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艺术与舞台技术
——解析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场

2013-11-21 22:46周怀东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镜框非遗

■周怀东

“非遗”艺术与舞台技术
——解析南京博物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场

■周怀东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宣布,中国昆曲、印度梵剧等19项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样,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遗产就有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类。

以传统戏曲、传统工艺、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风民俗等为主体内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靠依物定人的传承而存在,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的显现,不仅“活态”地展现出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而且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和心理、情感积淀,构成了民族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根基,成为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006年9月20日,江苏省文化工作会议公布《江苏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有扩展项目,“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和江苏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江苏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正是这一现实背景下的一项重大举措,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建立必将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江苏不仅成为经济强省、而且成为文化强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与剧场设计的理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文化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依靠特定人的展示而存在。诸如戏曲舞蹈只有通过声情笑貌、肢体演绎才能曲尽其妙;传统工艺只有通过实际流程、现场操作才能毕显天工;而民歌民谣、民俗风情只有通过各个介质或者物质载体,才能为人所感觉知感悟。这些势必要求南京博物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应以公众的合作与参与为前提,一方面必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定的主体传承人群保持密切的合作,筑巢引凤使江苏大江南北各路身怀绝技的高手齐集南博各领风骚;另一方面应鼓励公众的积极参与,通过博物馆生动鲜活的展示,让广大公众喜闻乐见,并使公众在增加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同时,寓教于乐、寓教于美。

在南京博物院二期改扩建工程设计中明确将该院提升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为最终目标,为此,南京博物院非遗剧场的定位必须具备有超前意识和创新意识。必须用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形式来诠释南京博物院的世界一流水平。突破千篇一律传统的镜框式舞台的概念,要求体现磁盘的多功能理念,这是南京博物院非遗剧场设计思维的中心思想所在。南京博物院非遗剧场设计要注重两个关键点:一是融镜框舞台、中心舞台、T型舞台、180°全景舞台四种形式的表演舞台为一体,任意组合变化。二是融演出剧场、演讲报告厅、影视放映厅、会议议事厅、宴会餐厅等功能为一体,功能随意转换,空间随意变化。以达到完美变形,满足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表演及其他不同的功能需要,使观众充分地得到崭新的视觉享受和强烈的艺术感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场舞台的四种功能设置

1.镜框式舞台的功能设置(一面面对观众)

技术设置说明:移动舞台左右两边口设置可移动装饰框,将舞台的台口缩小至12米至14米,就可变化成常规型镜框式舞台,以适应非遗剧场的普通演出需要,满足了一般演出剧场地的基本功能要求。

镜框式舞台模式的适用场合:

A.常规舞台演出场合,此种演出相对舞台要求一般,例如相声演出、评弹演出、戏曲演出等平面化演出。

B.日常会议场合,此种功能对舞台要求较低,起到传统会议厅的作用,主席台可以根据人数做提升阶梯式布局。

C.数码影视播放场合,此种功能对舞台要求比较高,因为要求南京博物院非遗剧场要具备可以播放3D影片的功能,因此对舞台平面的规整程度和放映幕布材质、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

2.180°全景式舞台的功能设置(一面面对观众)

技术设置说明:全景式舞台宽度可达到28米,是在镜框式舞台12米的基础上的延生,180°呈半圆形,半圆形是通过两组共八块装饰板移动来实现的,扩大了台面的使用面积。

180°全景式舞台模式的适用场合:

主要是适合环形180°全景表演,180°的弧度可以使表演的布景和道具更加有层次感也更加逼真,在安装纱幕和多功能投影机的情况下,还能使整个舞台出现投影特效效果,如下雪、下雨、飞花等。

3.T型舞台的功能设置(三面面对观众)

技术设置说明:升起中心舞台让其高度与主舞台的高度相等,并与主舞台连接即形成T字型舞台。使用T型舞台时可以配合移动装饰板使用,根据需要可缩小或扩大主舞台台口的尺寸。在面对观众方面T型舞台能很好的接近观众,观众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看。

T型舞台的适用场合:

主要适用于展示表演,特别是服饰展示表演,其次是与观众互动性较强的非遗演出。T型舞台能从多角度观看,并可更好的贴近观众。T型舞台还适合联欢会等形式的使用。

4.中心式舞台的功能设置(四面面对观众)

技术设置说明:升降T型舞台顶部部分及圆形平台组成了中心舞台区,降下主舞台部分,组成观众席,形成四面观众的中心舞台区。中心舞台区可升高1米以高于观众席,中心圆形平台可以旋转以增加演出效果,突出进行表演的人物。

中心式舞台的适用场合:

主要适用于个人演讲、个人演出及小型音乐会等小型演出。民间的一些演出,如杂技、戏曲的广场演出,也都具有中心舞台演出的风格。

三.“非遗”艺术与舞台技术

物质文化所反映的是人类的创造结晶,而非物质文化所反映的更多的是人类的创造过程。这就势必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陈应以公众的紧密合作与自觉参与为前提。一方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定的主体传承人群保持密切合作;另一方面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在重点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过程的同时还应展示传承与流派、传人及代表性作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剧场地的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部门广、技术门类多,其展陈既要有别于以往的物质文化展陈的舒缓恬静,更要有别于尖世堂会庙会的喧嚣浮华;既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更要引导公众静心品味。力争使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展陈,成为精品意识指导下的,具有博物馆品质的,融演示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由深厚文化底蕴、高雅艺术品位、现代科技手段支持的——中国博物馆第一个实用的传统的戏曲音乐“大舞台”。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往在博物馆中曾经在一定程度上与物质文化遗产相联系的形式被部分地表现过,但作为纯粹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的建立则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无论展陈理念、形式、手段如何探索与实践,在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性和传播的趣味性、观赏性。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镜框非遗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万水千山
——南京博物院藏历代山水画迎春特展
南京博物院
一天比一天老
Geek潮流:我是爱凹造型的读书人
一天比一天老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金属画框生锈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