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应用疗效分析

2013-10-31 05:47赵双印王金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3期
关键词:脊髓型棘突复合体

赵双印 王金昌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椎体退化及相邻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刺、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或钙化、椎管狭窄等)的退变造成了对脊髓的直接压 迫,加上剧烈的运动或长期的不良姿势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导致脊髓受压或脊髓缺血,继而出现脊髓的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无力、活动不灵、走路时有踩 棉花的感觉等[1]。脊髓型颈椎病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通常主张早期手术,颈椎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2]。多项研究显示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在临床上有比较好的应用效果[3-4]。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2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患者120例,入选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一致,诊断明确者;3个或3个以上多节段及部分2个节段受累者;伴有发育性椎管狭窄者;X线示颈椎无反曲,不稳者;患者同意。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龄29~79岁,平均(61.33±8.27)岁,病程 2月 ~8年,平均(10.34±0.36)月。

1.2 手术方法 本文所有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的椎板成形术治疗,俯卧,全麻,于项韧带左旁显露到棘突,紧靠棘突的左侧缘逐渐显露左侧椎板,达椎板、关节突交界处,用直角微型骨锯于C3-C7棘突基底处,将其横行水平锯断。保持项韧带和棘间韧带的完整,自动拉钩撑开截断的棘突拉向右侧,紧贴右侧椎板剥离,显露右侧椎板。用双关节咬骨钳于关节突内侧缘部位完全切断左侧椎板,同样在右侧小关节内侧缘将右侧椎板开一骨槽,保留深层骨皮质。将切断的椎板轻轻撬起并显露硬膜囊。骨膜剥离子置于断裂的左侧椎板缘,用电钻将直径1.5 mm克氏针从椎板的棘突断端钻穿椎板,直至左侧椎板断面边缘,用直径0.6 mm钢丝经该钻孔穿过预置。将C2-C3椎板间部分黄韧带及C3-C7左侧椎板下黄韧带切断,将“开门”的椎板轻轻一起撬开,进行单开门颈椎板成形术,用钢丝将游离棘突固定于掀起的椎板上,将剥离的肌肉及项韧带缝合。

1.3 观察指标 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0A评分)对术前、术后的病情进行评分,改善率≥75%为优,50% ~74%为良,5% ~49%为有效,<5%为无效。同时观察治疗中的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AS10.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J0A评分采用±s表示与配对T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评分 本组患者术前J0A评分(8.60±2.49)分,术后J0A评分(12.65±3.12)分,优良率为87.5%(105/120),显示了比较好的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点J0A评分对比

2.2 并发症 术后患者3例有轴性症状,1例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对症处理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3.33%。

3 讨论

脊髓型颈椎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平均年龄50~55岁。由于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匿,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脊髓受损表现多种多样,其发展速度、趋势和转归也各有差异,因此患者如有上述症状出现,应当立即去医院就诊,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机[5]。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又称颈椎后方韧带系统、颈椎后方韧带要素。该韧带复合体及其伸颈肌肉又称为伸颈结构,支配伸颈的肌群,主要有竖脊肌、头颈半棘肌、头颈夹肌等。这些结构对保持颈椎术后稳定,防止术后颈椎畸形,保持颈椎正常的生理前凸起重要作用。理想的椎板成形术是既能达到椎管充分扩大的最终目的,又能使手术后的生物力学结果和完整的颈椎一样,不牺牲颈椎活动度和稳定性。张居适研究显示重建颈后方韧带复合体的颈椎板成形术,不仅在JOA评分等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率等方面与传统颈椎板成形术有同样的临床满意度,而且在维持颈椎生理前凸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6]。本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7.5%,JOA评分也有了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示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脊髓型颈椎病并颈椎管狭窄颈椎后路单开门保留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对抗颈部前屈而产生的张应力,预防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叶填文,贾连顺.颈椎周围肌肉系统病变与颈椎病的关系.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20(2):140-142.

[2] 任龙喜,宓士军,白秋铁,等.单开门棘突重建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96-598.

[3] Maeda T,Arizono T,Saito T,et al.Cervical alignment,range of motion,and instability after cervical laminoplasty.Clin Orthop,2012,2(401):132-138.

[4] 潘胜发,刑宇,朱振军,等.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与颈椎稳定性的相关观察.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3(10):604-607.

[5] 曾岩,党耕盯,马庆军.颈椎前路术后融合节段曲度变化与轴性症状和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14(9):520-523.

[6] 张居适,凌义龙,方国华,等.脊髓型颈椎病术式选择及疗效相关因素的研究.实用骨科杂志,2006,12(1):17-20.

猜你喜欢
脊髓型棘突复合体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根土复合体三维本构关系
水稻延伸因子复合体家族基因鉴定及非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模式分析
国医大师刘柏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CT与MRI对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效果观察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膝关节创伤性多发韧带损伤中后外复合体重建的临床疗效
急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性
搓腰
——壮肾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一脚踩空,引发全身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