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2013-10-30 05:47李晓翠
关键词:县市县域山东省

秦 宏 李晓翠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秦 宏 李晓翠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但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却十分显著。在分析了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和空间特征以及发展速度差异后,选取11项指标对20个沿海县市进行聚类分析,从资源禀赋、交通和区位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三方面,分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从县域合作、政府作用及产业发展角度提出了缩小差异,实现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协调发展;沿海县域

近年来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域间经济差异也日趋明显。沿海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将严重影响山东省县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也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为:即墨市、胶南市、胶州市、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龙口市、莱阳市、莱州市、蓬莱市、招远市、海阳市、长岛县、昌邑市、寿光市、荣成市、乳山市、文登市、无棣县、沾化县。本文数据来自2006-2012年山东统计年鉴及相关县市统计年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缩小这种差异,具有现实意义。

一、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分析

(一)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

1、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特征

选取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2005-2011年的人均GDP(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通过计算其标准差、极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测算不同年份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的总体变化情况,即可得出其时间特征。测算所用公式如下:

(1)

极差:y=ytmax-ytmin

(2)

(3)

其中,St为标准差,y为极差,Cv为变异系数,yti为第t年第i个县市的人均GDP,yt为第t年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ytmax、ytmin分别为第t年沿海各县市人均GD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通过计算得出2005-2011年山东省沿海县域人均GDP的标准差、极差和变异系数,并绘制折线图(见图1和图2)。

图1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绝对差异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2005-2011年间,山东省沿海县域人均GDP的标准差从11223元增加到23960元,扩大到2.13倍,极差从2005年的37406元增加到2011年的75295元,扩大到2.01倍。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加大。

图2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相对差异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2005-2011年间,山东省沿海县域人均GDP的相对差异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2005-2008年,变异系数先升后降,2008年降至最小值后又急剧上升,2010年升至最大值,虽然2011年有所下降,但其变异系数仍高于2009年以前的所有年份。总体上,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在扩大。

2、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特征

选取山东省沿海县市人均GDP与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离差和比率,[1]来分别反映20个沿海县域经济增长量和增长率的空间特征。测算所用公式如下:

离差:d=yti-yt

(4)

(5)

其中,d为离差,r为比率,yti为第t年第i个县市的人均GDP,yt为第t年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

对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2005年和2011年人均GDP与同年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计算离差及其比率,结果见表1。

表1 山东省沿海各县市人均GDP的离差、比率和相对发展率

通过对比分析表1中沿海各县市人均GDP与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的离差、比率,可以发现,从空间角度看,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如垦利县、广饶县、龙口市、蓬莱市、招远市、长岛县、荣成市等)和相对落后的县市(如海阳市、昌邑市、沾化县、无棣县、利津县、莱阳市、乳山市等)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不断扩大。

(二)沿海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差异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情况,引入相对发展率(Nich)指标,[2]通过测算沿海县市人均GDP(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的相对发展率,来衡量20个沿海县市与沿海县域整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测算所用公式如下:

(6)

其中,y2i和y1i分别表示第i个县市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y2和y1分别表示沿海县域整体在时间2和时间1的人均GDP。

选用20个沿海县市2005年和2011年人均GDP与同期沿海县域整体的人均GDP来计算Nich值,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速度比沿海县域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快(即Nich值大于1)的县市有胶州市、胶南市、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龙口市、蓬莱市、招远市、长岛县、文登市、荣成市,其余9个县市相对发展速度均在0~1之间,尤其是沾化县,其Nich值仅为0.1767,表明这几个县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沿海县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与前面11个县市相比,发展相对缓慢。由此可见,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在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存在差异,发展速度最慢的县市(Nich值不到0.2)和最快的县市(Nich值接近2.5)相差甚远,县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三)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聚类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但仅从人均GDP角度分析,不足以完整体现沿海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考虑到衡量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较多,选取20个沿海县市2011年GDP、人均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等共11项指标,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这11项指标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20个沿海县市根据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大致分为三类(见表2)。

表2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分类

需要说明的是,此种分类并不是要将20个沿海县市划分三六九等,而是通过分类来进一步分析山东省沿海县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并探究原因。

