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含矿性评价

2013-11-09 14:19程顺波付建明马丽艳陈希清张利国卢友月
华南地质 2013年1期
关键词:加里东南岭闪长岩

程顺波,付建明,马丽艳,陈希清,张利国,卢友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武汉 430205)

近年来花岗岩研究在大陆动力学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花岗岩的成因机制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更是华南大陆地质演化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华南加里东期花岗岩中,武夷-云开一线的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混合岩以其成因类型独特、蕴含较重要的构造信息,吸引了国内许多地质学者的注意,成因研究也比较详细,成因认识主要有:交代作用[1-2]和岩石流化作用[1]、(地壳)深熔作用[3-4]等。而对于湘桂内陆(包含南岭地区)的块状花岗岩,传统观点认为它与成矿的关系不大,一直以来是华南地区花岗岩研究的薄弱环节。

产在骑田岭岩体接触带和内部的芙蓉超大型锡矿田的发现[5]有悖于传统理论,打破了南岭地区花岗岩大岩体不成大矿的认识。而锡田和大义山等印支-燕山期复式岩基内取得的丰硕找矿成果[6-7],更加促进该思想在南岭地区的传播。受该思想启发,在加里东-燕山复式岩体出露区,各省同行陆续布置了一些资源调查和评价项目,也带动了研究区的相关科研工作。我们依托地质大调查项目《南岭地区锡矿选区评价和成果集成》(以下简称“项目组”),也针对性地对南岭地区主要加里东期花岗岩进行了研究。本文即是在整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综合项目研究成果,对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及其含矿性进行的初步分析总结。

1 时空分布

继徐克勤等在上犹县陡水和南康县龙回乡鹅公头发现加里东期花岗岩以来,华南地区内已被厘定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体超过100个,总面积超过22000 km2,大者超过3000 km2,小者不足10 km2[8-9],分布在武夷-云开一线到江南古陆南缘的广袤区域内,集中出露于南岭越城岭、万洋山-诸广山以及云开大山-武夷山等地,其中以后者最为宏大。在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于桂东北地区、湘东南地区和湘赣边境地区,总面积超过5000 km2,代表性岩体有万洋山、诸广山(桂东和汤湖)、彭公庙、雪花顶、大宁、永和、越城岭、苗儿山、海洋山以及陡水、公馆、龙回等岩体。此外在赣南、湘南、粤北和大瑶山地区,还有不少同期小岩体出露。整体上来讲,南岭地区花岗岩的分布主要受NE向断裂带的控制,例如桂北猫儿山和越城岭岩体沿邵阳-资源断裂延伸,诸广山北体被挟持在桂东-汝城断裂和万安-遂川断裂之间,并主要沿后者分布。受断裂带的影响,花岗岩走向以NE向为主,但在郴州-茶陵断裂附近,花岗岩分布并不遵循这一规律。诸广山、万洋山、彭公庙岩体为S-N走向,雪花顶、永和、大宁岩体为NW走向,可能受赣南隆起和湘桂拗陷交接地带的复杂断裂系统控制[1]。

随着实验测试技术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精度定年结果被报道,这对于花岗岩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依托项目“南岭地区锡矿选区评价与成果集成”,我们对南岭地区加里东期主要花岗岩岩体进行了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测试结果和收集的同期相对可靠的年龄数据一并列入表1。

