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68例

2013-11-09 06:34贺利红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阴陵泉吴茱萸尿潴留

袁 杰 贺利红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68例

袁 杰 贺利红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

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不能自行排尿,致膀胱过度充盈,引起下腹疼痛,十分痛苦。临床上采用常规方法诱导排尿,效果欠佳,最终实施导尿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为探讨安全、有效、快速、无创伤、无毒副作用的解决方法,自2008年6月至今,本科采用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混合痔手术住院患者,共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1.2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0年;患痔数目为3~5个,内痔分度为Ⅱ~Ⅲ度。对照组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42.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5年;患痔数目为3~5个,内痔分度为Ⅱ~Ⅲ度。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诊断标准和排除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2000年4月制订的《痔诊治暂行标准》[1],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相融合为混合痔。尿潴留诊断参照《痔病》[2]尿潴留诊断标准,术后数小时未能排尿,膀胱膨隆,急胀感。

排除环状混合痔患者;有肛门手术史、特异性感染、过敏体质、对伤口愈合有影响的全身性疾病患者;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患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局部麻醉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组术后采用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对照组采用温热袋热熨治疗。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先针灸后热熨治疗。取穴:关元、中极、阴陵泉(双)、三阴交(双)。用长度为75.00 mm、直径为0.35 mm的毫针,向下斜刺关元、中极,在针刺以上穴位时,必须注意膀胱充盈程度,如过度充盈,腹部穴位浅刺。阴陵泉、三阴交针尖略向上与会阴部呈45°角向上斜刺,使针感沿下肢内侧上行至会阴部,以上穴位出现针感后均行捻转泻法,留针30 min。出针后,用吴茱萸和粗盐各250 g自制的热熨袋,经微波炉加热至适宜温度后置于患者腹部神阙穴区域,热熨治疗20 min。对照组,耐心解释尿潴留的原因,消除患者紧张的心理,保持病房安静,劝说探视人员回避,让患者听流水声,并将与治疗组温度相当的热水袋置于患者腹部神阙穴区域,治疗20 min。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lt;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处理后30 min自行排尿,排尿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消失,排尿量大于200 ml;有效:处理后30~60 min自行排尿,排尿较通畅,排尿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排尿量在100~200 ml;无效:处理后60 min仍未排尿。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68例中,显效50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60例中,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两组病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与对照组比较*Plt;0.05

3 讨论

混合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手术治疗是有效并较为彻底的治疗手段。尿潴留是混合痔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手术刺激、麻醉未完全恢复、肛内填塞纱条压迫以及精神紧张等原因所致。临床处理不当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因此,寻找方便、有效的措施,对混合痔术后进行干预,避免尿潴留的发生,是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术后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内经》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气化失司,则水停膀胱而不得出,故生“癃闭”。术中因用药物麻醉神经致经络麻痹,气不得行而滞于内,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膀胱气化失司,则水停膀胱之中,形成“癃闭”。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足三阴经均行于少腹或阴器,针刺三阴交能扶脾胃、补肝肾,更善疏通三阴经气血,清利湿热,通调下焦之气机,主治气逆、腹满、小便不利,以达调整机体功能、通利小便之用。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合主内府。《通玄指要赋》说:“阴陵泉开通于水道”,可健脾运,利水湿,通利三焦,通癃开闭。针刺运用手法使“针下得气”,并使“气至病所”,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针刺以上两穴要使针感传导到大腿内侧及会阴部,直至患者出现尿意及下腹收缩[3]。关元、中极两穴均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前者为小肠募,后者为膀胱募,均有调节膀胱功能的作用。神阙系任脉之要穴。现代医学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与全身皮肤结构比较,表皮角质层薄,屏障功能最好,是给药的理想部位。吴茱萸是芸香科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助阳止泻之功。

在中医经络理论指导下,本观察借助吴茱萸热熨包温热之药力,刺激神阙穴,使药物及热力通过该穴直透膀胱,恢复膀胱气化功能。此外,还可借助热熨包的重力压迫充盈的膀胱,使膀胱内压升高,从而促进排尿,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此法操作简便,见效快,使患者避免导尿之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痔诊治暂行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99.

[2]张东铭.痔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5.

[3]祁原婷,牛进,陈振娟,等.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肛肠术后尿潴留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杂志,2008,23(3):29.

10.3969/j.issn.1674-4616.2013.05.012

2013-08-06

猜你喜欢
阴陵泉吴茱萸尿潴留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诊疗特点分析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江西道地药材技术创新现状分析与启示
——以吴茱萸为例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吴茱萸的化学及药理毒理学研究进展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