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标记的偏误分析

2013-10-30 06:17肖小平
华中学术 2013年1期
关键词:遗漏偏误状语

肖小平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标记的偏误分析

肖小平

(深圳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广东深圳,518060)

文章基于自然语料,考察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标记偏误,这些偏误按形式分为比较标记遗漏、比较标记错序、比较标记误用三类,同时还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挖掘了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比较句 比较标记 习得 偏误

一、问题的提出

比较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殊句式,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偏误。本文所用的语料为原始语料和问卷测试获得的语料,原始语料为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初、中、高级越南留学生的平时作业、作文、考卷以及笔者与越南留学生交谈中所收集到的近20万字语料。

通过分析我们找到有偏误的273条比较句,我们发现越南留学生的比较句偏误主要存在于比较标记、比较项、结论项三方面。因此我们把这些偏误分为三类: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比较项方面的偏误;结论项方面的偏误。我们对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用例进行了数量统计,列为表1。

表1 偏误的总分布情况

本文只分析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习得过程中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

二、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及原因分析

越南留学生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主要有:比较标记的遗漏,比较标记的错序,比较标记的误用。具体分布如表2。

表2 比较标记方面的偏误

(一)比较标记的遗漏偏误

比较标记在比较句中可以单独标示比较意义,如“不如”;也可以几个搭配使用构成某种比较格式来表示比较意义,如“跟……一样”。在使用比较句时,如果遗漏单个比较标记或比较标记格式中的一个成分,句子的比较意义就可能显现不出来,从而造成遗漏偏误。遗漏往往出现在“跟……一样”、“有……这么/那么”、“没有……这么/那么”等比较格式中。单用的比较标记“最、更、越来越……、不如、不比”一般不会出现遗漏。

A组

(1)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我们一样。

(2)别的国家的情况也这里一样。

(3)(李老师很热情,)到他的家简直到自己家一样。

(4)熟人中国人也越南人一样打招呼。

B组

(5)(他总说那件衣服漂亮一些,其实)这件衣服跟那件衣服漂亮。

(6)(他们说北京的冬天很难受,)桂林夏天的热跟北京冬天的冷难受。

(7)(他总批评我经常看电视,不学习,其实)他和我喜欢看电视。

C组

(8)电视使我的发音一样中国人的发音。

(9)对他来说,小狗一样好朋友。

(10)他高我。

(11)越南妇女的情况远远差中国妇女的情况。

D组

(12)他有爸爸高。

(13)她有电影演员漂亮。

(14)妹妹没有姐姐难看。

(15)我没有他懒。

A组中的例句都遗漏了比较格式“跟……一样”中的“跟”。介词“跟”作为比较标记,在比较句中的作用是引进比较对象。当两个比较对象在句中同现时,比较标记“跟”必须出现;只有当比较对象由单一集合语做句子主语时(如:两姐妹长得一样漂亮)才不需要用“跟”来引出另一个比较对象。比较的意义则由表示异同的词语“一样”来表示(如:两个国家的气候一样好)。A组中四个句子比较前项与比较后项都出现了,而且(2)—(4)比较后项前还出现了副词“也”、“简直”,所以应在比较后项前面加上“跟”。此类偏误主要出现在初、中级阶段,我们认为偏误的出现可能是越南留学生刚刚接触汉语比较句,对比较标记的作用还不太了解。

B组是比较异同的平比句,都遗漏了“跟……一样”中的“一样”。形容词“一样”作为比较标记,在比较句中主要表示异同的比较,遗漏这个成分句子将失去比较意义。当“跟……一样”在句中作谓语时一般不会遗漏,因为它本身就是句子的结论项。越南留学生的遗漏主要出现在“跟……一样Vp”句中,“一样”遗漏后,句子虽然也能成立,但却失去了比较意义,并且句中“跟”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此类偏误的出现主要是越南留学生没有认识到“一样”在句中具有表示异同比较的作用。

C组都是把形容词当作及物动词,且后面都带宾语。这类偏误的出现,与越南留学生的母语有很大关系。越南语中形容词做谓语时,可以直接带相当于汉语宾语(在越南语中叫补语)的成分。因此在表示与汉语相应的比较句时,越南语可以直接用能够显示差别的形容词做谓语。如要表示“我比他高”,可以直接用“高”做谓语,后边带相当于汉语宾语的补语“他”,越南语表示为:ti cao anhy。例(8)至(11)把形容词“一样”当成了及物动词,并且后面带上了宾语,这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例(8)和(9)都遗漏了比较标记“跟”,例(10)和(11)则是把一般的形容词当成及物动词带上了宾语[1]。这类偏误初、中、高三级中都普遍存在,可以看出越南留学生在比较标记的使用上由于受母语的影响,经常出现遗漏的偏误,并且偏误具有顽固性,在越南留学生比较句的习得上出现了“化石化”现象。