桂东岩体和汤湖岩体同属于诸广山复式岩基,项目组和Li等(1989,1994)[10-11]分别利用锆石SHRIMP、锆石U-Pb和全岩Sm-Nd法获得了434.5~427 Ma的年龄数据,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代表诸广山岩体的形成时间。张文兰(2010)[12]获得彭公庙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435.3~436.2 Ma;项目组利用SHRIMP法取得该岩体锆石U-Pb年龄为441.1±3.1 Ma,与前者比较吻合,也可以作为彭公庙岩体的成岩年龄。付建明等(2004)[13]测得雪花顶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32±21 Ma,尽管只有五个数据作为支撑,但与其侵入寒武系和被中泥盆统沉积不整合覆盖的地质事实相吻合,也与之后获得的众多同期其他岩体年龄相仿,因此这个年龄是可信的。项目组前后利用SHRIMP法获得海洋山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31±7 Ma和426.3± 4.2 Ma,它们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可以代表海洋山岩体的成岩年龄。大宁岩体晚期次细粒花岗岩的SHRIMP法锆石U-Pb年龄为419.1±6.4 Ma,覆盖岩体之上的岩屑晶屑凝灰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19.6±7.2 Ma,它们都可以作为大宁岩体的形成时间上限。越城岭主体细中粒斑状含榴二长花岗岩的的SHRIMP法锆石U-Pb年龄为423±4 Ma,补体细粒二云母花岗岩SHRIMP法锆石U-Pb年龄为402.4±5.6 Ma,两者相差约20 Ma,两套年龄数据都比较谐和,一种可能是岩体的侵入活动持续了约20 Ma,另一种可能是主要由年龄测试的误差引起。从已发表的结果来看,南岭地区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440~400 Ma之间,430~420 Ma为集中爆发期。

表1 华南地区加里东期典型花岗岩体及年龄表Table 1 Isotopic age statistics of typical Caledonian granites in South China

2 岩石学特征

南岭地区花岗岩类整体上属于中酸性-酸性岩类,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少量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依照花岗岩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可将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划分为三个亚类。第一类以大宁、永和、太保、桂东等岩体为代表,岩性为石英(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以花岗闪长岩为主,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次之,含少量的二长花岗岩,多为中粒斑状结构,斑晶含量一般>15%,发育钾长石斑晶组成的线理。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不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岩体内广泛分布着细粒暗色闪长质包体,通常少于1%,但局部可达2%~5%。包体的形态以浑圆状、长条椭圆状为主,大小通常为5cm×15cm,长轴通常与寄主岩的钾长石斑晶排列方向一致[21-23]。包体内常含有寄主岩石的钾长石斑晶和石英斑晶[22]。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在晚期二长花岗岩长石中可见次生白云母交代现象。副矿物为榍石、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褐帘石及锆石等。

第二类以彭公庙、汤湖、万洋山、雪花顶等岩体为代表,岩性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以二长花岗岩为主,花岗闪长岩次之,多为中粒少斑-斑状结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含少量角闪石。早期次花岗闪长岩或二长花岗岩中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细粒暗色闪长质包体,通常少于1%,形态以浑圆状、长条椭圆状为主[10,24-26]。二长花岗岩中常见绿泥石、绿帘石交代黑云母现象[24,27]。晚期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多以补充侵入体散布于前两类岩石中,其突出特征是次生白云母含量增高,多呈细小鳞片状交代长石。副矿物与第一类花岗岩相似,也为榍石、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褐帘石及锆石等。

第三类花岗岩体分布于桂东北坳陷中,以越城岭、苗儿山、海洋山和都庞岭西体等为代表,岩性较为单一,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斑状-中细粒斑状结构。晚期花岗岩突出特征是白云母含量明显增高,多呈细小鳞片状交代长石,致使花岗岩岩性向二云母花岗岩演化。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黑云母,次为白云母。岩石中常见灰黑色细粒富云花岗闪长岩包体,形态椭圆状、似圆状,大小1~10 cm,与围岩呈突变关系[28-29]。越城岭和苗儿山岩体晚期花岗岩中发育2~10 cm的团块状电气石析离体[29],说明在岩体形成时,挥发份中含有相当多的硼元素(B)[30]。副矿物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电气石、钛铁矿组合。此外这类岩体副矿物中锡石的数量比前两类有所增长,偶尔也能见到褐钇铌矿和黑稀金矿[1],且与白云母和电气石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越城岭岩体西部,由于邵阳-资源断裂的影响,岩石发育强烈的叶理构造和线理,形成一宽2~10 km,长80 km的片麻状花岗岩带。带内花岗岩具特征的糜棱结构,但岩石学特征与主体岩石基本相同,仅石英的含量有所增加[31]。

