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
——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3-11-12 07:48蒋小平叶子荣
财经问题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间接税直接税税率

蒋小平,叶子荣

(西南交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一、引 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逐步推进和不断深化,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波动会在短时期内波及世界的其他国家或地区,这种连锁效应使得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很难在当今世界独善其身。但是,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经济稳定时期的增加就业作用和在经济危机时期稳定经济作用的历史经验却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规避或减缓这种连锁效应的有益借鉴,那就是以众多的有利条件或优惠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1]。其原因是,经营模式和管理机制灵活多变、极具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具有极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从而在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危机不断的当今世界表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由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存在,使得中小企业也表现出一定的生命周期,这就需要不断有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大型企业,以支持国民经济的基本稳定甚至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无论从增加就业角度还是从应对世界经济波动,稳定和发展国民经济角度来看,一国或一地区都有必要关注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由于银行的放贷体系和放贷模式导致银行放贷意向和企业融资需求之间产生错位,即银行更倾向于向资金实力雄厚、融资渠道多样和不需要贷款的少数规模庞大的企业放贷,而不愿意向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有限和贷款需求强烈的大多数中小企业放贷。在这种情况下,税制就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将研究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而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一般是用企业规模作为代理变量,所以研究主体就可简化为税制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Backus等[2]认为,较高的税率同较低的资本产出比密切相关。Rossi-Hansberg和 Wright[3]认为企业的资本额越高,其增长率同企业规模的下降速度就越快。也就是说,从税率到企业规模分布和规模增长之间存在一个可能的因果关系。他们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规模分布同公司税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观点却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Alesina 等[4]和Cummins 等[5]指出国家财政政策(包含税收政策)可以对企业利润和投资构成一种驱动力。Alfaro等[6]则指出国家财政政策(包含税收政策)可以促进企业规模扩张。

Chongvilaivan 和 Yothin[7]利用 OSIRIS 数据库1997—2008年139个国家40 863个企业的跨国数据,实证研究了公司税率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有效税率①有效税率(Effective Tax Rates)指的是纳税额同税前收入的比率。同企业规模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单独对发展中国家的数据进行回归,发现公司有效税率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但他们并不认为这种不显著就意味着两者不相关,相反,他们认为,这更可能表明发展中国家税收对企业规模的影响对数据来源、企业规模的度量、有效税率的度量以及影子经济的存在比较敏感。

与Chongvilaivan和Yothin相反,Zimmerman[8]利用美国 1947—1981年 IRS数据和来自财政部的企业数据库COMPUSTAT,实证研究了美国的企业规模同税收之间的关系。Zimmerman 的研究源于Alchian 和 Kessel[9]与Jensen和 Meckhng[10]所提出的政治成本假说:②政治成本指额外的管制成本,包括较高的税收等。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企业更容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督和审查。只不过Zimmerman是把有效税率作为政治成本的代理量。其研究结果与政治成本假说的含义基本一致,即,在大多数而非所有产业中,规模大的企业有较高的有效税率。其中这种关系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最为显著,而在制造业显得稍弱。因为美国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审查和监督最为严格,所以Zimmerman认为,企业规模越大支付税收就越多的原因在于规模大的企业遭到了政府和公众更为严格的审查和监督。Salamon和Siegfried[11]则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比规模较小的企业因拥有无可比拟的政治和经济特权而有可能规避税收负担。Omer等[12]也验证了1980—1986年之间有效税率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他们采用五个不同的税收度量获得的经验证据验证了Alchian和Kessel与Jensen和Meckhng提出的政治成本假说,支持了Zimmerman的结论。

Kim和Limpaphayom[13]对 Zimmerman 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Zimmerman用政治成本理论所做的解释虽然适用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发达国家,却可能不适用于发展中经济和新兴经济。正在经历工业化和快速经济增长的国家,企业规模和有效税率之间的关系受到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因素的影响。比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可能不存在对于大规模企业的政治成本。事实恰恰相反,大企业可能受到更多的税收偏护。因为,正在经历工业化国家的政府需要大企业的合作以实现国家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基于此,Kim和Limpaphayom选用环太平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香港、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泰国)的数据研究企业规模同有效税率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存在着不能支持政治成本假说所提出的企业规模和税收的正向关系的证据。特别地,他们发现企业规模和有效税率之间具有负向关系,这同Porcano[14]的研究结论一致。

Heshmati等[15]研究了有效公司税率对企业规模分布的影响。他们在模型化这种关系时,既考虑了条件变量,也考虑了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产业效应。他们的结果依赖于覆盖整个瑞典经济的1973—2002年的数据,描述性结果表明,有效公司税率随企业规模、产业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实证结果显示,较小规模企业比较大规模企业具有更高的有效公司税率;服务业部门比工业部门具有更高的有效公司税率;有效公司税率对大企业的规模分布具有负向影响,对交通运输、金融和服务业具有负向影响;而对制造业、电子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具有正向影响。因此他们认为,有效公司税率既影响企业规模分布,也影响产业组成。

