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墓地出土玉鹿比较研究

2013-10-20 03:01张菁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鹿角玉器墓地

张菁华

(虢国博物馆,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发掘了一处两周之际的虢国贵族墓地。墓葬中除了发现有宏伟瑰丽的青铜器以外,还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玉器。这些玉器有的是距今六千年前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有的是商代流传下来的刻铭之器,如小臣系玉环、小臣 玉戈等。出土西周早、中期器物的数量所占比例较前者为多,西周晚期及春秋早期的更不待言。虢国墓地出土的这批玉器资料提供了难得而数量众多的标准器群,对两周史、玉器史等诸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玉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模仿动物造型的玉器。其中几件玉鹿堪称佳作。①M2001、M2012的资料均已发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第一卷),文物出版社1999年。M2009的资料尚未完全发表,本文所讨论的玉鹿除M2001藏于河南博物院外,其余均藏于三门峡虢国博物馆。从以往考古发掘中来看,仿生玉器的制作主要分为圆雕和片雕两种。此次虢国墓地出土的玉鹿均属于片雕。

M2001出土的一件玉鹿(M2001:546)是青色玉质,全部受沁,呈棕褐色与浅土黄色。高8.5厘米,长4.5厘米,厚0.4厘米(图1)。华丽挺拔的枝状角略有残损,推测鹿角的制作过程可能是先以管具去料,再以线具、片具等工具制作完成。鹿首前望,耳部微内凹弧,有水平琢磨的痕迹。从口鼻部“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的特征来看,系用砣具制作而成。鼻部设置的系带穿孔采用桯钻双面钻磨。鹿作奔跑状,腹部微垂,足部强健浑然一体,阴刻的细线显示了肌肉的线条,充满了刚强之美。在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墓[1]也出土了一件风格相同的玉鹿(BRM1甲:13),两者的姿态神情近乎一致。此为青玉,局部受沁白化,器表沾有少量朱砂。长9厘米,宽4.8厘米,厚0.3厘米(图2)。鹿角弯曲的形状有些是用管具钻取再加以整修的。分歧处一繁一简,线条曲延有度,与后端微微翘起的身躯相互呼应。这种表现方式与前述玉鹿鹿角前端密集挺劲,后端弧度舒缓的艺术效果是一致的。鹿的双眼为臣字形,圆形的眼珠具有的饱和张力正好体现了西周早、中期玉器制作华丽流畅的艺术风格。臣字形大眼虽然是商代晚期玉器制作的孑遗,此时的制作手法则一反晚商的工序流程,先完成滚圆的眼珠,再琢磨出流畅婉转的眼眶外廓,因此在玉器上突出表现为外廓多半会打破圆形的眼珠。然而所述前者玉鹿(M2001:546)的臣字形眼已经不见,仅仅表现为单线勾勒出的椭圆形眼,显示其制作时间要比玉鹿(BRM1甲:13)稍晚。

西周早、中期较为流行的臣字形眼到西周晚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单线阴刻的椭圆形眼和圆形眼。相同的特征在虢国墓地中还见有M2009出土的几件玉鹿。玉鹿(M2009:162)为青玉,全部受沁呈棕黄色,局部有灰褐色的斑块和斑点。通高5.5厘米,长6厘米,厚0.1—0.4厘米(图3)。双面用阴线勾勒出鹿的生理特征,最富有时代特征的是单线条的椭圆形眼。整体线条流畅,身姿挺拔。鹿角向内弯转处可以明显地看到使用管具制作的痕迹,玉匠利用圆管本身具有的圆弧外形来塑造鹿角勾转弯延的效果。还有玉鹿(M2009:161),青玉,受沁呈黄褐色,身体上残留有朱砂。高3厘米,长4.5厘米,厚0.4厘米(图4)。鹿后肢微屈作站立回首状,鹿眼为单线阴刻的圆形眼,叶形的大耳在其外听道开口处有一桯钻钻磨的圆坑痕迹。这并不是玉匠工人为了勾勒出耳部的生理特征在制作完成的最后阶段刻意进行的加工,而是在用实心杆状工具钻磨的去料过程中巧妙地与生理结构的设计进行结合。相同的鹿耳制作方法在茹家庄一号墓出土的玉鹿(BRM1甲:15;BRM1甲:16)以及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地出土的玉鹿(M44:22)都曾发现过。凹形的鹿耳在进行去料的过程之后,还经过了水平琢磨(图5)。由此可见,这是西周中期已经使用,沿用至西周晚期的一种制作风格。

