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模式探讨*

2013-11-16 12:24胡小莉
江淮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安庆黄梅戏京剧

胡小莉

(铜陵学院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铜陵 244000)

黄梅戏作为安徽省地方戏的主要剧种之一,解放以后,就加快了走出安庆、走出安徽、走向全国的步伐。20世纪50年代始,黄梅戏开始逐渐走出国门。目前,已成为与京剧、越剧、豫剧、评剧齐名的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但进入上世纪末,受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巨大冲击,黄梅戏与其他剧种一样,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重振黄梅戏,1997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即制定了“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2001年又出台了“繁荣黄梅戏艺术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将黄梅戏视为安徽的文化品牌,作为带动全省文化发展的龙头。由此可见安徽省各级领导对发展黄梅戏的高度重视,这给黄梅戏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纵观黄梅戏这些年的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对黄梅戏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它是黄梅戏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保护、传承黄梅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安庆乃至安徽省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戏曲与旅游联姻的主要模式

关于戏曲与旅游联姻的模式,近几年出现了很多种。较有代表性的有:京剧模式和昆曲模式、文化主题公园模式及与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模式等。

(一)京剧模式和昆曲模式

“京剧模式”是指充分利用京剧在国内外所具有的高知名度、高艺术性、高群众性和多知名艺术家等这些整体优势,吸引旅游者从事京剧修学、京剧欣赏和京剧票友表演为主的一种旅游模式 。“昆曲模式”是指从2001年开始,苏州昆剧院采用物化遗产与非物化遗产结合,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在古镇周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民俗博物馆等,建立了昆曲演出基地、演出点。

(二)文化主题公园模式

以安庆或者安徽省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如黄山作为平台,以黄梅戏某一著名曲目为主要题材内容,再融入安庆或者安徽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文化艺术,打造一出大型的充满强烈视觉效果山水实景歌舞或其他形式的表演节目,这种模式即为文化主题公园模式。人们都想通过旅游领略到旅游目的地所特有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风土人情等,将黄梅戏纳入旅游线路必将是安庆观光旅游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当黄梅戏在大自然的天然舞台上唱起,游客在观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更能实地欣赏到清新优美的黄梅戏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自然与人文的互补”。

(三)与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消费需求也更高,作为一个新的旅游品种乡村旅游应运而生,几年来,以农家乐和民俗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在各地蓬勃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价值和服务,具有突出的文化特性,离开了文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必将缺乏生机与活力。黄梅戏与乡村旅游融合不仅为当地黄梅戏的演出团体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还能够激发灵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剧目。

同时,休闲度假旅游正逐步成为旅游消费的宠儿,休闲度假旅游是以游憩、娱乐、度假、休养为主要目的,直接关注人的内在感受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以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的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为标志,我国的大众化度假旅游产品开始启动。黄梅戏与休闲度假旅游的合作不仅会强化休闲度假区的文化主题,打造旅游特色,而且扩大黄梅戏的影响力和市场。

二、黄梅戏与旅游联姻的模式选择

戏曲与旅游联姻的模式多种多样,各种模式都值得黄梅戏去借鉴。笔者以为,关键是根据黄梅戏自身发展的优势特点,从如下几方面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一)借鉴“京剧模式”、“昆曲模式”,探索“黄梅戏模式”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国粹,其影响力及所拥有的从业人员与观众群体数量都是其他剧种所无法相比的。黄梅戏也是如此。因此黄梅戏不能完全遵照“京剧模式”去发展。但黄梅戏可以利用其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平台,综合借鉴“京剧模式”与“昆曲模式”的特点,探索以“京剧模式”为辅、“昆曲模式”为主的综合性“黄梅戏模式”。黄梅戏利用自己的研究机构及刊物借鉴“京剧模式”不仅可以为黄梅戏更好的发展获得持续性的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以持续发展“小众化”的旅游观众群体。安庆及安徽全省的物化旅游资源如风景名胜地非常丰富,其中知名的旅游景点也并不亚于周庄等地。而黄山的知名度及综合旅游价值更是远远超过周庄。因此,完全可以设想在安庆及安徽省内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旅游景点如黄山等地建设黄梅戏演出基地。昆曲在“短短三年时间,仅周庄昆曲演出基地即实现演出5000余场次,观众超过400万人次。仅周庄一个演出点,剧团每年就有100多万元收入”。可以想象,黄山黄梅戏演出基地在安徽省打造“两黄”文化品牌的发展规划下,其收到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无疑也将远远超越昆曲的周庄演出基地。