通过上述的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税率对企业规模的影响上,而未涉及税收结构对企业规模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税种安排已经比较成熟稳定,但是对于中国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可能缺乏指导意义。下面本文先对税制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机理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总结出税制(特别是税制中的税收结构)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三、税制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政府对企业征税,实际是对企业经营结果最终分配过程的参与。不同的税制或税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经营成果不同的分配方式,从而构成了影响企业经营成果分配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不同的税种参与企业经营成果分配的环节不同,从而导致分配主体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担也不同。又由于风险分担程度是影响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重要变量,所以税制或税收结构就成为经济主体行为选择的重要约束条件,既影响着企业利用盈余扩大投资的规模及速度,也影响着政府的行为选择(包括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而后者又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投资意愿和创新意愿、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当然,企业的融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又影响企业的技术进步和最终的市场竞争能力。

反过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市场竞争能力也影响着政府从企业获得税收的多少。可见,税制或者税收结构同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其一,税制与中小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从会计学上来讲,企业的生产成本是由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等组成。而从经济学上来讲,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从组织生产到产品生产的所有成本,其内涵要比会计学上的生产成本宽泛得多。那么,对于直接税(企业所得税)来说,由于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的收入总额减去各种成本、费用、损失以及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是对企业利润总额征税,具有不可转嫁性,所以税率的高低不影响产品成本。而对于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来讲,增值税的应纳税额是流转过程中的增值额。虽然实行的是价外税,但是,由于进项税可抵扣,通过进项税的抵扣使上游企业的销项税进入了本企业的产品成本;销项税虽然不能抵扣,但是,却在销售产品时进入了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由下游企业作为进项税额再进行抵扣,直到最后作为最终产品的成本由末端购买者承担。所以说,从产品的整个生产流通环节来说,增值税增加了产品成本。因此,直接税(企业所得税)因不改变产品成本而不会改变产品销售量,而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因提高产品成本而会降低产品销售量。

其二,税制与企业投资。企业的目标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企业投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对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追求,可以使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进一步的投资,从而保持其自生能力和发展潜力。税制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两方面。从投资收益来看,由于税收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分配,所以税率高低就直接影响着投资净收益率的高低。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直接税(企业所得税)还是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都会降低企业投资的净收益率,降低企业的投资额。从投资风险来看,直接税和间接税就有明显差异。政府作为服务提供者从企业的经营成果中参与一定比例的分配是合理的,但是同样的分配数额会仅仅因为分配制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对于直接税(企业所得税)来说,因为是对风险收益,即最终的企业利润总额征税,所以政府与企业一起共担了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于财政收入稳定甚至增加的考虑,希望企业利润增加,以便在所得税比率确定的条件下增加税收额。其途径要么是企业规模扩大,在利润率不变甚至下降的情况下提高利润总额;要么是企业规模不变而提高利润率。无论哪种情况,政府都有积极性为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持,企业投资就会增加。

其三,税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税制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会产生影响。撇开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优惠措施不谈,单单税收的结构就会对技术创新的意愿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改变企业对未来的预期实现的。对于直接税(企业所得税)来说,应税所得为利润总额,企业只有实现了盈利才需要交税;而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税部分为企业的增值额,不管企业有没有盈利都需要交税。也就是说,对政府而言,前者是一种不确定收入,而后者则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收入(相对于更加不确定的企业所得税来说),政府在直接税制度下与企业一道承担了部分风险。这两种鲜明对比的税收制度在企业经营者心目中形成了强烈的预期,使得企业主更愿意在直接税制度下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及国内竞争力,而在间接税制度下则缺乏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就难以提高。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如下两个命题:

命题1 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

命题2 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也更有利于国家来自中小企业税收的增加。

四、计量模型与指标选择

1.基本估计模型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税制是通过改变资源配置和对企业家的激励机制而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根据经济学基本理论,市场需求水平和资金成本也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除了这些外部因素以外,企业劳动投入、资本投入、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更是直接影响其发展水平。据此,设定如下形式的面板数据模型: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时期。除了以上间接税、直接税等可观测的变量对企业规模变量的影响之外,还存在一些未被观测到的影响因素,这些观测不到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不随时间变化的地区效应ui;一类为不随地区变化的时间效应ut;还有一类为随地区和时间变化的效应εit。其中ui和ut往往被称为非观测效应,而εit则被称为特异性误差。非观测地区效应ui的影响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固定效应(FE)。此时,对每个横截面i来讲非观测地区效应ui都是一个尚待估计的参数,于是,ui就是第i个地区的截距,表示每个地区所特有的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另外一类是随机效应(RE)。此时可将非观测地区效应ui和特异性误差εit合并一起成为复合误差项,定义为vit=ui+εit。因为每个时期非观测地区效应ui都是复合误差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不同时期vit就应该是时序相关的。为消除误差中的时序相关,一般可以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来对模型进行估计。