(四)小结

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县域间发展是不平衡的。综合分析表1和表2,划分为Ⅰ类地区的3个县市,其Nich值均大于1;Ⅱ类地区的9个县市Nich值均大于1或接近1,但从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考虑,这些县市与Ⅰ类地区有一定差距,因此,这些县市仍被划分为Ⅱ类;划分为Ⅲ类地区的8个县市除利津县、长岛县*长岛县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是山东省面积最小(总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最少(2011年年末总人口43040人)的县,虽然在表1中,长岛县的离差、比率和相对发展率(Nich)都很大,但由于许多总量指标与其他沿海县市有较大差距,因此在聚类分析中长岛县划入III类县市。外,其余县市的Nich值均小于1,并且Ⅰ类Nich值最高的广饶县(2.2784)、Ⅱ类Nich值最高的垦利县(2.4033)比Ⅲ类中最低的沾化县(0.1767)分别高2.1017、2.2266,这足以看出Ⅲ类地区的经济发展远不如Ⅰ类地区和Ⅱ类地区,县域间差异明显。

二、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分析

造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很多,下面着重从资源禀赋、交通和区位因素,经济政策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因素来分析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一)资源禀赋、交通和区位因素

资源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交通是一个地区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区位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区与外界的空间联系,好的区位会给地区发展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便于区域间的合作。[3]因此资源禀赋、交通、区位因素对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Ⅱ类地区为例,像青岛的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地处黄海之滨,三个县市海岸线总长达364公里,自然资源丰富,鱼虾种类繁多,农产品高产优质。除此之外,这三个县市都地处山东半岛重要交通枢纽,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发达,向西连接山东内陆地区,向南连接苏沪,向东连接日韩。良好的资源、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相比之下,以Ⅲ类地区中的无棣县、沾化县、利津县为例,这三个县虽然沿海,但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在区位上相比即墨等县市不占优势。交通方面,三县不通铁路,无港口,离济南机场也较远,高速公路网也不密集,导致物流成本较高,信息相对闭塞,故而与东部沿海县市有较大差距。

(二)经济政策因素

区域发展的相关经济政策、战略措施等都会对区域差异的形成及其变化趋势产生重要影响。[4]从发展历史看,1984年我国开放包括烟台、青岛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威海于1987年升为地级市成为第15个),在国家赋予首批开放城市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下,其所辖县域经济率先获得快速发展,这是山东省东部沿海县域经济领先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也在不同时期实施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1984年山东省开始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共同发展”战略,2000年开始实施“全面开放,重点突破,梯次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战略,这实质上都是“梯度开发”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该战略在政策、财政、税收、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向山东省东部倾斜,沿海县市,如龙口市、荣成市、即墨市等县市,抓住这一机遇,利用良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以及各种优惠政策,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中西部沿海县域像昌邑市、利津县、无棣县等县市,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经济发展缓慢,与东部沿海县域的发展差距日渐扩大。进入21世纪,随着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视,山东省实施了“龙头带动,重点突破,促强扶弱,协调发展”战略以及“一体两翼”发展战略,通过多种方式来缩小各县市差距,但发展相对落后的Ⅲ类县市,由于自身发展起步较晚、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等原因,与Ⅰ类和Ⅱ类县市之间的差距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

(三)产业结构因素

经济增长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依赖于产业结构转换,又必然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合理并能及时实现转换,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可能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5]因此,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以2011年为例,对比分析Ⅰ类和Ⅲ类沿海县市三次产业结构,属于Ⅰ类的龙口市(3.7:63.2:33.1)和荣成市(9.5:52.9:37.6),第一产业比例较低,第二、第三产业比例较高。尤其是龙口市,第一产业比例仅为3.7%,得益于二三产业的雄厚实力,龙口市多年稳居山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第一名。而Ⅲ类县市中,以海阳市(18.9:46.9:34.2)、昌邑市(11.2:60.1:28.7)、无棣县(15.4:54.7:29.9)为例,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第三产业比例偏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滞后。相比龙口市,2011年,这三个县市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之和仅为608.45,不足龙口市的85%,差异明显。从山东省沿海县域整体来看,产业雷同现象也较严重,如龙口市、招远市、文登市的机械、化工、纺织等产业水平几乎相当,龙口市、文登市、荣成市、即墨市都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龙口市和广饶县都在发展电解铝及铝型材加工业,等等。这种雷同现象会助长县域间的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区域内产能过剩,而且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经济的长远发展。