相比之下,南岭地区已报道的加里东期火山岩和基性侵入岩很少。在赣南崇义-大余一带出露的阳岭砾岩中曾有玄武岩和凝灰岩夹层的报道[32]。诸广山岩基内也发育有一些加里东期中基性岩脉[33]。项目组在桂北大宁岩体东南部进行花岗岩地质调查时,也发现了十余km2的晶屑凝灰岩露头,覆盖于花岗闪长岩岩体之上。一些曾被认为是加里东期的超镁铁-镁铁岩,如浙西南、闽北等地的蛇绿岩,经过年代学再研究已被更正为新元古代[8]。

3 地球化学特征

南岭地区绝大部分加里东期花岗岩类具有过铝,适度富碱(6.26%~8.06%),K2O>Na2O(多在1.5左右)的共同特点[24,27,34-37]。在SiO2-K2O图解上,大部分样品落入高钾钙碱性区(图1a),由于第二类和第三类花岗岩晚期样品向更加富碱方向演化而落入钾玄岩系列区。除少数酸性端元样品外,第一类花岗岩大部分样品的A/CNK均小于1.1,在A/CNK-A/NK图解上落入准铝质-弱过铝质区(图1b);第二类和第三类样品除基性端元外,大多数落入过铝质区,其中以越城岭细粒花岗岩最高(均值1.17),为强过铝质。相对而言,桂东岩体英云闪长岩样品具有全区最高的全铁(FeOT)、MgO、MnO和CaO值。从第一类到第三类花岗岩,岩石化学成分向着富硅、钾,贫钙、镁,过铝的方向演化。

图1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的SiO2-K2O图(a)和A/CNK-A/NK图(b)Fig.1 SiO2-K2O(a)和A/CNK-A/NK(b)plots for Caledonian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微量元素特征上,南岭地区花岗岩显著特征是均具有类似岛弧花岗岩的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型式,不同程度地显示出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Th、U)富集,相容元素(Cr、Ni、Co)和高场强元素(Nb、Ta、P、Ti)相对亏损的特征,表明它们与岛弧环境存在某些亲缘关系。相对而言,第三类越城岭花岗岩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和元素Ba、Sr、Eu亏损特征,暗示在岩浆熔融时有斜长石的残留或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有斜长石的结晶分离作用。在Zr/Hf-Rb/Sr图解上,第一类、第二类花岗岩、第三类海洋山样品具有和冷家溪群变质基底[38]相似的分布趋势,均为近似平行X轴的直线分布特征,指示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流体富集作用。第三类越城岭和苗儿山样品表现出明显的双曲线分布特征,表明花岗岩分异明显、流体富集作用较强[39],与千里山成矿花岗岩比较相似。

图2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Zr/Hf-Rb/Sr图解(a)和(La/Yb)N-δEu图解(b)Fig.2 Zr/Hf-Rb/Sr(a)and(La/Yb)N-δEu(b)plots for Cale donian granites in the Nan ling Range(+:千里山成矿花岗岩;●:冷家溪群变质基底)

除第三类越城岭外,其他加里东期花岗岩类样品均显示出中等偏低的稀土总量(∑REE)(88.62×10-6~298.62×10-6),呈现出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中等((La/Yb)N=4.68~18.26),Eu负异常相对不明显(δEu=0.29~0.83)的稀土配分模式[24,27,32-37]。第一类太保花岗岩样品拥有本区最大的 (La/Yb)N值和δEu值,分别为13.63~18.25和0.763~0.83[37]。相对于其他样品,第三类越城岭花岗岩具有本区最为振荡的稀土元素特征,稀土总量(∑REE)变化31.51×10-6~ 347.73×10-6,(La/Yb)N值和 δEu 值分别为1.86~14.42和0.13~0.79,具有较强的分异演化特征;在(La/Yb)N-δEu图解(图2b)中,所有第一类花岗岩、绝大部分第二类花岗岩和第三类花岗岩早期样品集中分布在 (La/Yb)N=7~16,δEu=0.4~0.7范围内,与冷家溪群变质岩石((La/Yb)N=5.67~10.39,δEu=0.58~0.70)(图 2b)[38]相当。第二类花岗岩彭公庙晚期样品以及第三类越城岭、苗儿山晚期样品具有显著的四分组效应,(La/Yb)N值和δEu值向双双降低的方向演化,向千里山成矿花岗岩投影点((La/Yb)N均值=1.02、δEu均值=0.05)[40-41](图2b)靠拢,指示补体花岗岩分异明显、挥发分活动性增强[42-44]。

