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福清科场案始末(外二篇)

2013-11-15 11:55
雨花 2013年11期
关键词:福清关节鲁迅

● 乐 朋

鲁迅后来投身于反清革命,对旧制度、旧文化展开无情的批判,成长为现代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爷爷的科场案,不能不说是其人生转折的一大节点。

周恩来曾说过,鲁迅“出身于破产的士大夫家庭”,又称他为“宗法社会的逆子”、“士大夫阶级的叛徒”(《我要说的话》)。绍兴周氏的“破产”败落,与一桩晚清科场案有关,而此案之当事人即是鲁迅的爷爷周福清。

同治十年进士的周福清,1874年由翰林院庶吉士选授江西金溪知县。周不善理政,且又出言不逊、冲撞了顶头上司抚州知府,被勒令调离;幸有两江总督沈葆桢开恩,未将其革职,还提议朝廷让他归部任教职。不想坐冷板凳的周福清,一气之下回乡卖了田地,凑笔钱捐了个从七品的内阁中书官,于1879年秋到京当差。

光绪十九年(1893)夏,在绍兴守制的周福清带着仆人陶阿顺赴京探亲。船行至上海,听说今年浙江乡试主考官是自己相识的同年殷如璋,就动了歪念头:儿子周用吉老大不小,却屡次乡试不中,这回倘能打通主考关节,便可图个功名;加之几个亲友子弟都要应考,如代为疏通,既做了人情,又不愁他们不付一笔好处费。拿定主意的周福清于七月廿五日晚到苏州,连夜写好通关节一纸,书名帖一张,专候考官的官船到来。二十七日,殷主考一行抵达阊门码头,周福清遂命仆人前往拜见。不巧的是,殷主考当时恰与副主考周锡恩等在船上谈话,只把信函搁置一旁,并未理会;而做事不慎的陶阿顺却在码头上催促、讨要回复。殷如璋当众开拆信函,一看之下,变脸作色道:“这个周福清好不懂事,竟敢贿买关节到我船上来了!”命人把陶拿下,送交苏州府收押。久候不见仆人回来的周福清,情知不妙,只得返航沪上,不久溜回绍兴家中。这一年,13岁的周树人,即后来的鲁迅,正在三味书屋读私塾。

科举取士关乎朝廷选拔人才,又与吏治、士林风气相关联,大清国历朝皆格外重视,对科场舞弊案惩处甚严,绝不宽纵。周福清撞在枪口上,其买通关节案一时传遍江南、京师,闹得舆情汹汹。案子转到浙江,当即由臬、藩两司会同杭州府、县共同审理。陶阿顺和投案自首的周福清,一一招供。请托的考生周用吉、马家坛亦被捉拿归案。九月初四,接阅浙江巡抚松骏、江西道御史褚成博奏报的光绪帝,下旨革去周福清官职,并令严办。就这样,周福清科场案成了一桩钦命大案。

三个多月以后,案件审结。刑部奏报称:1.周求通关节属实,但鉴于殷未允、事未成,应与已买通关节者有所区别;2.所开一万元银票,系周所写虚赃,与双方约定或付款凭据不同,又未实付,故不宜按赃款论罪;3.周主动投案,尚有畏法之心。刑部提出,若按《大清律例》处以斩决,有些过严,议请酌减一等,拟杖责一百,流放三千里。廪生马家坛、生员周用吉均不知情,现已剥夺其秀才资格,亦不必追加惩罚。周福清函内所列顾、孙、陈、章,俱无人名,且周事先未与各家商谋,应免查拿。虚赃一纸,并无实银,又周家境不裕,可免追缴。

显而易见,刑部是按行贿未遂来处置的,也比较客观、公正。但光绪皇帝不同意,并发上谕:“该革员胆敢遣递信函,求通科举关节,虽与交通贿买已成者有所不同,但未便遽予减等处刑,周福清著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以严法纪,而警效尤。”虽贿买关节未遂,但周福清仍被定为斩决,只能坐等杀头了。

1894年秋审,周福清案幸运地列入缓决类,留待第二年再复核。1895年秋,三法司、九卿以及六科给事中并十五道监察御史的会审终于确认,周福清科场案中途停止,“不无可宥之处”。光绪帝也采纳了众臣意见,传旨“周福清著免勾”,改判为长期关押。1900年底,清政府与列强达成议和,回銮的两宫“大赦天下”,关押在刑部大牢的犯人得以释放。恰好新任刑部尚书薛允升与周福清同过事,薛将北京大赦推广到浙江。1901年4月,被关押8年之久的周福清也获释。三年后的六月初一,周福清在家中病殁,终年68岁。此时,21岁的鲁迅已东渡日本、在东京弘文书院修读日语,终未能与祖父见最后一面。

青少年时期的鲁迅,经受爷爷科场案的大变故,背负着“钦犯”家属的十字架,加之为父亲周用吉治病所累,常奔走于当铺、药铺,备尝人间的辛酸、屈辱。“走投无路”的他,不得已告别“仕途经济”,去南京学洋务。回忆这段苦难的经历,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后来投身于反清革命,对旧制度、旧文化展开无情的批判,成长为现代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爷爷的科场案,不能不说是其人生转折的一大节点。

猜你喜欢
福清关节鲁迅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鲁迅祖父行贿案真相
校本作业开发:提高物理高考复习效率的利器——以福清二中为例
关节才是关键
孔乙己
阿迅一族
早点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