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优秀排球运动员常见伤病的统计与分析

2013-10-21 00:58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伤病赛场排球

马 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体育部,沈阳 110136)

排球运动是由美国的威廉摩根先生在1895年发明创造的。据国际排球联合会统计已有超过2 亿人的在从事排球运动,而且在1964年男子女子排球运动正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参赛项目。

丹麦排球联合会,成立于1957年,在1994年的时候,已经拥有11 131 名男性注册会员和9 688名女性会员,本文研究目的基于通过1984年8 252男性运动员和9 576 女性运动员的数据样本分析与发现优秀运动员伤病模式,并提出相应预防与康复的意见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参加1993-1994 赛季丹麦排球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 文献资料法

通过收集1993-1994 赛季丹麦排球联赛的男女各八个队伍的相关资料。对受伤程度可以分为影响运动员比赛、利用护具可以坚持比赛、不能参赛三个程度。

数理统计法:将两个样本进行T 检验,分析样本之间的差异,并在最后运动纠正检验的方法(corrected normal test)再次矫正结果。

2 结果与讨论

2.1 结果

在研究中,总共有70 名女性和67 名男性参与实验如表一所示,男女进行对比试验影响因素有年龄、比赛经验以及同样的比赛时间,但是男性训练时间要多于女性的训练时间。因此,如表二所示,男性运动员受伤的风险度要高于女性运动员,但是通过纠正检验,二者在受伤风险的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及时男性的训练时间多于女性的,他们在过度疲劳损伤这一指标上却无明显差异。结果显示,在训练中,有55%伤病为疲劳损伤,在比赛中,有74%伤病为急性伤病,此外,还有4%的伤病无法查出原因。

表1 1994-1994 赛季排球运动员基本情况

表2 受伤数量、受伤类型、受伤几率

在身体部位上统计上,有四处伤病较为明显,如表3 所示。在过度疲劳损伤上90%集中肩膀,88%在膝关节。在急性损伤中97%在手指,86%在踝关节。在调查中有25 例脚踝扭伤,13 例早期的损伤复发在同一位置。肩关节受伤率女性较比男性要多,但是没有明显差异(P=0.2)。绝大部分的受伤是在接近球网区域发生的,如图4 所示,57%的女性和62% 的男性多在球网附近受伤。在1993-1994 赛季,78%的受伤队员在一个星期内可以返回赛场,85%的受伤队员可以在两周内返回赛场,如图5 所示。只有5%运动员要5~10 个星期才能返回赛场。通常来讲下肢伤病的康复时间要长于上肢。

表3 受伤部位数据统计(百分比)

表4 排球技术造成损伤的数据统计

表5 伤病持续时间(天)

2.2 讨论

膝关节受伤在过度疲劳损伤的统计中差异比较明显,“常用起跳腿”在排球运动中30%~40%的运动员都有起跳腿疼痛的症状。这是由于髌骨周围肌腱不同程度的撕裂以及继发性的钙化引起的[6],我们建议改善对于这种疲劳损伤的医疗方法。但是目前的首要问题是要让教练员与运动员清楚的理解这种伤病的成因以及进行及时反馈。

在研究中,由于疲劳性损伤和单关节急性扭伤对韧带造成的伤害,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明显位置。

肩关节受伤是另一种典型的过度疲劳伤病伤病,女性运动员似乎更容易受伤,或者可以表明女性运动员较比男性的肩关节力量要弱。可以通过加强赛前或者赛中女性肩关节的力量训练来防止伤病,还可以考虑是否减小球的体积,重量和表面压力来保护女性运动员。

在研究中,技术特点偏于网前的运动员更容易受伤(主力队员)。通过研究这些护具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应为多数再次扭伤是在网前的高强度运动,落地时的冲击力更加大。手指受伤是另一种典型伤病,由于拦网,或者击球时手指的错误角度。多数这种伤病没有被认真治疗,短时间内带着甲板或绷带返回赛场。

丹麦优秀排球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24~25岁,每周训练5~6 次,这种强度也是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过度训练时间对机体组织造成了过大的压力,例如体能训练等。

3 结论与建议

脚踝与手指受伤为典型的急性伤病;肩关节与膝关节受伤为典型的过度疲劳伤病;肩关节伤病多发于女性;大多数受伤运动员都是在短期内回到赛场,痊愈复出的情况少。进而对上述情况给出一下建议,增强教练综合素质,提高训练水平。训练前充分准备活动和训练后的整理放松;重视力量训练,建立反馈系统,队医保护及时跟上。手指、腕、肘、膝、跺等易伤关节胶布和支持带固定,必须护具的佩戴如防守时用厚护膝拦网训练时用拦网手套和护腕、护肘,身体训练时用腰带;建立科研训练一体化体系,提高运动员成才率以及提高训练水平。训练内容、训练量的合理安排,运动补剂、营养品的充足补充用以防止运动疲劳和运动机能下降。

(References):

[1]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de Volleyball (FIVB).XPress.Lausanne,Switzerland,1994:47.

[2]墙壮,马林,印春福.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体育与科学,1996(6):50-52.

[3]云大川.关于排球专项运动损伤情况的初探[J].体育学刊,2000(4):118-120.

[4]孙浩.浅淡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损伤原因及防治[J].搏击(体育论坛),2010(4):69-71.

[5]李壮志,周海云,贾富池,王彦伟.体育专业学生排球防守技术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6):199-122.

[6]汪兆年,叶静.贵州省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及预防[J].科技风,2008(11):140-141.

[7]王诚.高校篮球运动中损伤的原因分析与预防[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91-93.

[8]薛刚.我国沙滩女排运动员形体特点和肌力锻炼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47-49.

猜你喜欢
伤病赛场排球
大牲畜闪伤病的中药疗法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健身不练肩 伤病在明天
伤病专家 格兰特·希尔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赛场回眸
赛场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