从已有的数据来看,高且不均一的Sr初始比值是南岭地区加里东花岗岩类的一个共同特征。代表性花岗岩的Sr初始比值变化范围:第一类大宁岩体为0.7112~0.7197;第二类桂东岩体为0.7109~0.7165,万洋山岩体为0.7114~0.7185;第三类越城岭岩体为0.7219~0.7655[24,27,33]。随着岩性向酸性演化,Sr初始比值增高且不均一性愈来愈明显。与Sr同位素组成特征相反,本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Nd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小并具有连续过渡的特征,第一类花岗岩εNd(t)值为-5.2~-7.9(个别样品除外),第二类花岗岩为-7.1~-8.7,第三类为-7.9~-9.2。两阶段模式年龄(T2DM)也比较集中,分布在1.6~1.9 Ga之间。随着岩石向酸性演化,花岗岩类具有εNd(t)值缓慢降低、T2DM的小幅上升的趋势(图 3)。区域上,桂北四堡群、丹洲群变沉积岩[33,45]的εNd(t)值(以430 Ma计算,下同)为-9.0~-11.7,T2DM为1.9~2.1Ga,与第三类花岗岩比较接近(图3)。四堡群中铁镁质岩石[45]的 εNd(t)值为 -3.3~-6.5,T2DM为 1.4~1.7Ga,与第一类花岗岩基性端元完全一致(图3)。临区道县玄武岩类的 εNd(t)值为 -2.9~12.0[46],与研究区花岗岩类有较大的差别(图3)。

图3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主要花岗岩的εNd(t)—(147Sm/143Nd)S图解Fig.3 εNd(t)-(147Sm/143Nd)Splots for dominant Cale donian granites in Nan ling Range

4 岩石成因类型

花岗岩类的I-S-M-A分类体系[47-49]虽然自提出后广受争议,但是因为其能够反映岩浆源区信息以及指示特征的构造环境而得到广泛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花岗岩研究工作[50]。

90年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表明,花岗岩的生成不仅仅是地壳物质再循环作用的结果,而且还有地幔成分的加入,最常见的就是基性和酸性岩浆的混合[51],这种混合可以形成许多不同的花岗岩类型,犹如连续光谱[52]。对此,Castrol(1991)[53]提出了S、M和H型分类,H型花岗岩浆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岩浆,而是M型和S型两个端元岩浆混合的产物,按混合程度可细分为HS、HSS和HM型,分别代表着以S型岩浆为主,S、M型岩浆量相等和以M型岩浆为主的三种混合状态。这不仅促进了岩浆岩的成因研究,而且对探讨地壳结构、构造演化和壳幔相互作用等大陆动力学问题提供了新线索[54]。