D组是“有……这么/那么”、“没有……这么/那么”格式中“这么/那么”的遗漏。例(12)和(13)都遗漏了“有……这么/那么”中的“这么/那么”,这种格式表示说话人以比较后项作为比较基准,希望了解比较前项是否已经达到该基准,“这么/那么”在这一格式中的作用是指示这一基准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么/那么”指示比较的程度,语义上就不自足。

例(14)和(15)是“没有……这么/那么”中遗漏了“这么/那么”。这种格式常用“这么/那么”来指示程度,不论褒义(积极义)形容词还是贬义(消极义)形容词都可以进入这一格式。如果是贬义(消极义)形容词,形容词前边一定要出现“这么/那么”。例(14)和(15)的结论项中的形容词“难看”、“懒”都是贬义形容词。

我们对比较标记遗漏偏误在越南留学生习得的各个阶段的分布进行了统计,得出表3。

表3 比较标记遗漏在越南留学生习得过程各个阶段的分布

续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越南留学生比较标记遗漏最多的是初级阶段,这与刚刚接触汉语有关:汉语比较句与越南留学生母语的比较句区别很大,学生对比较标记的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跟”、“一样”的遗漏与习得阶段成反比,即阶段越高偏误越少。而“这么/那么”的情况恰恰相反,习得阶段越高,偏误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在初级阶段学生很少使用以“这么/那么”作为比较标记的比较句,因此在初级阶段很少出现因遗漏“这么/那么”而造成的偏误。

而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表达上也力求多样化,用“没有”、“有”表示比较的现象增多;“没有”句中的谓语形容词不仅仅是褒义性的形容词,也出现了贬义性的形容词。“有”字比较句作为一般的陈述句也出现在学生的造句练习中,越南留学生不了解“这么/那么”在“没有”比较句和“有”字比较句的作用,遗漏“这么/那么”导致偏误出现。

(二)比较标记的错序偏误

比较标记的错序偏误主要表现为:单用比较标记“比”、“不如”与后面的比较后项组成的短语“比Y”、“不如Y”在句中做状语的错序;搭配使用比较格式中“跟……一样”、“像……一样”与比较后项Y组成的短语“跟Y一样”、“像Y一样”在句中做状语的错序。

1.单用比较标记的错序

我们首先分析单用比较标记“比”与比较后项组成的短语“比Y”的错序偏误。“比”在比较句中与后比较项Y结合比较紧密,构成介词短语“比Y”在谓语中心动词、形容词的前面做结论项的状语。越南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常常把“比Y”放在谓语中心动词、形容词之后,造成介词短语与谓语中心语错序的偏误。例如:

A组

(16)他高比我两寸。

(17)老师关心我比我妈妈。

B组

(18)比农村的孩子城市的孩子学习条件好得多。

(19)比去年我们学校的学生增加了300人。

C组

(20)他比我唱歌唱得好。

(21)他踢球踢得好得多比我。

A、B、C三组都是“比”与比较后项组成的介词短语“比Y”在句中做状语的错序。

A组的几个比较句都是“比Y”做谓语状语时出现了状语后置的偏误,出现这样的偏误,主要是越南留学生受母语的影响。越南语状语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表出发点、处所点、时间起点的状语既可以放在动词前,也可以放在动词和补语后,尤其以后者为常见。在我们收集的语料中,越南留学生出现此类偏误主要在初级阶段,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此类偏误越来越少,这说明越南留学生通过学习逐渐掌握了目的语的语法特点,受母语的影响越来越少。

B组是“比Y”做状语置于句首的偏误。例(18)中“比农村的孩子”在句中做“好”的状语,应放在“好”前。例(19)中“比去年”在句中做“增加”的状语,应放在“增加”前。C组是“比”字短语在重动句中的错序,“比”字短语置于重动句中时,“比Y”应放在宾语的后边或补语的前边做状语。

C组例(21)中不仅有重动句,而且比较结论项后增加了程度补语。重动句本来就是汉语中一个比较难以习得的语法点,比较句则是另一个留学生较难习得的语法点,叠加在一起难度则更大。越南留学生无法处理如此复杂的句法结构,只好把“比Y”放到句尾。由于句法结构较为复杂,在我们收集到的语料中,这样的句子很少出现,即使出现也大都有偏误,并且留学生到了高级阶段也还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X不如+Y”格式中如果出现结论项,则“不如Y”可以在结论项前做状语,也可以在结论项中的补语之前做状语。越南留学生在习得过程中常常把“不如Y”放在谓语中心动词、形容词之后,造成“不如Y”与谓语中心语错序的偏误。例如:

A组

(22)我胖不如他。

(23)上海的冬天冷不如北京的冬天。

B组

(24)我们小组讨论得热烈不如他们。

(25)那张照片照得清楚不如这张。

A组是“不如Y”在句中做状语的错序。例(22)中“不如他”在句中做谓语“胖”的状语时被后置;例(23)中“不如北京的冬天”在句中做“冷”的状语时也被后置。这样的偏误主要与越南留学生母语的影响有关,在我们所掌握的语料中,这种偏误主要出现在中级阶段,而在高级阶段则很少出现。

B组是“不如Y”在补语前做状语的错序,这样的偏误与目的语(汉语)的特点有关。补语是汉语特有的语法点,是外国人习得的一大难点,比较结构与补语套用则难度增大。学生在使用时出现的偏误较多,并且这些偏误在高级阶段仍然存在。

2.搭配使用的比较标记格式的错序

在“跟……一样”、“像……一样”格式中,介词“跟”、“像”引介比较对象,与“一样”构成比较标记格式,在结论项的谓语中心Vp前做状语。越南留学生常常把比较格式放在谓语Vp的后边,造成错序偏误。例如:

(26)他会汉语和我一样。

(27)很多中国学生也来这儿看书跟我一样。

(28)我觉得越南人应该认真团结跟罗尤君和欧姬一样。

(29)他聪明像他爸爸一样。

(30)她不能走路像以前一样。

例(26)至(30)都是“和/跟/像Y一样”做状语时后置的偏误,这种偏误在越南留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表示为表4。

表4 比较标记的错序在越南留学生习得过程各个阶段的分布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级阶段错序偏误最多。从汉越语序对比中可以看出汉越语序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偏误出现的主要原因。越南留学生皆为成年人,在教学中最好能解释产生不同的深刻原因:汉语的语序遵循时间顺序原则,比较的结果总是在比较行为完成后得出,所以比较标记与比较项应在比较结果的前面出现。

(三)比较标记误用造成的偏误

比较标记误用偏误可分为以下三种:比较格式中单个标记的误用造成部分表义不当的偏误;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单个比较标记和比较格式误用造成整个句子用错的偏误。

1.比较格式中单个标记的误用造成部分表义不当的偏误

造成部分表义不当的偏误主要是“有”字比较句、“像”字比较句、“没有”比较句中的“这么/那么”之间的误用。在比较句中“这么/那么”指示程度,“这么”是近指,“那么”是远指。如果比较后项指的人或物离说话人比较近,离说话时间比较近,就用“这么”;如果比较后项指的人或物离说话人比较远,离说话的时候比较远,就用“那么”。越南留学生由于不了解“这么”、“那么”的语义区别,在使用时经常出现误用的偏误。例如:

A组

(31)这次考试有上次考试这么难。

(32)我不像我姐姐这么漂亮。

B组

(33)他像我那么爱看电视。

(34)那个学校有这个学校那么有名。

2.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

比较分为平比、差比、极比三个语义次范畴。每一个次范畴都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类比较句都有其适用标记。如果一个比较句中分别用到适用于两个次范畴的比较标记来构成比较格式,势必造成语义杂糅,句子不成立。每一个次范畴中的小类在语义上也有细微区别,并且各有其固定的搭配,因此也会出现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

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可分为:语义次范畴间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语义次范畴内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语义次范畴间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在越南留学生汉语比较句中大量存在,是偏误率很高的一个方面,初、中、高级都存在。例如:

A组

(35)可以看见每个外国人的生活,比我们的生活不一样。

(36)中国的习惯比越南的相同。

B组

(37)那时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比喝牛奶那么痛苦。

(38)在中国没有哪种杂志比这种这么好。

C组

(39)越南的人口没有中国的一样多。

(40)我没有你一样喜欢看电视。

D组

(41)玛莉有我这么高一点。

(42)他的钱有我这么还多。

A、B、C、D四组都是不同语义次范畴之间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句子,A组是用差比句中的比较标记“比”与平比句中的比较标记“一样/相同”构成比较标记格式的偏误。“比”是表示事物“高下”的比较标记,而“一样”、“相同”是表示事物“异同”的比较标记。A组(35)中的“(不)一样”、(36)中的“相同”本身除了表示性质异同的语义特征外,并不具有[+程度差别]的语义特征,且它们表示的“异”与“同”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故不能用于“比”字句。

