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与西方文明

2013-11-14 07:36何光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12期
关键词:基督教上帝文明

何光沪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北京100000)

中国几千个大学,只有四五个大学有宗教系,而且很多只是挂名的,所以,大学生对宗教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我就想,应该讲得全面些。所以,我在珠海校区讲宗教与中国社会,在这里讲宗教与西方文明。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分成四个部分讲。

第一,引言。包括三个小问题:1.后来居上、引领世界?2.科学技术、政治经济?3.宗教信仰?有些同学可能光看标题,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主语就是西方文明。在引言里,我要谈西方文明值得思考的三个问题。

第二,宗教与古典文明。讲的是古代宗教与古典文明的关系。大家都知道,讲西方宗教必须讲基督教,基督教同古典文明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要提到基督教的诞生和成长。这可能对有些同学来说是多余,他本来就了解。但是会有好多同学还不太清楚,包括刚才陈老师提到的,什么天主教啦,东正教啦,基督新教啦,这是知识性的问题。

第三,改造古典文明的原因。谁改造?同学们也能看出来,当然指的是基督教改造,它改造了古典文明。

第四,改造古典文明的结果。这也是最后一个问题,谈到了“宗教与西方文明”,好像到这里,才到了主题。有些同学会有疑问,但是我相信,等一下你们就清楚了,会清楚古典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什么关系。西方文明的特征,跟基督教是有关系的,就是说,跟它的宗教信仰是有关系的。

引言提出了三个问题:后来居上,引领世界?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宗教信仰?

西方文明后来居上,这是公认的。因为它开头是远远地落后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印度文明,甚至有些方面还赶不上它之前的古希腊、古罗马,或者古埃及,或者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但是,它后来居上,而且正在引领世界文明的走向。

请同学们举目四望,这些物质文明的成果,以及它里面携带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大部分来自何方?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现在简直没法生活。停水、停电就没法生活,自来水系统从哪里来的?电灯电器从哪里来的?西方。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有些人觉得不太服气,但是这是事实。

有时候有些中国人批判三权分立,说那是西方的,我们不要。但是中国现在的人民代表大会,掌立法权;国务院,掌行政权;各级法院,掌司法权。至少在形式上,我们已经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学说。

第二点,科学技术、政治经济?至少在清朝末年或者是19世纪中期,我们不但是承认,而且是痛切地感受到,我们落后了,人家领先。那么原因何在呢?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们船坚炮利,我们也要造坚船利炮。所以,张之洞、李鸿章他们要搞洋务运动,这是看到了科学技术的作用。

这种看法就好像两个球队踢球,踢输的这一队总结经验说:我们为什么输?是因为他们的体力比我们强,技术比我们高,所以,我们要锻炼体力、要提高技术。这是比较肤浅的,在初期尚可谅解,往后就应该深入。认识应该更深入一点,国人应该更聪明一点。

到了19世纪末期,中国人聪明一点了。至少那些仁人志士,那些先进分子,比如康有为、梁启超,还有孙中山、黄兴等等,他们看到,球队打赢不光是靠体力和技术,还有组织,他们的队长组织得好,他们的教练组织得好,前锋、后卫、左翼、右翼等等组织得很好,战略战术很好,所以我们要学习人家的组织,就是制度。所以,中国的先进人物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还有“新文化运动”。

在这几个运动中,中国人看到了宪法政治、民主法制等等。你们知道,清朝末年搞了“立宪”,最后几年,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搞立宪。可惜太晚了,大家说她是假立宪,因为她的“内阁”多半还是皇族。所以,孙中山的号召起了作用,革命就发生了。

这时候看到的,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和经济活动自古就有,但是要有好的制度,使之有好的效益,使它变得合理。所谓现代化,马克斯·韦伯说,就是合理化,是各方面都合乎理性。中国的政治是不是合乎理性?光绪皇帝悬在那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小人掌握大权,合理吗?八国联军为什么打进来?因为慈禧太后不喜欢光绪皇帝,他搞戊戌变法,就把他抓起来关在瀛台,软禁起来,然后又想把他弄死。先传谣言说,皇上得病了,很多大臣心里怀疑,但是不敢说。只有外国人敢说,驻北京的大使馆敢说,法国公使就派医生来说:太后你生病时,让我们看病,那我们也给皇帝看看病吧。老佛爷不好拒绝。法国医生看完病回来说:皇帝没病。慈禧太后一计不成,再生一计——把光绪皇帝的侄儿弄成大阿哥,弄成个小皇帝,她好操纵。她的心里哪有什么中国,甚至没有大清,只有她自己的权力,只要她掌权,什么都行。于是,她就立了个“大阿哥”,要文武官员来祝贺,发请帖,要外国公使们也来祝贺。结果外国公使集体抗议,不来。

大臣们即使心里不满,都不敢说,都来了。外国公使都不来,慈禧大大丢了脸。小气的老太婆要报复。怎么报复?向各国宣战!大臣们大吃一惊——一个国家向好多国家同时宣战,这不是疯子吗,不是自杀吗?太后偏要干,底气很足,为什么很足?她相信小人的话:义和团刀枪不入;她相信义和团能够打败洋人,所以,她就宣战。

义和团就到了北京,杀了几百个外国人,包括小孩和妇女,杀了几万个中国人——你会说英语?该杀!你信教?该杀!铁路?鬼子的玩意儿,拆掉!电线?鬼子的玩意儿,拆掉!这是义和团干的事儿,把外国使节也打死了。西方列强就说:哈,文明古国?很野蛮呀,杀小孩杀妇女?你们的祖先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还没同你打仗,你把使节都打死了?后来的事情你们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

当时的政治就是这么不合理性。所以后来,慈禧太后也不得不同意搞宪政,就是要理性一点,按照宪法来行政了。慈禧太后可能是做做样子,但是一些人可能是真心真意的,有些大臣真心真意要干,要把中国改造成现代国家。但是来不及了,全国人民等不及,要革命了。

直到五四运动,还是说民主、科学,不光讲科学,还讲民主。那么,西方为什么领先,是不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就够了?看到这些,就已经很深入了?