在早期文献中,南岭加里东期花岗岩一般被划入陆壳改造型(即S型花岗岩)[1]。但是地质大调查以来的一些研究工作证实,很多加里东期花岗岩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壳幔相互作用[26,38,55]。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南岭加里东期花岗岩的成因进行重新划分,划分时参考Castrol(1991)[53]的分类方案,并综合考虑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等多个方面。大体上,本区花岗岩可分为S型、HS以及HSS型三类,分别对应与第二节岩石学分类中的第三类、第二类和第一类花岗岩。第三类花岗岩为区内典型的S型花岗岩,其母岩浆代表着区内的酸性岩浆端元。宏观上,此类岩石岩性组合为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含有丰富的过铝质矿物白云母和石榴石,副矿物为钛铁矿-独居石组合,锆石中含丰富多样的继承核(图5d、e)。岩石化学上,花岗岩样品K2O/Na2O 值 多 ≥1.5,A/CNK 值 多 >1.1,在SiO2-P2O5图解上(图 4),P2O5含量不随 SiO2含量变化而变化,与S型花岗岩演化趋势相同。绝大多数样品 ISr值明显>0.710,εNd(t)值多<-8,与桂北四堡群、丹洲群变沉积岩比较类似(图3),指示第三类花岗岩主要来源于纯陆壳沉积岩的部分熔融。而第一类花岗岩带有显著的H型花岗岩印记,普遍含有代表壳幔相互作用的暗色微粒包体(MME)。虽然花岗岩岩性以花岗闪长岩为主,但是也具有S型花岗岩的某些特征,如含有相当数量的锆石继承核[56-57](图5a、b)。在岩石化学上,花岗岩样品表现出与I型花岗岩相同的演化趋势,如K2O/Na2O值≤1.5,A/CNK值<1.1,P2O5含量随SiO2升高而降低等(图4)。但是在同位素上,第一类花岗岩样品εNd(t)值(-5.2~-7.9)介于第三类样品(多<-8)和四堡群铁镁质岩石之间(-3.3~-6.5)(图 3),指示此类花岗岩可能由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混合而成。若以第三类花岗质岩浆和四堡群铁镁质岩石部分熔融物的εNd(t)值分别作为酸性和基性岩浆端元,我们可以粗略计算两者混合比例约为1∶1。第二类花岗岩在岩石学、矿物学(图5c),地球化学(图1b、图4)上都具有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是在早期次花岗岩能见到一定数量的暗色微粒包体(MME),样品εNd(t)值(-7.1~-8.7)也略高于第三类花岗岩εNd(t)值(多<-8),因此将第二类花岗岩归入HS花岗岩比较稳妥。

5 含矿性评价

图4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SiO2-P2O5图解(图例同图1)Fig.4 SiO2vs P2O5diagram for Caledonian granites in the Nanling Range

图5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部分岩体锆石阴极发光照片Fig.5 CL images of selected zircons for Caledonian granites in Nanling Range

在20世纪南岭地区地质工作中,燕山期花岗岩爆发性成矿特征已经得到行内学者和勘查专家的公认,而加里东期花岗岩往往作为不成矿花岗岩的典型范例[1,58-59]。本世纪初,锡田和大义山等印支-燕山期复式岩体内资源评价工作思路也是寻找与燕山早期花岗岩相伴生的钨锡矿床,并都取得较大突破,新增钨锡金属资源量(333+3341)逾30万吨[6-7]。受此鼓舞,各省同行陆续在加里东-燕山复式岩体投入一些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自2005年以来,本项目也在加里东岩体出露区开展选区研究,找寻燕山期的成矿小岩体。然而测年工作显示,岩基中不少小型矿床(点)(如越城岭中北部长岗岭锡铜矿点、海洋山北部银山岭多金属矿点、大宁南部某矿点)的近矿细粒花岗岩都是加里东期形成的(表1)。最近,也有文献报道彭公庙南部张家垄钨矿[60]和越城岭南部牛塘界钨矿[61]的成矿作用与加里东期(中)细粒花岗岩关系密切。上述事实打破了加里东花岗岩不成矿的传统观念。这迫切要求我们转变思想,正确理解加里东期花岗岩与成矿的关系。

