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3-11-21 07:59杨艳萍徐晓娟李成刚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瘀斑药组软胶囊

马 陈 沈 霖 杨艳萍 帅 波 徐晓娟 李成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武汉 430022

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是在不改变原产品的药物组成及含量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现代化工艺技术(超微粉碎技术、CO2超临界萃取、β-环糊精包合技术)对原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为了确认工艺改变后新产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本文根据国家SFDA临床研究(批号:2008L02978),从2011年6月—2012年1月严格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的要求,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和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对8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患者进行对照观察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中西医结合骨科门诊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年龄18~65岁,病程≤72h。严格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1]中有关中药新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指导原则,经临床和X线检查,均符合急性软组织损伤诊断(损伤部位为腰部、踝部或膝关节),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证。

1.2 排除标准

①合并骨折、感染、肿瘤、关节脱位、软组织严重开放性损伤,以及神经、血管、重要肌肉和韧带、脏器损伤者;②病情危重、难以对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确切评价者;③合并心、肝、肾、造血及代谢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法律规定的残疾患者;⑥怀疑或确有乙醇、药物滥用病史,或者不能按方案规定按时用药、按时到医院复诊等依从性较差者;⑦变态反应性体质,或对本制剂组成成分、对照药过敏者;⑧近1个月内参加过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

1.3 方法

80例患者采取随机化方法,按照3∶1∶1比例随机分成试验组、阳性药组和安慰剂组。按每位患者就诊先后顺序依药物编号从小到大顺序发放药物,不得选择药物,该药物编号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

1.4 治疗方法

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及其模拟剂,规格:0.4 g/粒;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及其模拟剂,规格:0.25g/粒,均由南京中山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生产批号:110201;110205。试验组受试者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2粒+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模拟剂4粒,阳性药组受试者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模拟剂2粒+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4粒,安慰剂组受试者口服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模拟剂2粒+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模拟剂4粒,均为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疗程7d。试验期间患者不得使用影响本药物疗效评价的中西药物,对合并疾病所必须服用的药物或其他治疗做详细记录。

1.5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舌象及脉象。指标的评定标准如下:①疼痛:采用10cm水平视力对照表(VAS),患者进行自我评价,记录在患者记录卡中:0级表示无疼痛;1~3级表示轻度疼痛,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4~6级表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但能生活自理;7~9级表示严重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10级表示剧烈疼痛,无法忍受。②压痛:0分为无疼痛;2分为重压时疼痛;4分为中等力度按压时疼痛;6分为轻度按压即感疼痛。③肿胀:0分为无肿胀;2分为轻度肿胀,中心高度<0.5cm和(或)局部皮肤灼热;4分为中度肿胀,中心高度0.5~1.0cm,有局部皮肤灼热;6分为重度肿胀,中心高度>1.0cm,局部皮肤明显灼热。④功能障碍:0分为无;1分为受伤部位功能轻度受限,可从事正常活动;2分为受伤部位功能中度受限,生活可自理,但不能从事劳动;3分为活动功能丧失,生活不能自理。⑤瘀斑:0分为无瘀斑;1分:瘀斑面积<4cm2;2分为瘀斑面积4~16cm2;3分为瘀斑面积>16cm2。

1.6 中医疗效标准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95%,关节活动正常;显效:70% ≤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95%,关节活动不受限;有效:30% ≤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70%,关节活动改善;无效:症状与体征积分减少<30%,关节活动无变化。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7 安全性检测

①生命体征:体温、血压、呼吸、心率等;②实验室指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ALT、AST、尿素氮、肌酐)、心电图。用药前、后各检测1次;③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处理

运用SAS 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对试验组、阳性药组以及安慰剂组进行疗效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7d后,总有效率(包括痊愈、显效及有效计量值)试验组为91.67%,阳性药组为87.50%,安慰剂组为50.00%,经秩和检验,三组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P<0.05)。试验组、阳性药组分别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阳性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

三组治疗后均未发现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异常;试验组2例,阳性药组1例用药后有轻度胃部不适,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3 讨论

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直接以药粉灌装胶囊,生产过程中,粉末流动性差,填充存在一定的困难;储存过程中粉末吸湿性强,水分易超标;冰片和制乳香中发挥性成分对胃肠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针对原产品的不足之处,采用中药现代化工艺技术:超微粉碎技术、CO2超临界萃取、β-环糊精包含技术等对该产品进行二次开发研究,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较活血止痛软胶囊(原工艺)在产品的产业化、稳定性、质量上均有较大的提高,药效学研究证实也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提高了该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归为活血止痛胶囊方中君药,用量较大,其挥发油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镇痛、解除平滑肌痉挛等作用。在新工艺中,为减少当归油有效成分的逸失,使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将CO2超临界萃取当归油包合,可以大大提高稳定性。与饱和水溶液快速搅拌法和超声法相比,胶体磨碾磨法包合,具有包合温度低、时间短、包合率高等优点[3]。活血止痛软胶囊处方源自著名老中医赵炳南其《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中的活血止痛散。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与原产品中的药物成分及其含量保持一样,其中君药当归用于补血行血,祛瘀血生新血;臣药土鳖虫着重用其活血,促进瘀血吸收,并且与君药共显协同作用,止痛效果更佳;三七可补血,散瘀定痛。乳香行气活血,消肿生肌;自然铜用于散瘀止痛,既能协助主药促进瘀血紫斑消散,又可与乳香共同促进组织的修复;冰片清热开窍,消肿止痛。六药合一、君臣合力,整方共奏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4]。本研究结果显示,8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压痛、肿胀、瘀斑均有改善,试验组的疗效优于阳性药对照组及安慰剂对照组,三组间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本研究表明活血止痛软胶囊(新工艺)能改善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疼痛、压痛、肿胀、瘀斑,且安全可靠。

[1]郑莜萸.中药新药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2-34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59-160.

[3]关志宇,濮存海.CO2超临界萃取当归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1):873-874.

[4]沈霖,杨艳萍,徐晓娟,等.活血止痛软胶囊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1,4(12):1365-1367.

猜你喜欢
瘀斑药组软胶囊
盐酸羟考酮在大鼠胃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评价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右美托咪定滴鼻和静脉给药对腹腔镜斜疝手术患儿的作用比较
桡动脉穿刺术后瘀斑处理的临床观察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牛肝菌多糖对力竭运动大鼠骨骼肌炎症反应的影响*
妇炎康软胶囊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症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对COPD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干预采血者穿刺点按压情况对血肿、瘀斑的预防效果
喜疗妥联合红外线照射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皮下瘀斑的疗效观察