2.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TIV)表示企业规模变量,也是被解释变量;间接税(IT)和直接税(DT)为解释变量;影响工业总产值的其他因素为控制变量,包括固定资产(FA)、流动资产(CA)、从业人员数(PRA)、管理效率(ME)、管理水平(MC)、资金成本率(RCC)和市场需求(MD)。各变量的定义与符号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符号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2005—2010年)

本文原始数据来自《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5—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05—2010年)和《中国税务年鉴》(2005—2010年),因为2005年以前没有单独统计中小工业企业的经济数据,所以只选取2005—2010年的数据。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剔除了西藏自治区(因为西藏自治区数据缺失太多)。对于 IT、DT、FA、CA、MD等受价格因素影响的变量,需要将名义值折算成实际值,为此,本文利用各地区相应年份的价格指数数据,以2005年为基期进行了价格平减。这样,每年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样本,6年共计180个观测值。

多重共线性检验。本文使用方差膨胀因子(VIF)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根据古扎拉蒂,如果方差膨胀因子大于10,说明变量间存在多重共线性,将使模型估计失真。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变量 IT、DT、CA、FA、PRA、MD的方差膨胀因子VIF1都大于临界值10,而其中的FA和MD尤其大,原因可能是FA与MC及MD与IT、DT、PRA高度相关有关,因此我们先将变量FA和MD剔除。剔除后的方差膨胀因子如表2中的VIF2所示,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都在临界值之下,不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此时,模型(1)就变为: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对于本文的面板数据模型,在选择模型的估计方法时,主要涉及两类模型的识别判断:一类是无个体影响的固定系数模型;一类是包含个体影响的变截距模型。而变截距模型又进一步分为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所以,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需要首先进行检验以确定采取混合OLS、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三种估计方法中的哪一种。具体的判断准则为:首先进行F检验,若个体效应ui不显著,那么就直接采用混合OLS估计方法;反之,如果个体效应ui显著地异于零,那么就需要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如果选择个体效应,还需要进一步进行Hausman检验①Hausman检验形式为:H=χ2[K]=[b-β]'-1[b-β]。这里b为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β为随机效应模型的估计系数。=Var[b]-Var[β]。H服从自由度为K的卡方分布(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不包括常数项)。给定某一个显著性水平,如果H大于临界值,则接受固定效应模型,否则就接受随机效应模型。以确定采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

假设被解释变量为yit,解释变量的n维向量为x'it= (x1it,x2it,...xnit),α为参数向量,K为横截面个体数量,T为时期数,μit为残差项,则前述三种面板数据模型一般表达式为:

yit=c+γi+αx'it+μit(i=1,2...,K;t=1,2,...,T)

如果截距项变为c+γ,上述模型就是混合回归模型;如果截距项为c+γi,该模型就是固定效应模型;而如果截距项为常数c,随机误差项变为反映个体差异的λi+μit,则该模型就成为随机效应模型。

首先,采用F检验方法,得到检验统计量的值为F(29,143)=19.29,拒绝了“个体效应为零”的原假设,表明在混合OLS与固定效应模型之间,应该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其次,χ2(29)=286.48,拒绝“个体效应方差为零”的原假设,表明在混合OLS与随机效应模型之间,应该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上述检验表明,存在显著的个体效应。但究竟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需要进一步进行Hausman检验,得到检验统计量的值为χ2(7)=34.14,相伴概率为0.00,不能拒绝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估计量没有实质性差异的零假设,所以应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检验结果

为了考察中小企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情况,本文在回归中分别加入了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平方项。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控制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即中小企业规模LnTIV的影响,间接税变量与中小企业规模变量的关系系数为0.17,直接税变量与中小企业规模变量关系系数为0.48,后者为前者的近3倍。未加入全部控制变量之前,直接税变量与中小企业规模变量关系系数是间接税变量与中小企业规模变量的关系系数的2倍左右,而考虑了所有解释变量之后,前者为后者的4倍多。

从短期来看,中小企业规模和税制之间的关系应该好像是先有中小企业的产值(企业规模),然后税务部门才能对中小企业征税。但是从长期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下一年税收结构和各种税的税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都是已知数据,根据理性预期理论,每个中小企业都会根据已知的税收结构和税率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期,或者叫适应性预期,并根据预期做出各自的行为选择。