通过我们近几年对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实地考察,室内分析测试,以及分析整理前人发表的相关勘查研究资料,我们认为第三类花岗岩具有较好的成钨矿能力,尤其是越城岭和苗儿山,第二类彭公庙也具有一定的钨多金属找矿潜力。主要证据有:(1)越城岭、苗儿山中南部接触带附近发育数十个矽卡岩型和(或)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点)[62];彭公庙南部接触带产出数个钨多金属矿床(点),北部发育REE、W、F等高温成矿系列,岩体断裂带内Pb、Zn也有一定规模[63]。(2)这些岩体晚期次花岗岩中流体富集作用非常明显。越城岭、苗儿山岩体中常见晚期次细粒二长花岗岩有电气石富集现象,呈分散的团块状或者沿节理贯入呈伟晶岩脉状(图6);细粒花岗岩接触带发育较多厚度不等的矽卡岩化,绢云母化在矿床附近花岗岩中显著增强。除绢云母化外,彭公庙岩体沿断裂发育规模不等的云英岩化、钠长石化、硅化和绿泥石化等蚀变[64],在局部地区电气石化和萤石化可以直接形成伟晶岩矿床和萤石矿床;地球化学上,越城岭、苗儿山和彭公庙岩体晚期次花岗岩样品元素对Zr/Hf、Rb/Sr行为差异较大,稀土元素出现四分组效应,这与宏观蚀变作用和挥发分富集现象比较吻合。(3)通过统计发现,越城岭和苗儿山花岗岩W元素含量高出华南花岗岩的平均值一个数量级(表2),也高于其他加里东期花岗岩;彭公庙和海洋山岩体W元素含量也达到该平均值的2~3倍。(4)这些岩体均位于两省交界处,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成岩期次还不是很清晰,勘查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因此,在这几个加里东期岩体上加强勘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图6 越城岭岩体晚期富电气石(Tou)二长花岗岩(a)和钾长石电气石伟晶岩(b)Fig.6 Tourmaline-rich monzo-granite and feldspar-tourmaline pegmatite in late stage of Yue cheng ling Caledonian complex

表2 南岭地区加里东期代表性岩体W、Sn含量表Table 2 W,Sn concentration of typical Caledonian granites in Nan ling Range

除了上面三个岩体以外,其他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中是不是就不发育矿床(或矿化)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整理南岭计划项目资料时,项目组就发现第二类万洋山岩体北部存在 Pb、Zn、Cu、Au、F 矿化组合,第一类永和岩体西北接触带存在Pb、Zn、Cu矿化组合,大宁岩体东南部存在Pb、Zn、Au、Ag组合。经过实地矿点检查后发现,这些矿床(或矿化)严格受断裂系统的控制,与矿化相伴生的是一套中低温蚀变组合,如硅化、绿泥石化等[7,22],暗示它们的形成和后期的构造热事件紧密关联。在勘查难度日益加大的南岭地区,关注这类岩体也是有必要的。

6 结论

(1)从已发表的结果来看,南岭地区加里东期岩浆侵入活动发生在440~400 Ma之间,430~420 Ma为集中爆发期。

(2)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比较复杂,岩石学上可划分石英(或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以花岗闪长岩为主;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以二长花岗岩为主;二长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组合,以二长花岗岩为主等三类岩石组合,对应于HSS型、HS以及S型三种成因类型。第三类花岗岩可能主要起源于纯陆壳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第一类花岗岩是壳源岩浆与幔源岩浆近等比混合的产物;第二类花岗岩以壳源岩浆为主,但也混合了少量幔源岩浆。

(4)在含矿性评价方面,第三类越城岭、苗儿山岩体具有较好的成钨矿能力,在第二类彭公庙岩体和其他加里东岩体内部及接触带附近的断裂发育区,分别有一定的钨多金属矿和多金属矿的找矿空间。

[1]南京大学地质学系.华南不同时代花岗岩类及其与成矿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49-59.

[2]黄标,孙明志,武少兴,等.武夷山中段加里东期混合岩的特征及成因讨论[J].岩石学报,1994,27(10):428-439.

[3]陈斌,黄福生.粤西云炉地区混合岩的成因研究[J].地质学报,1994,68(3):231-241.

[4]刘锐.华夏地块前海西期地壳深熔作用(博士论文)[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65-69.

[5]魏绍六,曾钦旺,许以明,等.湖南骑田岭地区锡矿床特征及找矿前景[J].中国地质,2002,29(1):67-75.

[6]湖南地调院.湖南阳明山-大义山锡锑铅锌矿评价报告[R].2003:1-69.

[7]湖南地调院.湖南诸广山-万洋山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R].2009:26-89.

[8]舒良树,于津海,贾东,等.华南东段早古生代造山带研究[J].地质通报,2008,27(10):1581-1593.

[9]孙涛.华南中生代岩浆岩组合及其成因[D].南京: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05:1-41.

[10]Li X H,Tatsu mo to M T,Premo W R,et al.Age and origin of the Tanghu granite,southeast China results fron U-Pb single zircon and Nd isotopes[J].Geology,1989,17:395-399.