(二)加强黄梅戏戏曲影片《天仙配》的文化品牌推广,促进黄梅戏的保护发展,加速安庆乃至安徽省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黄梅戏第一次得以走出安庆、走出安徽,享誉全国,跻身全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主要应该归功于黄梅戏戏曲影片《天仙配》在全国的上映,一点也不为过。这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品牌效应。戏曲在现代化发展的冲击下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时候,偶尔能够勾起人们对黄梅戏印象的多半可能就是《天仙配》,以及其中脍炙人口的片段《夫妻双双把家还》了。在“文化兴旅”的热潮背景下,重新包装打造《天仙配》的展演形式,推出新的品牌形象,无疑具有极大的价值意义。具体的措施可以尝试借鉴2009年9月张家界风景区隆重推出的大型山水实景歌舞表演《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其演出内容取材于著名的湖南省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并融入大量湘西各少数民族的歌舞文化艺术内涵,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让游客们眼前一亮,充分享受其带来的丰富感官娱乐,随之而来的也必将是经济与社会效应的丰厚回报。文化旅游的要义在于“凭借旅游景点和节目安排营造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以感官娱乐方式追求深藏于文化景点与节目中的文化底蕴。”因此,以安庆或者安徽省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如黄山作为平台,以黄梅戏《天仙配》为主要题材内容,再融入安庆或者安徽有代表性的民族歌舞文化艺术,打造一出大型的充满强烈视觉效果山水实景歌舞或其他形式的表演节目,重现影片《天仙配》的昔日辉煌,从而促进黄梅戏的保护发展,加速安庆乃至安徽省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强强联合,打造跨省黄梅戏旅游路线,实现保护发展黄梅戏、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双赢局面

因为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却是形成、兴盛于安徽的独特历史发展特点,以黄冈“娘家黄梅戏”为重要依托的湖北黄梅戏,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和精品工程,不仅出了张辉、杨俊两名中国梅花奖得主,还涌现出了大批有影响力、优秀的中青年演员,在艺术创作上也是佳作迭出,在艺术表现上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稳健的、富有特色的振兴湖北黄梅戏的戏曲文化品牌之路。这无疑也值得作为安徽黄梅戏发展实践探索的借鉴。另一方面,鉴于湖北与安徽联手黄梅戏的申遗工作取得了成功的合作经验,在戏曲旅游热潮的背景下,湖北与安徽省可以尝试“第二次握手”,实现强强联合,携手合作。除了相互学习借鉴各自的保护发展经验之外,还可以探索打造一条跨省的黄梅戏旅游路线。即从黄梅戏的起源地黄梅作为起始地,终点则在安庆,沿途可以涵盖两省比较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这些旅游景点都要融入黄梅戏的文艺术内涵,如黄梅戏展览馆、演出基地、戏曲影片《天仙配》的放映等。让游客全程都置身在旅游路线所营造的黄梅戏戏曲氛围中,在饱览山水美景的同时了解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历史,重温黄梅戏的昔日辉煌,实现湖北、安徽两省的双赢局面,实现保护发展黄梅戏、提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双赢局面。

三、黄梅戏与旅游联姻的基础及实现途径和方法

(一)黄梅戏与旅游联姻的基础

1.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模式。黄梅戏由民间歌舞萌生,紧扣大众审美情趣,流播于乡野,发祥于城镇,她活泼生动的艺术风貌,具有鲜明的乡野文化特征。黄梅戏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其表演模式无疑就是对自然淳朴、芬芳温馨的乡土生活的高度提炼。因此,“作为典型的民间艺术,黄梅戏表演上呈现出‘永无定型的动态表演、超越行当、有程式而非程式化、虚拟性而非虚拟性的表演模式’而谓之不拘一格。”

2.故事内容真实、简单、鲜活。诸如《打猪草》等黄梅戏传统剧目其内容大都是对不同时代普通老百姓劳动生活情节、思想感情的真实再现与抒发,故事简单、鲜活,同时却不乏鲜明的时代性与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一如文章《黄梅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所言:同京剧、昆曲等剧目相比,黄梅戏写近不写远,近俗不近雅,通俗性和群众性特点突出。

