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剧《五女拜寿》谈戏曲的主题音乐

2013-11-21 22:46吉正祥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多义性场次戏曲

■吉正祥

从越剧《五女拜寿》谈戏曲的主题音乐

■吉正祥

我是从事戏剧音乐伴奏工作的,因此我对音乐特别是戏曲音乐情有独钟,因为戏曲音乐在戏曲中的主要任务是用音乐渲染画面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是戏曲综合艺术中非常贴切的一部分。

去年我去浙江看朋友,有天晚上我和朋友看了场越剧《五女拜寿》,我对其中的音乐特别是主题音乐很是欣赏,因此回来时顺便买了盒光盘,闲下来就边看边听,真是百听不厌。作为一部戏的主题音乐,它的可塑性应该是能抒发这个戏情节起伏中主要的一种心理过程或作曲者对这个戏进行过程中所持有的主要情感态度,我个人认为这个戏的音乐很成功。

在《五女拜寿》这个戏的音乐主题中,作曲者用音乐抒发了自己对剧中乍暖还寒、世态炎凉的社会生活的一种哲理性的思索,歌颂那种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赤诚品质。从主题的旋律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二种调性的复合功能,所以,主题内部的推动力比较强,内涵也比较丰富,它具有一般号召、歌颂性主题所应有的特征。这个主题的音区也很适宜用唢呐、二胡、琵琶等乐器在G调上演奏。

后来又把这种音乐发展成寿庆音乐时,作曲者又遵循了戏曲音乐中寿庆曲牌的旋律规则,同时又借鉴了现代轻音乐中低声跳跃拨弦的手法,加上内声部和声背景采用民间吹打乐中加入花鼓点的节奏型,从而使它既有原戏曲中寿庆音乐的欢快风格,又有现代青年所喜欢的节奏生气。在展开部分,作曲者不仅用了我国民间音乐中的发展手法,同时还采用了一些诸如模进、转调、移位等多调性对比复调手法,在配器中采用一些灵活的线条型等一些流行音乐的配器手法,从而加强了这寿庆音乐的欢快抒情气氛。这段短短的音乐,因为用了上述作曲技巧,所以在全剧中虽然用了八次之多,但并没有使人听后产生什么疲劳感,特别是在第六场音乐上,以乐队全奏,用最大音量,使之迸发出落难人绝处逢生,被逐女雪地寻亲的激情场面。从而歌颂了以德报怨,患难与共的赤诚之心。因此,我认为一个好的戏剧音乐主题,不管它是什么剧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要有比较准确的情感形象和多种可塑性。它既能抒发作者对这个戏进行过程中所持有的主要情感态度,又能表达出这个戏发展过程中情节起伏的多种心理状态。

第二.旋律要有明显的个性和可溶融性,它既不会被唱腔和其他乐器所淹没,也可以很容易地融合到音乐中去。

第三.主题本身要有很强的立体性内在推动力。从而有利于主题对整部戏的贯穿作用。

第四.音乐主题要适合设想中主要音色(主要乐器)或人声的演奏演唱。所以,对于作曲者来说,如何把一部戏的音乐主题写得有个性,不类同化,完全要取决于他的大脑想象力和他对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方音乐语汇掌握的多少,没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想象力是写不出好的音乐作品的。

戏曲是比较古老的,包括我们黄梅戏。但正因为如此,它具有艺术的多义性、模糊性、超越性,它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戏曲音乐不是让你去一发不可收拾地想象,但音乐特别是主题音乐作为表现艺术还是有他不同于其他表现艺术的自身独特性,也就是他的多义性,正是这种多义性,使得一个完美的音乐意象可与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在千差万别的实际生活境遇中产生的同一类情感体验相适应性,也正是这种超越性使得一段完美的音乐既可用在这个场次,也可用到另一个场次大致相近的情感意象中去。(我所说的场次不是戏曲上所说的小过门、小拉子)。例如《五女拜寿》剧中第二场开幕的一段纯音乐插曲,其情感意向是表达贫寒夫妻相濡以沫的爱。但这段音乐用在第三场被逐时,却表现了被逐女委屈无奈留恋双亲的难舍难离之情,而在第六场开幕再用这段音乐时,却是为了抒发贫寒是杨三春在雪压茅舍之时对父母、对丈夫耿耿思念的情感。

在上述是三个场景中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情感共同点,在就是一种淡淡的哀怨眷恋色彩,在也就是段音乐的多义性。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由于音乐的这种多义性、超越性,给作曲者们提供了比较自由宽广的抒发个人情感的机会,使我们的戏曲音乐因此可以写得精致而不粗俗,简练而不臃肿,恰如其分的激动加上更多的给人以遐想的音乐空间,从而表达了作曲者自己的美学观和美学情趣。因此它需要我们的作曲家,年轻的戏曲音乐工作者的思想要吸收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找出一条适合我们戏曲音乐的改革路子,迎接新的挑战。这样,就一定能产生出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新的现代化的艺术精品。

猜你喜欢
多义性场次戏曲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演唱会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马雅可夫斯基讽刺喜剧《臭虫》再解读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多义性解读
以“1”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探究
“慢病防治健康行”三年直接受益12万人
地铁观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