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与儿童期被忽视的相关研究

2013-11-18 13:22樊莺歌杨世昌
四川精神卫生 2013年3期
关键词:儿童期强迫症子女

樊莺歌 杨世昌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种多起病于青春期,以无法控制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症,病程迁延,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强迫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观察和研究[1]提示,家庭、学校等环境相关因素会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增加儿童强迫症和成年后心理障碍的危险。而目前有关强迫症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儿童期被忽视这一环境因素。本文旨在探讨强迫症患者儿童期被忽视情况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 年12 月~2012 年11 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Mental Disorders,third edition,CCMD-3)中关于强迫症诊断标准;②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 Compulsive Scale,Y-BOCS)评分≥16 分;③排除其他精神疾病、脑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者;④年龄15~60 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共入组76 例(研究组),其中男性41 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龄(31.25±11.58)岁;已婚43 例,未婚33 例;发病平均年龄(20.33±4.35)岁。同期选取年龄和性别与研究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入组标准:①无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躯体疾病,无符合任何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②既往无精神疾病史及精神疾病家族史;③年龄15~58 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知情同意。共入组80 例(对照组),其中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平均年龄(30.60±9.98)岁;已婚39 例,未婚41 例。两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编号、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病程、发病年龄、家族史。②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2]。为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评定强迫症严重程度的量表,由美国Goodman 等根据DSM-Ⅲ-R 诊断标准制定的。共10 个项目,采取5 级(0 分~4 分)评分,前5 个项目反映强迫思维,后5 个项目反映强迫行为,评分越高表示强迫症状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不受强迫症症状类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时间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③儿童期被忽视量表(Childhood Neglect Scale,CNS)[3]。2007 年由杨世昌、张亚林根据儿童被忽视理论共同编制的自评量表,共38个条目,部分条目为反向计分,包括躯体忽视、安全忽视、情感忽视、交流忽视4 个因子。采用4 级(1~4)评分,“1”表示“无”,“2”表示“偶尔”,“3”表示“经常”,“4”表示“总是”。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85,0.81 和0.90;每个分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分半信度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在0.79~0.81,0.64~0.79 和0.82~0.89之间。

1.2.2 施测程序 由经过量表测试培训的研究人员采用Y-BOCS、CNS 对两组进行评定。评定前由研究人员对两组被试宣读统一指导语,进行详细讲解,确定被试理解后评定开始,由被试独立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 进行数据处理,两组儿童期被忽视量表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组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与儿童期被忽视各因子之间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儿童期被忽视量表(CN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CN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CNS 评分比较(分,±s)

2.2 研究组Y-BOCS 评分与CNS 评分的相关分析 研究组Y-BOCS 评分 与CNS 中的安全忽视、交流忽视、情感忽视因子分及总评分正相关(r=0.23~0.41,P 均<0.05),与躯体忽视因子评分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14,P=0.22)。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强迫症研究组在儿童期安全忽视、交流忽视、情感忽视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 均<0.01),而在躯体忽视因子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可能更多地忽视子女心理上的需求,没能够给予子女应有的爱,很少给子女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长和生活环境,并且疏忽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从而造成子女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偏差[4]。表明儿童期被忽视对OCD 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强迫症状严重程与安全忽视、交流忽视和情感忽视因子分正相关(P均<0.01)。提示强迫症患者儿童期被忽视程度越高,其强迫症状可能越严重。另有研究显示[5],与身体忽视和教育忽视相比,儿童期情感忽视更容易使儿童在以后的成长发育中罹患各种心身疾病。王雪梅等[6-7]研究也显示,强迫症患者比普通人群经历了更多的儿童期创伤经历,提示儿童期创伤经历可能是强迫症的重要诱发因素。被忽视对儿童来说是一种消极因素,对儿童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绝不亚于各种虐待的后果,被忽视的儿童得不到需求的满足,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不能得到解决,更容易出现认知、行为及社会情感的异常[8-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强迫症儿童期躯体忽视因子分与强迫症状严重程度相关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一是与不同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测量工具有关,二更可能是现在父母更多地注重了子女物质方面的需求和身体上的照顾。

综上所述,强迫症患者儿童期在情感、安全和交流上遭受了更多的忽视,儿童期被忽视程度越高,强迫症状程度可能越严重。提示父母应该给子女提供一个情感支持、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不仅关心子女物质上需求,更要注重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增加信任感,促使子女采用积极地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保障其身心健康。

1 王冬梅.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0,23(2):238~240.

2 连楠,李幼辉,孙艳红,等.强迫症患者人格特征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0):5~7.

3 王宇中.心理评定量表手册[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375~378.

4 鲁春.强迫症病因研究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175~1176.

5 常宪鲁,王华云.儿童期心理虐待和忽视与成人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39~1241.

6 王雪梅,王振,徐海婷,等.早年创伤经历与强迫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7~9.

7 Yavuz S,Lutfullah B,Adem A,et al.Relations between childhood traumatic experiences,dissociation,and cognitive models in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J].Int J Psychiatry Clin Pract,2012,16(1):53~59.

8 李小光,周守珍.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忽视的研究进展[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1,17(1):74~75.

9 Mathews CA,Perez VB,Delucchi KL,et al.Error-related negativity in individual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hoarding behaviors[J].Biol Psychol,2012,89(2):487~494.

猜你喜欢
儿童期强迫症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在儿童期逆境对中老年健康影响间的中介效应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大学生儿童期受虐与攻击性、自尊的关系*
伴儿童期忽略的抑郁症患者前扣带回氢质子波谱对照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儿童期语言技能与成人读写能力:29年跟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