不是。现在,从我这个专业的角度来看,还不够。球队打赢球,不光靠体力强、技术高、组织好,还靠一种精神。这个,大家现在体会很深,因为看中国足球队,体会太深了!郑也夫教授说得很有意思:外国足球运动员输了球,如丧考妣,伤心痛哭;中国足球队输了呢,没事儿一样。那就是精神问题,体育精神问题。对于个人来说,精神涉及宗教或信仰,对于社会、对于文明来说,更涉及宗教信仰。

(你们看屏幕上,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编导的。让很多人穿上特殊设计的服装,扮演活字,印刷书籍用的活字丁,一些人蹲下去,一些人站起来,表示活字印刷术。他用这个表现中国的四大发明,辉煌灿烂,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当然是历史事实,即使有人说古登堡在德国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是至少中国人也发明了活字印刷,还有指南针、火药、造纸术等等。

但是我想,张艺谋先生以及我们的观众,是不是应该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呢——这样一场辉煌灿烂的宏大表演,你用了多少别人的发明?可能你用的,有另外40种、400种、4000种发明!例如,演员服装用什么做的?合成纤维。图像效果是怎么来的?激光。什么人发明的呢?我们应该反思,不要盲目骄傲——甚至连运动会这个事儿,都是希腊人发明的!甚至连那种运动场,也是罗马人的发明!

这种节目的主导思想,是不是应该站得更高一点,对中华民族才更有好处?“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屏幕上有几辆“公共马车”,这是表示制度的重要性,不光是技术重要。你看公共汽车、火车、飞机,技术的进步,令人惊叹。但是,我们能坐公共汽车,仅仅依靠汽车发动机吗?我们还要依靠一套制度——就是让一般人买不起的运输工具,按照一定的线路运行,走到一个居民点,就让它停一停,让买不起交通工具的,也能用交通工具。这是英国人的发明,这就是制度,公共马车制度。100多年前就有了。

最该讲的是专利制度。新的技术为什么能够蓬勃涌现?专利制度鼓励人发明创造,把人潜在的,可能一辈子、两辈子、世世代代都没有发挥出来的创造力给激发出来了。这个制度太了不起,超过了所有的科技发明。

西方为何领先现代化?历史学家们归因于四大运动。屏幕上左边是米开朗基罗画的《创世纪》,表示文艺复兴运动导致现代化的开端。第二个运动是宗教改革,所以第二幅图是加尔文,著名的宗教改革家,他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不光是宗教制度,而且还有政治、社会制度。第三个是科学革命,所以往右是牛顿,我们不用多说,他是现代科学的创始人之一。第四个是启蒙运动,所以最后是卢梭的画像。事实上,这四个运动都同基督教有关系,都同所谓前现代时期有关系,同中世纪的社会文化有关系。)

这就到了我们的正题:宗教同西方文明的关系。

第一个大话题:古代宗教同古典文明的关系。

古代宗教,我想大家不太容易误会,即使不是宗教专业的同学,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大概也知道,古代宗教对于各种文明有大影响。按宗教学家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宗教,没有一个国家没有宗教,没有一个时代没有宗教,甚至在文明诞生之前就有了宗教。史前时代,野蛮时代,或者原始时代,就有宗教。

中国人3000年前就有宗教。信什么呢?信上帝。你会觉得奇怪,上帝不是基督教说的吗?不对!“上帝”是中文,是地道的中文词儿。它最早出现在哪里?出现在最古老的中国文字——甲骨文里面,最古老的中国书——《尚书》里面,最古老的中国诗集——《诗经》里面。后来,我们是用这个古老的中国词,来翻译西方人信仰的对象——天地的主宰,英语叫God,德语叫Gott,拉丁语叫Deus,他们都不叫“上帝”。但是“上帝”这个中国词,恰当地翻译了他们的意思。

这个词表达的观念,是主宰天地、创造天地的神,后来渐称为“天”。古代中国人就有这个观念,同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类似的观念。中国古人说,天作高山、天生百物、“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意思是老天(即上帝)创造大自然的一切,创造千千万万的人民,给他们各种各样的事物,各种各样的法则(就是规律)。

只不过,现在我们不太说上帝了,一说就觉得是外来的、基督教的。不对!今天你到北京天坛看一看,那最著名的建筑祈年殿里面最高处、最中央挂着一块匾额,上书四个大字——“皇天上帝”。那是清朝时候的匾额,光绪皇帝绝对不会拿一个基督教的名词挂在上面,慈禧太后也不会做这种事情!所以,“上帝”是最古的、最土的中国词儿,最古的、最土的中国观念,因为中国人自古敬上帝、信上帝,后来还制定了越来越复杂的规则来敬拜上帝。

当然,今天我不是在珠海,所以本该不谈这个话题。但是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后来中国人为什么不讲上帝了呢?我可以告诉你们为什么不讲了。

最大的原因是,中国从周公开始,宗教制度不平等。怎么不平等呢?因为只有统治者,最高统治者一个人可以祭拜上帝,别人不许。

周公的规定,用四个字可以表达——“不王不禘”。“王”就是国王的王,“禘”是示字旁,加一个上帝的帝。王、禘是动词,王是统治天下的意思,禘是祭祀上帝的意思,所以,“不王不禘”四个字的意思是:不统治天下,就不能祭祀上帝。所以连诸侯都不能祭上帝,比如齐桓公、晋文公,他们都称霸,但是他们不能祭上帝,他们胆敢祭上帝,就会被别的诸侯攻打,因为僭越了权利——公爵、侯爵等无权,要周天子才有权祭祀上帝。这套规矩传了两千多年,这样,就把老百姓同上帝隔开了,这是最大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上帝”这个名词,后来逐步变化,演变成“天帝”。上帝在哪里?在天上,所以就叫天帝。就像以色列人尊敬上帝,不敢直呼其名,周代以后就用他的方位来代表他的称呼,所以就叫“天”,“苍天、皇天、昊天”等等,“苍、黄、昊”是形容词,表示颜色,表示伟大等等。于是,“天”一词逐步代替了“上帝”一词。

古代各国都有宗教,印度、波斯、巴比伦、埃及,都有。我们现在是讲西方,先讲古代的希腊、罗马。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各种各样的儿童读物、课外读物都有。它们是世界文学的瑰宝,马克思对它评价很高。但是你们是否发现,古罗马跟古希腊的神话和宗教很接近?