三、缩小山东省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选择

对于某一区域而言,区域内经济发展存在差异是一种客观现象。但如果任由差异扩大,则会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应采取适当措施缩小差距,实现山东沿海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县域间的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实现经济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分析表明,山东省沿海县域的发展是非均衡的,总体上,居于东部(威海、烟台和青岛三市)的沿海县市,抓住率先对外开放的机遇,经济迅速发展,实力显著提高,与居于中西部(潍坊、滨州和东营三市)的沿海县市的差距逐渐拉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东部沿海县市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十分迫切。在这种形势下,为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必须打破县市的行政区划界限,变竞争为竞合,加强沿海县域之间的合作,通过产业的转移承接,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上的共赢。同时,沿海县域还应加强与非沿海县域的合作,利用其腹地广阔,资源丰富的优势,拓展产业转移和资本投资的范围。我国区域间通过交流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例子很多,苏南和苏北的合作就是其中的典型。同样由于政策、区位、自然禀赋等因素,苏南率先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但伴随而来的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资源的消耗、产业拥挤出现的规模不经济、环境污染严重等制约了苏南的进一步发展。[6]苏北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充裕的土地和自然资源,苏南的产业、技术和资本开始流向苏北,区域间交流合作显著增强,苏南对苏北的带动作用也明显增强。山东省应借鉴苏南苏北联合发展的经验,加强县域间合作,整合资源,实现县域间的良性互动,不断缩小县域经济差距,进而实现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考虑建立县市战略同盟,成立县市长论坛,每年在某一县市就县域经济发展的合作事项进行交流沟通,解决制约县域间合作的相关障碍,促进经济合作的协调顺畅。

(二)合理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为沿海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创造条件

经济政策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要缩小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实现协调发展,需要在政策上作出调整。一是充分利用沿海县市全部进入国家战略的机遇,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山东省20个沿海县市全部属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范围,沾化县、无棣县、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寿光市、昌邑市、莱州市还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范围。全国目前仅有这8个县市进入两大国家发展战略,政策优势突出。8个县市中,除广饶县属于综合发展水平较高的Ⅰ类县市外,其余都属于综合发展水平中等或较差的Ⅱ类Ⅲ类县市。伴随着“蓝黄”两区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在政策、资金和产业方面向“蓝黄”两区实施倾斜,沿海县市应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放大政策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壮大县域经济。二是省政府在涉及全省发展规划的制定,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布局、省级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等方面要向综合发展水平中等的Ⅱ类和较差的Ⅲ类县市倾斜,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技术和项目向Ⅱ类和Ⅲ类县市流动,从而缩小沿海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三是加快“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2009年,山东省确定了20个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其中只有莱阳市和荣成市属于沿海县市。4年多的改革实践表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有效保证了县级财政资金的及时足额供给,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县级财政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山东省政府应尽快将“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沿海县市全面推广,从而增强县域财政实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产业集群

调整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对县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Ⅰ类县市而言,在稳定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对于Ⅱ、Ⅲ类县市而言,要改变县市间产业结构雷同现象,结合县域特色(包括特色资源、独特的历史人文和区位),发展特色产业,如与中心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相关的果蔬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仓储业等。省、市两级政府要从有利于沿海县域总体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在产业规划编制、重大项目布局、环保的硬性约束等方面进行科学把握,沿海县市政府应克服“小而全”的观念,在第二、第三产业项目的选择和培育上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进行,并加强与周边县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合作,要有甘为相邻地区的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意识,积极融入区域内优势产业集群,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利用毗邻日韩的优势,通过定向招商,在承接日韩传统产业转移的同时,注重引进日韩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技术。东部沿海县市还应面向东北地区,西部沿海县市还应面向京津和河南、河北两省,寻求产业发展机遇。

[1]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空间特征及其政策含义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2):36-39.

[2] 李吉芝,秦其明.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77-80.

[3] 陆大道,刘卫东.论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政策的地学基础[J].地理科学,2000,(6):487-493.

[4] 方倩,崔功豪.江苏沿江地区经济差异演变及其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04,(6):772-775.

[5] 曹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1996,(6):94-96.

[6] 李群,戴先杰.苏南苏北企业联系与区域经济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6):102-105.

AnAnalysisofEconomicDevelopmentDifferencesinCoastalCountiesofShandongProvince

Qin Hong, Li Xiaocui

(College of Management,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The economy of coastal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has developed at a higher level, bu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coun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coastal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selects 11 indicators to make a cluster analysis of 20 coastal counties. From the resource endowments, traffic and location, economic policy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causes of the coastal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makes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the inter-county cooperation,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so as to narrow the gap and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astal counties

F127

A

1672-335X(2013)06-0014-05

责任编辑:王明舜

2013-07-26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沿海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与创新设计”(2009GXS5D1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胶东半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研究”(201013061)

秦宏(1976- ),女,山东烟台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县域经济和农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县市县域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县市特色产业的媒体传播和新闻服务探索
小而美的“项目制”:县市报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山东省即墨市
县市报本土评论题材的深度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