具有这种制作风格的鹿耳在虢国墓地也并非只此一例。M2012出土的玉鹿(M2012:110)为青色玉质,局部受沁呈棕黄色。高5.1厘米,厚0.5厘米(图6)。鹿首同样是设计成回首的姿态,角部略残。眼睛上下以砣具雕琢成凸浮状,口、鼻则以砣具琢磨出线条的形式,耳部用砣具制作出凹弧的效果,桯钻的使用则表现出内耳的轮廓。大体相同的造型还见于茹家庄一号墓的玉鹿(BRM1乙:180),青玉,局部受沁并有白化现象。长4.4厘米,高6.9厘米,厚0.4厘米(图7)。鹿首生理特征的表现方式与前者一致,唯内耳没有使用桯钻的痕迹。发达的鹿角是此玉鹿的一大特点,鹿角干粗枝繁,圆弧上扬,占到整体造型比例的一半,衬托出雄鹿威风凛凛的气势,极富视觉张力。但是,对于身体肌肉线条的雕琢,颈、首圆转流畅的姿态却明显不如前者。因此虢国墓地M2012出土的这件玉鹿表现出了西周晚期造型、线条迂回圆缓的特征。

但是,在虢国墓地发现的玉鹿中也有时代特征较早的,估计可能是流传下来的作品。M2009出土的一件玉鹿(M2009:205),青玉,呈现出深冰青色,局部受沁,有灰白色的斑点。高6厘米,长5.6厘米,厚0.1-0.4厘米(图8)。鹿作奔跑状,四蹄飞扬。翻转上翘的鹿角略有残损,角根部有使用管具去料的痕迹,分歧处则是以线具、片具进行制作。鹿首正视前方,圆润饱满的臣字形大眼是西周早、中期琢玉的典型特征。用砣具制作出凹弧状的柳叶形耳,凹弧内采用水平琢磨。鹿身肌肉线条的雕琢受到商代玉器纹饰风格的影响,大斜刀的表现手法,使得线条转折明显,略显刚硬,更加突出了雄鹿奔跑时肌肉的力量。在1992年年底发掘的山西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2]中也发现有制作时代与此相近的玉鹿(M9:113),青玉,受沁为黄褐色,高5.5厘米,长4.6厘米(图9)。华丽的鹿角弯曲有度,臣字形的大眼珠凸出呈浅浮雕。这种特征必然是首先完成眼珠的雕琢,再勾勒出眼睛外部的轮廓,充分说明了这件玉鹿制作的时代。另有茹家庄一号墓出土的玉鹿(BRM1乙:179)也是呈现出这一特征。青色玉质,局部受沁,有白化现象。长7.2厘米,高8.8厘米,厚0.4厘米(图10)。二者对于肌肉线条的表达较之前者更加流畅生动,线条转折幅度渐趋圆润。尤其是在1993年下半年发掘的晋侯墓地M63[3]出土的另一件玉鹿(M63:165),可以明显看出西周晚期广泛使用的细阴线所具有的时代特征,青色玉质,受沁为黄褐色,高8.3厘米,长5.9厘米(图11)。鹿呈站立状,昂首观望,椭圆形大眼,长角粗壮发达,使用管具去料所表现出鹿角分杈后翻卷成的大圆孔。体态丰润,后肢微微弯曲,体肌是以两道阴刻的细弧线表现。这种简洁明快的风格与受到晚商玉器影响的技法迥然不同,其时代差别自可一望而知。

此外,虢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也可以印证上述对玉鹿时代的判断。M2001的墓主人虢季应是虢国的一代国君,出土的青铜礼器组合有七鼎六簋。M2012西南相距M2001仅9米,出土的青铜礼器为五鼎四簋以及大量的玉组佩、袝葬车马坑等。墓葬等级与随葬器物的组合规格均低于国君墓一级的情况说明M2012是M2001的国君夫人墓。这种墓葬布局如同晋侯墓地 M9、M13、M64、M62、M63等,也是国君与夫人墓成组排列。M2001、M2012所出青铜器的总体风格同1957年发掘的上村岭虢国墓地以及1992年开始发掘的山西天马—曲村北赵晋侯墓地的M64、M93各墓所出的相同或相近。例如虢季鼎,腹作半球状的圜底,两侧设一对附耳,下置粗壮的三蹄形足,形制与晋侯稣鼎十分相似。口沿下装饰窃曲纹,腹部饰三层相间的垂鳞纹,也是西周晚期最常见的纹饰。虢季簋的盖缘以及口沿下均饰有一周窃曲纹,腹部饰瓦棱纹,圜足饰垂鳞纹。圜足下设兽首三足,足尖稍外卷。形制、纹饰与晋侯墓地M93的窃曲纹簋几乎完全相同。晋侯墓地M93的下限已至春秋早期,约在幽王、平王之世。[4]因此发掘报告认为这两组墓葬应排在晋侯墓地“第七组 M64、M62、M63 与第八组 M93、M102 之间”[5]是正确的,时代应该在西周晚期的晚段。从M2001和M2012仅出土的一件玉鹿来看,艺术风格和雕琢技法与时代同在西周晚期晚段的晋侯墓地M63出土的玉鹿比较一致,与M9出土玉鹿的差别明显。按照晋侯墓地各组墓葬的排序,M9的时代处于西周中期早段[4],这与陕西宝鸡茹家庄一号墓时代是相同的。上文对玉鹿细部特征的分析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晋侯墓地M9和宝鸡 国墓地BRM1出土的玉鹿较之虢国墓地各墓所出,明显具有早期时代的特点。