古希腊有一个主神叫宙斯,古罗马也有一个主神叫朱庇特。宙斯的妻子叫赫拉,朱庇特的妻子叫朱诺。古希腊有美神爱神,阿芙洛蒂特,古罗马也有维纳斯等等。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古罗马人觉得希腊人比他们文明发达,他们就虚心地学习,就像日本人学习西方一样。他们后来称霸,把地中海世界占领了,国家力量的强大,古希腊望尘莫及,真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但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宗教,你们发现没有,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并不教给人以良好的道德。那些所谓的神,自己就乱七八糟的,人所有的缺点他们都有,他们比人高明在哪里?本事大?有些强盗比普通人本事大,魔鬼比人的本事大,是吧?我不是说他们全是坏蛋,但是经常很坏——愤怒、嫉妒、报复心、不公平、诱奸、乱伦,什么事情都能干!有些人,中国也有,西方也有,对古希腊罗马文化,毫无批判,崇拜得五体投地。它的确非常辉煌(等一下我们要讲),但是它有重大的缺陷,可以称为患了癌症的文明。

另外一种宗教,希伯来人或犹太人的宗教,在历史上非常独特。宗教学家公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第一次创立了严格的一神教。他们信仰的上帝有时候也会发怒,也会嫉妒,甚至很残酷,但是按照犹太人理解,这是因为他公正,因为有时候我们人实在是罪恶滔天,人做的坏事太多了。世界上的宗教多半都是多神教。刚才讲中国人信的上帝,后来变成了“五帝”,五个上帝,什么青帝、白帝、黄帝,后来又变出很多很多神。所以后来北京不光有天坛,还有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社稷坛等等,祭祀好多神。是犹太人第一次提出一神。

从宗教哲学角度看,各种有神论里面,一神论比较能够解释世界规律的齐一性。因为世界是一个和谐运行的体系,如果有好多神来管,那就乱糟糟,不协调了。牛顿就认为太阳系是一个和谐有序的体系,所以上帝一定精通数学和力学,才能够造出太阳;他还认为,创造耳朵的,一定精通声学,创造眼睛的,一定精通光学,总之是一个单一的智慧。很多神都来管,一定乱套。

希伯来还是一个把灾难归咎于自己的民族,就是特别有自我忏悔精神、自我反省精神的一个民族。他们的国家先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占领,后来又被罗马占领;罗马人把他们的圣殿烧掉,他们无家可归,流浪全世界2000年;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希特勒大屠杀,然后通过联合国决议得到一小块地方,恢复自己的国家;以色列刚成立,阿拉伯国家就向它宣战,它以200多万人口对付几亿人口,打了几次中东战争。他们经历的灾难层出不穷,但是从来都不抱怨,特别在古代更明显,老说这是自己犯错,受到上帝惩罚。所以,你看《圣经》里面,多有那样的故事。

屏幕上是大家需要注意的概念——今天不是讲“西方文明”吗?怎么来了个“古典文明”呢?打开地图看,中国人认为希腊、罗马在西方,讲西方文明自然而然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但是要注意,在西方的历史学家中,基督教产生以前很长时间形成的文明,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这种文明,叫“古典文明”。那么,“西方文明”指什么呢?一般是指基督教在欧洲、在中世纪建立起来的文明。

“古典文明”(Classic Civilization)这个词,本来就有褒义。它真的曾经非常辉煌。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的说法,历史上所有的文明有二十几种。其中,古代的中国文明、印度文明,还有古典文明,辉煌程度可以并列。

(屏幕上这个运动场,可以说是最早的“鸟巢”,高达三层,在没有起重机的时代,完全用巨石拼起,地下还有机关,把人和野兽从下面送上来。罗马帝国,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它的土地,等于另外两个文明的代表,印度的孔雀帝国和中国的汉帝国之总和;它的人口,按照历史学家吉本的统计,等于汉帝国的两倍。它延续的时间也是惊人的,中国没有一个朝代,世界上没有别的任何帝国延续这么久——帝国,不一定是皇帝统治,而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统治很大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管是共和制,还是帝制,那么罗马帝国至少存在了800年,即公元前3世纪开始,到公元后5世纪。如果说要有皇帝才算帝国,那么罗马帝国从奥古斯都开始,到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占领,存在了近1500年。

它的经济非常发达,财富极其雄厚。它的政治,有高度发达的行政系统,除了立法机构即元老院,还有各地的行政长官。它的法律现在还被奉为经典,学法律的都要知道罗马法,因为它很完备,相对来说很公平,甚至还有民法典。罗马军团号称战无不胜,它曾经用不到2万人,打败英国的20万人。屏幕上这幅图,表现了当年的这个战役。

它的文学、史学、哲学、法学、医学、药学、农业科学、地理科学,甚至军事技术,都有巨大的辉煌的成就。说到诗歌,人们会想起维吉尔、贺拉斯等等;说到历史,会想起李维、凯撒大帝等等;说到哲学,有卢克莱修等等,还有皇帝的老师塞涅卡,皇帝奥勒留本人就是哲学家。

只是直观地看看现在还在罗马城里的建筑,我们就可以想象当年的辉煌——无数用大理石、云冈石建造的建筑鳞次栉比。大剧场、大会堂、纪念柱、凯旋门、大神庙……连运水的渠道,都是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用无数巨石垒成,像高架桥,现在还巍然屹立——你们去罗马,还可以看见,甚至在西班牙也可以看到(西班牙曾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我上个月去看了一个这样的水渠)。还有非常豪华的澡堂——英国有个城市叫巴斯,英文就是bath,就是洗澡、澡堂的意思,那里现在还保留着罗马的澡堂。你们刚才看到的运动场,有五万个座位。还有一个马戏场,可惜现在看不到了,长度有1000多英尺,里面的座位可以容纳18万人!这些都是两千年前建造的!

这么辉煌的文明,竟然衰落了、腐烂了。什么原因呢?因为它得了不治之症,好像一种癌症。

就是说,它的社会有结构性问题,即制度造成的大问题。

第一,是贫富悬殊。奴隶主、贵族和所谓“骑士”,占有大量的土地和财富,生活极其奢华。而奴隶、隶农、无产者却极端贫困,一无所有。农民的土地被占,只好流落到城里,做建筑工人。商人承包大量的建筑工程,包括国家的建筑,政府的建筑——罗马政府很喜欢用宏大的公共建筑来鼓舞年轻人的爱国心。后来希特勒也深知其中奥妙,他说,鼓励年轻人爱国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建造宏大壮观的建筑。

