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2013-10-26 03:42孙骈
参花(下)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文化背景弹奏

◎孙骈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一浪高过一浪,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在全球化的带动之下,世界各国文化碰撞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世界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所谓的多元文化指的是多样性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多元文化主义”做了以下解释:“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意指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鉴于当今世界所独有的大量因素,各个现代国家都必须不同程度地面临多元文化现象。鉴于日益增长的文化多样性趋势,多元文化主义意指超越多种文化的同化和消极的共存,以增进自尊及对他人文化的尊重与理解。”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也应当适时而变,尤其是作为音乐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教学应当在新的形势下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并推动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本文主要立足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结合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对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探究,以期为钢琴教学乃至整个高校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些许启迪。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近年来多元文化发展的背景下,钢琴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的缺失就是一个极为突出的问题,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教育是钢琴教学的基础,但是多年来,我国的高校钢琴教学一直停留在“重技巧、轻文化”的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材使用、评价体系等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学校对于学生的指法、读谱能力、听觉训练等钢琴弹奏技巧极为重视,而对于文化知识的培养则轻视,仅仅停留在“走形式”的阶段,有时甚至置若罔闻。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艺的确会有提高,但是学生也往往会陷入一种疲劳期,学生的弹奏技巧不仅止步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且其弹奏会失去诸多艺术生机与活力。这样一来,学生在弹奏过程中尽管技艺纯熟,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弹奏似乎显得“有气无力”,比较苍白,完全达不到“声情并茂”的境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源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缺失。实际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学生钢琴弹奏能够质变的基础。学生只有接受了文化熏陶,尤其是接受了多元文化的洗礼,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眼界才能开阔,其弹奏才能有所谓的“灵感”迸发。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沉湎于“技艺”的反复操练,不仅不能够全身心愉悦地投入到演奏中,而且由于文化底蕴的缺失学生很难拥有“灵性”。因此,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培养的缺失,极大阻碍了学生弹奏水平进一步提高,这是当前我国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二,我国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文化教育的缺失是有诸多原因的,其中教师队伍中专门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即使是在现有的文化教育体系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多年来我国高校钢琴教育一直沿袭欧洲的钢琴教育体系,深受“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采用欧洲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而且教材大多还采用以车尔尼等欧洲艺术家作品为主的教材,对于欧洲之外的世界多元钢琴文化很少提及,更不要说深入系统地学习,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限制了他们视野的扩大,即教学模式本身就没有很好地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另外,前几年高校扩招后,师生比的严重失衡使钢琴教学原先的“小课”变成了“大课”,而原来的“大课”变得更大,这都为钢琴教学中多元文化教育的推行带来了障碍。在这种困境之下,教师几乎成了十足的授课“机器”,根本无暇顾及对学生多元文化素质的培养,即使有时间也很难保证良好的结果。因此,目前文化教育中的误区和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矛盾也严重阻碍了高校钢琴教学的深入发展。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

第一,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只有学生掌握了深厚的文化知识和具备了强烈的文化感知力,他们才能在钢琴弹奏中体现作品的深度,才能展现较强的艺术感染力。钢琴演奏艺术与其它诸如文学、美学、心理学、绘画等学科是完全相通的。我国著名钢琴演奏家傅聪曾经这样说过,“往往在乐曲中遇到一个境界,一种情调,仿佛是相熟的;事后一想,原来是从前读的一首诗,或喜欢的某一幅画,就有这个境界,这种情调。也许文学和美术在我心中多装置了几根弦,使我能够对更多的音乐发生共鸣”,可见钢琴艺术家要达到较高的境界是与其个人文化底蕴密切相关的。因此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一定要强化学生对文学、美学、哲学等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对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要更加重视,从而增强其文化底蕴。

第二,积极拓展钢琴教学的内容,把世界各地的钢琴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的高校钢琴教学在继续深入学习欧洲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可以把拉美世界、亚洲的优秀钢琴作品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跳出“欧洲中心文化论”的圈子束缚,开拓其视野,从而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尤其要把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在丰富视野与开拓思维的同时,增强其爱国情结。另外,在学习欧洲钢琴作品的同时,一定要扩大学习范围,不能仅仅就局限于在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时段中选择作品,它们尽管是经典的代表,而且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但是它们毕竟不是欧洲钢琴文化的全部。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前后拓宽学习范围,比如往前可引入巴洛克时期的库普兰、拉莫、D·斯卡拉蒂等作曲家的优秀作品,后可拓展一些19世纪欧洲民族乐派、20世纪印象主义以及近现代的钢琴音乐。爵士、布鲁斯等流行音乐作品也可列入教学计划中,让学生适当地涉猎,从而丰富其文化视域。

第三,基于文化的差异性,适当调整授课模式。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每位学生所受的文化影响和民族属性不尽相同,在教育中要强调理解和尊重,注重集体的力量,强调在学习中的平等互助,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改为小型集体课与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解决师资紧缺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在群体中互相观摩,并通过群体的沟通理解,在有效促进文化沟通交流的同时,让学生在文化碰撞中学会包容,也有利于其专业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平等的地位,使其具备主体性,同时尊重并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我意识的机会。

五、结语

总之,钢琴教学作为我国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生文化素养较低的状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对此,业界也不能急功近利,只能立足当前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与高校钢琴教学的现状,积极寻求对策通过包括课程设置、授课形式在内的教学模式改革,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文化涵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文化多元化意识,从而为钢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文化背景弹奏
弹 奏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