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数学学习良好情境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3-10-21 05:18王尧棋
海峡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王尧棋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达到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做到既有现实性、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和开放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创设 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对此,教师课堂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与其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又感兴趣的良好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然而,新课程下的一些数学课堂,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有的甚至成了说话课,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数学思维的发展,而缺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其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本义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必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就能全神贯注地参加学习。教学中,如能巧妙地编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让问题寓于其中,可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学新知识的情感,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

如敏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教师导入时出示故事式趣题:从前,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一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鱼要休息一天。”小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鱼要休息一天。”(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开历。)有一位城里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望他们,那么在这一个月里,他可以选哪些日子去呢?你会帮他把这些日子找出来吗?学生兴趣盎然,尝试着寻找答案,有的一边想一边在纸上写.有的直接在课前发的日历纸上面圈圈找找,有的小声议论……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渴求知识的积极性被激发起来。

2.创设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出发,使抽象的数学学习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把原来枯燥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接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类”一课,我创设了“整理书包,给书本分类”的生活情境,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说出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可按学科分、按大小分、按名称分等,同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学生畅所欲言,谈到了商场、学校、工厂等,如商场里的物品按照食品、文具、玩具、日用品等等分类摆放,人们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学校可以按年纪来分教室,便于学生交流,方便老师上课。也可以按每人的兴趣来分,如星期六的兴趣组活动等。这里都用到了“分类”知识,使学生亲身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

将枯燥、单一的数学问题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来替代,呈现给学生,不但会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望,而且提高了问题的思考性与开放性。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的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这样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众多的条件中,找出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条件,加以分析并解决问题。生活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学生只有运用类比、归纳、猜想、想象、联想等方法去寻找解题策略,才能探求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开放性训练才会更加有效。

3.创设活动情境,确保个体的有效参与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不仅应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理念,更应当采取适当的方式,落实这一理念。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使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也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内容时,教材中创设的问题情景是“小小商店”。教学中,笔者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创办“小小商店”,并设计小朋友喜爱的富有童趣的柜台名称,“玩具总动员”、“咪咪文具”、“家家乐”,吸引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买卖”物品的活动。如我有10元钱,买一辆玩具汽车够不够?不够怎么办?在文具柜台,5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东西?根据自己手里的钱确定购物时怎样付款等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元、角、分的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圆的周长》中,学生能根据缠绕法和滚动法、折叠法测算出圆的周长。这时教师创设情境:屏幕上小白兔跑的路线,用我们刚才探讨出的方法还行吗?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组织讨论,认为可以像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那样,找到圆的周长同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步步延伸:你认为圆的周长同哪一部分有关系?同学们认为圆的周长同直径有关系。那就请同学们结合小狗和小白兔跑的路线,大胆猜想一下,圆的周长同直径是几倍的关系。同学们大胆猜想,有的认为是3倍的关系,有的认为这个倍数应当在3倍到4倍之间,还有的猜出是其它的倍数。这时教师又设置悬念:你们通过观察猜到的结论不一定准确,要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应当验证一下。同学们纷纷动手进行验证,从而走过了科学家探索问题的道路。在这里,同学们运用了类比的数学方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又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渗透了观察、猜想、验证等思想方法。学生的数学意识不断增强,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丰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创设情绪情境,培养创新的心理品质

创设情绪情境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课堂主动学习的内趋力、保持主动学习的注意力。根据心理学家研究的结果,意志与兴趣是个体发挥和发展其解决创造性问题的心理推动力。当学生碰到带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大家能一起时论,开展辩论,甚至争论,激发学生真正进入知识世界去求知。如果学生在问题的“迷宫”中迷失方向,教师应适时给以揭示和引导,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策略去解决问题。例如,可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创设竞争性的学习情境和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在教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计算下图面积,看谁的方法多又巧?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出了多种答案。有运用分割法得出:

有运用添补法得出:

这样,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等等。总之,千方百计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情境,有利于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数学王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情境创设数学课堂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