建筑工地容纳不下这么多人,怎么活命?当小偷,当告密者——出卖别人的信息,出卖自己的灵魂。罗马政府奖励告密,罗马政客鼓励告对手的密。还有,依靠国家发放面包,也不会饿死。于是,这些被称为无产者(这个词来自拉丁语,就是罗马人的语言)的人,就很自豪,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吃饱饭,还可以免费看盛大的庆典——国家经常举行庆典、竞技会、运动会、凯旋式,还可以看角斗士比赛。但是,被压迫的人毕竟是会起来反抗的,我们都知道斯巴达克斯的起义,还有很多别的起义。

第二个结构性问题,是国富民穷。罗马国家拥有以前的统治者不敢梦想的财富——比如,仅仅在西班牙打了一仗,就拿到一个很大的银矿,于是,货真价实的银币,给国家财政提供了雄厚的保障。所以,国家非常富裕,那些巨大的建筑是一个明证,同民众的贫穷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三个根本问题是改革受阻。因为这样一来,罗马政治家就分成了两派:一派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就是元老派;还有一派维护下层、骑士、农民、城市平民的利益,被称为民主派。罗马从古代继承了一个制度,老百姓可以选两种官员,一是执政官,有点像现在的总统;还有一种官员叫保民官,应该像“最高法院”?反正,保民官的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权利。

改革受阻的两个例子,就是格拉古弟兄俩。格拉古弟兄两人,在10年之内,连续当选为保民官。哥哥提比略要改革,限制贵族权力,为人民为下层人争取一点权利,被贵族派暗杀了。后来弟弟盖约又当选保民官,他继承哥哥的遗志,要订立一些法律,进行土地改革,把土地还给农民。结果他又被暗杀了。

第四,依靠暴力。罗马帝国改革受阻,统治就靠暴力了。政治家马略搞了军队改革。本来罗马军队是“三合一”,就是说一个军人同时是农民,又是士兵,又是公民。农民,意味着他平时在家里种地;士兵,就是说国家有事的时候拿起武器,钱多有马就是骑兵,钱少没马就是步兵;公民,意味着他有权利,有土地权,有选举权——他是为保护自己的权利而战。所以,罗马军队“战无不胜”有这个原因,即士气高昂。但是马略军事改革以后,罗马军队改变性质了——由统帅豢养的士兵,是职业军人,专门为统帅夺权、保权卖命。统治者用这个军队,对外征服别的民族,对内压制农民起义、奴隶起义,所以,是依靠暴力来进行统治。

这四个原因导致的结果,就是民变频仍。这不仅仅是政治动荡,而且是社会动荡,不光是政治上换皇帝,而且有很多很多的起义,我们大家知道的斯巴达克斯起义之外,还有很多别的起义,像西西里起义就不止一次,所谓的“同盟战争”,实际上也是起义。

古典文明的衰落,是由于内部的腐烂造成的。农民起义、奴隶起义被镇压了,好像没什么作用,但是,社会内部已经腐烂了。汤恩比说,任何文明的灭亡,主要是内因导致。20多个文明,怎么没有了?埃及文明没有了,巴比伦文明没有了,不见踪影了。因为它们先是内部烂掉,外边再轻轻地一碰,就哗啦啦像大厦一样崩塌了。

古典文明内部,刚才说的那些原因,都会对人性造成腐蚀。贫富悬殊,会造成富人骄奢淫逸,人性不健康,会使穷人嫉妒仇恨,也不健康。国富民穷,意味着国家太强大,人民太软弱、没力量,所以导致人的绝望、冷漠。改革受阻呢?改革本来就是调节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冲突,缓和一下,公平一点。改革受阻,必然形成集体自私——一个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就损害别的集团的利益。最后,依靠暴力也会腐蚀人性,因为依靠暴力,会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漠视生命,残酷无情。所以,罗马人才会在斗兽场里面,欣赏人同狮子搏斗,以此为乐。

人性已经腐蚀的社会,必然会腐烂。就像一棵大树,里面腐烂了,必然要倒下,要倾倒。罗马帝国、古典文明,就是这样。

(至于腐烂的过程,我们只能简单地提一提。我们都知道,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恺撒,他有一句名言:“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了。”你们是否知道,他还有另外一句名言,“共和国,空洞的词,没有内容,没有意义”?可见他蔑视共和国,他成了独裁者。

他的侄儿屋大维,后来成了所谓“第一公民”,成了没有皇帝之名的皇帝。他取了个头衔,叫奥古斯都,就是神圣的意思。公元前27年,他说他要恢复共和,其实那是皇帝统治意义上的罗马帝国的开始,因为他实际上埋葬了共和。为什么呢?他把元老院变成了橡皮图章,把立法机构变成了他的咨询机关;本来公民大会是选举官员的,但是他的官员都是事先指定的,“选举”变成了“选拔”——这两个词儿,在中文里都有“选”字,只差一个字,就差之千里!“选”就是多个里面挑一个,不能人人都做官,当然应该多里挑一。但是,“选拔”的意思是从下面往上拔,上面有人把你提拔起来,被选拔上来的官员,他眼睛只能看上边,因为上边一放手,他就掉下去了,所以被选拔的人,他只关心上边,只对上边负责。“选举”呢?你是被下面抬举起来,被举起的人看哪里?只能看下面,下面一放手他也会掉下去了,所以他要关心下边,对下边负责。

奥古斯都以后的皇帝,有一个叫塞维鲁,他的一句话也很出名,出臭名:“让士兵发财,别人可以不管”——财政困难的时候,收税来只给军队发钱,别人埋怨没关系,派士兵去打他就行了!刚才我说到连无产者原来都骄傲,还因为有公民权。公民权是什么意思?本来是选举权,现在变成了纳税权。老百姓怎么办呢?你不让我投票,我就用脚投票!什么意思?一是跑到别的国家去住,比如到蛮族人住的北方去;二是“引狼入室”,就是说,外敌来侵略,不但不抵抗,还帮外国人指路、带路,甚至起义,响应会合。所以,所谓的蛮族,匈奴人、汪达尔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等等,都打了进来。

贵族只管自己的家事,农民不能也不愿种地。一个所谓“中兴之帝”,叫戴克里先,很有本事,他居然采用国家管理经济的办法(比苏联早很多年就干这个事儿,所以有人说他是“社会主义”)。他规定:抬高物价处死,贪官污吏处死;农民子子孙孙必须种地,工人子子孙孙必须做工。他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统治巩固了。他还设立了继承制度,为避免皇位争夺,东部和西部各有一个正皇帝,一个副皇帝,一个叫恺撒,一个叫奥古斯都,他认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结果他刚死,天下就大乱。最后政权归到君士坦丁。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共同发布一个历史上很重要的敕令,叫“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

