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013-10-21 00:34石艳辉
卷宗 2013年6期
关键词:培养探究小学数学

石艳辉

摘 要:探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新的课程标准中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在本文我将要结合个人教学实践,以探究理论为指导,尝试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精神;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会自主探索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保证。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呢?在进行长时间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断思考和摸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1 创设情景,使学生主动探究。

学生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心理学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教学中我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以最佳心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1.1 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教师要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中来,形成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去主动开展探究。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时,我做了这样的尝试:课前请学生做了一些收集,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关于圆你知道些什么?”学生马上你一言我一语地为同学们介绍起来,“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车轮的中心位置上,车轮做成方形或其它形状的会怎么样……在整个介绍过程中,孩子们既学会了课本知识,而且还知道了许多课外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1.2 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我们教师要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学生只有一个手指表示)现在只有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这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分东西问题,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赶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同时,也激起了大胆探索的兴趣。

2 创设民主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规律,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力图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张扬,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

2.1 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究,去自学,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明确自探目标、方法与时限要求,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努力创造学生自主探索的氛围,增强学生探索的自信心。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点”一课时,我说:“请同学们任意报一个数,老师立即能判断它是不是能被3整除。”学生一试,果真如此,立即对老师料事如神的本领折服,头脑中便产生“老师为什么能这样快的判断出来”的疑问。这样,便使学生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迫切想知道这种判断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的热情由此激发出来,满足了学生想问、想做、想说的愿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探索研究,要多鼓励表扬学生,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探究结果,不要怕学生出错,允许学生出错;课堂上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在充足的时间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2.2 合作探究

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在不同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有效沟通。因此在学习中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构建主体参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形式,提倡自主、参与、竞争、合作的学习意识,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时,我准备了一些材料和一张记录单,请听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想办法找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并按要求填写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了解情况。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寻求到了规律,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解决难点。

合作探究学习是群体智慧的结晶,是异中求同的结果,对知识的探求、方法的探讨、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内驱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明了化,深邃的问题浅表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 体验成功,使学生爱上探究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赶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的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使学生一次又一次探寻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获得成功的愿望,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回答正确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横加指责,应该感谢他为全班同学提供了辨析正误的机会,从而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我先出示一组算式:6×2=12;6×200=1200,然后提出问题:观察上面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甲:“它们的第一个因数都是6”。“你观察的真仔细”。学生乙:“第二个因数变了,积页变了”,“这个发现不错”。紧接着我顺势提出问题: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第二个因数和积是怎么变的?小组讨论探究,不一会儿,学生乙又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站起来就回答:“应该是这样变的:第二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我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跟数学家们发现的规律基本上差不多,但你说的知识同时乘几的情况,马上有同学说从后往前观察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探究的热情大大提高,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积的变化规律:在乘法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教育心理學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一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成百上千次的尝试探究欲望。

综上所述,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做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最终达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新时代赋予我们使命,作为一名跨世纪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的是新时代的探究,创新精神,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作者: 新课程、新标准、新评价编写组 《数学课程标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2004-3 146页

[2]作者:王金霞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0-6 189页

[3]闫学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96页

猜你喜欢
培养探究小学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