[11]Li X H.A comprehensive U-Pb,Sm-Nd,Rb-Sr and40Ar-39Ar geochronological study on Guidong Granodiorite,southeast China:Records of multiple tectono thermal events in a single pluton[J].Chemical Geology,1994,115:283-295.

[12]张文兰,王汝成,雷泽恒.湖南彭公庙加里东期含白钨矿细晶岩脉的发现[J].科学通报,2011,28(4):1448-1454.

[13]付建明,马昌前,谢才富,等.湖南九嶷山复式花岗岩体SHRIMP锆石定年及其地质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4):370-378.

[14]王彦斌,王登红,韩娟,等.湖南益将稀土-钪矿的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特征:湘南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年代学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0,37(4):1062-1070.

[15]L Z X,L X H,Wartho J A,et al.Magmatic and metamorphic events during the early Paleozoic Wuyi-Yunkai orogeny,sourheastern South China:New age constraints and pressure-temperature conditions[J].GSA Bulletin,2010,122(5-6):772-793.

[16]陈正宏,李寄嵎,谢佩珊,等.利用EMP独居石定年法探讨浙闽武夷山地区变质基底岩石与花岗岩的年龄[J].高校地质学报,2008,14(1):1-15.

[17]刘耀荣,贾宝华.湘东板杉铺岩体构造样式与倾位机制[J].中国区域地质,2000,19(2):159-166.

[18]徐先兵,张岳桥,舒良树,等.闽西南玮埔岩体和赣南菖蒲混合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对武夷山加里东运动时代的制约[J].地质论评,2009,55(2):277-285.

[19]楼法生,沈渭洲,王德滋,等.江西武功山穹隆复式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J].地质学报,2005,79(5):636-645.

[20]彭松柏,金振民,刘云华,等.云开造山带强过铝质深熔花岗岩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环境[J].地球科学,2006,31(1):110-120.

[21]周金城,徐夕生.微花岗岩类包体与岩浆的扩散作用和熔离作用——以诸广山桂东-上堡岩体为例[J].地质论评,1992,38(3):197-209.

[22]王建辉.大宁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J].矿产与地质,2006,20(6):618-622.

[23]鲁学悟,冯作海,郭俊刚,等.南岭西段永和-太保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环境 [J].世界地质,2008,27(2):156-163.

[24]伍光英,马铁球,冯艳芳,等.南岭万洋山加里东期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J].中国地质,2008,35(4):608-617.

[25]肖冬贵,陈必河,倪艳军,等.湖南雪花顶加里东期花岗岩特征及成因[J].国土资源导刊,2008,5(4):29-34.

[26]程顺波,付建明,徐德明,等.桂东北大宁岩体锆石SHRIMP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中国地质,2009,36(6):1280-1288.

[27]柏道远,黄建中,马铁球,等.湘东南志留纪彭公庙花岗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J].现代地质,2006,20(1):130-140.

[28]冯佐海,李晓峰,梁金城,等.广西海洋山花岗岩体岩石谱系单位划分[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6,16(3):237-244.

[29]李福顺,周厚祥.苗儿山花岗岩体单元-超单元特征及其定位机制[J].湖南地质,2002,21(1):20-25.

[30]梁祥济,王福生,乔莉.桂北雪峰期含锡黑云母花岗岩成因的见证[J].地球学报,1995,(1):55-68.

[31]张桂林,梁金城,冯作海,等.越城岭花岗岩体西侧滑脱型韧性剪切带的发现及其形成的构造体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26(2):131-137.

[32]龚由勋,孙存礼.赣西南加里东造山带磨拉石相沉积的发现[J].中国区域地质,1996,(2):108-113.

[33]李献华,桂训唐.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物质来源——Sr-Nd-Pb-O多元同位素体系示踪[J].中国科学(B辑),1991,21(5):533-540.

[34]李文杰,梁金城,冯佐海,等.桂东北地区几个加里东期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判别[J].矿产与地质,2006,20(4-5):353-360.

[35]吴俊华,李铁华.湘赣边界北诸广山超单元组合特征及构造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99,18(3):264-270.