刚提到基督教,为什么就提到合法之类事情?因为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产生,三百年都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帝国政府说他们是无神论者,为什么呢?帝国政府说,因为他们不崇拜我们的大神朱庇特、战争之神马尔斯、爱情之神维纳斯等等。后来皇帝甚至要求老百姓要向他致敬,把他当神一样。但是,基督徒认为,人间的东西怎么会是神呢?人只有一个主宰即上帝,耶稣基督说“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所以我们在政治上服从人间的权威,精神上只服从上帝。不过在这个地方,必须插一句话。因为比较了解基督教的朋友知道,保罗说过,要服从掌权的。其实,英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弥尔顿研究《圣经》中保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服从秩序,服从按照法律来执政的权威,而不是服从当官的个人。

一句话,基督徒不把皇帝当神来崇拜,所以他们被认为是无神论者。于是,由政府发动的迫害大的就有十次。很多基督徒被丢到斗兽场里面喂狮子。虽然有迫害,但是从下层到上层,很多很多,越来越多的人信了基督教。直到君士坦丁大帝,他觉得继续逼迫基督教处于非法状态,对统治对安定都不利,所以宣布它合法,发还教会财产。这是公元313年的事情。到了公元380年,另外一个皇帝,狄奥多修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灭亡,“这不过是已经灭亡的一个政权的终结”——北大的历史学家周一良这么评价它。我们今天的话题是“文明”,所以我要说,灭亡的不仅仅是罗马的政权,而且是由罗马集大成的、曾经辉煌的古典文明。

那么,基督教同这个古典文明又是什么关系呢?

关于基督教的诞生和成长,最简单来说是这样。在屋大维即奥古斯都统治的时候,耶稣基督诞生,你们都知道圣诞节的故事。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他就是上帝“道成肉身”,让世人认识他自己。世人自己没法认识上帝,太遥远了,距离太大了,就像蚂蚁不能认识人一样的——蚂蚁以为人的眼睛是一个鸿沟,人的嘴巴是一个深渊,如果人不帮助蚂蚁,那么蚂蚁永远不能认识人。但是人没有聪明到能够教蚂蚁认识自己。但上帝是全能的、仁慈的,所以按基督教的信仰来说,上帝就变成肉身到人间,亲自显现给人看,为人牺牲,爱所有的人,甚至爱仇敌,这就是上帝。《新约圣经》福音书讲了这个故事,关于耶稣的诞生,他30岁的时候出来传教,33岁的时候被罗马政府处以死刑,三天以后复活等等。在此可以提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一般都是伟大的政治家,有很大的权力;或伟大的军事家,有很强的军队和高超的指挥艺术;或伟大的学者,教出很多影响巨大的学生(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苏格拉底教出了柏拉图,隔代的还有亚里士多德)帮他传扬;或者大富翁,像比尔·盖茨家财万贯,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等等。但是,一个巨大的帝国里面有一个边远的小村子,里面有一个小木匠,那木匠有一个儿子,活到了30岁还默默无闻,30岁出来在附近走了3年,就被当局当成犯人处死了。这种人能在世界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吗?我发现,有些同学在笑,也许你们在说:当然不可能!也许你们知道耶稣的事情。

不仅如此,他一共有十二个门徒,其中一个是叛徒,是坏蛋,另外十一个,都是些打鱼的,收税的,小医生之类。这些人不但没有大学问、大影响,他们的老师被钉死的时候,他们都逃跑,一个都不在旁边。那个大弟子彼得,为了保命,连老师都不认。就是说,他的弟子都是些胆小懦弱之人,社会底层,无权无势,也没有学问。

基督教产生以后,古典文明还是挽留不住,还是死掉了。按照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基督教的发展,是罗马帝国崩溃的结果。罗马皇帝觉得不行了,要收拾人心的时候,才把基督教变成国教,但帝国已经腐烂,病入膏肓,活不成了。但是,还是在这块土地上,还是这些人,怎么可能产生一个生气勃勃、引领世界的文明?这也是一个大大的问题,世界历史之谜!

应该说,这是基督教改造古典文明的结果。

这里列了两个标题——改造的原因,改造的结果,是要说明两点:它怎么能改造文明呢?改造的结果是什么呢?

我们还是看看图片吧。左边是查理曼大帝,他在9世纪的时候就搞了文艺复兴。在位于现在的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法兰克帝国,查理曼大帝要求那些名为贵族实为蛮族的部下去学拉丁文,去读书识礼,学习基督教。以后,这些原来只知道打仗、喝酒、玩女人的野蛮人,按照历史学家的说法,就被慢慢软化、驯化,成了中世纪彬彬有礼的骑士,见了妇女要鞠躬,会跳小步舞,听轻音乐,变成了有文化的人。

屏幕上这两本书是《罗马帝国衰亡史》和《世界文明史》,很值得看,两本书观点对立:前者说基督教是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后者说是结果。后者20多卷,威尔杜兰夫妻两人写了一辈子。他们用大量史料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基督教能够改造文明。

因为,基督教是一种宗教,具有精神性的力量。它要求每一个信奉者,每一个信徒个体的生命,都要发生改变。大量的个人生命改变之后,会导致社会精神的改变,然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改造一个旧文明,创造一个新文明。

下面引用的《圣经》经文,它要求基督徒“不要效法这个世界”,这当然指的是罗马帝国腐烂的、道德败坏的、叫人同野兽搏斗来取乐的这样一个世界。所以,基督徒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下一行,“从平凡懦弱到勇敢坚强”。什么意思?就是我刚才说的,十二个门徒里面有一个是叛徒,另外十一个平凡又懦弱。但是后来变了,很奇怪,变得勇敢而坚强,坚强到什么程度?他们宁可自己被钉十字架,也要传扬他们相信的主。彼得被钉十字架,保罗在狱中被杀害,彼得钉十字架时,要求倒挂起来钉,因为他觉得不配同老师一样死法。保罗以前的名字叫扫罗,曾经积极地迫害基督教,人家去打基督徒,他去帮人家守衣服。后来他改变了,不但不迫害基督徒,而且热心传教。按照恩格斯的说法,他使基督教突破民族界限、变成了世界宗教,即普世宗教。

