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后并发肾周血肿的分析

2013-11-15 10:38王迪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3期
关键词:肾周特发性血肿

王迪生

肾活检术是明确肾脏病理类型、指导治疗、评价预后的重要手段。近年来, 随着肾活检患者逐渐增多, 肾活检后并发肾周血肿的患者也逐渐增多, 并日益受到关注。现对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后并发肾周血肿的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共50例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继发性肾病)。其中, 并发肾周血肿的患者25例(A组), 无肾周血肿的患者25例(B组), 男39例, 女11例。

1.2 肾活检方法 患者采用俯卧位, 在超声引导下, 应用美国BARD活检枪、16G穿刺针, 经皮穿刺肾脏下极, 穿刺针到达肾脏包膜后, 嘱患者屏气, 然后穿刺。常规穿刺2针,加压腹带包扎, 术后卧床24 h。

1.3 肾活检前准备 所有患者肾活检前均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指标, 测量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训练患者屏气。

1.4 肾脏病理 所有患者肾活检标本均送光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

1.5 肾周血肿 肾活检术后3d均复查肾脏超声, 观察有无肾周血肿。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 血液检查比较见表1。

表1 肾活检前血液检查结果(±s)

表1 肾活检前血液检查结果(±s)

注:B组与A组比较, a, P<0.05, b, P>0.05

PLT(109/L)PT(s)Scr(μmmol/L)A 组 236.72±70.73 11.90±1.31 72.92±22.25 B 组 276.36±66.18a 11.72±1.17b 72.56±18.53b

3.2 病理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肾活检病理结果表[n(%)]

3 讨论

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 无禁忌证时可行肾穿刺活检。肾活检作为一种创伤性检查, 不可避免会出现肉眼血尿及肾周血肿等并发症。为预防肾周血肿, 本院已经采取了术前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超声引导穿刺肾脏下极, 穿刺针到达肾脏包膜后, 嘱患者屏气, 加压腹带包扎,术后绝对卧床24h等措施。但是即使这样, 仍有很多患者肾活检术后并发肾周血肿。由于不同肾脏病临床特点不同, 故本研究只是针对特发性肾病综合症患者。一般情况下, 评价患者是否适合做肾活检, 要求血小板在正常范围内。但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 由于低白蛋白血症导致的血液浓缩, 血小板一般高于正常范围, 故容易被忽视。本研究显示并发肾周血肿与PLT密切相关(P<0.05)。虽然两组PLT均正常或升高, 但是B组的PLT升高更明显。血小板主要参与止血、加速凝血和伤口愈合等过程, 另外还分泌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 并可直接参与血管的形成[1]。故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可能PLT升高时肾周血肿发生少。同时本研究显示并发肾周血肿与PT、Scr、病理类型关系不大(P>0.05)。可能与选择的肾活检患者一般要求PT、Scr值在正常范围内有关。

综上所述, 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活检后并发肾周血肿与PLT密切相关, 对PLT较低的患者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预防大出血的发生。如术前查血型, 备血, 术后临时使用止血药物,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红蛋白及尿常规的变化等, 必要时输血、补液等抗休克治疗, 严重情况下手术或介入治疗。

[1]刘磊.血小板的止血外作用.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8(3):145-148.

猜你喜欢
肾周特发性血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代谢综合征对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梅奥粘连概率评分的影响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经腹腔与腹膜后间隙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肾周筋膜及脂肪切除完整性的比较
AKI肾穿刺活检术后肾周血肿与术前透析干预相关性研究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累及肾周间隙积液的临床价值
特发性腹痛一例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