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背景下的中医药必定大有作为

2013-11-12 00:51高军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药监王国强中药房

本刊记者 高军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答本刊记者问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人民群众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就医改中如何保持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本刊记者:王部长您好,在医改中提出的“三分开”中的医药分开是当前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北京部分医疗机构试点药品零差率以及收取医事服务费后部分医疗机构在设想尝试中药房托管或干脆分离出去,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会不会影响中医药的发展?

王国强: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还不太了解,也没有听说,对这个事情我的意见是先不要炒作,也许有人在想,但还要再看一看。至于今后关于西药、中药是不是要放到社会上去,是一个总体研究的问题。

我认为,中医院如果没有中药房,患者要到街上去买药,会很不方便,还是应该有。至于综合医院是不是先拿中药房开刀,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关键看医院对中医的重视程度。药房主要是一个服务机构,中医科都不强了,甚至是他的中医很弱,开不出来几张方子,要中药房还有什么用呢?若是中医很强,需要自己的药房配合,那情况自然就不同了。我了解的情况是现在中医很火,看中医的人很多,综合医院又不想把病人推出去,想留住病(人)源,开始发展中医。我见到很多综合医院的院长,他们开始发展中医了,中医的优势如果能发挥出来,就能把患者留在医院接受治疗,这样的医院会不会把中药房取消呢?我看他们也会斟酌的。

▲王国强委员(左)与本刊记者高军(右)

另外,中药现在还保留着差价,因为中药在运输过程中,储存过程中,霉变、损耗要考虑进去,会有一定的补偿,所以医院保留中药房也不一定会赔钱。

本刊记者:

我本人去年去了很多道地药材的原产地,发现现在的道地药材越来越少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王国强:这个问题关键是,我们现在中药材种植、生产、采集、收购、包括储存、包括变成饮片等的管理体制是分散的。所以什么地方适合种地道药材,什么地方不适合种地道药材大家都搞不清楚,有些地方盲目发展了,种出来很好看但效果不好。

本刊记者:现在有的地方土壤污染的很严重,特别是重金属超标,现在很少有适合种中药材的土地了。还有一个问题,有专家说过去是吃药现在是吃草,很多中药饮片已没有什么药效了,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王国强:这个问题的确很严重。我认为中医中药不能分家,中医的发展没有中药是不行的,但是中药的发展又离不开中医的指导。现在对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管理都在药监部门,药监部门要加强监管,现在药监部门也在加大打击力度,随着中药材需求越来越大,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我们也会积极配合药监部门的。

本刊记者:因为中药的天然属性,很多专家说中药饮片、中成药会越来越贵,会成为最贵的奢侈品,老百姓会越来越吃不起。您同意这种观点吗?另外,随着中成药、中药饮片的价格走高,中医药的“简、便、易、廉”,特别是“廉”会不会终结?

王国强:现在不要下这种结论,现在不是说所有的饮片都是贵的不得了,可能有个别品种比较贵一点,但是这种趋势一定要引起重视,将来药材少了,需求多了,会抬高价格,有这种趋势,国家加强综合管理很重要。至于中医的“简、便、易、廉”,不单单是说中药,还包括非药物疗法,像刮痧、拔罐子都属于“简、便、易、廉”的方法之一。当然,中药的价格会贵一些,但是和西药比,还是比较便宜的。

猜你喜欢
药监王国强中药房
药监政策速览(第32期)请正确看待药品不良反应!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王国强作品选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回国投案的市委书记
基于博弈论分析中药饮片质量监管策略Δ
“虚拟中药房”破中医药服务瓶颈
高度重视 充分发挥药监政务微博作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集中培训网络信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