实际上,不但中小企业对税收结构和税率的理性预期是中小企业行为的约束条件,对于缺乏发展和运营资金的中小工业企业来讲,税收金额本身也构成了它们的约束条件,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决策和企业的规模。

因此,可以认为,解释变量间接税LnIT和直接税LnDT的系数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各自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影响力大小。如此看来,直接税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间接税对中小企业规模的影响。又因为系数符号为正,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直接税对中小企业规模正向影响要比间接税正向影响大,即,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

同时,从直接税同中小企业规模比间接税同中小企业规模更大的正向关系亦可得知,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也更有利于国家来自中小企业税收的增加。

根据模型3和模型5可知,中小企业规模同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并且容易计算出,劳动投入在倒U型曲线的右半段,即下降区间,表明中小企业劳动呈过度投入状态;而资本投入在倒U型曲线的左半段,即上升区间,表明中小企业资本呈不足状态。也就是说,同劳动投入相比,资本投入不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另外,从模型6可以看出,变量LnCA的估计系数均远远大于变量LnPRA的估计系数,这表明,加大中小企业的资本投入对中小企业发展非常有利。①从保障就业角度考虑,不能因为劳动过度投入而减少之。况且,文中资本和劳动的平方项是分别加入的,综合考虑,实际上劳动起到了对资本不足部分的替代作用。

六、结 论

本文利用中国中小工业企业2005—201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税收结构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直接税对中小企业规模的正向影响要比间接税的正向影响大,即,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更有利于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

据此,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角度来讲,征收直接税(即企业所得税)而非间接税(主要是增值税)是较为有利的选择。

第二,随着中小企业规模的扩大,同间接税相比,直接税也更有利于国家来自中小企业税收的增加。

第三,同劳动投入相比,资本投入不足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加大中小企业的资本投入对中小企业发展非常有利。

第四,资本成本率的估计系数较大,说明它是中小企业规模扩大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也说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或者融资比较难。

综上可知,改变目前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结构,逐步提高直接税税率,同时逐步降低直至取消间接税税率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

[1]戎殿新,罗红波.中小企业王国——意大利[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2]Backus,D.,Henriksen,E.,Storesletten,K.Taxes and the Global Allocation of Capital[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008,55(1):48-61.

[3]Rossi-Hansberg, E.,Wright,M.L.J.Establishment Size Dynamics in the Aggregate Econom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7,97(5):1639-1666.

[4]Alesina,A.,Silvia,A.,Roberto,P.,Fabio,S.Fiscal Policy,Profits,and Invest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2,92(3):571-589.

[5]Cummins,J.G.,Kevin,A.H.,Hubbard,R.G.Tax Reforms and Investment: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6,62(1-2):237-273.

[6]Alfaro, L., Andrew, C., Fabio, K.Firm-Size Distribution and Cross-CountryIncomeDifferences[R].NBER Working Paper No.14060,2008.

[7]Chongvilaivan, A., Yothin, J.Firm Size and Taxes[J].The Journal of The Korean Economy,2010,11(1):145-175.

[8]Zimmerman,J.Taxes and Firm Siz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83,(5):119-149.

[9]Alchian,A.A.,Kessel,R.A.Competition Monopoly,and the PursuitofMoney[R].NBER/Prm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2.

[10]Jensen,M.C.,Meckhng,W.H.Can the Corporation Survive[J].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1978,(1 -2):l-8.

[11]Salamon,L.M.,Siegfried,J.J.Economic Power and Political Influence:The Impact of Industry Structure on Public Policy[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7,7(1):1026-1043.

[12]Omer,T.C., Molloy, K.H., Ziebart, D.A.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m Size-Effective Tax Rate Relation in the 1980s[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1993,8(2):167-182.

[13]Kim,K.A.,Limpaphayom,P.Taxes and Firm Size in Pacific-Basin Emerg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Taxation,1998,7(1):47-63.

[14]Porcano,T.M.Corporate Tax Rates:Progressive,Proportional,or Regressive [J].Journalof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1986,(8):17-31.

[15]Heshmati, A., Dan, J., Carl, M.B.Effective Corporate Tax Rates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Firms[R].TEMEP Discussion Papers 200923,2009.

猜你喜欢
间接税直接税税率
5月起我国将对煤炭实施零进口暂定税率
中国自7月1日起取消13%增值税税率
高培勇:直接税才是本轮税改主角
我国公民个人税负不公平的问题分析
我国税制结构发展趋势分析
从黑水城文献看西夏榷场税率
个人税收负担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
关于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的几个问题
中国“直接税导向”税制改革艰难性的探析
2011年将开始个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