M2009是这座墓地中形制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墓葬,所出的各类遗物较之M2001更为丰富。详细的考古报告虽未发表,相关资料已散见于学者论著之中。墓主人虢仲亦是一代虢国国君,随葬有九鼎、八簋、八鬲的青铜礼器最高配置。仅就玉鹿的种类和数量来看,也是虢国墓地出土最多的。学者们根据出土器物的形制、纹饰和铭文风格,以及传世虢仲器和相关铭文内容,还有墓葬中出土的记有“南仲”的墨书遣册,大体主张有西周晚期说[6]、春秋早期说[7]两种,当以前说为是。M2009出土玉鹿的总体风格还是西周晚期的,偶见带有早期风格特征的杰作。从此墓出土有商代玉器的情况来看,墓主人生前当有收藏前代玉器的习惯。

M2001出土的玉鹿在鼻端有一个圆形穿孔,一般认为是一件装饰。但是它出土于内棺盖上,位置靠近内棺上端。被一面石璧压在下面,周围各有一件虎形玉佩、鱼形玉佩、玉圭和三角形玉片。在内棺盖上的中部还有各种动物形佩饰、几何形佩饰与缀饰物。从摆放的位置分析,应该是入葬时以某种组合方式加以串联的。至于串联的方式和用途,已不甚明了。但是至少说明了有圆穿的玉鹿不仅可以作为服饰的佩饰使用,还有装饰丧葬用具的某种功用。M2012出土的玉鹿则在墓主人的左肩部,和玉项饰、玉璧叠压在一起。这件玉鹿未有穿系孔,佩戴使用的方法目前难以确定。与此出土情况类似的还有宝鸡 国墓地的BRM1。BRM1的墓主人是 伯及其殉妾,甲、乙两室都出土了数量众多,雕工精美的玉鹿,反映了西周中期的玉器制作水平。 伯所在乙室出土的4件玉鹿均在墓主人的胸腹之间,应该是佩戴在服饰上的。在甲室的殉妾左侧头颈之间有2件玉鹿,还有3件则在墓主人的头部。这种现象似乎又说明了一个问题,玉鹿的使用并非 只作为服饰的装饰。

1993年在晋侯墓地M62[3]中出土的一件玉覆面,由48件形制各异的玉片缝缀在布帛上组成人面形。出土时玉片散落在墓主人的头部周围,其中在覆面额角位置有左右对称的虎形饰。玉虎屈肢蹲踞,顾首回望。从玉虎的出土位置和伴出玉器可以明确判断出这是玉覆面的一个组件。在墓主人头部出土的玉鹿至今还没有发现过完全相同的一对,是否也可以作为覆面一类的饰物目前尚不能确定。但是以出土位置推测作为发饰的可能性是极高的。比较能说明问题的发现是1980年在天马—曲村M6214[8]的内棺中,女性墓主人的头顶部有玉鹿和玉环各一件,还有绕头一周的贝串饰。而且虢国墓地M2009中还发现有玉鹿等动物形饰与玉簪伴出的现象。根据当时的考古发掘记录,玉鹿(M2009:749)出土的位置也是在头部,周围有玉鸟、半环形玉饰和玉簪,①根据河南省三门峡市考古研究所对M2009棺内清理的记录。这些应该与束发绾发的组合发饰有关。在另外一座M2006中发现了玉笄这种较为少见的玉首饰,出土于墓主人孟姞的头部右上侧,周围还有衔尾盘龙形玉璧、衔尾盘龙形佩、卧牛、蚕、鱼等动物形玉佩。[9]在其头上还有一个衔尾盘龙形玉璧及玉管等单体玉件,这些均是组合发饰中所用的饰物。由此可以推断,玉鹿的使用也应该具有这种装饰功能。

[1]卢连成,胡智生.宝鸡 国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2]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二次发掘[J].文物,1994(1).

[3]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四次发掘[J].文物,1994(8).

[4]李伯谦.晋侯墓地发掘与研究[C]//.晋国奇珍—山西晋侯墓群出土文物精品.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卷 1[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225.

[6]王龙正,姜涛.出土器物最多的西周国君墓——三门峡上村岭虢仲墓[C]//.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蔡运章.论虢仲其人[J].中原文物,1994(2);刘社刚.虢仲盨及相关问题考[J].文博,2011(6).

[7]赵世刚.虢国青铜器与虢国墓地年代[C]//.河南文物考古论集.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彭裕商.虢国东迁考[J].历史研究,2006(5).

[8]邹衡.天马—曲村(1980—1989):卷 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11.

[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虢国女贵族墓出土玉器精粹[M].台北:众志美术出版社,2002:21.

猜你喜欢
鹿角玉器墓地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哪里来的鹿角
无天于上2035 第4话 新任务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西汉玉器的鉴定
寻找大象墓地
突然头上长鹿角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莫斯科墓地拟覆盖免费WIFI方便扫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