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6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及成效

2013-11-11 01:59蒋宗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高职院校

[摘要]BIG6模式强调分工协作,体现互动体验,实现我导向学习。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BIG6模式,适合高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实践上看来,这一模式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并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BIG6模式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倡导思政课教师要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具有重能力轻知识、重实践轻理论、重课外轻课堂的特点,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较差,团体活动的参与性较强。因此,高职教育培养模式要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特点,但高职院校思政课一直存在着与工学“结不上”、“合不拢”、“下不去”的难题。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积极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BIG6模式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BIG6(Big Six Skills)是由美国的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于1988年提出的一种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协助学习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与相关主题的信息搜集、整理、归纳及评价等问题。所谓BIG6,就是选取这一模式的六个步骤英文名称的一个字母,然后组合而成(B-I-G-S-I-X):(1)定义问题(Be sure you understand the problem);(2)确立并寻求信息来源(Identify sources of information);(3)收集相关信息(Gather relevant information);(4)挑选并利用信息(Select a solution);(5)整合组织信息(Integrate the ideas into a product);(6)对资讯处理结果评鉴(eXamine the result)。BIG6的六个步骤并非是单向的垂直型顺序发展,而是呈现交互影响的循环网状式回馈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BIG6模式的运行流程可以看出,其重点是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即“我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我怎样找到需要的信息?”“我怎样处理这些信息?”学习者运用BIG6模式可以建立一个清晰完整的解题架构,针对特定任务,整合信息寻求模式和工具,通过发现信息、使用信息、应用信息与评鉴信息等一系列步骤,在网络资源的搜集、过滤和整理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体现“开放式、研究性”的特点,实现分工合作式学习和“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的效果。

将BIG6模式运用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考虑90后高职大学生习惯于从网络中接受信息源,资讯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强的优势,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布置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引起学生的反省和思考,进而引导他们在课外时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搜寻、组合、批判和澄清当前的理论热点和思想热点问题。通过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小组活动,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实现自我导向学习,也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大学生理论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问题。

二、运用BIG6模式实施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将BIG6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首先要进行主题单元课程设计。主题的设计与选取一要紧扣教学大纲,立足于教材的相关章节内容,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二要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课程主题设计的切入点,突出思想政治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三要同课程教学目标统一起来,主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主题报告的完成情况,来测试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其次是划分学习小组。由教师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通常5人左右为一组,并安排1名组长作为与教师的联络员,负责本组的任务分配与协调,并及时将小组在课外实践中出现的情况向教师反映解决。

(一)在定义问题的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出若干个主题,并由小组自由挑选其中一个作为本组的任务主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解决此主题所需要信息的性质、范围或方向,但只需提示几个关键词句即可,无需过多仔细说明,鼓励学习小组通过头脑风暴法,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信息源及信息外延。

(二)在确立并寻求信息来源阶段,教师要给学习小组推荐列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介绍几个专业网站,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鼓励学习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各显神通地寻找信息渠道。

(三)在收集相关信息阶段,由组长安排成员进行信息收集,信息主要包括图片(数据)、案例、视频等形式,通过摘抄、下载、复印等手段广泛收集相关素材。教师提醒小组在收集时要注意材料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四) 在挑选并利用信息阶段,教师只列举材料选取的原则,如是否切题、是否典型、是否新颖等,由小组集体讨论并依据与主题的关联程度决定素材的取舍。

(五) 在整合组织信息阶段,由小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上述素材揉和在一起制作成PPT简报,教师重点指导课件设计的思路和条理性。课件制作完成后,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课堂上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观点讲解和资料展示,并接受其它小组同学和教师的现场提问,由小组成员集体当场合议后做出回答。

(六)在资讯处理结果评鉴阶段,教师应事先提出明确的评分标准,如讲解是否自然、大方、流畅,是否有说服力;资讯归纳、提炼是否到位;课件设计是否得当;多媒体技术运用是否熟练;现场回答是否令人满意等。然后依据这些评判标准,给该小组打分。先由其它小组的同学现场对该小组的报告情况进行点评并打分,然后由教师总评结分,合计出该小组的平均分数。若小组成绩超过设定的达标分数,则视为任务完成;若低于达标分数,则由小组在吸收点评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作报告。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主题报告和结果评鉴后,要因势利导地将讨论主题拉回到教材内容中去,体现出主题内容与教材内容的联系性、一致性。

三、BIG6模式导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分析

为了解BIG6模式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本研究于2011-2012学年度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授课内容,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18个班共72个学习小组的学生为考察对象,选取其中的36个组为实验组进行BIG6模式教学,另外36个小组为控制组以传统讲授法教学。期末课程结束之后,随机从各小组中挑选1名同学进行问卷及访谈。最后依据调查结果,用李克特四分量表法制成学习自评量表,评定等级分为完全达到、基本达到、基本不能达到、完全不能达到等四项选择,分别给予4、3、2、1分值,分数越高表示学生的学习成效越理想,同时统计出学生的人数及百分比(见下表)。

由上表及学生访谈可知,实验组在面对新的主题问题时,无论是在辨别问题、分析问题,还是在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表现都要优于控制组,体现出训练有素的问题意识和较强的主动性。而控制组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通常比较被动,大多是对教师所讲内容的复述,难以从现象中找到本质,尽管他们也能够针对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方案,但往往思路不清,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差,尤其是面对即兴提问时,现场应变的能力较差,通常就事论事,缺乏知识的拓展和灵活运用。虽说在搜集资料方面也显得异常积极,但大多借助于“百度”、“谷歌”等公众搜索引擎,对思政课的专业资源网站知之不多,更不愿查阅相关的专业论文、论著。而且,一旦大量的素材被搜集出来摆在面前时,却又显得无所适从,难以区分出资讯的权威性和偏面性,体现出过滤信息能力较差的状况。

从BIG6模式导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成效来看,通过六个步骤的一整套流程运作,学生由知识记忆转换成知识应用,实现了学习环境的现实化,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将被指派完成不同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协同合作,具有相互约束的意味。他们在探究问题、搜寻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争议、合议来达成共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而由不同小组的学生上台讲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机会增多,也增加了教学的多样性。这无疑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的能力。

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具有价值导向的双重性,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即学会用教材中的相关观点、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同专业技术课相比,思政课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学目标不具有可测性,无法借助机器设备或工具来测试教学目标的是否达成,难以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而通过BIG6模式,可以现场考察学习小组的演示和即兴回答,再结合学生的点评情况,就很容易知晓他们对某一问题的辨别、分析能力,对理论观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最后,通过小组的主题报告得分情况,可以使抽象、笼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测性。这样就进一步化解了教学目标,量化了教学任务,也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

四、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务虚课程。教师上好上差,学生学好学坏,都不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要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出实用性、应用性和参与性。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利用网络信息、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考虑高职大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积淀,将单向广播式教学转变成双向交互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角色要由传统的灌输转为引导、组织、参与、协调、评价,把提升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体验教学模式研究——基于BIG6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2012CY047),主持人:蒋宗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号)[Z]. 2004-08-26.

[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 ]5号)[Z].2005-03-02.

[3]李佩娟.大六技巧网路辅助教学环境对提升大学生资讯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考意向与能力之研究[D].台南:台南大学科技发展与传播研究所,2006.

[4]陈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法解析——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育概论》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82-85.

[5]徐丽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教学策略探讨[J].高教论坛,2005(5):113.

[6]张雷声.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李志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学院 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高职院校
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试析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教学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