B组中的偏误是由于误用差比句中比较标记“比”与平比句“有”中的比较标记“这么/那么”构成比较格式造成的。

C组是误用差比句中的比较标记“没有”与平比句中“一样”在句中构成比较格式造成语义杂糅的偏误。

D组较前三组比较特殊,句中用了平比标记“有”,而后边又出现了只能出现在差比句中表差别不大的“一点”。“一点”不是差比的标记词,但用在比较句中倾向于与差比相连,与“有”用在一个比较句中造成了语义杂糅。

语义范畴内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指在一个比较句中用到了分别表示同一个语义次范畴中的两个比较意义有差别的比较标记造成语义杂糅的偏误。主要出现在平比次范畴“有……这么/那么”与“跟……一样”之间,这两个句子虽然都是平比句,在语义上却存在细微的区别:“跟……一样”的意思是表示比较的双方在某一基准方面是一样的,而“有……这么/那么”的基本意思是“达到(某一基准)”,需要用“这么、那么”指示程度。如:

(43)河内有桂林一样美吗?

(44)今年大米的产量有去年的产量一样多。

这三个例句都是“有”与“一样”的混用。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比较格式“有……这么/那么……”或“跟……一样……”表示。

3.单个比较标记和比较格式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用错的偏误

每一种比较句式都有各自的语义特点、各自适用的语用条件,越南留学生在使用时对具体句式的适用条件区分不清,选用不合适的比较句式表达而出现偏误。这种偏误可分为肯定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错误的偏误和否定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错误的偏误。

肯定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错误的偏误主要出现在差比句中,以及差比句与极比句之间,平比句中较少。如:

A组

(45)它跟越南的四倍一样大。

(46)爷爷今年81岁,我今年27岁,爷爷的年龄跟我的3倍一样大。

B组

(47)家里穷又更穷。

(48)在中国有时候下雪,风景在哪儿都是银白的颜色,去哪儿都不方便,冷更冷。

C组

(49)阿幸汉语说得很好,阿惠说得最好。

(50)我爸爸妈妈都喜欢看书,我姐姐也喜欢看书,我爸爸比我妈妈更爱看书,而姐姐比他们更喜欢看书。

A组是平比句中的误用,“跟……一样”和“有……这么/那么”虽然都是平比句,但是“表示倍数和分数的词一般仅用于‘有……这么/那么’”中(赵世开 1999:115)。

B组是差比句中“更”字比较句与“越……越……”的误用,“有时两件事物都在变化,而互相关联,共进共退,这样的时候我们说这两事物之间有倚变关系,或函数的关系,含混一点,也可以说是比例的关系”(吕叔湘 1982:367)。倚变关系在比较上是体现两种事物的变化过程按比例同时增加或递减的动态比较(赵世开 1994:94),现代汉语中要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常用“越……越……”和“越来越……”表示,而“更”只表示事物某方面的程度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不能表达事物变化过程。

C组是差比句“更”字比较句和极比句“最”字比较句的比较标记的误用。几个事物或人具有某一个方面的共同点时,可把它们全作为主语,用总括性副词“都”加上它们的共同点对它们进行描述就可以达到表述比较结论的目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或人进行比较时,可用“最”来表示比较。例(50)过于啰嗦,使得语气不流畅,条理不分明,没有层次感,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因此宜改为:

(51)我爸爸、妈妈、姐姐都喜欢看书,他们三人中,姐姐最喜欢看书,爸爸其次。

否定比较句中比较标记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错误的偏误,主要出现在差比否定句的使用中。例如:

A组

(52)春节是我们越南人最重要的节日,其他的节日都不比春节那么重要那么热闹。

(53)我爸爸长得比我妈妈高,但是不比我妈妈胖。

B组

(54)他们都说我的成绩比日本同学好,其实我的成绩比日本同学不好。

(55)你认为玛莉唱得比你好,我认为玛莉唱得比你不好。

C组

(56)越南不如中国这么大,可是也有很多名胜古迹。

A组是“不比”误代“没有”句。“不比”这一句式并不是句子否定(sentence negation),而是话语否定(sentence denial),“不比”句式出现的语境是“有人认为A比B+结论项”,是用来反驳或否认别人的话语的(相原茂 1992:73—87)。A组中的例句都没有相应的语境,所以应该用“没有”比较句。