那时基督徒都面对迫害甚至死亡的威胁,但无数人都从平凡懦弱变成勇敢坚强。大名鼎鼎的盖伦评价说,“基督徒追求正义不亚于真正的哲学家”。确实,大多数基督徒只是隶农、农民、平民、被压迫的下层人,以至于恩格斯说:要了解早期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什么样子,你们可以看看早期的基督教,基督教(在罗马)和社会主义运动(在德国),都受到当局迫害,但是都势不可当地开辟了自己前进的道路。

哲学家讨论正义问题,老百姓会感受到正义和非正义,但是不太讨论,他们也多半不敢去追求,因为这是要付出代价的。为什么盖伦对基督徒有这样的评价?因为《圣经》教导他们说,不要害怕那些能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意思是只有上帝能杀灵魂,人间的统治者能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巨大的转变,“从平凡懦弱变成勇敢坚强”。彼得还警告基督徒,不要“随从外邦人的心意”,做荒淫、醉酒等等随波逐流的坏事。

下面就是罗马人即“外邦人”的评价了:基督徒很奇怪,他们不观看我们的表演,不参加我们的游行!罗马人经常举行游行,用盛大的仪式欢迎将军得胜回国等等;经常观看角斗士表演,看人和人、人和野兽厮杀等等;还有荒淫的宴会等等。基督徒不参加这种事情,他们当然不高兴。但是,随着基督徒人数越来越多,社会风气也就逐步而稳定地发生了改变。

公元310年、311年,皇帝相继发布宽容敕令,让基督教合法,并把教产发还教会。380年,又宣布它为全国宗教的标准,也就是所谓的国教。这就是改变的结果。

刚才不是在讲原因吗?原因就是:一个个人在改变,然后一个个人就改变社会。结果是什么呢?个人行为变好了,群体行为变好了,风尚变好了,习俗变好了,然后,这个世界就比以前变得更好些,更仁慈些,更美好些。非常鲜明的例子,就是几个皇帝——他们信了基督教,结果罗马帝国的很多坏事就开始结束了。请看:

以前有酷刑,奴隶逃跑是逃不掉的,因为在他脸上被烙铁烙了印记,处死犯人是钉十字架,非常残酷,让他慢慢衰竭而死。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为合法,也废除了这些酷刑。以前,男犯人和女犯人被故意关在一个牢房里,这对女犯人很残酷,是君士坦丁二世,把这个恶法废除了。以前,罗马人杀死婴儿是常事,抛弃婴儿、堕胎,更经常发生,人们把享乐和财产看得比儿女重要。瓦伦丁尼安二世宣布这是违法、犯法。还有,迪奥多修皇帝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他的儿子洪诺留宣布,废除盛行了700年的角斗士表演。700年当中被大家认可的东西,把它废除需要很大的勇气。这些都是马上看到的结果。

长远的结果呢?就是西方文明。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方世界经历过所谓黑暗时期。有人说黑暗时期是1000年,这种说法不对,实际上后面500年是中世纪文明,即西方文明。连恩格斯都说,现代文明不可能凭空长出来,必须以中世纪文明为基础。文艺复兴哪里来的?科学革命哪里来的?如果以前是1000年的黑暗,一片野蛮荒漠,后来文明突然冒了出来,那就太奇怪、无法解释了。所以,所谓黑暗时代,应该说顶多从公元5世纪到9世纪,那时候蛮族入侵,他们目不识丁,只知道打仗、喝酒、玩女人。古典文明的罗马,从一个巨大的国际城市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破败不堪。刚才说到罗马帝国末期农民不种地了,贵族只管家事不管国事,还有市民,为了安全,怕匈奴人、哥特人、汪达尔人来抢来杀,就把自己的城市缩小,好修城墙,修城墙的石头都没有,就把罗马城辉煌的建筑拆下来。城市生活变成了乡村生活,连贵族都不识字,那么识字人都在哪里呢?在修道院里面,在教会里面,教士们保留了古代的抄本,有些还研究研究。这就为文艺复兴留下了火种。刚才我提到的维吉尔、贺拉斯、李维、恺撒等作家,希腊文拉丁文的著作,保留在修道院里面。

公元9世纪开始,就有所谓加洛林文艺复兴。查理曼大帝对贵族说,你们要去信上帝,你们要去学文化。哪里去学?教会开了学校,教拉丁文,还有“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后来还形成了大学。我们有些书上解释,什么叫黑暗时期,就是教会统治,其实,教会正是古典文明的余绪,在所谓黑暗时期,文明的硕果仅存,就在教会里面。

以后的欧洲,越来越文明。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在12世纪、13世纪,就是说,才过了两三百年,就有了这么辉煌的文化,没有基础怎么可能呢?沙漠里怎么可能突然长出大树呢?那里肯定已经有了很多小草,很多小树,有生命力,有肥沃的土壤,是不是?我们能想到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历史书以及流行的说法,其实不对。认真地研究历史,会发现事实不是那样。

至少从公元9世纪开始,西方文明崭露头角,逐渐成形,后来居上。它同古典文明大不一样,基本特点大相径庭。因为它是我们所谓“改造”后的结果。何以见得呢?

屏幕上列举了五个鲜明的对比——中世纪的西方文明,在这五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同古典文明有巨大的不同。

第一,对人类生命的态度。

在古典文明中,古希腊罗马人认为,个人无足轻重,集体才是一切,个人的价值只体现为他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政治机器的组成部分,个人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强大。所以在为国家祭祀时,他们把婴儿作为祭品,按照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记载,婴儿被杀的时候,母亲站在旁边,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女孩经常被杀被弃,所以古希腊有两个女儿的家庭,不到1%。在斯巴达,小孩子生下来就要送给祭师去看,看是不是强壮,不强壮就扔掉。

希特勒很大程度上继承了这种思想,他认为残疾人不值得活。中国有些人也有这种思想。中国的思想应该越来越文明,我们前几天才开了残疾人大会,是不是?