[36]干国梁,陈志雄,余凤鸣,等.都庞岭花岗岩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J].广西地质,1990,3(2):15-30.

[37]广西区调院.1︰25万贺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2004:187-211.

[38]Xu D R,Gu X X,Li P C,et al.Mesoproterozoic-Neoproterozoic transition:Geochemistry,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on the SE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South China [J].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2007,29:637-650.

[39]李献华.万洋山-诸广山加里东期花岗岩的形成机制——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证据[J].地球化学,1993,22(1):35-44.

[40]沈渭洲,王德滋,谢永林,等.湖南千里山复式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来源[J].岩石矿物学杂志,1995,14(3):193-202.

[41]毛景文,李红艳,宋学信.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床与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1-252.

[42]赵振华,增田彰正,夏巴尼.稀有金属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J].地球化学,1992,21(3):223-233.

[43]Bau M.Controls on the fractionation of isovalent trace elements in magmatic and aqueous systems:evidence from Y/Ho,Zr/Hf,and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J].Contribution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1996,123:323-333.

[44]Irber M.The lanthanide tetrad effec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K/Rb,Eu/Eu*,Sr/Eu,Y/Ho,and Zr/Hf of evolving peraluminous granite suits[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99,63(3-4):489-508.

[45]李献华.扬子地块南苑四堡群Sm-Nd同位素体系及其地壳演化意义[J].地质科学,1996,31(3):218-228.

[46]郭锋,范慰茗,林舸.湘南中生代玄武岩浆成因与岩石圈-软流圈相互作用 [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17(1):1-4.

[47]Chappell B W,White A J R.Two contrasting granite types[J].Pacific Geology,1974,8:173-174.

[48]Loiselle M C,Wones D S.Characteristics and origin of anorogenic granites [A].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n,Abstrats with Programs,1979,11:468.

[49]White A J R.Sources of granite magmas[J].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Abstracts with Programs,1979,1:539.

[50]庞迎春,程顺波.花岗岩分类问题研究现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23(2):119-122.

[51]Pitcher W S.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granite[M].London:Chapman and Hall,1997.

[52]Leak B E.Granite magmas,their sources,initiation and consequences of emplacement[J].Journal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1990,147:579-589.

[53]Castro A.H-type(hybrid)granotoids:a proposed revision of the granite type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J].Earth Science Review,1991,31:237-253.

[54]王涛.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J].岩石学报,2000,16(2):161-168.

[55]楼法生,舒良树,于津海,等.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J].地质论评,2002,48(1):80-88.

[56]Williams I S,Chappell B W,Chen Y D,et al.Inherited and detrital zircons—vital clues to the granite protoliths and early igneous history of southeastern Australia[J].T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gburgh:Earth science,1992,83:503.

[57]Clemens J D.S-type granitic magmas—petrogenetic issues,models and evidence[J].Earth-Science Review,2003,61:1-18.

[58]莫柱孙,叶伯丹,潘维祖.南岭花岗岩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59]贵阳地化所.华南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M].科学出版社,1979:1-237.

[60]乔玉生,王方有,侯茂松.湖南张家垄矿区钨矿地质特征[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27(2):125-131.

[61]华仁民.南岭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活动与燕山期大规模钨矿作用 [A].第五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2011.

[62]冯国玉,黄杰,何方.越城岭-苗儿山地区花岗岩特征及成矿[J].矿产与地质,2009,23(5):412-417.

[63]谭仕敏.湖南茶陵-宁冈地区矿产远景调查工作汇报[A].南岭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年度工作研讨会,2011.

[64]郭爱民.湖南资兴张家垄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1,27(2):111-118.

猜你喜欢
加里东南岭闪长岩
浅谈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寒露
泰国普龙矽卡岩型铜金矿床闪长岩锆石U-Pb定年及意义
拉萨地块西段尼雄地区早白垩世晚期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构造意义
胡明华、张南岭数字插画作品
闪长岩在双层碎石封层中的应用
南岭栲叶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浅谈西大明山地区寒武系构造特征
闽西南含稀土矿文坊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