证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的一项行之有效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中的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行针基本手法包括提插法、捻转法。雀啄刺法虽似提插,但幅度更小,频率更快,所以针感更强烈,得气好而且持久,疗效更好。现较多地运用于治疗周围性面瘫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7-8]。本研究使用其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这与陈氏等人结果相似[9],所以笔者认为雀啄刺法可以运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CSR)的治疗中,当然还需得到更大样本量、更严谨实验设计的研究所证实。

[1]彭冬青刘云霞.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概况[J].北京中医药,2008,27(12):977-80.

[2]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 (标准)[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99.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62.

[4]陈宁.雀啄刺法与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213-4.

[5]陈祥云贾卫华刘梅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概述[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55-6.

[6]周建伟蒋振亚叶锐彬,等.针灸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6,26(8):537-43.

[7]李世昌赵黎.采用雀啄刺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8例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5):113-4.

[8]陈宁.雀啄刺法与温针治疗腰椎间盘膨出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3):213-4.

[9]陈粉扣陈宁.雀啄刺法、温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6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2):38-9.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疗程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中药面膜祛除黄褐斑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