在古典文明中,把小孩扔掉是很普遍的,对人的生命是很轻贱的。好多名人都是弃婴。罗马城的建立者,弟兄俩是被狼养大的小孩,就是弃婴。著名的希腊故事中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特洛伊战争的帕里斯(他拐骗美人海伦引起了战争),这些人都是弃婴。人们为了享乐,常常堕胎节育,看重财富甚于孩子,还有一些哲学家为之辩护,不加谴责。

但是,基督教的《圣经》同这些风俗习惯相反。重要的神学家如克莱门、德尔图良、拉克坦修,都专门写文章,谴责这些恶劣行为。教会从公元4世纪到12世纪通过400多种法律法规,确认生命神圣。同时,教会开展这一类普遍的社会工作,比如开设孤儿院等等,把弃儿和孤儿养起来,又照顾病人、老人、残疾人、垂死的人等等。通过这些行动,在几百年时间中逐步地改变了社会的观念。于是,整个社会对人类生命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在中国开办孤儿院,曾经是引起宗教纠纷的一个原因。清朝有很多“教案”,很多老百姓打教堂,一个原因就是有些地方的乡绅、秀才在墙上贴传单说:教堂怎会把这么多孤儿、弃儿收起来养呢?哪有这么好心?养这么多小孩,肯定是心怀鬼胎!然后就谣传:他们拿小孩子的眼睛做药,拿小孩子的心脏做菜。我是1950年生的,我小时候也看到街道办事处在教堂门口贴了这样的宣传图片——照片上是一个罐子,什么罐子?下边的文字说:这是教堂里面的罐子,装的全部是小孩子的眼珠子。做什么用?做药用的。还有另一个罐子,又是什么呢?答曰:罐子里全是小孩子的心脏,是教堂用来炒菜的!所以很多老百姓就去打教堂!

一种新的观念,另外一个文化中的人不容易理解,中国人以前曾经不理解,古罗马人也不理解。但是后来,教会长时间地办孤儿院,办慈善事业,就慢慢地改变了人的观念。当然,古罗马人对人的生命的轻贱,同统治者有关系,比如一个皇帝,为了国家庆典,4个月中让1万头牲口和野兽,同1万个角斗士表演;还有一个皇帝,为了庆祝一个体育场完工,一天就让5000个角斗士和野兽在场上厮杀搏斗!他们觉得很壮观,但是基督徒为此震惊,基督徒的评价是:这些东西表现的,是“人类的壮丽浮华、光彩夺目、装腔作势背后的冷酷无情的灵魂,残酷无情的灵魂”。

德尔图良是个很出名的神学家,他专门写作,谴责这种制度,论证它违背了神圣的上帝法律——“不可杀人”。这些神学家主张,人都是人,奴隶是人,战俘是人,罪犯也是人(角斗士多属这些人),同样有人的尊严,不能虐待。所以,基督徒不看这种比赛,甚至不服兵役。最后,皇帝终于把这种表演废除了。人类历史上终于少了一种残酷,世界变得仁慈一点、文明一点了。

第二,两性和婚姻。

古典文明中的两性关系非常混乱。刚才说到他们的神的关系,人的性关系也很乱。婚姻没有尊严,通奸、乱伦很多,鸡奸、同性恋很多;皇帝带头淫乱,很多贵妇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妓女的名单里面。他们把淫秽场面画在墙壁上、家具上,不避讳让客人看见、让孩子看见。而且,有些历史学家说,他们到处都有澡堂,这就证明这个社会已经不可救药,因为社会道德崩溃了。婚姻的尊严扫地,连政治家结婚、离婚都很随便。

这方面也像中国——男女权利不平等。男人可以休妻,女人不能离婚;男人通奸不违法,女人通奸就违法,所以有些女人要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妓女名单里面,那就合法了。

与此相反,形成对比的是,基督教很明确地,以《创世纪》为根据,主张一夫一妻制。基督教要求妻子要服从丈夫,同时丈夫一定要爱妻子。非常关键的,是耶稣基督本人对待妇女的态度,同所有古代社会都不一样,同罗马人不一样,同犹太人也不一样。犹太人也重男轻女,也是男女不平等。耶稣同妇女说话,吃饭的时候有时席上有妇女,他对待妇女是平等的。有一个妇女通奸,大家说要打死她,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很著名。耶稣说,你们要打死她,你们想一想,每个人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罪?如果你们没有罪,你们就打。那些人就想想,想想,然后全走掉了。耶稣对那妇女说,你以后别犯罪了,走吧。

一句话,既然中世纪的人都信基督教,罗马帝国后期都信基督教了,他们对妇女的态度就改变了——连耶稣都这样尊重妇女,我们能不这样吗?而且,刚才我提到耶稣死的时候,跑掉的门徒全是男的,他身边剩几个人都是女的,最先见证他复活的,也是妇女。这样,妇女的地位,自然比古典时期高得多。

基督教又主张,性方面的事情,是私人的事儿,所以不应该公开,属于隐私。婚姻应该是严肃的,甚至是神圣的,所以不能随便。因此,即使是刚才屏幕上两本书中反对基督教那一本的作者,著名英国历史学家吉本也说:是基督教维护了婚姻的尊严。

第三,医疗、教育和社会服务。

古典文明中是没有医院的,根本没有这个制度。医疗服务主要是在战场上,打仗受伤的人受到照顾,是为了让他继续打仗。古代也没有慈善救助之类的事情。罗马哲学家认为,同下层人打交道,是无聊、羞耻。国家给老百姓发面包,是出于稳定考虑的政策,不是发善心,不是发自内心的同情怜悯。

但是,任何社会都有需要救助的人,社会是需要慈善、需要医疗服务的。最早做这些事情的,就是教会。教会很早就在成员里面登记,哪些人可以捐钱,哪些人需要帮助。教会还有一个传统,即接待旅行的人——耶稣自己旅行传教,身边没有一分钱,谁收留他在哪家吃,他就在哪家吃,谁收留他在哪家住,他就在哪家住。这就形成了西方社会的这个传统。

教会接待、照料行路的人,有些是生病的,有些是残废的,有些是没人管的老人或者小孩。于是逐渐开创了孤儿院等等慈善事业,同时也开创了医院及其制度。这是古代社会所没有的。

刚才我其实已经提到过教育。在古典文明中,不存在男女平等、有教无类、多学科教学的学校教育制度。中世纪开始有教会学校,有教无类,这又是一个开创性的事情。后来学好了七种“自由的技艺”,即几何、算术、天文、修辞、逻辑、语法、音乐,可以拿学位,叫“Master of Arts”。从此开创了学位制度。比这个高的,还有四种:医学、法学、哲学、神学。掌握了可以拿博士学位。所以医生叫Doctor,就是博士。学问的顶峰,当时认为是神学。大学、学位和学术制度,都起源于教会,基督教以前是没有的。

