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后再“拾起”的感悟

2013-11-21 22:46周密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梁山伯梁祝诗化

■周密

“放下”后再“拾起”的感悟

■周密

给时光一个浅浅回眸,给自己一份微笑从容,沉淀心境,等待下一个碰撞……

无厘头地写了这么一段开场白,但又的确是真实的心灵感悟。回想多年前在戏校学艺,老师们手把手地教授,学生们一招一式地接受,看似认真,也以为自己学会了,可那一切充其量也只是模仿,而且还常常会对自己的那份已经适应了的模仿沾沾自喜。那一日,老师教我们“梁祝”,心中窃喜,因为从儿时就喜欢和崇拜“梁山伯”,总想自己长大了能饰演这个角色,为什么喜欢?不知道,大概是一份英雄情结所带来的冲动,又或许是人们都赞美并诗化了这个人物,从而留在我心底的一片憧憬吧!

几年前,团里通知我要排《梁祝》,我还是饰演梁山伯,排着排着,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全新的,以前从未感受到的创作的灵感与激越,感受到一种对这个人物的新的解读与诠释……

初入艺校的我,心中的梁山伯是蝴蝶,是诗化,是浪漫,是爱情,眼前出现的是“蝶舞翩翩山伯情”的幻化,而这一切是老师所教给的,是从他人所传授的故事中的感觉,更多的是感性的接受,是一种临摹后的复制,是留存的记忆。

记忆会留存,但时间会冲淡她,在合适的时候放下,在合适的时候捡起,会让你更好地更完美地充实,就如同一只杯子,里面盛满了泥水,但静置一段时间后,泥浆自然会沉到杯底,分离出清澈的水,可这水里却饱含了智慧与感悟,而沉淀下来的泥浆并非不可取,因为它蕴存着勇气和经验的积累。也可以说,放下的时候并非失去,只是让记忆休息,在让它休息的同时,也休息我们自己……

也许是休息的缘故,也许是放下的必然,也许是年轮的更替……重新拾起梁山伯,一份全新的感悟直击我的心底;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就如同憨厚的山伯,竟浑然不知与他同窗共读三载的英台是个女子,一但相知并深情相爱之时,也就成为封建时代棒打鸳鸯的牺牲品之日,但他们的真情终究撼动了天地,感动了佛祖,让二人化作彩蝶翩翩飞舞……当我这次与山伯相遇,我感悟到的是又一份心境:《梁祝》何止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又岂是单纯的对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那个制度的鞭挞?他求知善学的品格,他大智若愚的个性,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忠贞,他为官时的恤民与清廉,无不闪现着一个至诚君子的谦谦美德,而他人生归途的悲剧结局,更是其人性耀眼璀璨的升华!正是这个升华,才使得《梁祝》的传说历一千四百余年而不息,也才使得山伯的生命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假如说这是悲剧的力量,倒不如说是山伯人性的升华震颤与激荡着我们的魂灵。是的,人生毕竟短暂,上帝安排你降临,并非计算你得失之间的悲欢,它只愿你留下生命的痕迹,纵使在痛苦中徘徊,最终也愿你挣扎出绚丽动人的光彩,山伯不正是这样吗?当我再次追随着他的踪迹,呼吸着他的呼吸,感受着他的爱恋,痛苦着他的痛苦时,我褪去了冥冥的感觉,添加了真心的融合,走入了自己的梦境。

从对饰演这个人物感性的认知到如今理性的思考,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位客人拜访禅师,来时忘带礼物,很不好意思的说:“我空手而来”,禅师说:“那你就放下吧!”客人不解的又说“我什么东西都没带,怎么放下呢?”禅师说:“那你就带着吧!”客人恍然大悟,生活中要懂得放下!放下并不是在事上放下,而是在你念头里面放下,永远让自己保持心地的清净、平和、正觉,刻意的寻找往往徒劳。徐志摩的诗感叹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天下万物的来与去,本就有它的时间与地点。这番禅宗与诗意不也给了我们创作中的顿悟吗!

懂得放下,摆脱束缚,保持一片新鲜前进的心灵,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塑造人物,也提升自我。

猜你喜欢
梁山伯梁祝诗化
汉字加减等
饰演“梁山伯”人物浅析
从舞蹈本体出发的老题新作
周总理和《梁祝》
浅谈创设诗化的语文课堂
寻找梁山伯
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里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