3.戏曲语言通俗易懂。黄梅戏虽然以安庆方言为基础,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特点。即既没有丢掉安庆方言介于南方的柔美与北方的阳刚两者之间的乡韵,但又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作出与时俱进的调适。如在徽班进京之后,则逐渐向京腔京白靠拢;1949年以后,则融进了更多的普通话因素,但个别地方却分明又是京白的韵味。所以,“变与不变的结合,对提高黄梅戏唱腔的易懂性,扩大南北观众覆盖面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4.唱腔音乐兼收并蓄、极富美感。黄梅戏的唱腔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能够做到将自身的特色与大众欣赏的共同标准,兼收并蓄,较好地统一起来。即“融南腔北调”、“调中西两味”,逐渐形成了通俗性、质朴性、可塑性等美感特征,听起来音调委婉清新、韵味醇厚甜润,从而大大增强了唱腔音乐的观众亲和力,所以又被人们誉为“独具魅力的中国乡村音乐”。

(二)黄梅戏与旅游联姻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1.必须具有良好的硬件与软件基础。硬件方面,作为黄梅戏艺术发展与兴盛之地的安庆,先后建设了大量的黄梅戏纪念馆、展览馆以及黄梅戏陈列馆,还建设了保存有大量黄梅戏文物古迹的黄梅戏文化古街,这些都是发展旅游所必备的视觉文化资源;软件方面,安庆早已成立了专门的黄梅戏研究机构,如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基金会、安庆市戏剧工作者协会等,并于1981年9月创办了自己的学术研究期刊《黄梅戏艺术》,还编纂、整理了近一百万字的《黄梅戏传统剧目汇编》和《青阳腔剧目选》等文献资料,受到业界的好评。

2.必须培育较好的市场开发条件。1949年以来,安庆市先后推出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夫妻观灯》等黄梅戏经典剧目,这些大多都是全国各类戏曲比赛获奖剧目中的常客,逐渐形成了广泛的社会知名度,有利于做进一步的市场推广。黄梅戏社会知名度的扩大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投身于黄梅戏事业。尤其是近几年以来,包括省内外的许多市、县都相继成立了黄梅戏剧团。这些剧团的演出进一步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力,培养了更多的观众与票友,实质上也是为黄梅戏的旅游开发培养了众多的戏迷。

3.必须拥有丰富的旅游发展平台。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的安庆市,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素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誉。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使安庆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安庆市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龙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天柱山等很多自然景点,但大多数并不具备像黄山那样的吸引力,且多属于静态的自然观光型景点,缺少文化旅游看点,导致旅游剩余时间较多。但它们无疑却是黄梅戏与旅游联姻发展的很好平台。

4.必须有良好的政策及规划支持。安庆市政府非常重视黄梅戏的保护发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智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如把黄梅戏作为安庆市的文化名片加以打造,真正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黄梅戏艺术节命名安庆市规模最大的经贸洽谈活动——中国黄梅戏艺术节,这样的举措无疑给了发展、振兴黄梅戏的大好契机,同时也为做大做强黄梅戏的文化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每一种戏曲剧种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艺术及经济等价值,但并不等于都可以走戏曲旅游的发展模式。而应该像黄梅戏的戏曲旅游一样,对该剧种从其自身的价值优势、发展基础以及外在的旅游资源平台及当地政府部门的经济发展规划等方面综合考察分析之后,才能衡量出发展模式的可行性。同时还应该遵循“双规律”即从艺术的发展规律及市场化规律出发,按照 “演给谁—演什么—谁来演”,而不应是按照“演什么—谁来演—演给谁”来进行运作。如此,黄梅戏才有可能走出安庆,走出安徽,走向世界。否则,就不是对黄梅戏的振兴、繁荣,而是戕害,是加速了黄梅戏这一珍贵传统戏曲文化资源的衰亡。

猜你喜欢
安庆黄梅戏京剧
鱼殇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黄梅戏《中国梦》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黄梅戏《祝福》
京剧表演开始了
大型黄梅戏《寸草心》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