第四,劳动和财产观念。

在古典时代,基督教以前的时代,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是被人瞧不起的。哲学家们为这个观念辩护,鄙视体力劳动,要过“沉思的生活”、“高雅的生活”、舒适的生活,但是靠什么过呢?靠的是奴隶、隶农、工匠等等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各种服务。这样形成的社会风气,是鄙视劳动,享乐第一。我刚才提到,为什么堕胎,为什么丢弃婴儿,同这种风气大有关系。鄙视劳动,但是又剥削劳动,这是古典文明崩溃、腐烂的一个重要原因。我提到过,后来连农民都不想种地了。

在这方面,基督教又唱起了反调。首先,耶稣自己就是木匠,刚才提到的保罗,传教家、神学家,他的职业是做帐篷的工人。基督教会给信奉者的教导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以,修道院的修士必须劳动,体力劳动,种庄稼等等。基督教甚至有一个说法:劳动不是为了生活,生活是为了劳动。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才能,有些人是潜在的音乐家,有些人是潜在的建筑家,有些人是潜在的好诗人,有些人是潜在的好木匠。但是音乐家也好,木匠也好,都需要去通过练习,才能把才能磨炼出来,显现出来,浑金璞玉需要雕琢。你是天生的音乐家,但是你永远不拉小提琴,你怎么何义了呢?你是天生的好木匠,但是你永远不拉锯子,你不做木工活,你就不可能成为好木匠。所以,要显示上帝给你的恩赐,你的天赋,那你必须要劳动。所以,生活是为了劳动。相反,要吃饭不是太难的,一个稍微合理的社会,一般是不会饿死人的。基督徒对劳动的这种态度,同以往大不相同。

他们早期被罗马人讨厌,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比较勤奋,喜欢劳动。所以,他们也致富,本来是穷人,后来很多变成富人,后来罗马帝国有很多上层人士也加入了基督教会。后来,修道院还在欧洲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发展手工业,对经济作出很大的贡献,这也是重要的历史事实。

还有财产,私有产权的观念他们非常强调。虽然产权不是绝对的,因为一切财富的终极来源是上帝,人只是管家,财富要为人类服务。但是,基督教认为,人劳动应该取得合理报酬。刚才吃饭的时候,有些老师就谈到了这个话题。基督教认为劳动挣钱是合理的,应该的,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更不主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认为赚钱就不道德。事实上,韦伯就论证了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另外,古典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是主人的财产。但是,基督教反对这种观点。保罗,还有拉克坦修、奥古斯丁等等神学家,都专门论述过反对奴隶制度的理论,认为奴隶制度是不人道的,因为奴隶也是人。在实践中,有些基督徒开始释放奴隶,或者用钱赎回奴隶,使之自由。到14世纪的时候,奴隶制度在欧洲终于结束,尽管世界上有些地方至今还存在。

最后,第五,自由和正义观念。

在古代,人民的自由毫无保障,社会正义更谈不上,因为民众根本没有人权和民权观念,统治者的意志就是法律。皇帝或国王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这个观念是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法学家、神学家提出并发展的。例如阿奎那等人论证,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而自然法则符合神律,总之,人定的法律不是正义的标准,相反,是它必须符合正义的标准。

最后几张图片值得一提。这是米兰主教安布罗修,他曾给大神学家奥古斯丁很大的影响。他还有一件惊人之举,对后来历史影响很大。那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的皇帝叫狄奥多修,他的首都在米兰,说起来基督徒应该感谢他。但是这个米兰主教安布罗修,有一次居然禁止这位皇帝进教堂,站在门口阻挡他说:不许你进去!为什么?你必须向全国人民忏悔,你做了一件坏事。皇帝做了什么坏事?他自己知道。他派驻一个小城市的总督,民愤太大,老百姓把他杀了,而且把尸体拖来游街;皇帝勃然大怒,派士兵去报复那个城市的老百姓。他很快觉得后悔,再发一道命令收回成命,第一道命令却已经执行了,士兵已经杀了许多百姓。安布罗修知道以后,也是勃然大怒,对皇帝说:你必须向全国人民认罪!皇帝不干:我是皇帝,哪有皇帝认罪的?安布罗修说,那你就不能进教堂,准备被上帝罚下地狱吧!皇帝思想斗争很久,最后终于道歉、认罪。

这件事情开创了一种新的历史。一个普通的主教,一个知识分子,让皇帝的权威屈服于正义,这是一个先例。所以,后来还有日耳曼帝国皇帝被开除教籍,然后向教皇求饶的故事,即著名的卡诺萨城堡事件。还有英国国王要娶另一个女人,请求教皇批准同王后离婚而教皇不准的故事。国王想娶另外一个女人,还要人批准他离婚,在“后宫佳丽三千”的中国,听起来不可思议吧!

在中国,为国家立功的忠臣岳飞无罪被杀,大约那前后不久,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承认老百姓的权利,约束自己的权力。其中规定,老百姓如果没有代表在国会,国王就不能征税,因为税就是老百姓掏钱,该用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不同意、不查账,怎么行呢?所以老百姓必须派自己的代表,讨论、认可、查账,才能征税。还有,国王拿老百姓的东西,必须交钱;老百姓没有被证明犯罪之前,不能逮捕;老百姓有权自由出国回国等等。

早在八百年前,英国就能这么做,其中的原因,《大宪章》第一条就透露了。第一条是,保证教会的自由或独立,即神父、主教等的任命,国王不能管。所以,当时是教会同贵族联合起来,迫使国王就范。国王违约怎么办?宪章规定,人民可以惩罚国王,抢他的庄园。老百姓哪有这力量?有的,因为老百姓包含那些贵族,他们有军队,有刀枪。所以,约翰王虽是暴君,居然签署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基督教会的制度性存在,改变了整个西方的政教关系、社会结构。很多神学家,德尔图良、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加尔文,都论证了国家权力应该关在笼子里面,论证了法律的基础、政府的限度,这就为现代政治的自由和公正原则,奠定了理性的基础,造出了历史的样板。因为基督教特别强调个人的价值,而古希腊罗马强调国家的价值,这两种文化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由和公正是现代文明的核心,西方文明后来的科学技术、社会政治、教育学术、文学艺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就,都与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总而言之,今天讲的,一个是古代宗教和古典文明的关系,另一个是基督宗教同西方文明的关系。就后者来说,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灵魂,这种文明的兴盛,它的精神因素是基督教。这就回到了我们最早提出的问题,要追究西方文明现在成就的原因,我们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追究,最后看到的,是它的宗教信仰。

猜你喜欢
基督教上帝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120秒的“上帝”
对不文明说“不”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