B组是“比”字句的否定形式“X比Y不W”误代“X不比YW”。“X不比YW”的功能在于否认“X比YW”,“X不比YW”中被否认的往往是对方话语;“X比Y不W”只是一般的句子否定,尽管它在话语中常常以后续句的形式出现,但“不”否定的并不是对方话语,相反有时整个句子意思是建立在对方话语语义的基础之上的。这个格式含有“X和Y都不W”语义(周小兵 1997:112—117),根据分析上边的例句都应改为“A不比B”句式。

C组是“不如”误代“没有”。“‘不如’句的主观性强,‘没有’句主观性弱,比较项多为前后文提到的客观事实,多用于描写叙述的语境。”(蒋静 2003:112—117)C组中的例句只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述,因此我们认为以上例句最好用“没有”句式(见表5)。

表5 比较标记的误用偏误在越南留学生习得的各个阶段分布表

从统计的数字看不出初、中、高三级在比较标记误用造成的偏误的明显区别,这种偏误在初、中、高三级中分布比较均衡,说明越南留学生在比较标记的使用上出现了“化石化”现象。

三、教学启示

比较句的比较标记类偏误主要是遗漏、错序、误用,可以看作是句式结构方面的偏误。这些偏误出现数量多,持续时间长,汉语教师在教学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多进行结构教学,进行句型的结构训练。

比较分为平比、差比、极比三个语义次范畴。每一个次范畴都有固定的格式。每一类比较句都有其适用标记,表达比较范畴中的一个次范畴的语义。每一个次范畴中的小类在语义上也有细微区别,也各有其固定的搭配。每一个比较句式都有其特定的比较标记,也会出现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区分每个比较项的语义,在教学中要注意进行汉越比较句对比教学。

1.北京语言学院来华留学生三系编.初级汉语课本(第二版)[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2.陈灼主编.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M]∥戴浩一、薛凤生主编.功能主义与汉语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87—217.

4.傅成劼、黄敏中.实用越南语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郭莉.越南留学生汉语学习语法偏误分析[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6.蒋静.比较句的语义偏向及主观程度的差异——“不如”句、“不比”句和“没有(没)”句[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2).

7.鲁健骥.对外汉语教学思考集[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8.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新一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马树德主编.现代汉语高级教程(上下)[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10.相原茂.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有”[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1.许国萍.“比”字句研究综述[J].汉语学习,1996(6).

12.又宁.现代汉语种两种主要的比较句的分析[J].语文研究,1995(3).

13.赵金铭.论汉语“比较”范畴[J].中国语言学报,2001(10).

14.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5.周小兵.“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C]∥傅雨贤编.现代汉语介词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注释:

[1] 现代汉语差比句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格式,即“X+形容词+Y+具体的数字”格式(如:他高我一头)。

[2] 第一类指的是比较格式中的单个标记的误用造成部分表义不当的偏误;第二类指的是误用比较标记构成比较格式的偏误;第三类指的是单个的比较标记和比较格式的误用造成整个句子用错的偏误。

【主持人语】本栏目三篇论文都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断升温,对外汉语专业获得了发展的机遇,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肖小平的《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标记的偏误分析》基于自然语料,考察了越南留学生习得汉语比较句过程中出现的比较标记偏误,这些偏误按形式分为比较标记遗漏、比较标记错序、比较标记误用三类,文章还从母语负迁移、目的语规则泛化、学习策略、认知难度、语言普遍性等方面挖掘了偏误生成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周毕吉、王全义的《汉英名词性感叹句的差异》界定了名词性感叹句,总结并归纳了汉英名词性感叹句在七个方面的语义和语用属性;根据这些语义语用属性,认为汉语中存在四种名词性感叹句式,这四种名词性感叹句式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好+一+量词+NP;多么/好+adj+的+NP;你+这+量词+NP。文章认为在英语中则只有一种名词性感叹句式,即定指限定词+adj+N+关系从句。文章对比分析了汉英名词性感叹句式,指出其在结构、句法功能、极致量度的表达和感叹中心的表达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余敏、赵显昊的《留学生汉语写作拟题研究》认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中拟题教学存在着三大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缺乏拟题意识,更进一步说,部分学生不知道写作文应该写题目,更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应该有题目,什么样的文章不应该有题目。第二,部分学生知道写作文应该写题目,但不知道按照所给题目或者写作要求拟题。第三,学生不知道如何自拟题目,更不知道如何拟各种体裁文章的题目。并认为拟题教学必须在教材中以文字形式出现并对学生有一定的训练,不但要训练学生如何审题,更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不同体裁的不同题目的拟题方法。(刘云)

猜你喜欢
遗漏偏误状语
遗漏的光阴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应用品管圈降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术前准备遗漏率的实践
遗漏焦虑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你会收集数据吗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